摘 要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我國初中語文教學逐漸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加大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力度。將深度學習理念充分運用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根據(jù)學生閱讀學習表現(xiàn)探尋合理的教學方法,運用新媒體課件、任務驅動、翻轉課堂等策略,確保學生在深度學習中能夠全面發(fā)展綜合素質。
關鍵詞 深度學習理念 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課程中屬于重要內容。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升學生思想深度,指引學生深度思考文章,已經成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主要目標。隨著新課標的實施,深度學習理念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為了更好地運用深度學習理念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教師應結合學生閱讀學習能力,制定可行的教學模式,通過多種閱讀實踐活動,加強學生深度思考以及學習能力培養(yǎng),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能夠有效強化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深度學習理念的含義
深度學習理念是相對于淺層學習而言的,提倡學生在脫離外界監(jiān)督的情形下,能夠主動投入到學習中,通過深度思考、探索分析等手段,深度了解相關知識內涵與運用技能。深度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深度學習理念要求教師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深度學習理念的意義
1.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
深度學習作為新課標提倡的新型學習方法,更加側重培育學生的主動探索意識,突出學習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性。學生可以在深度學習期間,通過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索等方式,找到相關知識的學習規(guī)律,總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逐漸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2.有利于強化學生問題解決能力
在新課標背景下,教育領域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自主解決等方式,逐步形成良好的問題解決能力。實施深度學習時,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實踐和翻轉課堂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深度思考和反復實踐,使學生在思考中發(fā)現(xiàn)問題,形成獨特見解,找到相關問題解決辦法,不斷強化學生問題解決能力。
三、深度學習理念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1.運用新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深度學習情境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新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深度學習情境,根據(jù)教材提供的閱讀文章,從互聯(lián)網中查找有關視頻資料,制作成新媒體課件,并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播放,通過視聽結合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形象有趣的深度學習情境,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
例如,在講授《植樹的牧羊人》時,由于初中生僅靠想象力無法有效還原牧羊人植樹場景,無法切身體會牧羊人身上的奉獻精神和博愛思想。對此,教師應在實施教學活動前期,精細研讀教材,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分析其在閱讀文章中可能出現(xiàn)的思考困境,有針對性地從互聯(lián)網中查找與這篇文章有關的情境視頻,將其編輯成多媒體課件,并在課堂上播放。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相關視頻,深度思考牧羊人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并從文章中找出對應語句。這樣,學生可以根據(jù)教師提示深度思考多媒體課件中的相關視頻,在動態(tài)畫面輔助下與作者產生精神共鳴,從而有效總結答案。
2.借助任務驅動培養(yǎng)對比分析能力
深度學習理念不僅提倡思維縱深發(fā)展,還注重學生橫向思維比較能力的培養(yǎng),對比分析能力直接影響橫向思維比較能力的培養(yǎng)效果。然而,從實際教學來看,部分初中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中,習慣以被動心理接受教師灌輸?shù)闹R點,缺乏對比分析能力,這給深度學習的實施造成不利影響。因此,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時,應結合學生以往閱讀學習表現(xiàn),設計合適的教學方式,積極借助任務驅動培養(yǎng)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教師可以按照深度學習理念的要求,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設計自學清單,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比分析同一主題下不同文章的組織結構,讓學生在對比分析學習任務中有效強化深度學習能力。
例如,在講授《最后一課》時,教師可以在教授理論知識前期,將這篇文章與上一節(jié)課所學的《黃河頌》進行整合。在自學清單中,要求學生對比分析這兩篇文章在環(huán)境描寫方面存在哪些異同,探討這兩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它們之間具有哪些潛在聯(lián)系。隨后,教師可以按照學號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中圍繞自學清單,通過相互交流、翻閱課本等方式,對比分析這兩篇文章的異同點,并深度思考自學清單中的問題。在學生探索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共享合作學習成果,總結學生存在的對比分析缺陷,有計劃地教授《最后一課》的重點知識,分享對比分析技巧,進一步增強學生深度學習能力。
3.通過翻轉課堂完善認知體系
認知體系與閱讀能力息息相關。學生閱讀文章的過程,就是發(fā)現(xiàn)和建構意義的過程,在獲取新知識中不斷完善原有知識體系。然而,在教學實踐中,部分學生知識結構零散,對所學知識存在記憶混亂現(xiàn)象。這樣不僅無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還會影響認知體系構建,不利于其閱讀能力提升。對此,為了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認知體系,教師可以使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將課堂學習主體從教師轉移到學生,將學習決定權交給學生。按照教學任務設計微課,引導學生結合微課講解深度探索相關知識內涵,找準相關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從而有效完善認知體系,為提高閱讀能力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講授《大自然的語言》,學習這篇文章需要學生掌握簡單的物候知識,學習說明事物和舉例說明技巧等。教師可以在備課中運用移動終端的錄像功能,模仿講課的方式提前系統(tǒng)講述這篇文章,然后將微課發(fā)送到學習群,要求學生課前自主觀看微課。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閱讀學習能力進行分組,確保每個小組閱讀水平保持一致。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扮演教師角色講解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要求講明自身對本課知識的理解情況,并在黑板上設計思維導圖,將有關知識串聯(lián)起來。教師可以根據(jù)每個小組展示的思維導圖,分析學生的認知體系是否合理,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優(yōu)化建議,引導學生進一步改正思維導圖的不足之處,在改正思維導圖中深度學習這篇文章。同時,教師還可以向學生說明這一類文章的閱讀技巧,使學生有效總結同類型文章閱讀方法,從而不斷提升閱讀能力。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入深度學習理念,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強化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為了有效發(fā)揮深度學習理念的價值,教師應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設計有效的教學方式,落實新課標要求,積極運用新媒體課件、任務驅動以及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加強對學生深度學習能力培養(yǎng),引導學生構建更加完善的認知體系,確保學生在參與深度學習的過程中全面強化各項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