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是統(tǒng)編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六單元的課文,是林沖這個《水滸傳》中重要人物的性格發(fā)展乃至蛻變的關(guān)鍵部分。在來到風雪夜的山神廟之前,林沖的身份還是“林教頭”,當雪夜手刃仇敵之后,他才成為真正的林“沖”。結(jié)合教學實際,以分析林沖人物形象為旨歸,透過看似“怒發(fā)沖冠求生存,委曲求全上梁山”的突兀情節(jié),深刻分析林沖受到壓迫后被激發(fā)血性的人物斗爭史。
關(guān)鍵詞 人物形象分析 解讀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水滸傳》被奉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具有宏大的敘事,傳奇的故事講述,塑造了性格迥異、具有獨特人格魅力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形象。而相比于其他梁山好漢,原為八十萬禁軍教頭的林沖顯得有些特殊:他身居官位,有嬌妻在側(cè),理應是財富纏身、生活無憂。即使面對高衙內(nèi)的節(jié)節(jié)迫害,仍是多次忍辱負重、委曲求全,可是林沖最后仍被逼上梁山,這樣的人物結(jié)局不禁令人深思,而造成林沖的性格如此巨大轉(zhuǎn)變的關(guān)鍵,無疑就是“風雪山神廟事件”。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單篇教學中,教師往往會抓住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描寫,或是抓住情節(jié)的變化來賞析林沖的人物形象變化。在本篇中,筆者嘗試通過深入解讀情節(jié)、人物、細節(jié)等,分析林沖這個人物形象的豐滿性,梳理人物性格的變化史。
一、解讀情節(jié):“偶然”與“必然”的碰撞
“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是小說三要素,如若沒有情節(jié)的支撐,就沒有故事發(fā)展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小說便失去了鮮活流轉(zhuǎn)的生命力?!读纸填^風雪山神廟》中的情節(jié)跌宕起伏,對其加以梳理,林沖的命運選擇及性格變化得以清晰呈現(xiàn):
風大雪緊——身寒沽酒——途中遇廟,草廳坍塌——投宿廟中,聽聞密謀——雪夜復仇
圍繞林沖所展開的情節(jié)是坎坷波折的:林沖刺配滄州,本想到草料場照看軍資,滿心期望刑滿釋放,只是如此渺小的生存愿望都要被仇敵無情扼殺,甚至想要徹底置之于死地。最終林沖忍無可忍,完成了雪夜復仇。
文本的情節(jié)線索應當是圍繞林沖展開,但讀者透過主人公林沖的視角,得知了陸虞候等人想要殺死林沖的密謀,因而本章節(jié)實則有兩條線索,一明一暗,明線是林沖的情節(jié)線,暗線是陸虞候等人的情節(jié)線:
(暗線)六天前密謀——等待風雪——選址草料場——大風助燃——無力挽回——置之死地
一明一暗,看似是平行的,而當暗線和明線巧妙交織的那一刻,便是林沖與陸虞候等人正面沖突的展開時刻,最終代表正義的明線一方戰(zhàn)勝了暗線一方。暗線的輔助促進了明線的張弛有度,人物性格也完成了相應的變化。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一章節(jié)的結(jié)局是大快人心的,三個陷害林沖的人被林沖悉數(shù)殺死,但是關(guān)注的眼光投射到林沖身上,這仍是一場悲劇。別林斯基曾說:“偶然性在悲劇中是沒有一席之地的?!痹谛≌f情節(jié)的設置上,會有很多偶然因素,而這些偶然的“巧合”,背后都包含著合乎邏輯的必然性。通過學生的小組討論梳理,舉例如下(見表1)。
由此表可知,情節(jié)中大部分的“偶然”與“必然”因素與風雪天氣相關(guān),構(gòu)成了嚴密的敘事邏輯。在這“偶然”與“必然”的碰撞中,林沖驚覺自己被設計、被陷害,幸逃脫,丟幻想,做出了勇敢的反抗。情節(jié)的變化也成為展現(xiàn)林沖人物形象變化及性格蛻變的佐證。
二、解讀人物:“扁平”與“圓形”的顯現(xiàn)
小說中的人物能夠讓人印象深刻,成為經(jīng)典的人物形象,其性格特點必然是多面、多元、多樣的。只有人物性格足夠真實,才能更貼近讀者的內(nèi)心,激發(fā)讀者的共鳴。如果只是單一的性格特點,不僅不符合人物的真實姿態(tài),也不利于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英國小說理論家福斯特就曾在《小說面面觀》中提出“扁平人物”和“圓形人物”的概念。“扁平人物”形象單一,主要圍繞一種思想或特質(zhì)展開,傳遞的是作者某一種價值觀,而圓形人物性格復雜多樣,更為貼近現(xiàn)實。最重要的是,圓形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并不是停留在原地,而是會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情節(jié)的推進而不斷地變化發(fā)展。結(jié)合上述兩個概念來看,很明顯林沖是一個圓形人物,而店家李小二、陸虞候等人都是扁平人物。然而,一篇小說不可能通篇都塑造圓形人物,否則會要素過多,也為作者增加了創(chuàng)設人物的難度。福斯特指出扁平人物和圓形人物一同顯現(xiàn)的重要性,認為“一本復雜的小說常常需要扁平人物和圓形人物出入其間”。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此文學理論,通過分析《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扁平人物”和“圓形人物”,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林沖的人物形象。
1.扁平人物:善良與邪惡的交織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篇課文里,李小二夫妻、草料場老兵無疑是善良的扁平人物,而陸虞候等三人則是邪惡的扁平人物。這些次要人物也是推進故事的重要點綴,值得學生探討研究。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開篇便交代了李小二的由來以及與林沖的淵源:他在東京時曾犯了偷盜之罪,幸得林沖庇佑,還得了些錢財,隨后輾轉(zhuǎn)來到了滄州,娶妻安置,經(jīng)營著一家茶酒店,也算是過上了還不錯的生活。與救命恩人林沖再次相逢之后,李小二即使知道了林沖是刺配滄州的罪人身份,依舊是歡喜地喚一聲“恩人”,視其為親眷好生招待,這便足以看出李小二的人物性格:善良大方,知恩圖報。而從后續(xù)情節(jié)發(fā)展中亦可以看出李小二心地善良、心思縝密的特點:有個來自東京的尷尬人,請管營、差撥來店里吃酒,口中又提到“高太尉”“定要結(jié)果了此人”,李小二便心下生疑,讓自己的妻子偷聽談話,等到林沖回來后又詳細地說了一番情形。正是因為李小二時刻惦記著林沖的知遇救命之恩,所以才會貼心提醒林沖。試想,如若不是李小二的偷聽提醒,林沖又怎會又怒又氣地買了解腕尖刀,想要尋敵報仇?又怎會在山神廟面見仇敵,用解腕尖刀手刃復仇?在草料場碰到的老兵亦是善良的扁平人物,遇到林沖后不僅將全部物件傾囊相贈,還貼心提示林沖沽酒的去處。像李小二夫妻、老兵這樣的扁平人物的出場,是林沖走向反抗、完成蛻變的助力。他們給予了林沖異地他鄉(xiāng)的溫暖,更是在無形中幫助了林沖死里逃生。
李小二夫妻是善良的扁平人物,那么以陸虞候為代表的三人無疑就是邪惡的扁平人物。陸虞候與林沖自幼相交,林沖甚至視之為好友,可他卻為權(quán)力屈服,被高衙內(nèi)收買屢屢陷害林沖,在野豬林殺害林沖不成,就聯(lián)合管營、差撥火燒草料場,徹底斷絕林沖的生路。在這等見利忘義、邪惡至極的扁平人物的襯托下,林沖的悲劇命運得以彰顯??梢哉f,在善良與邪惡的交織下,林沖最終大徹大悟,打碎幻想,完成了人物形象的轉(zhuǎn)變。
2.圓形人物:隱忍到狠絕的變遷
學生最開始會認為林沖是一個沒骨氣的男人,面對貌美妻子被調(diào)戲和自己屢遭陷害,林沖卻始終是委曲求全、忍辱負重,哪里有八十萬禁軍教頭的風采,分明就是一個庸懦之人??墒窃诶钚《目谥?,林沖卻是一個“性急之人,摸不著便要殺人放火”??此泼艿男愿瘢瑢崉t是林沖血性的一面被掩蓋。他本就是快意恩仇、路見不平便拔刀相助的好漢,可在高衙內(nèi)面前卻成為唯唯諾諾的孬種。不是他心中沒有仇恨,而是囿于對權(quán)力的畏懼,他害怕失去自己的地位和名譽,失去體面安逸的生活。而當他來到滄州,看到草料場的破敗場景,他的第一反應甚至是“這屋如何過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喚個泥水匠來修理”,充分說明了林沖有長期居住草料場、安逸過日子的打算。我們可以視林沖的不斷隱忍、退而又退是為了謀求生機,可若他的仇敵容不下他,非要掐滅他的生存需求,林沖還會繼續(xù)隱忍嗎?通過情節(jié)的發(fā)展,可以明顯看出陸虞候的計謀實在陰毒:大風助長火勢,大雪掩蓋痕跡,可謂滴水不漏。哪怕林沖沒被燒死,軍資被毀,林沖也是死罪難逃??梢院敛豢鋸埖卣f,陸虞候是從性命到名譽都想要置林沖于死地。林沖深知自己已是退無可退,直到這時,他才放下了所有的思想包袱,發(fā)泄出自己積攢已久的痛苦、屈辱、憤怒,成為懂得反抗的殺戮之神。從“忍”到“狠”的變遷,并非突兀,而是必然。
三、解讀細節(jié):“環(huán)境”與“物象”的交互
小說要想引人入勝,不僅要人物描寫生動、情節(jié)設置吸引人,更重要的是可以在細微處見真章。小說中有很多細節(jié)描寫,無論是環(huán)境中的細節(jié)還是物象上的細節(jié),都為推動林沖人物性格的變化及塑造豐滿的人物形象提供了很大的輔助。
從環(huán)境角度來看:風雪作為《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重要的環(huán)境因素,其中也透露出許多細節(jié)。從“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再到后續(xù)“那雪正下得緊”“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緊了”,看似是雪勢的不斷變化,實則也是暗示了氣氛的逐漸緊張,林沖正在一步一步走近危險,一步一步走向他人生的轉(zhuǎn)折點。此外,如若不是雪勢逐漸增大,草料場就不會坍塌,更不會化為雪水撲滅林沖先前在草料場點著的火盆,那林沖是否還能死里逃生就很難預料了。由此看出,環(huán)境中的細節(jié)描寫,有利于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更有利于映襯林沖勇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從物象角度來看:以“解腕尖刀”和“葫蘆”為例。先前林沖聽了李小二的話,得知陸虞候等人來到滄州,氣得他怒買解腕尖刀尋敵。雖然最后沒有找到仇敵,但林沖依舊隨身攜帶。最后林沖在山神廟碰到陸虞候等人后,輕便靈活的解腕尖刀便派上用場,剜心割頭,一氣呵成,可謂大快人心,顯現(xiàn)出林沖的狠;葫蘆本是老兵給予林沖的物件,作沽酒御寒之用,林沖接受了葫蘆,實則也暗示了他接受了暫留草料場的命運安排。當林沖幡然覺醒殺掉陸虞候等人后,他喝了冷酒,拋下了葫蘆,出了廟門投東去,這也暗示了林沖不再安于現(xiàn)狀接受屈辱的安排,他殺伐果斷,一氣呵成,成為真正激發(fā)血性的平民英雄。
四、結(jié)語
縱觀小說內(nèi)容,林沖的慘和反是必然。身處那個時代,林沖是不能不慘的。林沖不慘,就不知道社會的暴戾黑暗,不知道官場的沆瀣一氣,更不知道自己成為權(quán)力的犧牲品,而只會始終沉迷于天真的幻想中。草料場被燒,連殺三人,林沖徹底與過去的身份告別,從在朝為官走到了落草為寇,這是他認清現(xiàn)實的明證,也是他風雪中的歸宿。更悲哀的是,林沖并不能被稱為“官逼民反”,而是“官逼官反”。林沖身為一個中層官員尚且被黑暗的官場所擠壓、玩弄,可想而知底層的百姓是更為艱難的。林沖從隱忍到狠絕的人物形象變化,從委曲求全到被逼上梁山的命運發(fā)展,不僅讓他成為《水滸傳》中特殊的存在,也成為我們認識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