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能通過分析重點詞句,解讀詩歌意象,把握詩歌意境。
2.能結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1.把握詩歌中景與情的關系。
2.理解詩歌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
涵泳字句,理解修辭手法在詩中的作用。
【學法指導】
反復朗讀詩歌,理解詞句。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2024年是杜甫誕辰1312周年。作為世界文化名人,他為我們留下了豐富而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今天,就讓我們通過聯(lián)讀他的兩首名作《蜀相》和《客至》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圣。首先,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蜀相》。
二、涵泳詩句,品出詩味
任務一:品讀意象,感悟詩境
這首詩是詩人瞻仰成都武侯祠之后有感而作。作為登臨懷古類作品,總會寫到所見之景。請同學們朗讀詩歌,找出詩人所見的意象,談談這些意象的特征,感悟這些意象形成的意境。
生:詩人所見的意象有柏樹、碧草、黃鸝。柏樹森森,可見柏樹不僅沒有毀于戰(zhàn)火,反而長勢茂盛。茂盛的柏樹把整個祠堂烘托得莊嚴肅穆。碧草春意正濃,黃鸝鳴叫正歡,可見春光無限,整個祠堂生機勃勃。
師:對。意象找得很準。柏樹、碧草、黃鸝這三個意象營造了莊嚴肅穆、春光無限、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意境。
任務二:煉字煉句,品味語言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一聯(lián)中“自”和“空”兩字向來為人所稱道,請同學們朗讀詩歌,思考這是為什么。
生:如果把“自”和“空”蒙起來,那詩句就變成“映階碧草春色,隔葉黃鸝好音”,描寫了一幅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春景,是一幅樂景。如果把“自”換成“盡”,把“空”換成“皆”,那么詩句就變成“映階碧草盡春色,隔葉黃鸝皆好音”。也描述了一幅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是一幅樂景。詩句如果這樣寫的話,就是對諸葛亮偉大業(yè)績的烘托:以草木之盛、鳥叫之歡來烘托諸葛亮功業(yè)的偉大。以樂景寫樂情,是正襯。但是,詩人用的是“自”和“空”?!白浴笔恰蔼氉浴钡囊馑?;“空”是“徒勞”的意思。結合詩句來看,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映階的碧草獨自散發(fā)著春色,而它護佑的主人諸葛亮卻再也不能如它一樣展現(xiàn)生命的芳華和活力;黃鸝只能徒勞地發(fā)出悅耳的鳴叫,因為叫聲再悅耳,也不能喚醒這所廟堂供奉的主人??酌饕咽?,含恨而終,這寫的是哀情。有“自”“空”二字的加入,詩句就不再是單純的寫景,而是景中含情,由寫景轉入抒情。是用樂景寫哀情,是反襯?!熬啊痹健皹贰保扒椤痹健鞍А?。
生:“自”“空”兩字,運用了互文的手法:映階碧草自春色,映階碧草空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隔葉黃鸝自好音。這種手法強化了樂景襯哀情的效果。
師:兩位同學分析得非常準確,而且非常透徹。
任務三:知人論世,探究情感
朗讀詩歌,結合杜甫生平探究詩人為何如此崇敬諸葛亮以至于在憑吊武侯祠時“淚滿襟”?
生:詩歌的頸聯(lián)高度地概括和準確地評價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和品德。正因為他的功勛卓著和忠貞不渝,詩人才如此崇敬諸葛亮。
生:“出師未捷身先死”。諸葛亮是留有遺憾的,白帝托孤時,劉備留有政治遺囑,那就是北定中原,匡扶漢室。但是天不假年,諸葛亮因病而逝,沒能完成這個政治遺囑。
生:詩人由諸葛亮的一生想到自己的一生。自己早年也立下了“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志向,希望建立像諸葛亮那樣的豐功偉績,但仕途坎坷、懷才不遇,理想始終無法實現(xiàn),所以感到難過和悲傷,以致流的眼淚把衣襟都打濕了。
師:三位同學善于從文本出發(fā),分析問題精準。在找諸葛亮和杜甫的相似點時,充分運用了知人論世的方法,達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三、學以致用,提升能力
任務四:經(jīng)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可以總結出學習詩歌要分析意象,感悟詩境,煉字煉句,品味語言,知人論世,探究情感。下面讓我們按照這個方法,用十分鐘的時間一起來學習杜甫的另外一首詩歌《客至》。
生:本詩的意象有綠水、群鷗、花徑、蓬門、盤飧、舊醅。營造了清幽僻靜、真誠淳樸、富有情趣的意境。
生:本詩的頷聯(lián)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花徑不曾緣客掃,花徑今始緣客掃;蓬門不曾為君開,蓬門今始為君開。表達了詩人喜出望外、欣喜不已的感情。
生:本詩的頸聯(lián)運用了移位的修辭手法。詩句的正常語序應該是:市遠盤飧無兼味,家貧樽酒只舊醅。但詩人為了表達竭誠盡意的盛情,將“盤飧”和“樽酒”提前。熱情是真熱情,好客是真好客,但詩人感到力不從心、非常歉疚,所以后面說“無兼味”“只舊醅”。把詩人復雜微妙的心情精妙地表達了出來。
師:同學們分析得都很對。此詩作于詩人入蜀之初。詩人在歷盡顛沛流離之后,終于結束了長期漂泊的生活,在成都西郊浣花溪頭蓋了一座草堂,暫時安定了下來。因為是剛剛入蜀,朋友應該不多。因為來人少,所以機敏性很高的群鷗就天天來造訪。在這種情況下,詩人的處境應該是比較孤獨的,生活應該是單調的。后來,在友人的幫助下,詩人一家的生活開始向好,心情開始變得閑適、安逸,生活也有了很多情趣。閑時也有客人相訪,詩人的心情應該是欣喜的。詩中說,縣令要來,詩人非常高興,于是備酒備菜,熱情招待這位貴客。當酒喝到盡興處,還要邀請隔壁的老翁一起干一杯,可見農(nóng)家淳樸之樂。
【執(zhí)教感言】
因為是《蜀相》和《客至》的聯(lián)讀,那么,如何把兩首詩歌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呢?那就是在讀《蜀相》的時候,傳授給學生方法。然后由此及彼,用這個方法去學習《客至》。那么,問題來了,詩歌教學,要傳授給學生什么呢?
一是要分析意象,感悟詩境。抓意象是閱讀詩歌的基本功。意象明確了,按照一定的脈絡(意脈)組合起來,就是意境。二是要煉字煉句,品味語言。為了把意象表達好,古人主要依靠修辭?!妒裣唷返氖茁?lián)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使得詩歌波瀾起伏;《蜀相》和《客至》頷聯(lián)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使得情感更為強烈;《客至》的頸聯(lián)都運用了移位的修辭手法,使得詩歌情感的表達更加精巧細致。三是要知人論世,探究情感。只有還原歷史,知人論世,才能很好地理解詩歌的主旨和情感。
【名師觀察】
萬元洪老師的這堂課有三個特點:一是能根據(jù)詩歌教學的基本原則,采用“因聲求氣,吟詠詩韻”的方法,把朗讀作為達成領悟詩歌情感目標的基本方式,引導學生賞讀詩歌;二是從意象、修辭、知人論世三個角度送給學生打開賞析詩歌大門的鑰匙,用一首詩的學法去開啟萬千首詩的學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終身受益;三是高揚課改的主旋律,以學生學習、展示、運用為主,有典型的學生學習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