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鄧小平主政西南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

      2024-12-15 00:00:00田姝
      鄧小平研究 2024年6期
      關鍵詞:社會治理

      〔摘要〕主政大西南是新中國成立后鄧小平走上中央領導崗位的偉大起點,是他輝煌人生的重要篇章。面對解放初期西南地區(qū)的復雜形勢和各種困難,鄧小平結合當地實際,堅決貫徹執(zhí)行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進行了大量開創(chuàng)性工作。在實踐過程中,他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如“政府是人民的,也是為人民的”執(zhí)政理念;“一切都要引導到發(fā)展生產力”的經濟觀點;統戰(zhàn)工作“是要貫徹到底的”觀點;“一定要按法令辦事”“不能各自為政”的法制觀念;“嚴比寬好,精比粗好”的黨建觀點;等等。鄧小平領導西南局進行的偉大實踐和取得的顯著成績?yōu)槲覀凕h的長期執(zhí)政和國家治理積累了豐富經驗,包括以堅持黨的領導固本,以大力發(fā)展經濟強基,以一切服務人民凝心,以廣泛發(fā)揚民主聚力,以積極繁榮文化鑄魂,以持續(xù)強化黨建護航。

      〔關鍵詞〕鄧小平;主政西南;開創(chuàng)性貢獻;社會治理

      〔中圖分類號〕A8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21(2024)06-0082-11

      〔作者〕田姝,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征集研究二處處長,重慶400015

      鄧小平在擔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的近三年時間里,領導中共中央西南局創(chuàng)造性地貫徹執(zhí)行黨中央路線方針政策,不僅帶領西南人民迅速醫(yī)治戰(zhàn)爭創(chuàng)傷、建立起新政權新秩序,而且在探索新的執(zhí)政環(huán)境下領導生產發(fā)展、城市管理、社會治理和黨的建設等方面展開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偉大實踐。這期間,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為西南地區(qū)的穩(wěn)定發(fā)展作出巨大貢獻,為黨的長期執(zhí)政和國家治理積累了寶貴經驗。

      一、進行了大量開創(chuàng)性工作

      鄧小平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工作等方面“領導中共中央西南局進行了大量開創(chuàng)性工作”①,為西南乃至全國順利完成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進而迎接大規(guī)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在具體工作中一些開拓創(chuàng)新的做法和經驗不但在全國推廣,為各地相關實踐工作提供參考,而且為中央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了實踐依據。據公開文獻統計,毛澤東對鄧小平主政西南期間所送文電作出批示的就達30份。②其中19份被批轉中央局、全黨和全國其他行政區(qū),并要求對西南局的工作計劃、工作方法、工作經驗或認真研究,或參考借鑒,或采納遵行。③鄧小平也因此得到毛澤東高度評價:“無論政治還是軍事,論文論武,鄧小平都是一把好手。”④

      (一)親自主持起草西藏和平談判的基礎性政策文件,參與和平解放西藏的決策與實踐

      新中國成立不久,面對中外反動勢力勾結制造“西藏獨立”的陰謀,黨中央于1950年1月授命鄧小平領導的西南局擔負進軍西藏任務。西藏地處邊疆,民族、宗教等各種問題錯綜復雜,鄧小平堅決貫徹中央“進軍西藏,宜早不宜遲”⑤的精神,指示部隊成立政策研究室,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政治重于軍事”“補給重于戰(zhàn)斗”⑥的原則,并在西南局向中央報告解決西藏問題四條方針的基礎上,親自主持起草了作為和平談判基礎的十項政策。其中“西藏現行各種政治制度維持原狀概不變更”、“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⑦等內容,既充分考慮了西藏的社會現實,又盡量照顧各階層利益,是完全符合西藏實際的,得到黨中央和毛澤東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贊賞,成為后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簽訂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17條協議的基礎性文件。為迫使西藏地方政府盡快接受和平談判,鄧小平與劉伯承、賀龍等又根據中央指示,研究部署發(fā)起昌都戰(zhàn)役,在進行政治爭取的同時“以打促和”⑧,叩開和平進藏大門。西藏的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實現了全面解放。

      (二)指導西南局率先召開城市工作會議,大膽探索城鄉(xiāng)并舉、互助交流和管理城市的辦法措施

      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作出了在奪取全國勝利后把黨的工作重心從鄉(xiāng)村轉到城市的決定。但鑒于西南解放初期的實際情況,鄧小平確立了“接管城鄉(xiāng)”、“把工作重點放在農村”、“農村經過土地改革之后,重點又回到城市”①的三步走工作重心轉移步驟。他從城鄉(xiāng)經濟互動和國家工業(yè)化的角度出發(fā),明確指出“西南新任務有兩個,一是要學會管理城市,二是要加強農村工作”②,既強調城市的中心領導作用,又重視農業(yè)生產為工業(yè)積累資本的基礎性作用,著力使城市工作和鄉(xiāng)村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他主張“對于城鄉(xiāng)內外交流,應鼓勵私資積極性,主動打通城鄉(xiāng)特別是大區(qū)與大區(qū)、省與省之間的原有的貿易來往關系”③,“大力組織與領導土產推銷,組織城鄉(xiāng)交流,有計劃的加工訂貨”④等,為搞活城鄉(xiāng)經濟,促進商品流通搭建了平臺。為了防止城鄉(xiāng)脫節(jié),學會管理城市,鄧小平指導西南局于1951年1月率先召開城市工作專題會議,不僅開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城市工作會議的先河,而且系統闡明了黨對城市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以及領導和管理城市工作的一系列措施辦法,得到毛澤東的充分肯定:“你們的第一次城市工作會議開得有成績,甚好。”⑤

      (三)組織修建新中國第一條鐵路,帶動四川及西南地區(qū)百業(yè)復興和經濟恢復發(fā)展

      面對新中國成立初期國民經濟瀕臨崩潰、人民生活困苦的現狀,鄧小平主政西南后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就是向中央反映四川人民的心聲,“以修建成渝鐵路為先行,帶動百業(yè)發(fā)展”⑥。他列舉了三個興修鐵路的理由:一是有利于改變四川交通閉塞、政令不暢的狀況;二是重慶、成都是西南中心城市,修建鐵路可以帶動四川乃至西南經濟復蘇,并向全國提供優(yōu)質大米、豬肉、禽蛋和副食品,互通有無;三是中國人還從未自行設計施工修建過鐵路,若成渝鐵路率先修成,既可提高國際聲望,也可使大大小小的工廠訂貨充足,加快工業(yè)發(fā)展。該方案很快得到毛澤東和黨中央的批準,并專門調撥一億斤大米作為工程投資。1952年成渝鐵路建成通車,不僅改善了成渝兩地的交通狀況,而且為沿線農副產品生產和礦產等富饒資源的開發(fā)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成渝鐵路是新中國成立后國人自行設計施工且完全采用國產材料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它進一步打破了西南地區(qū)的封閉狀態(tài),為整個西南地區(qū)的經濟恢復與發(fā)展帶來了生機活力,開啟了新中國區(qū)域經濟繁榮發(fā)展的新篇章。

      (四)批準接收私人企業(yè)股份,首開全國私營企業(yè)轉向國營的先河

      新中國成立后,被任命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并當選重慶市副市長的愛國民主人士胡子昂認為自己是政府官員,不能再有私人股份,遂決定將所有企業(yè)和股票全部交給國家。他多次向重慶市領導提出這一要求,但因尚無先例可循,市領導皆感為難,只得請示鄧小平。經過仔細考慮,鄧小平答復:“現在全國還沒有這個先例,那我們就從胡子昂先生這里開個先例?!雹俅撕?,胡子昂將自己全部的產業(yè)和房屋交給了國家。此外,大型民營企業(yè)寶元通走上國營道路也離不開鄧小平的親自指導。1950年1月25日,鄧小平在接見寶元通相關負責人時明確表示,經中央財經委員會批準,同意接受其加入國營的請求,并認為其經營管理的經驗對于開創(chuàng)西南國營貿易工作是有用的。他還親自任命原寶元通創(chuàng)始人蕭則可為川南商業(yè)廳廳長,董事長鄭星垣為求精商學院教授,總經理黃涼塵為西南貿易部副部長。鄧小平在開展民族工商企業(yè)工作時表現出的非凡膽識和首創(chuàng)精神,為解放初期處理好人民政府與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的關系,用好民族資本發(fā)展國營貿易和國民經濟奠定了良好基礎。

      (五)提議為市民修建勞動人民文化宮,特別關注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1950年初召開的一次西南軍政委員會會議上,鄧小平親自提議修建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他認為,重慶是西南地區(qū)的首府,又是工業(yè)城市,有著宏大的工人階級隊伍,應該有一座具有一定規(guī)模和文化設施齊備、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文化宮,來滿足廣大勞動人民的文化生活需要。他對當時的相關領導說:“解放了,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打上了肉牙祭,這還不夠,還要讓人民群眾打上文化牙祭,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求。我們當市長、市委書記的,要把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當作一件大事來抓?!雹跒榱舜_保工程順利推進,鄧小平親自點將讓時任重慶市市長曹荻秋擔任修建委員會主任,并多次審查工程圖樣,到工地視察進展情況。1952年7月,文化宮正式竣工,他還親自題寫宮名。此外,鄧小平還極力主張將重慶市委和市政府臨時用作辦公的“王園”和“渝舍”辟作公園,供人民群眾休閑娛樂。在鄧小平的支持鼓勵下,新華書店開業(yè)、《新華日報》出刊,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少年宮和體育場等文化設施興建,人民小學、西南人民革命大學創(chuàng)辦,以及成都、重慶、昆明、貴陽等地陸續(xù)恢復或新建了廣播電臺,西南局還專門成立西南區(qū)體育會籃球、排球、足球和田徑等專業(yè)運動隊,在保障物質生活的基礎上極大地改善和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了西南地區(qū)教育文體事業(yè)的發(fā)展。

      (六)分地區(qū)、分階段創(chuàng)造性地推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為全國《民族區(qū)域自治實施綱要》的制定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西南是全國少數民族最多、分布較廣、關系最復雜的地區(qū),加之又是新解放區(qū),各項基礎薄弱,民族工作難度特別大。鄧小平認為,在西南地區(qū)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是化解民族矛盾的重要一環(huán)。他堅持謹慎穩(wěn)重的方針,首選西康?、俨刈宓貐^(qū)進行典型試驗后再將經驗推廣,要求各級領導結合各民族地區(qū)特殊性,充分尊重民情風俗,通過代表會議征求意見商量研究,避免主觀臆斷。在鄧小平親自關懷下,康定解放僅八個月就正式成立了西康省藏族自治區(qū)。其后,他又根據西南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實際情況,提出建立民族鄉(xiāng),將其作為民族區(qū)域自治的補充,主張在少數民族聚居區(qū)建立民族民主區(qū)域自治政府,雜居地則建立民族民主聯合政府。②如大小涼山彝族聚居區(qū),由于當時條件尚未成熟,可暫時成立民族民主聯合政府。至于云南、貴州適合成立地方民族民主聯合政府的,也可以在聯合政府下面實行小區(qū)域自治,如在民族聚居鄉(xiāng)成立鄉(xiāng)級民族自治機關等。③同時,鄧小平還指示西南民族事務委員會根據黨的民族政策和西南地區(qū)開展民族區(qū)域自治的經驗,擬定出民族自治政府行使職權的范圍,總結建立民族區(qū)域自治必須具備的成熟條件。這不僅指導了當時西南地區(qū)民族區(qū)域自治工作的具體開展,而且對中央后來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實施綱要》提供了參考和借鑒。此外,他還主張在經濟上通過組織貿易活動“使各兄弟民族人民的經濟生活一天天的好起來”④;在文化上通過“舉辦一些教育事業(yè)”,“盡快提高少數民族的文化水平”⑤。鄧小平創(chuàng)造性地執(zhí)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權利,不僅妥善解決了西南民族問題,促進了西南邊陲的穩(wěn)定發(fā)展,而且構建了平等團結、互助友愛的新型民族關系。

      二、提出了系列新思想和新觀點

      主政西南期間,鄧小平圍繞如何執(zhí)政、如何發(fā)展經濟、如何進行統戰(zhàn)工作、如何開展各項運動、如何加強黨的建設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

      (一)“政府是人民的,也是為人民的”執(zhí)政理念

      如何最廣泛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我們黨鞏固執(zhí)政基礎的關鍵。主政西南后不久,鄧小平就提出:“要使人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解放,生活一天一天獲得改善”①;“聯系群眾是黨的生命”,“中國共產黨必須經常警戒自己脫離人民群眾的危險性”②。他把群眾利益與鞏固政權緊密結合起來,在農村減租退押和土改運動中,“堅決地支持農民的合理要求”,認為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農民是人民政府最廣大和最可靠的基礎,人民政府離開了最廣大和最可靠的基礎,革命勝利就好似建立在沙灘上,是會垮臺的”,這關系到“我們的依靠問題,基礎問題,能不能存在的問題”。③在城市,他著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強調“用高度的熱忱去關懷工人階級的各方面,從政治上、文化上、生活和物質福利上去關心他們,不要忽略有利于工人的‘小事’”④,充分彰顯了人民政權為人民的政治本色。正如鄧小平所說:“政府是人民的,也是為人民的?!雹萦捎趫远ú灰频芈鋵嵢罕娐肪€,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新生的人民政權才更加鞏固。

      (二)“一切都要引導到發(fā)展生產力”的經濟觀點

      西南地區(qū)剛解放時,市場秩序混亂,多數工廠與商店處于癱瘓狀態(tài),大批人員失業(yè)。面對瀕臨崩潰的國民經濟,鄧小平從全局和戰(zhàn)略高度提出:“一切都要引導到發(fā)展生產力。共產黨就是為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的,否則就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雹拊谶@一思想指導下,他提出“西南是交通第一”⑦,把興修鐵路作為拉動內需、增加就業(yè)的重要手段,有力地推動了西南地區(qū)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當一些地區(qū)的鎮(zhèn)反和土改運動影響到生產發(fā)展時,鄧小平暫停了其他工作,集中力量調整組織和進行生產;當西南地區(qū)的“三反”“五反”運動后期出現工商業(yè)蕭條時,鄧小平及時向中央匯報,認為對大工商戶的處理拖得太久,對工商業(yè)的恢復影響較大,并建議中央采取緊急措施,從恢復部分建筑業(yè)和私營工業(yè)的加工入手啟動市場,使經濟生活早點恢復正常。此外,他還重視通過調動技術人員的積極性來提高勞動效率,認為“工業(yè)愈發(fā)展,技術人員就愈缺乏、愈寶貴”①。鄧小平冷靜而清醒地把握大局,排除各種干擾,既保證了各項運動的有序推進,又抓住發(fā)展生產不放松,使西南的經濟形勢逐步趕上全國水平。

      (三)統戰(zhàn)工作“是要貫徹到底的”觀點

      解放初期,西南黨內一些同志沒有充分認識到統戰(zhàn)工作的重要性,甚至出現了統戰(zhàn)工作中的關門主義。針對這種思想,鄧小平明確指出:“加強統一戰(zhàn)線是我黨長期的工作”,“是我們黨的總路線總政策的一部分,是要貫徹到底的”。②他認為光靠共產黨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要特別注意發(fā)揮統戰(zhàn)工作在分化敵人、團結朋友、鞏固政權中的重要作用。早在解放西南過程中,鄧小平就采取軍政兼施、恩威并重的方針,促使幾十萬國民黨軍起義投誠,減少了我軍損失,使人民生命財產免遭巨大破壞。他特別重視發(fā)揮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在人民政權中的作用,當時西南軍政委員會六位副主席中就有三位是民主人士。同時,鄧小平還注重爭取少數民族特別是上層人士對共產黨的擁護,采用既團結又斗爭的方法化解了民族資產階級與工人之間的勞資矛盾。他提出,團結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少數民族、海外華僑和其他愛國分子的最好形式是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或人民代表大會,“而且要選出一個協商委員會進行經常的協商工作”,做好這些工作的“關鍵之一是共產黨員要善于以謙遜誠懇的態(tài)度與黨外人士共事”。③這些統戰(zhàn)思路的貫徹執(zhí)行起到了凝聚人心、促進團結的作用,使我們黨在西南很快站穩(wěn)腳跟。

      (四)“一定要按法令辦事”“不能各自為政”的法制觀念

      面對根深蒂固的封建勢力,西南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轟轟烈烈地開展了以清匪反霸、減租退押為主要內容的西南反封建“淮海戰(zhàn)役”。在這一系列運動中,鄧小平強調:“一定要按法令辦事”,“不能各自為政”。④在處理地主和土匪的過程中,長期遭受剝削欺壓的廣大農民心情迫切,出現了過激行為,“亂打亂捉亂殺”①現象時有發(fā)生。對于這些無政府、無紀律的狀態(tài),鄧小平強調人民法庭的作用,要用法律來解決問題。他提出,“讓農民依據法理進行斗爭,還要組織人民法庭,這是避免混亂的方法”②,“人民法庭是一個很有力的工具,運用好了就使群眾覺得有冤可伸,打人的事自然就少了”③。對于剿匪,“我們的政策是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立功受獎,寬大與鎮(zhèn)壓相結合”,具體處理時,“主要是寬大,是爭取”,“殺人要有明確的規(guī)定:一要經過區(qū)黨委批準,二要經過軍事法庭”。④對于退押,“具體問題只有在運動中由政府、農民協會去解決,農民協會解決不了的,由人民法庭解決”⑤。對于土改,“必須隨時警惕地主和反動分子的破壞,并應加強人民法庭工作。對于守法地主,則應幫助其在勞動中改造,使之變?yōu)橛杏玫男氯恕雹蕖_@些法治觀念的運用,使西南地區(qū)迅速恢復了生產秩序,實現了社會的迅速穩(wěn)定。

      (五)“嚴比寬好,精比粗好”的黨建觀點

      解放初期,在勝利形勢面前,西南黨內部分同志逐漸滋生了驕傲自滿、享樂腐化、貪污浪費和官僚主義等不良傾向。鄧小平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早在二野進軍大西南于湖南常德休整之際,便按照“兩個務必”要求對干部隊伍進行入城教育,告誡大家絕不可居功自傲,要警惕李自成進入北京后由于享樂思想導致的失敗,從思想上為建立和鞏固紅色政權作好了充分準備。進入西南后,對于機關干部中出現的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作風,鄧小平領導西南局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整風運動,并通過深入基層虛心向群眾學習,建立起良好的黨群、干群關系。對于各種貪污浪費現象,則通過“三反”運動教育改造和嚴懲了各系統查出的小貪污分子和大“老虎”。對于各級領導機關中出現黨的組織松懈、黨的生活不健康等問題,鄧小平提倡實行黨委制和匯報制度,通過“把黨公開”“讓群眾來監(jiān)督”“嚴格黨的支部生活”,建立和加強“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和政府的監(jiān)察委員會”等方式①來規(guī)范黨的組織紀律。他還指出:“黨是依靠進步力量去做工作的,假如我們要決心走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就應該做到嚴比寬好,精比粗好?!雹卩囆∑綇膰乐吸h的主張對于西南地區(qū)推動黨的團結、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發(fā)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三、積累了豐富的執(zhí)政經驗

      鄧小平主政西南時期,正值我們黨從奪取、建立政權向鞏固政權、治理國家轉變的關鍵時期,也是中華民族從百廢待興到恢復發(fā)展的起步階段。“進京趕考”這場偉大征程能否順利開局,于我們黨而言是至關重要的。鄧小平領導中共中央西南局進行的一系列偉大實踐和取得的顯著成績,既是向西南人民交出的一份滿意“答卷”,也為我們黨的長期執(zhí)政和國家治理積累了豐富經驗。

      (一)以堅持黨的領導固本

      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們事業(yè)的核心力量。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每一步歷史前進,都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在進軍西南的過程中,鄧小平帶領西南局堅決服從黨中央和毛澤東領導,堅決貫徹執(zhí)行中央制定的大迂回、大包圍和軍政兼施、恩威并重的戰(zhàn)略方針,使得西南戰(zhàn)役不僅取得了軍事行動上的大獲全勝,而且達到了分化敵人、減少損失、加速勝利的最優(yōu)目標。在建設大西南的過程中,無論是農村的征糧剿匪、減租退押、土改運動,還是城市的接管建政、鎮(zhèn)反肅特、廠礦企業(yè)民主改革,鄧小平領導西南局堅持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分步驟、有計劃地展開各項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實踐證明,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不僅是一個重大的原則問題,更是確保各項事業(yè)成功推進的根本所在。

      (二)以大力發(fā)展經濟強基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解放初期,鄧小平根據歷史任務的轉變,領導西南局以強有力的政策措施穩(wěn)定金融、平抑物價,妥善處理勞資關系,把一切工作引導到發(fā)展生產力上,使西南地區(qū)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超過歷史最高水平;又通過沒收官僚資本,組建國營企業(yè)或公私合營的股份制企業(yè),奠定了黨執(zhí)政的經濟基礎。今天,面對經濟全球化趨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新發(fā)展理念引領經濟高質量發(fā)展,是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的必然要求,是中國經濟實現由大到強的關鍵。

      (三)以一切服務人民凝心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國共產黨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新中國成立之初,鄧小平勇擔重任,揮師大西南順利解放了包括西藏在內的廣大地區(qū),拯救西南人民于水深火熱。主政西南后,他又秉持“政府是人民的,也是為人民的”這一執(zhí)政理念,領導西南人民為爭取根本利益與封建勢力和官僚資本主義進行堅決斗爭,為改善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興修基礎設施,得到人民群眾衷心擁護,實現了依靠人民建設新西南的目標。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仍然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不懈奮斗,這既是我們黨長期執(zhí)政的命脈所在,也是我們永遠不變的初心和使命。

      (四)以廣泛發(fā)揚民主聚力

      民主團結凝聚力量。在西南政權建設鞏固中,鄧小平尤其注意廣泛發(fā)動和團結群眾。他通過組織工會和農會來調動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生產積極性。他充分吸收包括知識分子、黨政軍干部、工商界、民主黨派、少數民族等在內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各界人士表達訴求、參與政權治理,以此建立起各地黨委、政府聯系社會各界的橋梁和紐帶,進一步鞏固和擴大黨的執(zhí)政基礎,增強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的民主意識,最大程度凝聚起建設大西南的人民力量。新征程上,我們持續(xù)不斷鞏固和發(fā)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zhàn)線,致力于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努力畫好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最大同心圓,團結凝聚起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磅礴力量。

      (五)以積極繁榮文化鑄魂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更深層、最持久的力量。在治理大西南的過程中,鄧小平深知文化建設的重要性,高度關注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教育領域工作,通過直接掌握報紙、廣播電臺等輿論宣傳導向,逐步形成覆蓋全西南的文化宣傳網絡;通過興建城市公園、體育場等公共文體設施,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通過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創(chuàng)辦革命大學和民族大學、組建專業(yè)體育隊伍等,有力推動了文教體育事業(yè)的改革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鑄魂是每個時代意識形態(tài)統攝思想、塑造靈魂的本質要求,更是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奮力譜寫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國家強嶄新篇章的精神追求。

      (六)以持續(xù)強化黨建護航

      打鐵必須自身硬。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面對解放初期西南黨內出現的各種不良傾向,鄧小平旗幟鮮明地提出“關鍵是把黨的組織整理好”①。他帶領西南局從思想教育入手強化黨的政治建設,從充實黨的基層組織力量入手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從整黨整風入手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從兩月匯報制度和黨委會議制度入手加強黨的制度建設,從開展“三反”運動入手加強反腐倡廉建設。這些歷史實踐不僅為解放初期西南地區(qū)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為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通過不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以實現長治久安積累了豐富經驗,為巍巍中華號巨輪行穩(wěn)致遠保駕護航。

      綜上所述,鄧小平主政西南雖然只有短短兩年零八個月時間,但卻是在黨實現全面執(zhí)政環(huán)境下對其領導能力的一次全方位鍛煉和提升,是他此后走上中央領導崗位的偉大起點,也是為他輝煌人生夯基固本的重要篇章。西南是國民黨盤踞大陸的最后巢穴,是祖國大陸解放最晚的一個地區(qū)。西南地區(qū)所呈現出的種種社會問題,如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等,是當時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體現。鄧小平作為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針對各種問題和矛盾,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進行的大量開創(chuàng)性工作,實為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作出的帶有典型性和全局性的初步思考和探索,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逐步形成的鄧小平理論提供了實踐基礎和思想淵源。雖然鄧小平主政西南的這些開創(chuàng)性工作及思想觀點是在特定歷史背景下針對特殊問題提出來的,但其中很多內容揭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規(guī)律性特點,對于我們今天正在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仍然具有重要啟示意義,蘊含了值得我們汲取的寶貴思想財富。特別是始終貫穿其中的實事求是與開拓創(chuàng)新的思想方法,是推動西南各項工作的兩個基本支點。鄧小平創(chuàng)造性地執(zhí)行黨中央路線方針政策,是以西南地區(qū)實際情況為基礎的,是實事求是基礎上的開拓創(chuàng)新。他很好地將兩者結合起來,在尊重客觀實際的同時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出大量新鮮經驗,這也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遵循的思想方法和應當具有的歷史擔當。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繼承弘揚、學好用好鄧小平留下的寶貴思想財富,在探尋真理中堅持真理,在堅持真理中發(fā)展真理,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行穩(wěn)致遠。

      ①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第32頁。

      ②王香平:《從毛澤東的批示看鄧小平主政西南時期的領導方法》,《中共黨史研究》2012年6期。

      ③歐陽恩良:《實踐·經驗·理論——鄧小平主政西南時期的歷史貢獻》,《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4年8期。

      ④《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1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392頁。

      ⑤《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上),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113頁。

      ⑥趙慎應:《張國華將軍在西藏》,拉薩:中國藏學出版社,1998年,第3頁。

      ⑦《鄧小平軍事文集》第2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295頁。

      ⑧魏碧海、鐘建國:《劉伯承畫傳》,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67頁。

      ①《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第27-29頁。

      ②《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第110頁。

      ③《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第526頁。

      ④《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第454頁。

      ⑤《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第963頁。

      ⑥中央文獻研究室:《回憶鄧小平》(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第320頁。

      ①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等:《鄧小平與大西南》,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第160頁。

      ②趙慶東等:《鄧小平與四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29頁。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于1950年4月26日成立西康省人民政府;1955年7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定撤銷西康省建制。

      ②《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第461頁。

      ③《鄧小平文選》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66頁。

      ④《鄧小平文集(1949-1974)》(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348頁。

      ⑤《鄧小平文選》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68頁。

      ①《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第280頁。

      ②《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第397頁。

      ③《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第218頁。

      ④《鄧小平文選》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75頁。

      ⑤《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第220頁。

      ⑥《鄧小平文選》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8頁。

      ⑦《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第522頁。

      ①《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第51頁。

      ②《鄧小平文選》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87-188頁。

      ③《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第85頁。

      ④《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第134頁。

      ①《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第210頁。

      ②《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第220頁。

      ③《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第423-424頁。

      ④《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第119-120頁。

      ⑤《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第221頁。

      ⑥《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第333頁。

      ①《鄧小平文選》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60頁。

      ②《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第251頁。

      ①《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第239頁。

      (責任編輯付國英)

      猜你喜歡
      社會治理
      新形勢下提高社會治理科學化水平的思考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4:32:52
      習近平社會治理思想的主要特質探析
      青年時代(2016年27期)2016-12-08 21:37:39
      基層政府組織在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中的公共性問題界定
      行政與法(2016年11期)2016-12-07 04:52:37
      社會治理視閾下執(zhí)政黨角色倫理探析
      道德與文明(2016年5期)2016-12-07 01:18:38
      公益組織參與社會治理路徑新探
      結構性嵌入:社會治理視域下強制隔離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會治理視域下的
      社會轉型期基層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的實踐和經驗研究
      社會治理面臨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7:39
      政府主導型社會治理模式下社會組織發(fā)展理路
      繁昌县| 永福县| 安泽县| 华亭县| 乌兰察布市| 历史| 新津县| 富民县| 舒城县| 仪陇县| 隆安县| 鹤岗市| 卓尼县| 阜新| 东平县| 灌南县| 渝北区| 镇宁| 怀仁县| 沁源县| 昌图县| 三门县| 陇南市| 吴忠市| 黔南| 白玉县| 永嘉县| 清新县| 龙川县| 乐安县| 个旧市| 旺苍县| 衡山县| 漯河市| 襄城县| 石楼县| 夏津县| 阳曲县| 清镇市| 仁布县| 华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