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時代,文物故事不僅擁有教育價值、傳承價值,也具有經濟價值和情感價值。當前博物館對文物故事資源開發(fā)利用進程發(fā)展迅猛,但也存在資源利用方式過于傳統(tǒng)、信息孤島現(xiàn)象突出、文物故事專業(yè)開發(fā)人才匱乏、開發(fā)程度低、利用方式單一、新媒體平臺利用不足等問題。博物館講解員講好文物故事并整合博物館宣傳教育資源,關系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中國夢的實現(xiàn),關系著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如何最大化地發(fā)揮文物故事的價值成了當前博物館工作不可回避的重要課題。應當轉變文物故事資源利用方向,強化文物的展覽方式,加強文物故事走進校園、走進機關、走進企業(yè)活動的開發(fā),將文物故事與文創(chuàng)產品開發(fā)、沉浸式體驗打造相融合,以大數據分析技術為手段,推動文物故事資源的深度挖掘。
關鍵詞:文物故事講解;博物館;展覽宣傳;實踐策略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21.025
文物講解是博物館的重要工作之一,不僅是博物館發(fā)揮其文化價值、回饋社會的主要渠道,還能激發(fā)出博物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動力和潛力,使博物館服務大眾的能力不斷提升。博物館的文物講解活動主要發(fā)揮的是其教育功能、展示功能和文化傳播功能,對于推動社會文化發(fā)展及核心價值觀的建設都大有裨益。
1 文物故事的價值
文物故事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其多重價值不容忽視。
首先,文物故事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傳承價值。每一件文物都承載著一段獨特的歷史,它們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智慧與審美追求。通過文物故事,我們可以深入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思想情感和社會風貌,從而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其次,文物故事具有教育啟迪價值。它們如同一部部生動的歷史教科書,通過直觀、形象的方式,向世人傳遞著歷史的教訓與古人的智慧。這些故事能夠激發(fā)人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培養(yǎng)青少年的歷史責任感與文化自信。
再者,文物故事蘊含豐富的藝術審美價值。無論是精美的青銅器、瓷器,還是古樸的書畫、雕塑,都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展現(xiàn)著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與審美追求。文物故事還能引發(fā)人們的情感共鳴。它們所承載的深厚情感與人文關懷,能夠跨越時空的界限,觸動人們的心靈,激發(fā)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最后,文物故事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與線索,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探索歷史的奧秘與文化的精髓。文物故事作為具體的載體,在文化傳播、教育、文創(chuàng)開發(fā)、文物保存、精神文明建設、文物記憶回顧、文物基因續(xù)存、文物證據保留、文物理念發(fā)揚與文物精神轉型等方面都體現(xiàn)了其重要價值,并且成了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2 博物館文物講解活動的意義和重要性
2.1 增進公眾對文化遺產的理解與尊重,提升歷史文化素養(yǎng)
博物館,作為寶貴文化遺產的守護者與展示者,通過文物講解活動,搭建起了一座連接過去與現(xiàn)在、溝通知識與情感的橋梁。講解活動不僅深化了公眾對文化遺產的認知,提升了公眾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更在文化傳承、教育啟迪、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文物保護意識激發(fā)以及文化多樣性和社會包容性推動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博物館文物講解活動首先是一扇窗,讓公眾得以窺見歷史的深邃與文化的豐富多彩。每一件文物都是一個故事,一個時代的縮影,它們靜靜地訴說著古人的智慧、技藝和生活狀態(tài)。通過專業(yè)講解員的生動解說,那些靜默的陶罐、青銅器、書畫不再只是冰冷的展品,而是鮮活的歷史見證者。公眾在聆聽過程中,不僅能夠了解到文物背后的制作工藝、歷史背景和社會變遷,還能深刻體會到每一件文物所承載的文化價值與精神內涵。這種直觀而深刻的學習體驗,極大地增進了公眾對文化遺產的理解與尊重,使人們在欣賞美的同時,更加珍視和保護這些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同時,隨著歷史文化知識的積累,公眾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也隨之提升,為構建更加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 促進文化傳承與教育啟迪,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
博物館文物講解活動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文化的傳承。在講述文物故事的過程中,講解員往往將歷史事件、文化特色、民俗風情等融入其中,使公眾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文化的熏陶。這種教育方式相較于書本上的文字,更加生動、直觀,易于被不同年齡段的觀眾接受和喜愛。它不僅激發(fā)了孩子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也為成年人提供了重新審視自身文化根源的機會,促進了文化自信的樹立。更重要的是,通過了解本民族及世界各地的文化遺產,公眾能夠深刻感受到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和共同性,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對多元文化的認同感。這種認同感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促進國際交流的重要基石,有助于構建一個開放包容、和諧共生的世界。
2.3 激發(fā)公眾對文物保護的熱情,推動文化多樣性和社會包容性的發(fā)展
博物館文物講解活動不僅是對文物的展示,更是對文物保護意識的喚醒。通過講述文物保護的艱辛歷程、科技手段的應用以及社會各界的努力,公眾能夠深刻認識到文物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這種正面信息的傳遞,有效激發(fā)了公眾對文物保護的熱情,促使更多人參與到文物保護的實際行動中來,無論是志愿服務、捐款捐物,還是通過社交媒體傳播保護理念,都是對文化遺產保護事業(yè)的有力支持。此外,博物館作為文化交流的平臺,通過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遺產,促進了文化多樣性的展現(xiàn)與交流,增強了社會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這種文化多樣性的展示,不僅豐富了公眾的精神世界,也為促進社會和諧、增進人類相互理解和尊重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3 博物館講解員講好文物故事的實踐策略
3.1 精心研發(fā)文物故事,挖掘文物背后的歷史與文化
講解好文物故事,首先需要精心研發(fā)文物故事,包括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歷史與文化,了解文物的制作工藝、歷史背景、文化內涵以及社會影響等信息。只有掌握了豐富的文物故事,講解員才能在講解過程中游刃有余,為觀眾呈現(xiàn)出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文物故事。在研發(fā)文物故事時,講解員可以采取多種方法:如通過查閱相關歷史文獻、咨詢專家學者、參觀其他博物館等方式,獲取更多的文物信息;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如數字化技術、虛擬現(xiàn)實技術等,對文物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展示。通過這些方法,可以為觀眾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文物故事體驗。在挖掘文物背后的歷史與文化時,講解員還需要注重細節(jié)和深度。不僅要了解文物的基本信息,還要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內涵和社會意義。
例如,南海區(qū)博物館充分利用好自身所擁有的國家級非遺項目獅舞這一資源,收集、研發(fā)、整理和整合與廣東醒獅相關的文物故事,以電影《雄獅少年》、動畫片《獅子王》和電視節(jié)目《動物世界》作為引子引出與獅子相關的話題,吸引參觀博物館的少年兒童的注意,同時進行現(xiàn)場舞獅表演,并在這個過程中以生動的講解模式、全面的互動交流和游戲活動的結合,帶領少年兒童感受醒獅的文化意向及其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關系,從而全面達成博物館通過文物故事講解來全面?zhèn)鞑?yōu)秀文化的目標。
3.2 以公眾為中心,滿足多元化的公共文化需求
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其服務對象廣泛而多元。講解員在講解文物故事時,需要以公眾為中心,滿足公眾多元化的文化需求。這包括了解不同觀眾群體的特點和需求,根據這些需求調整講解內容和方式。首先,講解員需要了解不同觀眾群體的特點和需求。其次,講解員還需要根據觀眾的反饋和需求調整講解內容和方式。例如,如果觀眾對某個文物特別感興趣,講解員可以深入講解該文物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如果觀眾對某個話題有疑問或不解,講解員可以耐心解答并補充相關知識。通過這樣的調整,講解員可以不斷提升觀眾的滿意度。此外,為了滿足多元化的公共文化需求,講解員還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的講解方式。例如,可以組織專題講座、導覽活動等,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物故事;還可以利用社交媒體、線上直播等新媒體平臺,將文物故事傳播給更廣泛的受眾。通過這些多樣化的講解方式,講解員可以更好地滿足公眾的需求,提升博物館的公共服務水平。
3.3 采用故事化敘述,增強情節(jié)的吸引力和連貫性
在講解文物故事時,采用故事化敘述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策略。通過構建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講解員可以將文物背后的歷史與文化以更加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xiàn)給觀眾。這樣不僅可以增強情節(jié)的吸引力,還可以提高觀眾的參與度。在采用故事化敘述時,講解員需要注意以下幾點:講解員需要構建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包括背景介紹、沖突發(fā)展、高潮以及結局等部分,通過這樣的結構安排,可以讓觀眾更加清晰地了解文物故事的來龍去脈。在講解過程中,講解員需要注重細節(jié)描寫,如人物性格、場景描繪等。這些細節(jié)可以讓故事更加生動、有趣,從而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講解員還可以運用修辭手法來增強故事的感染力。例如,可以通過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來描繪文物背后的歷史場景和人物形象;還可以通過排比、對仗等修辭手法來增強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在講解過程中,講解員需要保持情節(jié)的連貫性,避免跳躍或斷片??梢酝ㄟ^過渡句或過渡段落來連接不同的故事情節(jié),讓觀眾能夠順暢地理解整個故事的發(fā)展脈絡。講解員可以將文物故事以更加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xiàn)給觀眾,從而增強情節(jié)的吸引力和連貫性。
3.4 強調文物與當代社會的聯(lián)系,激發(fā)觀眾共鳴
在講解文物故事時,強調文物與當代社會的聯(lián)系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策略。在強調文物與當代社會的聯(lián)系時,講解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講解員可以介紹文物在當代社會中的應用和影響,如藝術創(chuàng)作、科學研究、文化傳承等方面。通過揭示這些影響,可以讓觀眾認識到文物在當代社會中的重要性和價值。講解員還可以將文物與當代社會問題相結合,探討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和啟示。例如,在講述古代環(huán)保理念時,可以將其與現(xiàn)代環(huán)保意識進行對比和聯(lián)系。在講述古代科技成就時,可以將其與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進行對比和反思。通過這樣的探討,可以讓觀眾更加深入地思考文物與當代社會的關系。講解員還可以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來展示文物與當代社會的聯(lián)系;可以通過虛擬現(xiàn)實技術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古代歷史場景;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將文物與現(xiàn)代設計相結合,展示其在當代社會中的應用和可能性。通過這些手段的運用,可以讓觀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文物與當代社會的聯(lián)系和互動。
例如,南海區(qū)博物館可以開展“時空穿梭,工具探索—南海記憶”研學實踐教育活動,促進文物故事走進校園。首先在明確“工具”這一概念和具體應用情況的基礎上,將南海區(qū)博物館現(xiàn)存的工具文物展示出來,讓參觀的少年兒童感受到具有歷史記憶的文物實物的震撼感,并與現(xiàn)代工具相對比,針對各自的特點做詳細對比講解分析。博物館講解員可以利用博物館的文物實物資源來組織和引導小朋友進行“?;~塘微景觀制作”手工體驗活動,并在此過程中逐步講解清楚南海區(qū)博物館現(xiàn)存的石器時代工具類文物,讓小朋友體會到人類文明的演進歷程和文明的進步。
3.5 引入互動環(huán)節(jié),提升觀眾參與度
在講解文物故事時,引入互動環(huán)節(jié)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策略。在講解過程中,講解員可以設計一些與文物故事相關的問題,讓觀眾進行思考和回答。通過問答環(huán)節(jié),可以讓觀眾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講解過程中來,同時也可以檢驗觀眾對文物故事的理解程度。講解員可以邀請觀眾參與角色扮演活動,讓他們扮演文物故事中的角色,通過這樣的角色扮演活動,可以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物故事中的角色和情節(jié)發(fā)展。講解員還可以設計一些與文物故事相關的互動游戲,如拼圖游戲、尋寶游戲等。通過參與這些游戲,可以讓觀眾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文物故事,并提升他們的參與度和興趣。對于一些可以現(xiàn)場制作的文物復制品或工藝品,講解員可以邀請觀眾參與制作過程。通過這樣的現(xiàn)場制作活動,可以讓觀眾更加直觀地了解文物的制作工藝和流程。通過引入互動環(huán)節(jié),講解員可以提升觀眾的參與度和興趣,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物故事。同時,也可以讓觀眾在參與過程中感受到樂趣和成就感,從而增強他們對文物故事的記憶和理解。
3.6 設計差異化講解方案,保持文物故事內容的新鮮感
為了滿足不同觀眾群體的需求和興趣,講解員需要設計差異化的講解方案。通過為不同觀眾群體提供個性化的講解服務,講解員可以保持文物故事內容的新鮮感和吸引力。首先,講解員需要了解不同觀眾群體的特點和需求。例如,兒童觀眾可能更喜歡生動有趣的故事和互動環(huán)節(jié);青少年觀眾可能更關注文物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而成年觀眾則可能更注重文物的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通過了解這些特點,講解員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講解內容和方式。
針對不同觀眾群體的需求,講解員可以提供個性化的講解服務。例如,對于兒童觀眾,可以設計一些寓教于樂的故事和互動游戲;對于青少年觀眾,可以介紹更多關于文物歷史和文化的知識;對于成年觀眾,則可以深入探討文物的藝術和科學價值。通過這些個性化服務,可以滿足不同觀眾群體的需求,提升他們的滿意度和參與度。為了保持文物故事內容的新鮮感和吸引力,講解員需要定期更新講解內容和方式。例如,可以定期推出新的專題展覽和導覽活動,引入新的科技手段來展示文物故事,還可以邀請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講座和交流活動。通過這樣的更新和改進,可以讓觀眾不斷感受到新的驚喜和收獲。通過設計差異化講解方案,講解員可以滿足不同觀眾群體的需求和興趣,保持文物故事內容的新鮮感和吸引力。同時,也可以提升觀眾的滿意度和參與度,推動做好博物館的各項工作并促進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fā)展。
4 結語
在新時代背景下,博物館講解員應當堅持樹立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思想,積極運用科技手段和科學的創(chuàng)新理念對文物故事資源進行全面的講解和開發(fā)利用,充分發(fā)揮信息時代網絡工具的作用,深入挖掘文物故事數字化資源,使得文物故事信息資料與文物故事相關實物產品開發(fā)協(xié)調發(fā)展。與此同時,要根植于文物故事的本質價值土壤,不斷提升文物故事講解能力,在講解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好文物故事對人不可替代的教育引導、文化傳播、精神塑造和思想塑造作用,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健,鄧歡.提升文博講解科技內涵 完善博物館教育功能[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4(1):45-49.
[2]張維萍.文博講解員如何講好文物故事:以玉門博物館為例[J].絲綢之路,2021(2):151-154.
[3]王艷冰.基于激發(fā)文物活力的博物館講解藝術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2(10):77-80.
[4]劉婧宇,曾利國.博物館文博講解員講好文物故事的思考[J].中國民族博覽,2024(1):256-258.
[5]鄧麗.基于數字化技術在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的思考探討[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社會科學,2022(12):75-78.
[6]何孟君.現(xiàn)代博物館展館陳列空間設計探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22):130-131.
[7]苗婧婧.博物館文物講解的藝術性與趣味性探索[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6):121-123.
[8]徐健美.博物館文物講解對文物活力的激發(fā)[J].收藏與投資,2021,12(9):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