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我的拿手好戲”習作教學設計中,教師要針對學生在完成本次習作時需要學習的關鍵言語,突出“好戲”的“拿手”之處,選取“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合”這一精準的寫作知識,幫助學生突破言語困境。教師可從引出“拿手好戲”、展示“拿手好戲”、評價“拿手好戲”、完善“拿手好戲”四個方面出發(fā)開展教學,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關鍵詞:精準知識;言語困境;習作教學;評析
一、教材分析
“我的拿手好戲”是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習作話題,這里的“好戲”不是指戲劇,而是取“好戲”的引申含義,指絕活或絕招。學生要想把自己的“拿手好戲”介紹給大家,需要寫好圍繞“拿手好戲”發(fā)生的故事,把最能展示“好戲”中“拿手”的部分寫得具體、明白。這是本次習作的重點部分,也是學生寫作時的言語困境所在。
習作指導的意義在于教師通過指導幫助學生突破言語困境,讓學生習得能夠突破言語困境的精準寫作知識。習作知識以“方法”“策略”的面目出現(xiàn),對學生的習作具有較大的幫助。教師教什么就練什么,教什么就評什么,一課一教、一課一得,讓教學目標真正落地。本次習作中,學生之所以很難將“拿手好戲”中的“拿手”這一特點清楚地展示出來,主要原因在于忽略了對事件配角的描寫,比如旁觀者的反應,“好戲”中所涉及物品的變化等。針對這一學情,教師確定學生經(jīng)過習作練習后需要習得的精準知識為: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合突出“好戲”的“拿手”特點,同時把側(cè)面描寫細化為以人襯人、以物襯人兩種視角。
二、教學目標
一是寫自己的“拿手好戲”,學習列習作提綱,注意文章架構的詳略安排。
二是學習通過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合的方式把習作的重點部分寫得清楚、具體。
三是在自評和互評的基礎上修改習作,做到語句通順、重點清楚。
三、教學過程
(一)引出“拿手好戲”
1.介紹他人本領
師:其實,咱們班隱藏著好多有獨特本領的小能手,比如會畫畫的、會做美食的、玩游戲非常厲害的。大家能不能舉一個例子?
生:小路是班里的長跑高手,上學期的運動會他跑800米時摔了一跤,卻還是能得第一名。
師:跑步咱們都會,但是大家都沒有小路的速度快。
生:小徐做手工很厲害,她能用易拉罐做出各種小擺件。
師:用易拉罐做擺件這個本領很獨特,班里除了她沒有人還會這個本領了。
生:小劉會做美食,有一次我去他家,他包了特別好吃的餃子給我吃。
2.引出自己的“好戲”
師:這些人個個有自己擅長的本領,這樣的本領都可以稱為“拿手好戲”,那么你們自己身上有沒有像這樣的“拿手好戲”呢?比如學習方面的?
生:我的“拿手好戲”是解數(shù)學題,練習冊上的四星難題我都能解出來。
師:能解出二星題、三星題都已經(jīng)是高手了,你竟然能解出四星題,確實厲害!看來,解數(shù)學題的確是你的“拿手好戲”。
生:讀課文是我的“拿手好戲”。
師:你讀課文的時候其他同學會有怎樣的反應?
生:他們都會被我吸引,讀完還會為我鼓掌。
師:看來你的“好戲”深深地吸引了同學們。那么,大家有沒有運動方面的“拿手好戲”?
生:我會打乒乓球,我前兩天到市里比賽還獲得了一等獎。
師:你還用了具體事例作為證據(jù),非常好!除了學習、運動方面,其他方面的“好戲”大家肯定還有很多。請大家拿起筆,寫一寫自己的“拿手好戲”。
【評析】從“獨特本領”到“拿手好戲”,從“介紹他人”到“發(fā)現(xiàn)自我”,這既是在激發(fā)學生的表達興趣,也是在喚醒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引導其從多個角度選材,為“寫什么”開拓思路。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時,既是在激發(fā)學生的選材靈感,也是在滲透展示“拿手好戲”時需要有觀眾的參與,需要選取具體事例這一寫作邏輯,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作好鋪墊。
(二)展示“拿手好戲”
1.聚焦“好戲”
師:為什么要把一個人出色的本領稱為“好戲”?
生:因為“戲”是要表演給別人看的。
生:因為展示本領時很吸引人,就像演戲一樣。
師:說得好!“戲”是要表演給別人看的,“拿手好戲”也是需要展示出來的。例如,你的“拿手好戲”是包餃子,你就得展示你包餃子的過程。
2.學寫“好戲”
師:老師的“拿手好戲”是攤煎餅,接下來,老師給大家展示一下攤煎餅的過程。
教師出示語段。
[我把攪好的面糊放在一邊,起火加熱平底鍋,十秒鐘后,左手舀起一勺面糊倒入鍋中心,右手迅速旋動煎餅耙,左三圈后再右三圈,眼看著面糊一點一點變薄變薄再變薄,最后幾乎是透明的了。“趕緊用鏟子翻,該糊了!”一個朋友手忙腳亂地遞過一把鏟子?!坝貌恢 蔽椅⑽⒁恍?,說話間,已經(jīng)用雙手把鍋端起,只輕輕一掂,那薄如紙的餅片眨眼間就“翻了個身”,無一處不平整、無一處有破損,連邊緣都舒展開來?!鞍パ?,有兩下子!”另一個朋友幾乎要拍起手來了!我愈加得意,哼!這有什么了不起?讓你們目瞪口呆的還在后面呢!接下來,我的一套動作更是行云流水:抹醬料、倒孜然、撒蔥絲、放香腸、裹油條、加脆皮。等我再揮手一掂時,煎餅已經(jīng)出鍋?!昂贸?,好吃,太好吃了!”朋友們贊不絕口,而我笑而不語。]
(1)引導學生賞析“正面描寫”。
師:在這段文字中,“我”的哪些表現(xiàn)讓你看得最過癮?
生:您攤煎餅時的動作很有看頭,比如“攪”“舀”“旋動”“掂”這些動詞的運用。
生:還有接下來那一套行云流水的動作:抹醬料、倒孜然、撒蔥絲、放香腸、裹油條、加脆皮。
師:這些動作描寫突出了“我”攤煎餅時的熟練。
生:還有語言,當朋友們要幫助您時,您微微一笑說了句“用不著”。
生:心理描寫也很有看頭,“這有什么了不起?讓你們目瞪口呆的還在后面呢!”這個心理描寫說明您當時從容不迫、很有信心。
師:大家從“我”的動作、語言、心理這幾個角度去賞析,這些都是從正面來描寫“拿手好戲”的。
(2)引導學生賞析“側(cè)面描寫”
師:“我”是這出好戲的主角,那“我”這出戲的觀眾是誰?如果刪除描寫“我”的兩位朋友這部分可以嗎?
生:不可以,因為他們的表現(xiàn)更能烘托出您的技術高超。
師:烘托這個詞用得好!同樣起到烘托作用的不僅有我的朋友,你還找到其他角色了嗎?
生:還有餅片的變化(讀描寫餅片的句子),這些也能烘托出您攤煎餅的本領高超。
師:描寫觀眾的反應,描寫事物的變化,這些都是側(cè)面描寫,有了正面表演和側(cè)面描寫相結合,“我”的“好戲”才能更加“拿手”地展現(xiàn)在大家的面前。接下來,我們再來看其他兩個片段。
(3)引導學生賞析其他片段
師:大家自由默讀,小組內(nèi)交流,從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的角度分別說說這些片段是怎么展示“好戲”的“拿手”之處的。
[我是踢毽子高手
輪到我上場了,我笑瞇瞇把毽子輕輕往起一拋,左腿站定,右腿輕輕一抬,那毽子就開始跳起舞來。此刻,那只穿白球鞋的右腳已變成了一個小小的舞臺,毽子就在這舞臺上跳躍、旋轉(zhuǎn)、飛翔、駐足。突然,一陣風吹來,毽子隨著風飄了過去。“完了!完了!”大家全都驚呼起來,我卻不慌不忙,微微調(diào)整了一下站姿,左腿向前顛了一下,右腿伸直,腳尖輕輕一勾,就把毽子給“哄”回來了!在大家的歡呼中,我越踢越來勁,那毽子像被施了魔法一樣!無論上躥還是下跳,無論左飄還是右移,無論高高揚起還是險些落地,一眨眼都恰到好處地落到我的腳上。]
[我是“神醫(yī)”
那天,我同桌新買的悠悠球不會轉(zhuǎn)了,“能修嗎?這個能修嗎?”他焦急地看著我,我把“生病的”悠悠球接過來,放在手里掂了兩下,又抻了抻線,舉起悠悠球,斜著眼睛往里面的縫隙看看,嘴里吐出三個字,“試試吧!”他半信半疑,緊張地看著我,我從書包里掏出一把小螺絲刀,對準悠悠球的縫隙輕輕一撬,這悠悠球就分成了兩部分,接著我一會兒擰擰這里,一會兒敲敲那里,一會兒把悠悠球合上,一會兒又把悠悠球分開……幾分鐘后,我把悠悠球遞給同桌,他依舊半信半疑,抻起線試了一下。那悠悠球來了一個華麗轉(zhuǎn)身,旋轉(zhuǎn)抽拉、上升下降、左移右扭……一切都順滑無比!此刻的同桌大喜過望,贊嘆不已,我則一臉驕傲地欣賞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心中暗說:“這點兒小病,能難倒我這個‘神醫(yī)’?”]
生:第一個片段寫大家在毽子飛走時的驚呼,在毽子被“哄”回來時的歡呼,都烘托出了“我”踢毽子時的熟練、自信、鎮(zhèn)定,可見,這的確是“我”的拿手好戲。
生:第一個片段還寫出了毽子在不同情況下的變化。毽子不管是正常踢時、被風吹跑時、重新回來時,都被“我”牢牢控制,這也表明了“我”踢毽子的本領高超。
生:第二個片段同桌求助時的焦急,看我修理時的半信半疑,發(fā)現(xiàn)悠悠球真被修好時的大喜過望,這些神態(tài)變化都烘托出了“我”的了不起。而描寫修好的悠悠球那種“華麗轉(zhuǎn)身”后的樣子,也烘托出了“我”的“醫(yī)術”的確很高。
【評析】這個環(huán)節(jié)直接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點,教師先出示描寫自己拿手好戲的段落,從內(nèi)容上已經(jīng)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教師將精準的寫作知識巧妙而自然地融入文本之中,先將正面描寫具體化為“動作熟練”“話語自信”“內(nèi)心鎮(zhèn)定”,再將側(cè)面描寫具體化為“觀眾反應”和“事物變化”,用這樣通俗的語言來解釋寫作知識,易于學生理解和領會。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賞析其他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合展示“拿手好戲”的片段,引導學生對精準知識的運用有更深入的認知。
(三)評價“拿手好戲”
1.上演“好戲”
師:請大家也用一段話展示一下自己的“拿手好戲”,為了讓“好戲”展示得更精彩,要寫出重點內(nèi)容?,F(xiàn)在大家開始寫,時間十分鐘。
2.互評“好戲”
教師出示評價表,引導學生依據(jù)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的要求進行自評、互評,共同賞析(見表1)。
師:在展示“好戲”的過程中,話語、動作、心理的描寫不需要面面俱到,同樣,觀眾反應和事物變化也不一定都要有??傊?,我們要根據(jù)“好戲”的具體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
【評析】教師引導學生從賞析中學習方法,然后試寫關鍵片段,再通過自評、互評、共評深化認知,一步步突破言語困境,向?qū)W生提供知識和方法的支撐,逐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讓習作教學的效果看得見、摸得著。
(四)完善“拿手好戲”
師:大家已經(jīng)用一段文字展示了我們自己的“拿手好戲”,并且運用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合的方式來突出了“好戲”的“拿手”。但這只是寫出了展示“拿手好戲”的過程。要想把這篇文章寫完整,還應該交代些什么呢?
生:“我”是怎么練成這個“拿手好戲”的。
生:文章開頭還得點出自己的“拿手好戲”是什么。
師:是的,對于一篇完整的文章來說,還應該作些鋪墊,大家以文章《攤煎餅》的提綱為例,說說每段都該寫什么(見圖1)。
生:第一段點明自己的“拿手好戲”是什么,第二段簡單介紹這個“好戲”是怎么練成的,第三段重點從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兩方面來展示“拿手好戲”。
師:大家可以借鑒這個例子,試著給自己要完成的文章列一個提綱,然后互相交流。
師: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戲”,“好戲”不僅可以在舞臺上發(fā)光發(fā)熱,還可以體現(xiàn)在文字中,記錄生活、分享快樂本身也是一件快樂的事。
【評析】教師在突破此次作文的言語困境后,將教學重點又轉(zhuǎn)回到篇章知識的學習上,借助提綱樣例,引導學生學習列提綱,這樣的步驟涇渭分明、詳略得當。總結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成長值得記錄、生活值得分享。寫作是為了表達與交流,寫作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總之,教師從引出“拿手好戲”、展示“拿手好戲”、評價“拿手好戲”、完善“拿手好戲”四個方面出發(fā)開展教學,借助精準知識,助力學生突破言語困境,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還能夠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為學生的未來成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吳勇.修煉寫作指導的“硬實力”和“軟功夫”:寫作教學中教師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J].江蘇教育研究,2019(Z2).
[2]葉黎明.寫作教學內(nèi)容新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3]戴丹.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兒童眼中的奇妙世界: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習作教學實踐與思考[J].小學教學研究,2024(33).
[4]王蓉.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習作例文的文本價值與教學策略[J].小學語文,2024(11).
(責任編輯:姜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