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
- 冉華明
生的點點時光一《羌笛何須怨楊柳》作者一墨冉輕輕柔柔的風,吹醒了江南的荷塘你從雪山走來手捧蓮花輕盈,舒緩一步一步背著白月光勝過神農(nóng)撒下漫天的雪花緊握羌笛的玉門漢子生怕走調(diào)一個音符,就會丟掉整個世界!可是,這塞北的楊柳曲兒啊,弱不經(jīng)風雖有千絲萬縷,也帶不起江南的炊煙更帶不起蓮子的鄉(xiāng)愁!《倒春寒“鄂北的雪”》作者一墨冉都春天了,你還敢來!椿枝都萌動了,你還敢來!這八萬畝林場,五千尺高地你說來就來!這般飄飄灑灑,浩浩蕩蕩競猶無人之地!不是說好了嗎花兒謝完,你就來。
當代作家 2023年4期2023-06-07
- 和《出塞》
中戍樓上明月高懸羌笛如咽,梅花般紛紛飄落落滿關塞落滿長夜這歷史稀薄的星空何以慰藉我心?夜色仍如千余年前空明又幽暗我承受的荒寒,可是你在戍樓上的饋贈:不是詩——是危石般確鑿又高聳的悲慟?哪里來的一朵云,凝滯在兩棵高聳的楊樹間,像一艘氣化的天使的 巨船停泊在兩片海之間:一片吸足了骨骸的潔白在暗夜里閃耀,另一片沉浸在夜風的夢中,沙沙響人啊,那種淡紫色的蜜糖如一位溫和的宗師,令我如同荒原上的落單者在野花的高處游蕩我離開時,游蕩還在繼續(xù)——游蕩以至永夜。那么,那是一
北京文學 2023年2期2023-02-15
- 更吹羌笛關山月
鈴、羊皮鼓,就是羌笛。據(jù)說在遠古時期,羌人為了守護寨子,會在寨子的四周設定觀測臺,而在觀測臺上瞭望者遇到危險的動物或者外族的侵略時,會用手中的豎笛(古時候的羌笛)發(fā)出尖銳的聲音作為警報??梢?,古時候的羌笛還不能奏出悅耳的音樂,也有一個長期演變的過程。這羌笛可不得了,是我國古老的單簧氣鳴樂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有載:“羌笛三孔。”唐人王之渙曾在《涼州詞》吟道:“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痹姼璐笠馐?,縱目望去,黃河漸
火花 2022年6期2022-06-16
- 淺析胡樂在盛唐邊塞詩中的藝術(shù)作用
風俗音樂樂器,如羌笛、號角、琵琶。這些游牧地區(qū)產(chǎn)生的文化意象進入中原詩人的視野,成為唐代詩人創(chuàng)作邊塞詩的基本元素和審美基礎。二、盛唐邊塞詩中的羌笛等胡樂意象據(jù)檢索,唐詩中提及“琴”的有1401條,包含“鼓”的有1057條,提到“瑟”共402條,直接包含“笛”字的共454條,涉及“簫”共408條,“琵琶”96條,“琴瑟”29條。詩歌類型大多為邊塞詩??v觀整個盛唐邊塞詩中的胡樂運用,出現(xiàn)最多的樂器主要是笛、琵琶、胡笳、號角、鼙鼓、觱篥等樂器。由此可見,笛是羌漢
青年文學家 2021年30期2021-11-13
- 拜訪一只羌笛
了很多關于羌寨和羌笛的話題,也問了很多問題,包括對朋友寬和的父母。當然,他們之間的交談,用的也是我小時候熟悉的羌語,因為身邊還有這個專程而來,并且有著強烈探索精神的攝影家朋友,我的族胞朋友還得用漢語再翻譯一下,直到他和我都明白。晚上,和著裊裊不息的柴煙,攝影家朋友在咂酒的友誼中,漸入佳境,幾乎忘掉爬山之累之苦,直至深夜。在求知的渴望中,近距離觀賞、拍攝到了傳說了千年的羌笛。但是,要識得那神秘的笛音,還得等到天亮,去到山野才能夠聽到。第二天一早,帶著深深的疑
草地 2020年3期2020-07-04
- 絲綢之路上的羌笛考索(中)
而是說,是京房對羌笛的改進,把原先它是只能吹奏四聲音階的直吹三孔笛,京房增加了一個后出孔,才成了能吹全五音的四孔羌笛?,F(xiàn)代的羌笛是一種六聲階(每管六孔)的雙管雙簧葦?shù)眩L約15~20公分,長筷形的粗如小指的兩管并列,筒空大小一致、長度一致,以細線捆緊,竹簧口哨(以刀削的薄片為簧片)插于管頭,豎吹。演奏時多獨奏,用特殊的“鼓腮換氣法”,一邊吐氣發(fā)音一邊吸氣,使樂音連續(xù)不斷,音色渾厚,清脆而宛轉(zhuǎn)。其形狀與印度與土庫曼斯坦的雙管葦?shù)驯容^接近,都是比較小的那種雙管
樂器 2020年6期2020-06-18
- 絲綢之路上的羌笛考索(上)
文/周菁葆關于羌笛,已經(jīng)有幾位學者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古代文獻的缺乏,僅僅依靠文獻來研究羌笛的歷史演變是非常困難的。目前,國內(nèi)學者還沒有真正搞清楚羌笛的歷史淵源。①一、漢代文獻記載的羌笛羌笛在羌語中稱為“其篥”“士布里”或是“幫”,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豎吹樂器。當代的羌笛由兩根長約15~20厘米組成,直徑1厘米左右,筒孔大小一致的竹管并在一起,用絲線纏繞,管頭插著竹簧。管身竹制或骨制,由發(fā)音簧哨和方筒形管體組成。兩管長短、孔距和音高相同。管上設四個,五個或六
樂器 2020年5期2020-06-17
- 羌笛為武漢吹響
口從岷江河畔走來羌笛,跋涉山水翻越峰巒疊嶂,托著一顆心,走進湖北人的心田羌笛,脫去怨天尤人蕩盡悲天憫人那高亢激越的西部之音已成為國之樂章,家之寶典羌笛,修煉千年日曬雨淋,盡染歲月風霜踏遍千難萬險已成為一粒靈丹妙藥它與黃鶴齊飛,它同鸚鵡共恬還有晴川歷歷的漢陽和芳草萋萋的空明悠遠羌笛,是造福的凈瓶不管冠狀惡疾,手到擒來無論追命索魂,妙手回春武漢,春回大地的時候人們就該班師凱旋羌笛,是一曲從病弱走向健康從弱小走向強大,從苦難走向勝利的捷音天籟,是鍛造時代健兒消災
草地 2020年2期2020-04-16
- 唐代西域詩中西域樂器意象淺析
——以“琵琶”“羌笛”“胡笳”為例
樂器琵琶、篳篥、羌笛、胡笳、箜篌等是詩人普遍使用的意象,關于唐詩與西域樂舞文化的關系,海濱在《唐詩與西域文化》中給出了明確說明 :“唐詩除了客觀記錄和反映西域器樂文化景觀的流行盛況外,還多角度展示了作為文化現(xiàn)象存在的西域器樂的象征意義?!盵1]一、唐詩中的西域樂器——“琵琶”“羌笛”“胡笳”自北魏以來,西域樂舞文化便傳入中原,唐王朝強盛的國力更是帶來了文化的空前繁榮,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使得西域文化自上而下被更多群體所接受。岑參《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琵琶
文化學刊 2019年3期2019-12-28
- 羌族傳統(tǒng)樂器
——羌笛在高校的傳承與發(fā)展*
傳承歷史和文化,羌笛就是這樣伴隨著羌族人民生活了數(shù)千年,不僅是他們?nèi)粘I钗ㄒ坏膴蕵菲骶?,也是羌族人民文明發(fā)展歷程的標志,是文化和音樂的結(jié)合物。羌笛是一種古老的吹奏樂器,深受羌族人歡迎,既是羌族人民相互交流,傳達愛情思想的主要工具,也是羌族音樂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據(jù)查,兩千年前,中國西北高原的羌族人發(fā)明了羌笛,最早的羌族長笛表面有四個孔,經(jīng)西漢后變?yōu)槲蹇祝蔀樘拼餍幸魳?;關于羌笛的記載主要出現(xiàn)在明,元,唐,宋等時期的詩歌中,對羌笛的歷史發(fā)展作了詳細而清晰
黃河之聲 2019年16期2019-12-16
- 范疇及理念:非遺視閾下羌笛的保護工作審思
潘倩摘要:當前,羌笛的非遺保護工作仍然面臨著一些現(xiàn)實問題:不僅當下針對“羌笛”的定義及其保護范疇仍舊存在著諸多爭議,而且對其所采取保護方式、理念等仍然顯得有些片面、極端。如若不能很好解決這些基本的理念問題,那么可能會對羌笛的非遺保護工作造成諸多不利影響,這樣不僅會使保護者很難厘清對羌笛的“傳承”及“革新”之間的關系,也會導致保護工作陷入混淆之中。關鍵詞:羌笛;非遺保護;樂器改革一、引論幾乎所有的非遺保護工作首要解決的便是理念問題,因為這既是其保護工作的思維
藝術(shù)大觀 2019年18期2019-10-12
- 羌笛、口弦、羊皮鼓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中的使用與銷售
和傳承。關鍵詞:羌笛;口弦;羊皮鼓;中小學音樂課堂羌族源于古羌,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古羌對中國歷史發(fā)展和中華民族的形成都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羌族沒有獨立的羌族書寫體系,所以羌族文化(信仰、服飾、飲食、建筑等)的傳承主要通過老一輩口頭傳授,靠記憶傳承給后代。羌族樂器文化(羌笛、口弦、羊皮鼓、嗩吶等)就是這樣伴隨著羌族人民生活了數(shù)千年,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樂器主要是用于平時的活動,已成為他們歌舞、訴說情感、表達愛意、祭祀時不可缺少的東西,羌族樂器是羌
藝術(shù)大觀 2019年14期2019-09-28
- 羌笛聲聲
著凄涼的音調(diào)。是羌笛,是羌笛?。∥殷@訝極了,這曲調(diào),是《折楊柳》的小曲。在這平靜的夜晚,竟有會吹羌笛的人。他是因何緣故,才會吹起這憂傷的曲子。曲子隨著春風在夜幕中越來越清晰了。我大喝一口酒,對著那明月,眼眶竟?jié)駶櫰饋?。我想起家中人,想起大哥。不知他們是否安好,是否會在月的那一頭想起遠方的我,灑脫之人。這洛城中的人們,不僅我與他,更有其他與我倆一樣離開家鄉(xiāng)、四處漂泊的人。這曲調(diào)真好聽,究竟激發(fā)動了多少游子的心弦。我再也無法入眠了。柳條,春風,笛聲,這一樣樣在
青少年日記 2019年2期2019-09-02
- 網(wǎng)絡和新媒體技術(shù)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最新的傳播途徑。羌笛音樂文化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文化藝術(shù)中的優(yōu)秀文化,被納入了我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名錄之內(nèi),是羌族極具特色和歷史的文化瑰寶。本文主要就是從網(wǎng)絡和新媒體技術(shù)的運用方面探索,如何利用這些技術(shù)幫助羌笛音樂文化的傳播研究。關鍵詞:網(wǎng)絡和新媒體;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羌笛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2-0131-02一、引言羌笛是羌族兩千多年的歷史沉淀,融合了羌族人千百年來對生活的希冀以及對人生的感悟,更蘊含了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9年4期2019-07-12
-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譯文:北風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嫌單薄。將軍都護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著。沙漠結(jié)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云。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也無法牽引。
中國篆刻 2018年1期2018-01-23
- 羌管悠悠
。這是幽幽怨怨的羌笛聲聲。聽見這一聲聲羌笛,我眼睛里的湖水早已決堤。我還未見過哪種獨奏樂器能把人最堅強的情感喚醒,而直抵人最柔軟的部分。2007年初冬,我來到理縣古爾溝,那里的黑夜像一塊幕布嘩嘩地降落,四維的山,把我圍在溫泉的井底。從天而降的幕布把才見的油畫遮蔽了起來。我看見的油畫是畫家找到靈感,把所有的才思和情感精心布局成了古爾溝。深紅色、淡紅色、淺紅色、黃色、深藍色,各種色彩,統(tǒng)一在深深淺淺的紅色中,既不雜亂,還完全協(xié)調(diào),是既具象又抽象的現(xiàn)代主義畫派的
草地 2017年5期2017-12-20
- 《涼州詞》賞析
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注釋1.涼州詞:為當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2.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3.孤城:指孤零零戍邊的城堡。4.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于七八尺。5.羌笛:羌族的一種樂器。6.楊柳:指一種叫《折楊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贈別的風俗。7.度:越過。后兩句是說,羌笛何必吹起《折楊柳》這種哀傷的調(diào)子,埋怨楊柳不發(fā)、春光來遲呢,要知道,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p析王之渙(688-742),字季凌,晉陽(今
閱讀與作文(小學高年級版) 2017年8期2017-08-04
- 中國“羌都” 風情茂縣
古羌城里醉春風“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朝詩人王之渙這句詩簡直就是羌笛的廣告。隨著膾炙人口的詩句被廣為傳誦,羌笛也廣為人知。只是,作者當時可能還不知道,位于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的茂縣也有羌笛。茂縣:全力打造羌文化旅游目的地距離成都一百多公里有個美麗的地方。那里山川秀麗,有地貌奇特的疊溪海子,有山水相連的九鼎山;那里人文資源豐富,有古羌碉樓,有營盤山文化遺址;那里自然景觀雄奇,有松坪溝4A級風景區(qū),有寶頂溝自然保護區(qū)。
中國西部 2017年5期2017-07-05
- “古羌音”和“廟會祭祀”與西北花兒述論
鍵詞:西北花兒;羌笛;咪咪;廟會祭祀“花兒”是廣泛流傳于西北甘、寧、新、青四省區(qū)的一種山野民歌,有“河湟花兒”和“洮岷花兒”兩大流派[1]。趙宗福在《花兒通論》中記載,明代萬歷年間任職河州的山西人高洪《古鄯行吟》“輕鞭一揮芳徑去,漫聞花兒斷續(xù)長”是有關花兒的最早記載,認為花兒至遲產(chǎn)生于明代萬歷年間。西北花兒在經(jīng)歷了幾百年的傳唱后,在樂曲旋律、樂器和歌唱的形態(tài)中,依稀可見古代音樂和文化的承襲。一、西北花兒中的“古羌”音樂元素據(jù)文獻記載,羌人很早就居住在我國東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 2016年3期2016-12-17
- 豎式羌笛的音色屬性
00048)豎式羌笛的音色屬性張赫彤 王景堯(首都師范大學,北京 100048)本文研究豎式羌笛的歷史由來、物理特征、音色屬性、發(fā)聲本質(zhì),將其音色屬性以頻譜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從頻譜入手研究出羌笛的特性。進行樂器音色采樣。并探究通過頻譜分析來建立獨特的音色庫的可行性。羌笛;頻譜;民族;樂器;音色一、羌笛的淵源“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①一句耳熟能詳?shù)墓旁?,體現(xiàn)出邊塞的離愁,凄清的意境。確實,“羌笛”在古詩詞中向來別有一番情懷,非常適合吹奏和表達邊塞意境
中國民族博覽 2016年6期2016-08-01
- 羌笛音準頻譜測量分析與國際音準差異對比研究
古至今傳承下來,羌笛是羌族一個最具特色的樂器,為了使羌笛應用更廣泛,所以我們通過羌笛的音高和國際標準音進行對比研究。【關鍵詞】:羌笛;頻率;標準音;鋼琴一、羌笛(一)、羌笛介紹羌笛是我國羌族獨有的樂器,主要盤踞在西南地區(qū)四川阿壩州茂縣等地。羌笛也是羌族最主要的樂器之一,在過去羌笛主要用于祭奠去世的羌人,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羌笛漸漸演變?yōu)橐环N具有表演性質(zhì)的樂器,已經(jīng)融入在羌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在茂縣羌城中經(jīng)常有羌笛藝人在各種舞臺表演,也有藝人在花園、大街等地演奏羌
西江文藝 2016年19期2016-05-30
- 論羌笛對竹笛的影響
623000?論羌笛對竹笛的影響戚懷亮*阿壩師范學院禹羌文化研究所,四川汶川623000羌族的羌笛與漢族的竹笛,都是歷史悠久而且至今非常普及的中國傳統(tǒng)樂器。雖然它們都是“笛”,卻是在構(gòu)造上有很大區(qū)別。雖然它們有區(qū)別,而在歷史上又確實是相互發(fā)生了重要影響的兩種樂器。羌笛與竹笛相互影響,共同發(fā)展,是中國民族樂器發(fā)展的佳話,也是同屬于中華民族的羌族和漢族這兩個民族共同發(fā)展的佳話。羌笛和竹笛;構(gòu)造區(qū)別;共同發(fā)展;樂器佳話羌笛早就為詩人墨客所注目,尤其是在唐詩中,不
山西青年 2016年15期2016-02-05
- 羌笛聲聲總關情
——千年羌笛的守望與傳承
柏輝 設計/趙清羌笛聲聲總關情 ——千年羌笛的守望與傳承文/王鑫 攝影/楊柏輝 設計/趙清羌風再起·滄桑的笛音羌笛作為羌族文化的標志,在亙古至今的歲月里承載著激活生命、傳承信仰的力量。在沒有文字的羌族中,羌笛的意義早已不僅限于一種古老的民族樂器,而升華為羌族文化血液中交流與傳承的重要渠道。羌笛不僅為人們帶來直抵靈魂的史詩樂章,也成為羌族同胞凝聚靈魂的心靈寶藏。音樂在羌族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無可取代的重要位置,羌族民間音樂古樸蒼茫,格調(diào)高古,宛如來自遠古先民
中國西部 2015年5期2015-05-04
- 四川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系列之悠悠羌笛
化遺產(chǎn)系列之悠悠羌笛羌笛是我國古老的單簧氣鳴樂器,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唐、宋、元、明各代文人的詩歌中常見到關于羌笛的記載。羌笛兩管數(shù)孔,用當?shù)馗呱缴仙L的竹制成,竹節(jié)長、管身較細,雙管并排用線纏繞連結(jié)在一起。全長13-19厘米,管口直徑2厘米左右,笛管上端裝有4厘米長的竹制吹嘴。吹嘴正面用刀削平,并在上端約3厘米處,用刀切開一薄片作為簧片。羌笛豎著吹奏,兩管發(fā)出同樣的音高,音色清脆高亢,并帶有悲涼之感,“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是其表現(xiàn)力的最佳寫照。
四川黨的建設 2015年8期2015-02-08
- 標點救命
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辈涣?,書法家因一時疏忽漏寫了個“間”字。慈禧見了勃然大怒,認為書法家在譏笑她沒有學問,當場要問死罪。書法家急中生智,連忙說:“老佛爺息怒,我是用王之渙的詩意填寫的詞?!苯又惝敱姅嗑湟髡b:“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贝褥犃耍蚕氩怀鲞€有什么可以指責的地方,只好作罷,還賞了許多白銀給書法家。(華夏紅選自《家教世界·創(chuàng)新閱讀》)endprint
小學教學研究·新小讀者 2014年11期2014-11-11
- 釋迦可軒
音金戈鐵馬掩蓋著羌笛幽咽長城就在這幽咽里一步步長長左手攥著硝煙滾滾右手舞著鼓樂升平一天砂如雪一天月似鉤二沒有什么是刻進風里留下疤痕的綠苔只在墻角偷偷拔高一毫米綠色 尚布不滿一塊青磚一個朝代已大呼小叫著一略而過然后被整齊劃一地分割 排列在每一塊青磚下三有哭聲在傳遞我聽不到羌笛嗚咽每一塊磚都在想著家鄉(xiāng)沉睡的墻磚被并列排擠在固定的方格里編年陳列縱成齏粉也注定要橫臥八百里燕川四崇山峻嶺靜臥千年橫的光線 與豎的歷史 交錯長城,肢解了自己還原長安 還有樓蘭的破磚碎瓦斷
鹿鳴 2014年7期2014-08-21
- 三羌拍案驚奇
一趟快意江湖吧?羌笛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也許是無意間記錄了一個古老民族歷史久遠的文化符號,使聲調(diào)綿長的“羌笛”成為偏遠邊塞戍國守邊將士們思國懷鄉(xiāng)的精神寄托。羌笛有2000多年的歷史,羌族地區(qū)至今仍保留著這一神奇的民族樂器。羌笛在唐時,是西北邊塞地區(qū)常見的一種樂器,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唐人邊塞詩中。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王昌齡《從軍行》“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
旅游 2014年4期2014-04-11
- 行走藏羌文化走廊
絕的藝術(shù)珍品。”羌笛無怨 春風依舊岷江河畔,白云橫穿峽谷。晨起的羊群,像一朵矮矮的白云穿梭在岷江沿岸的卵石與山坡上。山間小路兩旁的露水,浸濕了理縣羌族漢子楊平挽起的褲腿。只見他一個箭步跨上一個大石包,迎著山谷中風來的方向,取出腰間的羌笛,用手指捏住笛身,兩排管,六個孔,七階音,兩腮鼓起,綿延婉轉(zhuǎn)的笛聲悠悠響起……關于羌笛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上天派了一男一女來到人間。男女間有河相隔,無法見面。于是男子吹著羌笛,女子吹著口弦,以托相思。對羌笛的記載,最
四川黨的建設 2013年9期2013-09-01
- 三龍鄉(xiāng),羌笛在響
是茂縣惟一會全套羌笛制作手藝的人。50多歲的王國亨一直在從事羌族文化的傳播,他是一位喜歡攝影的羌族人,在幾年前我見過他的攝影作品,他為全國各地的不少攝影師當過羌族地區(qū)的攝影向?qū)?,為不少記者提供過采訪素材。關于羌笛他是權(quán)威。陽光斜斜地映照著文化站斑駁的牌子,王國亨拿出了他的寶貝——成品與半成品的羌笛。在少數(shù)民族眾多即將失傳的樂器中,羌笛有著極高的聲譽——東方管樂之父。我們拿起羌笛細細端祥,油竹被王國亨用巧手做成了方形,用膠粘在一起,成為雙對六孔六聲階的羌笛。
旅游 2009年5期2009-08-01
- 胡笳羌笛總關情
合的產(chǎn)物。胡琴、羌笛、胡笳、琵琶、角等具有異族特色的樂器也隨之傳入。唐代的樂人對其他民族音樂兼收并蓄,對音樂的形式進行了大膽創(chuàng)新,盛唐時期的音樂極其發(fā)達。文學和音樂原本緊密關聯(lián)的,尤其是詩歌。唐朝是詩歌極其繁榮的時代,大量的優(yōu)秀詩作被人們爭相傳唱。同時許多詩人精通音律,能詩能樂,進一步促進了音樂和詩歌的共同發(fā)展。隨著音樂的高度發(fā)達,唐代音樂詩也隨之繁榮起來。《聽穎師彈琴》(韓愈)、《琵琶行》(白居易)、《聽董大彈胡笳》(李頎)、《李憑箜篌引》(李賀)等一批
山花 2009年6期2009-04-01
- 涼州詞
片孤城萬仞山②。羌笛何須怨楊柳③,春風不度玉門關④。作者簡介王之渙(688年一742年),字季陵,絳郡(今山西省新絳縣)人,盛唐時期重要詩人之一。導 讀這首七言絕句描繪了我國古代西北的邊塞雄偉壯觀而又荒涼蕭瑟的景象。黃河在奔流著,遠遠地好像與白云相接,一座孤城聳立于高山峻嶺之間。羌笛吹著悲傷的《折楊柳》曲,好像是在怨恨這荒涼嚴寒的邊地春光來得遲,其實又何必呢?因為春風是不到玉門關來的,借以抒發(fā)駐守邊關將士的思鄉(xiāng)之情。詩的構(gòu)思十分精巧,用楊柳、春風寫出語意雙
閱讀與作文(小學高年級版) 2006年5期2006-05-16
- 巧用標點救了命
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笨墒牵@位書法家一時疏忽,竟漏掉了一個“間”字。慈禧太后看了大怒,以為書法家欺她沒學識,便把那位書法家問成死罪,喝令把他推出斬首。書法家情急智生,忙解釋道:“太后息怒!我這是用王之渙詩意填寫的詞啊!”當場斷句標點,念道:“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贝褥舐犃艘院?,無言以對,只好賜酒壓驚。這位書法家的命因而得救了。(摘自《語文》雜志)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2年5期198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