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
- 《加康加年味》第二季登陸浙江衛(wèi)視
司聯(lián)合出品的趣味年俗體驗綜藝《加康加年味》第二季在浙江衛(wèi)視播出,Z視介客戶端上線?!都涌导幽晡丁返诙疽浴安煌?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年俗體驗”和“共赴千年的新春飯局”為主題,追尋中國人春節(jié)文化的傳統(tǒng)印記,展現(xiàn)山河萬里雋永千年的魅力。節(jié)目每期邀請多位“安康伙伴”,以“穿越”方式,帶領(lǐng)觀眾沉浸式體驗四個朝代的年俗故事,探討春節(jié)文化里中國人的情感牽絆。其中,在“秦·秦樂局”中,特邀《天賜的聲音》嘉賓團,通過與音樂、樂器緊密相關(guān)的游戲設計,喚醒大家對“秦文化”的關(guān)注和傳承;在 “
綜藝報 2024年2期2024-01-30
- 還是“俗年”好
俗中,數(shù)過春節(jié)的年俗最多、最繁雜,從臘八到二月二“龍?zhí)ь^”,幾乎天天都有講頭。年俗、年俗,年必須有“俗”,過年過的就是年后邊的這個“俗”。許多年來,人們一直在抱怨“年味”淡了,實際就是,年俗丟得太多了,“俗”重年味就濃,“俗”輕年味自然寡淡。豈止寡淡,是年正在變味,老的年俗丟了,新的年俗正在形成,卻尚未“俗”成一種足夠強大的“年文化”。譬如,春運大潮、租個對象回家糊弄父母、用打麻將代替守歲…… 傳統(tǒng)年俗的“俗”并不是庸俗、淺俗、賤俗乃至惡俗,而是大俗通雅,
小品文選刊 2023年3期2023-03-17
- 還是“俗年”好
俗中,數(shù)過春節(jié)的年俗最多、最繁雜,從臘八到二月二“龍?zhí)ь^”,幾乎天天都有講頭。年俗、年俗,年必須有“俗”,過年過的就是年后邊的這個“俗”。許多年來,人們一直在抱怨“年味”淡了,實際上是,年俗丟得太多了,“俗”重年味就濃,“俗”輕年味自然寡淡。豈止寡淡,年甚至正在變味。老的年俗丟了,新的年俗正在形成,卻尚未“俗”成一種足夠強大的“年文化”。譬如,春運大潮、租個對象回家糊弄父母、用打麻將代替守歲…… 傳統(tǒng)年俗的“俗”并不是庸俗、淺俗、賤俗乃至惡俗,而是大俗通
雜文選刊 2023年3期2023-03-16
- 濟南年俗
蘊。豐富多彩的“年俗”是每一個中國人心目中難以磨滅的記憶,是辭舊迎新的“儀式感”,也是美好祝愿的具象化表達,傳承至今,仍充滿迷人的魅力。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域,過年的風俗也不盡相同。文化底蘊深厚的濟南,自然也有著自己的年俗。在濟南,一進臘月門,人們便開始籌劃過年事宜,謂之“忙年”。隨著過年時的喜慶氣氛充滿大街小巷,濟南特有的年俗也像一幅氣象萬千的民俗風情畫漸次展開。濟南人過年一般從“臘八”那天開始。從這天起,祭灶、掃塵、蒸饅頭、貼春聯(lián)、掛年
走向世界 2023年7期2023-02-24
- 家鄉(xiāng)有趣的年俗
先說:“最有趣的年俗是炸圓子!我們懷寧過年時一定會吃炸圓子。圓子圓子,團團圓圓嘛!”炸圓子的高手媽媽繼續(xù)說,“我們一般臘月二十四開始炸圓子,炸的圓子又松軟又美味。年夜飯,最后上的一道菜就是炸圓子,預示著明年圓圓滿滿!”韋玉露滿臉疑惑:“什么是圓子?怎么炸?”媽媽解釋道:“圓子是將面粉、肉丁、藕泥等攪拌在一起,揉成的乒乓球大小的丸子,圓圓的。揉成之后,炸成金黃色,冷卻后就能吃了?!表f玉露一聽,饞得直流口水,笑著說:“我也想吃炸圓子!”這時,爸爸說:“我們貼春
作文小學高年級 2022年1期2022-12-25
- 家鄉(xiāng)有趣的年俗
先說:“最有趣的年俗是炸圓子!我們懷寧過年時一定會吃炸圓子。圓子圓子,團團圓圓嘛!”炸圓子的高手媽媽繼續(xù)說,“我們一般臘月二十四開始炸圓子,炸的圓子又松軟又美味。年夜飯,最后上的一道菜就是炸圓子,預示著明年圓圓滿滿!”韋玉露滿臉疑惑:“什么是圓子?怎么炸?”媽媽解釋道:“圓子是將面粉、肉丁、藕泥等攪拌在一起,揉成的乒乓球大小的丸子,圓圓的。揉成之后,炸成金黃色,冷卻后就能吃了。”韋玉露一聽,饞得直流口水,笑著說:“我也想吃炸圓子!”這時,爸爸說:“我們貼春
作文·小學中高年級 2022年1期2022-06-23
- 細膩筆觸記錄時代脈搏
:主旋律 基層 年俗 細節(jié)一、高揚主旋律,展現(xiàn)新氣象2022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站在新起點,邁步新征程,新聞媒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guān)于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論述,牢牢把握新時代的發(fā)展脈搏,高揚主旋律,傳播好聲音,用手中的筆和鏡頭記錄時代變遷。2022年春節(jié)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赴山西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時強調(diào),讓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生活,是我們黨百年來的執(zhí)著追求,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代接著一代干
媒體融合新觀察 2022年2期2022-05-10
- 年俗與儒家文化傳承
春節(jié)年俗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也是儒家文化的體現(xiàn)和延續(xù)。其所承載的中國人的倫理觀和價值觀,永遠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春節(jié)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jié)日。圍繞這一節(jié)日,幾千年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年俗。這些年俗最初源于古人祭祀天地神祇,先秦時期發(fā)展為“臘祭”?!芭D”本義為“干肉”,歲末農(nóng)歷十二月的氣候最適合制作臘味,故十二月也被稱為“臘月”,此時莊稼已被收割入倉完畢,氣候處于新舊之交,祭祀活動較多,此時舉行的祭祀被稱為“臘祭”。春秋時期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在周禮基礎上,構(gòu)
中華瑰寶 2022年1期2022-01-06
- 傈僳族與漢族年俗文化比較研究
相似性,但兩族的年俗儀式存在較大差異。本文通過分析比較兩族年俗儀式,探求兩個民族年俗文化的差異性,希冀尋求在現(xiàn)代化語境沖擊下的兩族民俗文化的出路,以此更好地樹立民族文化自信。關(guān)鍵詞:傈僳族 漢族 年俗 比較文化傈僳族,我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擁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和獨具特點的“闊時節(jié)”。在傈僳語中,“闊”是年的意思,“時”是新的意思,“闊時”即新年或過新年的意思,“闊時節(jié)”是傈僳族人最隆重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節(jié)時由物候決定,大部分傈僳族人都集中在櫻桃花盛開,百鳥報春的這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1年11期2021-12-08
- 守歲
馮驥才一種昔時的年俗正在漸漸離開我們,它就是守歲。守歲是老一代人記憶最深刻的年俗之一,如今發(fā)生了變化——特別是城市人,最多是等到子午交時之際給親朋好友打個電話或者發(fā)個短信拜年,然后上床入睡,完全沒有守歲的那種意愿、那種情懷、那種執(zhí)著。我已不記得自己是從哪年開始不再守歲了,卻深刻地記得守歲時獨有的感覺。每到臘月底,我就會興奮地叫著:“今年非要熬個通宵?!备改感呛堑卣f:“好,只要你自己不睡著就行?!庇浀檬貧q的前半夜,我總是斗志昂揚,充滿信心。一是大腦亢奮,一
知識窗 2021年2期2021-08-14
- 東西南北過大年
地還有自己獨特的年俗。本期星星姐姐邀請了來自不同地區(qū)的小朋友,和大家一起分享有趣的地方年俗。多樣的年俗吃年夜飯的時候,上海人的飯桌上會有紅燒肉和八寶飯,寓意為新的一年日子紅紅火火、甜甜蜜蜜。不僅如此,大年初一的早上,我們必須吃一碗熱騰騰、甜滋滋的湯圓,意思是吃了湯圓,一年圓滿。大部分上海人會全家一起去玉佛寺或者龍華寺燒頭香、撞頭鐘,希望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上海市燎原雙語學校二年級? ? 孔子韻 、孔子妍指導老師:貢雪、韓蕊豐盛的年夜飯在新
小星星·閱讀100分(低年級) 2021年2期2021-05-11
- 年俗里的文化
著千百年來傳承的年俗,忙得樂呵、忙得歡喜。其實,過年的習俗不僅僅是穿新衣、放鞭炮這些孩子們記憶中的最愛。作為春節(jié)主要表現(xiàn)形式的年俗,是春節(jié)最重要的文化載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年俗不斷演化傳承,滲透進每個中國人的精神骨髓。其一,貼春聯(lián)。最喜聞樂見的文化普及與書法展示。以前,普通百姓沒有幾個人有錢上學,大都不識字。吟詩作對歷來是文人騷客的雅事。但被雅稱為“楹聯(lián)”的春聯(lián)兒、對子,卻因為“過年”走進了尋常百姓家,從五代時期的“新年納余慶,佳節(jié)號長春”,到后來的“忠厚
加油站服務指南 2021年2期2021-03-30
- 燈火可親賞年俗
,但能夠把古老的年俗與火熱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人在長知識的同時,還能體會到人間濃郁煙火氣息的作品,倒并不是很多。書法家、北京特級教師何大齊所著的《北京的春節(jié)》(北京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以其風味獨具的釋古筆法,為年俗文化的寫作,帶來了一股素樸雅致的新風。全書從臘八節(jié)寫起,分述了祭灶、辦年貨、除塵垢、貼春聯(lián)、掛福字、做年菜、祭祖神、祈福貴、放鞭炮、驅(qū)邪祟、包餃子、團圓飯、壓歲錢、拜新春、逛廠甸、吃元宵、觀龍燈、猜燈謎、看花會……等一系列年俗活動,直至寫到
中關(guān)村 2021年1期2021-02-24
- 作文步步高
節(jié)的臨近,我們寫年俗的作文如果只是羅列一個又一個的年俗,或者還是寫貼春聯(lián)、收壓歲錢、吃年夜飯等常規(guī)性的風俗,肯定無法出彩。我們應該抓住自己家鄉(xiāng)比較獨特的一種過年風俗,詳細寫出自己參與其中的過程和感受。有趣的年俗“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又是一年春節(jié)到。大街小巷張燈結(jié)彩,到處喜氣洋洋,充滿了熱鬧紅火的年味。過年晚上的活動,也是最有閩南特色的年俗。除夕夜吃完年夜飯,爸爸便和媽媽下樓,一起捆稻草。捆完稻草,就在稻草上面點
課外生活·趣知識 2020年2期2020-05-19
- 過年 老傳統(tǒng)里的“青”味道
走親訪友……這些年俗所透露出的年味,象征的不僅僅是中國家庭團圓時刻的美好,更是對來年欣欣向榮的祝愿。打掃房屋象征著去除厄運,穿新衣、上新妝則寓意著新年新氣象,年夜飯、壓歲錢更是過年少不了的元素。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觀念的變化和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的興起和普及,中國人歡度春節(jié)的方式也在不斷豐富。手機買年貨、掃碼集五福、群里搶紅包、全家出境游……數(shù)字經(jīng)濟勾勒出春節(jié)新年味。一方面,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催生出了新的年俗演繹方式,增添了科技感、國際范兒,更具時代感;但另一方面,過年的
中華兒女 2020年3期2020-05-11
- 以東北地區(qū)為例淺析年俗的傳承與變化
、親情的表達。而年俗的形式感、儀式感讓春節(jié)更飽滿,使人們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家族、血緣上更多的認同。東北地區(qū)的年俗,在飲食、祭祖、服飾著裝等方面都有著強烈的地域特征,內(nèi)容豐富多彩,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tǒng)文化精華。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產(chǎn)生了極大轉(zhuǎn)變,年俗文化也在內(nèi)容形式上發(fā)生著新的變化。工業(yè)文明的到來,現(xiàn)代都市化大潮對傳統(tǒng)年俗造成了一定沖擊,也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年俗在飲食上的轉(zhuǎn)變東北地區(qū)有一首古老的民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
鴨綠江 2019年18期2019-11-12
- 依托年俗學數(shù)學 構(gòu)建德育一體化課程
,我們可以通過探年俗、學年俗、樂分擔、多實踐等形式挖掘年俗中的數(shù)學知識及德育元素,豐富德育載體,有利于實現(xiàn)學科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提高德育成效?!娟P(guān)鍵詞】年俗? 數(shù)學? 德育一體化2016年4月,山東省啟動了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改革,將“立德樹人”的目標融入各學科教學之中,根植于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緊密結(jié)合學科教學內(nèi)容,使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豐富德育載體,有利于實現(xiàn)全員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從而提高德育成效。為了更好地將德育工作
文理導航 2019年12期2019-04-25
- 江西的“奇葩”年俗
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年俗文化。由于地理環(huán)境的原因,江西年俗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南 昌對南昌人來說,“過了廿四,天天都是年”,不過有人早上過年,有人中午或晚上過年,外出的家人都要在除夕之前趕回家“團年”。撫 州元宵夜,女孩們?nèi)宄扇海巴鶓敉獠说亍皳矍唷?,每人扯下一把菜葉,然后在周身上下抽打一遍。吉 安除夕夜吃完團圓飯后,要在灶膛里埋入木炭、茶枯餅等,以示火種延續(xù)不斷。晚上,家中大小房間要點一盞燈亮至天明,稱為“照年光”。正月初三,井岡山市的客家人要將初一、初二
小星星·閱讀100分(高年級) 2019年2期2019-04-19
- 富強、文明:年俗變遷的主旋律
中以合肥周邊一帶年俗的變遷為例,指出年俗文化的變遷改變的只是年俗文化的外在形式,年俗文化的精神內(nèi)核仍然沒有淡化,那就是追求家庭團圓,關(guān)注親情和諧。在新時代,年俗有越來越多新的表現(xiàn),富強、文明是年俗文化變遷的主旋律。作者通過自己親身經(jīng)歷,把傳統(tǒng)年俗的主要內(nèi)容較為詳細的展示給讀者,讀者放佛置身數(shù)十年前,在現(xiàn)代生活面前頗值回味。關(guān)鍵詞:年俗;變遷;文化民俗是一個民族的記憶,是千百年文化的積淀。年俗是我國民俗文化中的瑰寶。近代以來,特別是近四十年來,我國社會發(fā)生急
魅力中國 2018年14期2018-08-06
- 康巴新年話年俗
康巴新年話年俗德央甘孜縣位于甘孜州北部,是一座多山縣城,境內(nèi)山環(huán)水繞。習慣上,藏族聚居區(qū)按方言可劃分成衛(wèi)藏、康巴、安多三塊?!翱蛋汀辈貐^(qū)位于橫斷山區(qū)的大山大河夾峙之中,甘孜縣位于康北地區(qū)腹心地帶。由于特殊的民族文化和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康巴藏區(qū)的民族節(jié)日豐富多彩??祬^(qū)藏歷新年時間跟拉薩為主的大部分藏區(qū)一樣,藏歷一月一日是年初一;年俗卻有著自己的特色,比如大年初一不走親串友,不能哭鬧,為了美好的寓意,全家人會和和睦睦地呆在家里,好吃好喝地度過一天。此外,康區(qū)新年
布達拉 2018年2期2018-05-14
- 到中國南方小城去過年
逐漸形成了豐富的年俗文化。從年前的臘八、祭灶到除夕的守歲,再到拜年、祭神祈福、逛廟會、游燈、唱大戲等,種種活動此伏彼起,接連不斷,一直要持續(xù)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才結(jié)束,歷時一個多月。辛苦勞作一年的人們,在這段時間里釋放著內(nèi)心的愉悅,大街小巷,十里八鄉(xiāng),人潮涌動,到處都是魚貫而入的歡樂和蓬勃而出的喜慶,人們以各種方式辭舊迎新,祈盼來年一切順利。然而,不知從何時起,在很多人的生活里,傳統(tǒng)年的符號日漸寂寥,年味兒變得越來越難以追尋。不少人開始感慨:那些豐富、有趣、溫
環(huán)球人文地理 2018年2期2018-02-14
- 包頭傳統(tǒng)年俗與現(xiàn)代年俗對比初探
。關(guān)鍵詞:傳統(tǒng);年俗;現(xiàn)代化;交融;年味黃河流經(jīng)包頭的地段是原始人類較早活動過的地方,游牧民族在這里棲息、生長、戰(zhàn)斗、在這里雕刻圖騰、細數(shù)繁星、然后經(jīng)商、聚集。秦設九原郡,北魏修懷遠鎮(zhèn),遼有云內(nèi)州,清朝乾隆年間設包頭鎮(zhèn)。在這千年的歲月里,包頭的各種習俗也被打磨的獨具特色。尤其是那些被歷史挑選出來的至今還活躍在人們生活中的傳統(tǒng)習俗,在這些傳統(tǒng)習俗中,當數(shù)過年的傳統(tǒng)更加有趣,更加能夠體現(xiàn)當?shù)氐奈幕L采。在這一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千帆來了又走的景象里包頭城
卷宗 2017年31期2017-11-28
- 剪窗花 拾年味
何時起,貼窗花的年俗似乎已漸漸消失。我瞥見地上的陰影,那陰影的圖形好似一只雄雞。順著光線望去,窗上貼的正是一張雄雞圖形的窗花,雄雞的雞冠高高聳立,遠遠望去,就像世界地圖上的中國,雖不顯眼,但卻蓄勢待發(fā)。窗花上的公雞栩栩如生,好似要從窗中跳脫出來。我輕撫這靈動的圖案,線條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恰到好處,寥寥幾筆湊成了新年美好的愿景,使得它韻味十足。祖母推開房門走了進來,靜靜地站在我的身旁。我向祖母詢問這些窗花的出處,祖母頗有些自豪地告訴我是她自己動手做的。頓時
初中生世界·八年級 2017年6期2017-07-03
- 漸行漸遠的年俗
有那些漸行漸遠的年俗。隨著年齡越長越大,我發(fā)現(xiàn)“年”正越走越遠,年味越來越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現(xiàn)象?除夕之夜,本該是團聚的日子,一家人坐在一起,高高興興地說說自己一年來的收獲,推心置腹地談談明年的打算。不過,聚倒是聚在一起了,但是人手一部手機,大家很少用語言溝通。由此我想到近年網(wǎng)上瘋傳的一個段子:“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在你面前,你卻在低頭玩手機?!爆F(xiàn)實正是如此,年輕一代都捧著手機,而老人們卻靜靜地坐著,偶爾看一眼電視,再看一眼玩得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初中版 2017年5期2017-06-08
- 年俗教育在言傳身教中傳承
節(jié)所展開的一系列年俗活動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年俗變淡已經(jīng)成為不爭的事實。青少年作為弘揚和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生力軍,如何利用春節(jié)這一契機,接受年俗教育,了解年俗背后的來源和歷史,讓年俗在孩子教育中得到更好的傳承,已經(jīng)成為當下值得深思的問題。本文從年俗變淡的必然性、年俗教育的重要性、年俗教育需要言傳身教并舉三個方面來闡述年俗傳承的意義。關(guān)鍵詞:春節(jié);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年俗;年俗教育;傳承莫言在《過去的年》中說過:“沒有美食的誘惑、沒有神秘的氣氛、
速讀·下旬 2016年4期2017-05-10
- 財運當頭
運當頭嶺 南 的年俗,帶 著濃厚的商 業(yè) 文明特色 。一 年 之初,嶺 南 人用各種各樣的年俗活動祈求財運 ,既保留下 代 代相傳的風 俗 ,也成了 一 方經(jīng)濟發(fā)展 的 體現(xiàn)。春節(jié)時期,嶺南的民俗活動最為豐富。在《廣東新語》記載的年俗中,很多離不開一個“火”字,因為根據(jù)中國五行之說,火主南方。廣州著名的南海神廟,所祀奉的就是火帝祝融。春節(jié)時,廣東人既要拜司火之神“灶君”,又要“賣冷”,就連“賣冷”時用的雞蛋也要特別染成紅色(火的顏色)?!百u冷”就是把寒冷捉
空中之家 2017年1期2017-04-17
- 守 歲
馮驥才一種昔時的年俗正漸漸離開我們,那就是守歲。我已不記得自己從哪年開始不再守歲了,卻深刻地記得守歲時獨有的感覺。每到臘月底,我就興奮地叫嚷著今年非要熬個通宵。守歲的前半夜,我總是斗志昂揚,充滿信心。除夕的節(jié)目多,要祭祖拜天地、吃年夜飯,最關(guān)鍵的是午夜時那一場普天同慶的煙花爆竹,我到現(xiàn)在還清晰地記得火光閃爍中父母年輕的笑臉。雖然年年守歲,我卻不知道守歲是怎么結(jié)束的。醒來的床上,枕邊放著一個小小的裝著壓歲錢的紅包,還有一個通紅的大蘋果,這有著一睜眼就看到平安
愛你 2017年1期2017-02-10
- 苗族年俗文化的當代價值
【摘要】苗族年俗文化是苗族人民在一定社會條件下,歷數(shù)千年而創(chuàng)造的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物質(zhì)創(chuàng)造與精神財富的總和,包蘊著深刻的苗族民眾意愿和風俗信仰。本文以花垣縣排料鄉(xiāng)芷耳村鬧年大會為例,對之活動背景、儀式內(nèi)容作簡要介紹,并著重分析了苗族年俗文化的當代價值?!娟P(guān)鍵詞】苗族;年俗;芷耳村;當代價值【中圖分類號】K892.1 【文獻標識碼】A苗族是個古老的民族,由于獨特的宗教信仰、地域環(huán)境、風俗習慣等諸方面原因,產(chǎn)生了許多豐富多彩的節(jié)慶活動。苗年是苗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歲
中國民族博覽 2016年2期2016-10-21
- 紅包熱下的冷思考
紅包;傳統(tǒng)文化;年俗;影響【緒論】中國的紅包文化源遠流長。紅包最早是長輩給小輩,有驅(qū)趕“邪物鬼怪”的意思。到了明朝,成了小輩給予年長的人,意為“壓歲”。如今紅包已泛化為一種習俗,每逢婚嫁、添丁等喜事可紅包隨喜表祝福。馬年春節(jié)里,網(wǎng)絡紅包成了拜年新時尚2016年春節(jié),春節(jié)打上了“全民搶紅包”這一鮮明印記。集五福分紅包,輸口令搶紅包亦是新年紅包等多種新玩法,將新春禮俗變成了一場社交狂歡?!菊摹恳?、 網(wǎng)絡紅包發(fā)展及研究現(xiàn)狀近兩年,網(wǎng)絡紅包在大眾生活中占據(jù)著越來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2016-05-30
- 流變的年俗 不變的年味——一位攝影記者15年的春節(jié)記錄
●曉 柒?流變的年俗 不變的年味——一位攝影記者15年的春節(jié)記錄●曉 柒2013,寫福字Calligraphers are writing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and other New Year signs in Hangzhou. The photo was taken in 2013.過年,值得品味,也值得回味。李忠是杭州新聞攝影圈里知名的“掃街”記者,他的鏡頭一直對準基層,15年來堅持拍攝真實的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
文化交流 2016年2期2016-03-18
- 本期點睛HIGHLIGHTS
IGHTS流變的年俗 不變的年味 P 3Spring Festival in the Eye of a Street Photographer過年,值得品味,也值得回味。一位攝影記者15年來拍攝的各色新春圖片,顯示出春節(jié)流變的年俗、不變的年味。The photos taken over the past 15 years reveal the changes in celebration of Spring Festival in Hangzhou.飛翔在
文化交流 2016年2期2016-03-18
- 大師筆下的年俗
鐘,在他們看來,年俗里不僅有物質(zhì)的豐盛,更有文化的豐美。近現(xiàn)代大師們筆下的年俗,至今讀來仍讓人回味無窮。豐子愷的年俗充滿了溫馨。他在《過年》中寫到,請染坊里的伙計吃年酒,似乎是豐家過年的“序幕”。送灶時,給灶君吃赤豆糯米飯,甚至拿一點糖餅來粘在他嘴上,免得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嘴多舌,講主人家的壞話。廿七夜祭“年菩薩”是個圣典,白天忙著燒祭品:豬頭、全雞、大魚、大肉,都是裝大盤子的。吃過夜飯之后,把兩張八仙桌接起來,上面供設“六神牌”:佛、觀音、玉皇大帝、孔子
小學教學研究·新小讀者 2016年2期2016-02-23
- 年俗在繼承中發(fā)展
年更比一年好,但年俗卻不是“越奢侈越好”。近年來,在過年合家團圓的日子里,奢侈年俗退出了舞臺,普通人的年俗則更為豐盛了。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九百多年前的一個春節(jié),王安石寫下這樣兩句詩,彼時恰逢他大力推行改革,以新秩序革除時弊。當下的中國,正在迎來大刀闊斧的改革,從年俗的變化中,當可一葉知秋:年俗在回歸本質(zhì),新的風氣正充盈著我們的生活。本期封二三:配聯(lián)/喬中興 配圖/馮印澄(封二三資料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對聯(lián) 2015年4期2015-06-11
- 春節(jié)
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為“守歲”。小xiǎo朋pénɡ友yǒu們men,你nǐ們men知zhī道dào2015年nián是shì什shén么me年nián嗎mɑ?是shì羊yánɡ年nián喲yo!提t(yī)í到dào羊yánɡ,大dà家jiā是shì不bú是shì想xiǎnɡ到dào
作文評點報·低幼版 2015年5期2015-05-30
- 大師筆下的年俗
鐘,在他們看來,年俗里不僅有物質(zhì)的豐盛,更有文化的豐美。近現(xiàn)代大師們筆下的年俗,至今讀來仍讓人回味無窮。豐子愷的年俗充滿了溫馨。他在《過年》中寫到,請染坊里的伙計吃年酒,似乎是豐家過年的“序幕”。送灶時,給灶君吃赤豆糯米飯,甚至拿一點糖塌餅來粘在他嘴上,免得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嘴多舌,講主人家的壞話。廿七夜祭“年菩薩”是個圣典,白天忙著燒祭品:豬頭、全雞、大魚、大肉,都是裝大盤子的。吃過夜飯之后,把兩張八仙桌接起來,上面供設“六神牌”:佛、觀音、玉皇大帝、孔
課外語文·中 2014年1期2014-02-12
- 江南年俗
影 撰 文江南年俗■莫曉萍 攝 影 撰 文“水鄉(xiāng)婚禮”讓新春氣息洋溢在各家各戶。年關(guān)逼近,臘肉、魚干、臘腸、醬鴨掛滿街巷。精彩絕倫的耍“龍”表演贏得聲聲喝彩。馬玉莉 攝春節(jié)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jié)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如何慶賀這個節(jié)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相傳至今。北方過年的習俗一般是貼窗花、對聯(lián),吃餃子,掛燈籠;而江南的年俗活動就要豐富得多了。年關(guān)逼近,一串串紅得發(fā)亮的臘肉、一條條風干的鳊魚掛滿了古鎮(zhèn)臨河的廊檐,成為一
浙江人大 2013年3期2013-09-12
- 春節(jié)不應僅是“消費黃金周”
面上看多是指傳統(tǒng)年俗正在消失或者變異。例如祭灶神、逛廟會、包餃子、拜大年、除夕守歲等過去各地年俗中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如今多已“無可奈何花落去”,即使有所殘留,也都變了“味”。正如許多民俗學者所說,傳統(tǒng)年俗與農(nóng)耕社會聯(lián)系緊密,如今中國已步入工業(yè)化、商業(yè)化、城市化的現(xiàn)代社會,部分傳統(tǒng)年俗的消失和變異是不可避免的。雖然“年味”要通過各種春節(jié)年俗等形式化的東西來表現(xiàn),但是它并不完全依賴于各種繁瑣甚至陳舊的傳統(tǒng)年俗儀式?!澳晡丁?過去之所以厚重,是因為那時交通不便、人
環(huán)球時報 2013-02-072013-02-07
- 似水流年
犀牛),但是種種年俗卻延續(xù)至今。專門篩選了幾則跟水有關(guān)的年俗來湊趣。除夕前日,家家要備一大桶,以盛廢水,初一當日不外潑;初三當日,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是為聚財。其實不單漢族,藏民也有跟水有關(guān)的年俗。在西藏山南扎朗縣的農(nóng)村,藏歷初二,人們在雅魯藏布江邊祭水神。面向大江,手中捧一把糌粑,由一人領(lǐng)唱,大家共同吟頌“扎西”唱段,最后高舉手中的糌粑,連喊三聲“嗦”,將糌粑拋向空中。水神祭畢,象征著新一年的開始。關(guān)于過年的詩作中,最偏愛毛滂的《元日》?!耙荒甑伪M蓮
中國三峽 2010年2期2010-02-14
- 品味年文化
專題,和讀者談談年俗和過年的文化。春節(jié)是我們中國最盛大的節(jié)日,節(jié)日的民俗里,浸潤著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比如,中國人過年最看重的是團圓,“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為此,在長達40天的“春運”期間,各種交通工具大多人滿為患,數(shù)億人要在大年三十之前趕回家中。這浩浩蕩蕩的人口大遷徙的洪流,一年奔流一次,景象之壯觀,全世界絕無僅有。這是文化使然。其實,我們的春節(jié)從臘月初八就開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前后長達38天。其間,圍繞臘月二十三、除夕、春節(jié)、立春、元宵節(jié)一系列重要節(jié)慶
全國新書目 2009年3期2009-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