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謝楓
作為一種完整的社會主義道德觀,我提倡“在利他中利己,在利己中利他”。我認為這樣的口號既符合真正的人類本性,也符合道德發(fā)展的趨勢,又符合我國當前的歷史狀況。
這里所說的“在利他中利己”,實際上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利他”,指的是從利他的動機出發(fā)去行動,在產(chǎn)生利他效果的同時客觀上達到了某種意義的利己。而所謂“在利己中利他”則指的是:在從利己的動機
出發(fā)去行動之前,必須考慮到行為的結果要有利(至少無損)于他人或社會。否則,這一動機和行動就是不合理的。例如:一位教師為了增加個人的收入到外校去兼一點課,這是利己的動機和行為,然而行為的結果對學生和社會有利,因此是合理的。
這里有幾個問題需要說明。第一,“在利他中利己”的公式絕不意味著“利他”是手段,而“利己”是目的,或者“利他”是動機,“利己”是“潛動機”。如果這樣做,這種“利他”也是不高尚,不值得仿效的。說得重一些,這只是變相的私,是畫皮下面的虛偽。我認為,這一公式中的“利他”應該是行為的動機和目的本身,而利己的效果只是自行降臨的不期之獲。我不相信,雷鋒雨夜送大娘,把存款贈給受災公社的利他行為是為了達到某種個人目的,不相信在這樣做的時候,他的思想深處還隱藏著一個尚未意識到的“潛動機”;更不相信向秀麗同志用自己的身體撲滅大火是為了用寶貴的生命去換取一個“人民英雄”的稱號;也不相信現(xiàn)在、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前的中國人民在工作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忘我精神和助人為樂的新風尚都是從利己的“潛動機”出發(fā)的。那些把所謂“利他”變成謀取個人私利之手段的人們,整個社會應該鄙視他們并把他們稱作缺乏道德的人。第二,“在利己中利他”的公式應該有一個適當?shù)姆秶徒缦?,即在通過正當手段為自己謀取物質和文化生活這一范圍里允許利己動機的合法存在,任何人也不應該鄙視指責這種動機和行為。但是這種為個人工作的動機和行為必須包含著有利(至少無損)于社會或“他人”的因素。否則,就容易導致?lián)p人利己。
還應該明確,“在利己中利他”的公式對于社會主義國度的公民來說,是一種較低的要求。這種觀念只因其比較符合當前社會發(fā)展的水平和人們的覺悟程度,才允許其存在和發(fā)生若干作用。我們還是應該提倡“利他”和“公”的道德觀念,提倡公而忘私、先公后私、助人為樂等等優(yōu)美、崇高的精神。有人擔心這樣做會使我們走吃大鍋飯的老路,降低四化建設的速度,減弱競爭的神威。其實,社會發(fā)展的最大動力不是來自每個公民的高度利己或者單純來自經(jīng)濟和生存上的競爭,而是來自一個建立在科學和民主的基礎之上的經(jīng)濟管理體制,一個對經(jīng)濟工作實行高效能領導的強有力的政府機關,和全體人民為了一個統(tǒng)一的大目標所進行的集體奮斗。因此,在承認“在利己中利他”的合理性的同時,大力提倡“公”的觀念,不但與新的經(jīng)濟管理體制和社會的經(jīng)濟基礎不發(fā)生矛盾,而且有利于后者的鞏固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