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興云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2)八年級下冊《藤野先生》中,編者對“落第”一詞的注釋值得商榷。這里,謹依據魯迅《藤野先生》的手稿,試作研討。
“落第”一詞課文的原句是:“學年試驗完畢之后,我便到東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學校,成績早已發(fā)表了,同學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本幷邽椤奥涞凇睂懙淖⑨屖牵骸霸缚婆e時代應試不中。這里指考試不及格。”
原句中的“落第”,是“指考試不及格”嗎?回答是:否。此處“落第”的真實意思是:留級。“沒有落第”,就是“沒有留級”。
從《藤野先生》的手稿看。課文第9自然段,有“那坐在后面發(fā)笑的是上學年不及格的留級學生,在校已經一年,掌故頗為熟悉的了”一句,其中“留級學生”,手稿原作“落第生”,后改為“留級學生”。對這一改動,《跟魯迅學改文章》(岳麓書社,2005.2)一書的作者朱正先生的說明是:“考試沒有取錄,叫‘落第。在校學生因成績不及格而不能升級的,叫留級。留級學生和落第生雖然都是成績不好,但是有嚴格的區(qū)別。這里只能用‘留級學生,不能用‘落第生。”(該書103頁)這是就“落第”和“留級”兩詞的基本含義,根據今天的理解說明“留級學生”和“落第生”的“嚴格的區(qū)別”。對這一“嚴格的區(qū)別”,當年的魯迅未必認同,否則,他為什么先用“落第生”?那么,為什么后來又改為“留級學生”呢?原因在于:魯迅是引申舊詞,賦予新意?!奥涞凇币辉~,本義是科舉考試未被錄取?!都t樓夢》第38回曰:“寶玉笑道:‘這場我又落第了。”這是引申“落第”之義,表示(賦詩詠菊)未被選中。魯迅引申“落第”,表示的則是“留級”(沒有隨班上升一個年級)的意思,即將二詞用作同義詞(本義與引申義關系),而“落第生”不是日常應用的、現成的詞(只有“落第舉人”“落第秀才”之類用法),引申表示“留級學生”,可能不易理解,故而做了改動。
不妨再舉一例,作為旁證,說明魯迅引申“落第”之義表示“留級”。魯迅《三閑集》中《在鐘樓上——夜記之二》一文,記述他在中山大學做教務主任時的忙碌,提到“學校大事,蓋無過于補考與開課也”,待補考完畢發(fā)榜(公布補考成績或留級學生名單)后,就會引起許多“辯論”,如“分數多寡的辯論;及格與否的辯論”等等,其中有“補救落第,我說權不在我,他說在我,我說無法,他說有法的辯論”。(《魯迅全集》第4卷34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聯系上下文,不難看出,此句中“落第”一詞的含義,就是“留級”。“補救落第”,就是不留級(指學生要求不留級)。
如果上述理解不謬,那么,“學年試驗完畢”一句中的“落第”,就應作“留級”解釋。
以上討論的是“落第”應該如何理解。再說不能注釋為“指考試不及格”。原因很簡單,魯迅并非沒有“考試不及格”。查閱當年仙臺醫(yī)科專門學?!吨軜淙艘荒昙壙荚嚦煽儽怼罚ㄑ椫骶帯遏斞干绞妨蠀R編》第2輯97頁,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可知,他的解剖學學年考試成績是58分,平均成績是59.3分,評價為“丁”等(不及格)?!爸軜淙说某煽冎挥薪馄蕦W的一個丁,其余都是乙和丙,因此可以升級?!保ㄍ蠒?,98頁)這就是文中所說“不過是沒有落第(按,即留級)”的實際情況。
以上對“落第”注釋的商榷,未必確當,渴盼編者、教者不吝賜教。
(安徽阜陽電視大學 2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