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學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的教學要求規(guī)定,現(xiàn)代漢語語音這一知識點,中學生應該掌握的內(nèi)容有:①能夠根據(jù)注音正確認讀漢字。②能夠準確認讀常用漢字、特別是多音字在不同義項中的讀音。2007年語文考試大綱增添了與新課標接軌的內(nèi)容,在字音的考查上,首次加了“常用字”的限制,所以不提倡大家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識記比較冷辟的漢字,應該多關注常用常見字,特別要注意二、三冊課本后面的附錄?;诮陙砀呖颊Z文試卷對語音考查的實際情況、人們?nèi)粘I钪姓Z音誦讀的大體情形,筆者認為主要有8個方面的字音構成了誤區(qū)、容易讀錯,我們應該根據(jù)其容易讀錯的特點,總結其規(guī)律走出誤區(qū)進而讀音準確、注音正確。試舉例簡要述之。
一、戒形近字的誤讀
漢語中有許多字的字形很相近,如果對其字形識記得不扎實,就會出現(xiàn)誤讀。例如:把“贗品”的“贗(yàn)”誤讀為“填膺”的“膺(yīng)”;把“床笫”的“笫(zǐ)”誤讀為“門第”的“第(dì)”;把“罪愆(qiān)”誤讀為“敷衍(yǎn)”;把“機杼”的“杼(zhì)”誤讀為“抒情”的“抒(shū)”;把“病入膏肓”的“肓(huāng)”誤讀作“盲目”的“盲(máng)”;把“夏丏尊”的“丏(miǎn)”誤讀作“乞丐”的“丐(gài)”;以及對“己(jǐ)”、“已(yǐ)”、“巳(sì)”的讀音分不清,對“戌(xū)”、“戍(shù)”、“戊(wù)”、“戎(róng)”的讀音辨不明等情況。
二、戒形聲字的誤讀
漢字主要屬于形聲字體系,因而絕大多數(shù)是形聲字。其聲旁雖然是表音的,但隨著語言的演變,多數(shù)字的聲旁已無法準確表音了。那種“字不離母”、“秀才識字讀半邊”的經(jīng)驗已經(jīng)不很管用了。例如:作為聲旁的“耑(duān也讀作zhuān)”字,用它來構成的常用漢字就有“湍(tuān)”、“惴(zhuì)”、“端(duān)”、“踹(chuài)”、“揣(chuǎi又讀作chuài)”、“揣(chuāi)”、“喘(chuǎn)”、“瑞(ruì)”“遄(chuán)”、“顓(zhuān)”等達10個之多,但除了“端(duān)”和“顓(zhuān)”兩個字外,其他8個都不能準確地表音了。再如:2002年高考“全國卷”考查的20個字全是形聲字,其中一組是:“鹽堿、呼喊、箴言、減員增效、感激涕零”,五個加點的字都是以“咸”為聲旁的形聲字,但它們的讀音并不完全相同,正確讀音依次是:jiǎn、hǎn、zhēn、jiǎn、gǎn。再如:2007年廣東高試卷所考查的“崢、猙、慎、縝、詛、趄、狙、沮、誚、梢、俏、峭、輟、啜、拙、絀”,這16字都是形聲字。國家教育部考試中心張偉明主任曾說:所以要考查形聲字,“是考慮到‘讀音讀半邊現(xiàn)已造成漢字字音誤讀的一個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形聲字辨識也是中學語文教學中語音學習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問題,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p>
三、戒多音多義字的誤讀
漢字中的多音義字,僅常用字中就有400多個。它們有的因詞性不同而讀音不同。例如:“量”,在合成詞“質量”中,作名詞語素,要讀作“l(fā)iàng”;做動詞語素當“估量”、“思量”講時讀“l(fā)iáng”。再如:“泥”,在合成詞“泥土”中,作名詞語素時,要讀作“ní”;當在合成詞“拘泥”中,作動詞語素時,要讀作“nì”。有的由于詞義的不同而讀音不同。例如:“看”,作“看見”講時讀“kàn”,“看守”時讀“kān”?!皭骸保怼皭盒摹绷x時讀“ě”,表“惡毒”時讀作“è”,表“厭惡”時讀作“wù”,在古漢語中表示“烏”的意思時又讀“wū”。有的因書面語與口語的不同而讀音也不同。例如:“薄”,組成書面語匯時讀作“bó”(日薄西山)”,口語中讀作“báo”(薄薄的紙)。而有的多音多義字還不止兩個音,它們的讀音要隨著具體的語境意義而變化。例如:“和”字,就在6個詞性、20多個義項下有著“hé”、“hè”、“hú”、“huó”、“huò”、“huo”等6個讀音?;诖?,高考經(jīng)常對多音多義字進行考查。如2007年江蘇高考卷所考的“校、角、參、泊、臭、蛇、藏、吁、曾、熨、著、藉”,這12個字全是多音多義字,都是考查其在不同的語境意義中的不同讀音。
四、戒方言、習慣性的誤讀
漢語中有一些字在不同的方言區(qū),人們有著習慣的讀音。這些習慣的讀音與普通話的標準音相去甚遠,我們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并加以認真糾正。例如:把“包庇(bì)”的“庇”讀作“pì”,把“畸(jī)形”的“畸”讀成“qí”,把“上街(jiē)”的“街”讀成上“gāi”,把“釀(niàng)酒”的“釀”讀作“ràng”,把“發(fā)酵(jiào)”的“酵”,讀作“xiào”,把“電荷(hè)”的“荷”讀作“hé”,把“矩(jǔ)形”的“矩”讀作“jù”,把“質(zhì)量”的“質”讀作“zhǐ”,把“勾股弦(xián)”的“弦”讀作“xuán”,把“紙屑(xiè)”的“屑”讀“xuè”,把“校(jiào)電表”的“?!弊x作“xiào”,把“白熾(chì)燈”的“熾”讀作“zhǐ”,把“春水(chūnshuǐ)”讀成“cūnsuǐ”,有人甚至把“日頭熱曬人肉(rì tóu rè shài rén ròu)”讀成“yì tóu yè sài yín yòu”等等。
五、戒姓氏的誤讀
百家姓并非僅僅一百家,有很多姓氏應該按規(guī)范的標準音來讀。例如:“燕”要讀作“yān”,不能讀作“yàn”;“紀”要讀作“jǐ”,不能讀作“jì”;“那”要讀作“nā”,不能讀作“nà”;“鄒”要讀作“zōu”,不能讀作“zhǒu”;“查”要讀作“zhā”,不能讀作“chá”;“任”要讀作“rén”,不能讀作“rèn”;“黑”要讀作“hè”,不能讀作“hēi”;“繁”要讀作“pó”,不能讀作“fán”;“么”要讀作“yāo”,不能讀作“me”;“折”要讀作“shé”,不能讀作“zhé”或“zhē”;“逯”要讀作“l(fā)ù”不能讀作“l(fā)ǜ”;“干”要讀作“gān”,不能讀作“gàn”;“舍”要讀作“shè”,不能讀作“shě”;“應”要讀作“yīng”,不能讀作“yìng”;“華”要讀作“huà”,不能讀作“huá”;“區(qū)”要讀作“ōu”,不能讀作“qū”;“曲”要讀作“qū”,不能讀作“qǔ”;“寧”要讀作“nìng”,不能讀作“níng”;復姓“尉遲”要讀作“yùchí”,不能讀作“wèichí”;復姓“長孫”要讀作“zhǎngsūn”,不能讀作“chángsūn”;復姓“令狐”要讀作“l(fā)ínghú”不能讀作“l(fā)ìnghú”;“萬俟”要讀作“mòqí”,不能讀作“wànsì”。
六、戒人名、地名、特殊稱呼等專有名詞的誤讀
古今一些人名、地名、稱呼等專用名詞有著一定的讀音,必須讀準。例如:伍員(yún)的“員”不讀“yuán”,酈食其(lìyìjī)的“食其”不讀“shíqí”,米芾(fú)的“芾”不讀“fèi”,契訶(hē)夫的“訶”不讀“kē”,會(kuài)稽的“會”不讀“huì”,番(pān)禺的“番”不讀“fān”,東莞(guǎn)的“莞”不讀“wǎn”,洪洞(tóng)的“洞”不讀“dòng”,濟(jǐ)南的“濟”不讀“jì”,蝦(há)蟆陵的“蝦”不讀“xiā”,月氏(zhī)的“氏”不讀“shì”,吐谷(yù)渾的“谷”不讀“gǔ”,單(chán)于的“單”不讀“dān”,閼氏(zhī)的“氏”不讀“shì”,太監(jiān)(jiàn)的“監(jiān)”不讀作jiān,陸虞候(hòu)的“候”不讀“hóu”,“秘(bì)魯”的“秘”不讀“mì”,南無阿(nāmóē)彌陀佛的“南無阿”不讀“nánwúā”,般若(bōrě)不讀“bānruò”,可汗(kèhán)不能讀作“kěhán”等等。
七、戒影視傳媒帶來的誤讀
觀看電視、欣賞節(jié)目已成為現(xiàn)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不論現(xiàn)場觀眾、嘉賓,還是著名演員、節(jié)目主持人,甚至播音員,他們也經(jīng)常讀錯字音。如果不加以考證,以為他們讀的都正確,從而“人云亦云”那就大錯而特錯了。例如:“挫(cuò)折”的“挫”不讀作“cuō或cuǒ”,“辦公室(shì)”的“室”不讀作“shǐ”,“堤(dī)壩”的“堤”不讀作“tí”,“氛(fēn)圍”的“氛”不讀作“fèn”,“載(zài)人飛船”的“載”不讀作“zǎi”,“法 (fǎ)國”的“法”不讀“fà”,“卓(zhuó)越”的“卓”不讀作“zhuō”,“規(guī)規(guī)矩矩(jǔ)”的“矩”不能讀作“jù”,“模(mú)樣”的“?!保荒茏x作“mó”,“發(fā)生口角(jué)”的“角”不能讀作“jiǎo”等等。
八、戒不按《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的誤讀
1985年12月27日,國家語委、教委、廣播電視部審核通過并公布了《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該表對一些常用異讀字的讀音,做出了“×字統(tǒng)讀×”的法律上的規(guī)定,我們必須按審音規(guī)定來讀。共53個字,它們是:
呆——dāi鑿——záo芒——máng卓——zhuó凹——āo 柄——bǐng廁——cè橙——chéng 闖——chuǎng從——cóng堆——duī妨——fáng幅——fú徊——huái脊——jǐ嗟——jiē俱——jù框——kuàng傀——kuǐ括——kuò掠——lüè盟——méng娩——miǎn摸——mō釀——niàng嘔——ǒu澎——péng期——qī嵌——qiàn唯——wéi瞿——qú繞——rào勝——shèng往——wǎng蹌——qiàng 萎——wěi溪——xī挾——xié尋——xún崖——yá忘——wàng沿——yán蔭——yìn咱——zán指——zhǐ擲——zhì筑——zhù跡——jì績——jì啥——shá馴——xùn幀——zhēn 召——z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