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都有這樣的感嘆:有的同學平時學習并不是很刻苦,甚至很愛玩,但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另一些同學則相反,盡管學習很用功,經常挑燈夜戰(zhàn),但成績總是提上不去,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xiàn)象呢?我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學習效率不同,現(xiàn)在,讓我們看看高考狀元們是怎樣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的。
傅必振(江西):在學習中我堅持的信條是高效率的學習,我在學習時會為自己制訂好計劃,然后按計劃嚴格執(zhí)行,高效率的學習使我在高三時節(jié)省了不少時間,課余時間就與同學們踢我最喜愛的足球,在比賽中體會足球的真諦與快樂,因為科學地學習,我在高三時也從不需要開“夜車”,打“疲勞戰(zhàn)”,始終保持著比較好的睡眠,精力也比較旺盛。
劉詩澤(黑龍江):說到高效率學習,我認為我從中受益匪淺,高效率學習幫助我節(jié)省了許多學習時間,在固定的時間內我既學習了更多的內容,又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休息時間,學習了更多的內容我就可以很好地打牢自己的基礎,做到在考試中盡量減少失分;有了更多的休息時間,我就可以更好地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時刻以一種飽滿的狀態(tài)進行學習或充滿著自信進入考場,所以說,高效率對我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那么,怎樣提高學習效率是許多學生和家長關注的問題,對于這一點,我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和經驗,一般說,我把所有的學習內容分為兩部分,即占用大腦少的和占用大腦多的部分,我盡量把占用大腦少的那一部分內容所用的時間縮短,更多的時間用來處理占用大腦多的那一部分,這樣,在同樣的時間內我的大腦就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老師常說我們要向課堂要效率,翻譯過來就是說,我們要在課堂上認認真真地聽課,但這也是一些老師和同學的誤區(qū),認真聽課并不是說我們要把老師說的話一字不落地記錄下來,這樣做很辛苦,但效果并不一定理想,我們要有選擇地聽,要有選擇地記,筆記做到簡明扼要,我們需要的是當堂聽、當堂記、當堂理解,而不是先做筆記后理解,課堂上把老師講的內容消化透,課下我們才能更充分地進行復習,課堂上向老師要效率,課下我們才能向自己要效率。
田禾(北京):老天很公平,給每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但是,同是24小時,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效率,如有的同學善于科學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學習、生活、休息井井有條,學習效果也很好;而有的同學卻相反,不善于安排時間,整天忙作一團,學習、生活無規(guī)律,學習質量也不高,所以,科學安排學習時間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么安排才算合理呢?擬好計劃,首先要清楚一周內所要做的事情,所要達到的目標,然后制訂一張日作息時間表,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時間不可的活動,如吃飯、睡覺、上課、娛樂等,安排這些后,選定合適的、固定的時間用于學習,必須留出足夠的時間來完成正常的閱讀和課后作業(yè),當然,學習不應該占據(jù)作息時間表上全部的空閑時間,總得給休息、業(yè)余愛好、娛樂留出一些時間,這一點對學習很重要,應值得注意。
在計劃中,自學時間集中使用不如分散使用效果好,尤其是對前后內容連貫性不強的功課,如記英語單詞,與其花40分鐘集中強記,不如在睡覺前和起床后各花20分鐘記,后者效果肯定好于前者。
見縫插針利用空余時間,如果我們注意一下自己的生活會發(fā)現(xiàn)我們還是有不少的空閑時間的,如上學路上,等車的時候,飯前飯后等,如果利用這些點滴的時間,記一兩個單詞,看一段閱讀內容等,日積月累也大有作用的。
(責任編輯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