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麗
摘要: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shè)計借助文言文的特征,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領(lǐng),以讀為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淀的方式,帶領(lǐng)學生去讀去思去吸取,與古代文字大師對話,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關(guān)鍵詞:教學設(shè)計 文言文 伯牙絕弦
設(shè)計理念: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shè)計借助文言文的特征,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領(lǐng)、以讀為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淀的方式,帶領(lǐng)學生去讀去思去吸取,與古代文字大師對話,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教學目標:
1.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了解文言文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有一段友情,蕩氣回腸;有一首琴曲,余音繞梁;有一種尋味,穿越時空。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伯牙絕弦》。
板書:伯牙
伯牙何許人也?(精通琴藝的人)
伯牙姓俞名瑞,字伯牙,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宮廷琴師,號稱“琴仙”。
板書:絕弦
如此琴藝高超之人為何斷絕琴弦?
一言難盡,讓我們走進課文《伯牙絕弦》。(自由讀文)
這是一篇文言文,板書:文言文
說說你對文言文的了解。(文言文就是古文,是一種古代文化)
祖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燦爛文化的重要載體,我們可要學好文言文,剛才讀文言文的時候有什么感覺?
(讀起來繞口,意思不好懂)
快讓我們想辦法,怎么來學》?
(多讀,根據(jù)注釋理解……)
這些都是好辦法,接下來就用這些方法來學習,咱們是六年級的學生,可要自己學會讀書。
二、初讀課文,講講故事
(一)首先讓我們讀準文言文。
課件:讀讀文言文: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生練讀,指名讀)及時糾正讀音。
齊讀,要字字入目,句句入心,讀得字正腔圓。
(生齊讀)
過渡:了不起,能讀準了,接下來干什么?
(根據(jù)注釋,理解意思)
(二)看起來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了學習古文的方法,不簡單,接下來就讓我們理解、疏通文言文。
課件:讀通文言文:①看注釋、利用工具書,②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③學會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變通。
1.(學生自學)我看到一個同學的學習方法很好,把不懂的地方做上標記,并且標上了序號,其他同學也可以向他學習。
(學生繼續(xù)自學)
2.你們學得很投入,請同學來翻譯文言文,先把句子朗讀一遍,然后解釋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最后翻譯整個句子。
(第一句: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善:擅長;鼓:彈。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于欣賞)
(第二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好;志:心里想到;哉:啊;峨峨:高;兮:啊若:好象。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聽了說:“太好了,簡直就像高大的泰山啊!”)
(第三句: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洋洋:廣大。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鐘子期說:“好極了!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
(第四句: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所念:所想到的;得:懂得;之:伯牙的心意。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準確的道出他的心意。)
(第五句: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謂覺得;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破琴把琴摔碎;復:再,重新。子期死后,伯牙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了。)
3.同學們,讀了這幾句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①在古文中有一詞多意現(xiàn)象,如“善”;②不同的字相同的意思,如“哉”、“兮”都是語氣詞“啊”;③一個字代表一句話,如“之”代表“伯牙所念”。)古文的特點;簡練,富有語言的藝術(shù)與魅力。
4.通過剛才的交流,有些詞的疑問可能已經(jīng)解決,就請你按著文中做注釋的方法,給你的疑問做一下注釋吧。
5.生生合作對譯文言文。
(三)意思理解了,我們可要好好地讀讀文言文,讀出韻味。
1.讀出標點符號的停頓。
2.讀出意義的停頓和節(jié)奏。
3.同學們,見過古人讀書時的樣子嗎?是啊,古人讀到佳詞、妙句時,讀得入了境,忘了情,就會情不自禁地搖頭晃腦,甚至還撫掌擊節(jié),陶醉于文章的意境中,下面再來讀文,體會一下古人的感受。
(四)書讀百遍,其意自包。到此我們也不知讀了多少遍了。你知道本文講了怎樣的一個故事,變成自己的話說說。
三、品詞析句,體驗情感
是啊,伯牙和鐘子期之間深厚的友情難以言表,讓我們隨著作者,到文中用心細細體味,你由哪些詞句體會到了他們之間的深情厚意,心有靈犀?預設(shè)幾個教學生成點。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導讀1 (音樂起)當伯牙心里想著高山并彈出高山形象的時候,(出示高山圖片)鐘子期會情不自禁地這樣贊嘆道——(生接讀)當他心里想著流水并彈出這江河形象的時候,(出示圖片)鐘子期又會情不自禁地贊嘆道——(生接讀)
導讀2 老師聽出你真心稱贊伯牙,那么善鼓琴的伯牙僅僅是用琴聲表現(xiàn)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寬廣嗎?(生自談)古人常以琴聲言志,伯牙在述說著高山般遠大的志向,江河般寬廣的胸懷。讓我們再來讀出這兩句話,體會伯牙的志向和胸懷?!?生讀)
導讀3 伯牙的琴聲鐘子期懂,伯牙的心聲鐘子期也懂,伯牙的志向、胸懷鐘子期都懂,可見他們是真正的知音。再讀,體會鐘子期對伯牙的理解。
2.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xiàn)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xiàn)哪些動人場景呢?
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假如你是鐘子期,你感覺到徐徐清風了嗎?于是你怎么贊嘆?(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假如你是鐘子期,你感受到那皎潔的明月了嗎?于是你怎么贊嘆?(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一起想象這樣的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溪水、志在白雪、志在炊煙……這段話應怎樣說?
3.這正是,用書中的句子:“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贊之,多么理解我呀,這不是一般的朋友,這就叫“知音”。(板書)
4.可以想象,在沒有遇到鐘子期前,伯牙鼓琴志在高山?jīng)]人能懂,當伯牙鼓琴志在流水也無人贊美。所以你們說當與鐘子期相遇時,伯牙會是種怎樣的心情?(快樂,激動)他會說什么?(……)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知我者,子期也)是呀,你們說出了伯牙的心聲:知我者,子期也。知音相遇是情感的交流,是心靈的碰撞,一定非??鞓?、融洽,請再讀課文1~4句。
他們視為知己,相見恨晚,于是約好了明年再相聚。第二年伯牙如約而至,卻遲遲不見鐘子期的到來,他等呀,等呀,等到的是什么?(子期死)老師聽出來了,你們像伯牙一樣難過,用一個詞形容此時伯牙的心情(悲痛欲絕,痛苦萬分……)你們走進了伯牙的內(nèi)心,痛失知己,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于是他來到了鐘子期的墓前:(配樂誦)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思淚珠,未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于是此曲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生接讀)
是啊,縱有千種風情,料思緒更與何人說呢?
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時,沒有人那樣對他說——(生讀)
當伯牙鼓琴志在流水時,沒有人那樣對他說——(生讀)
所以子期死,伯牙謂(生讀)乃——(生讀)
所以你說伯牙碎的僅僅是這琴嗎?(心也碎了)
四、情之所致,積累成誦
留下了一個故事,古今傳誦(生背文)
留下了一首琴曲,余音繞梁(配樂背誦)
留下了一段友情,蕩氣回腸
留下了一種尋味,穿越時空,你從故事中體味到什么?
(對知己的渴望,對友情的珍惜)
古往今來,還有許多名言警句也在述說著人間最美的情感——友情。
(生: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這就是友情的溫度,愿同學們在生活中能找到知己朋友,倍加珍惜。
五、布置作業(yè)
1.課外積累描寫友情的古詩文或名言名句。
2.背誦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