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洋
摘要:感情人人都有,喜怒哀樂悲憂懼,我們每個人一樣不少,感情需要積累。請給自己準備好三面鏡子。只要做到“時時勤拂拭,莫使落塵?!?就會不但使你做人的品位得到提高,更使你的人文素養(yǎng)得到完善。有著高尚的人格,高尚的思想感情自然也水到渠成。
關鍵詞:思想感情 積累 記錄 鏡子
提到思想感情,很多人都會說,誰沒有呢?人類本來不就是有感情的動物嗎?不錯,感情人人都有,喜怒哀樂悲憂懼,我們每個人一樣不少,并且無論對事還是對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看法。從這個角度上說,確實人人都有思想感情,可為什么有的人有著豐富的感情,而有的人感情卻很貧乏呢?這就不得不說到感情的積累。
感情需要積累。從小到大,我們每天都經(jīng)歷一些人和事,這些人和事也都曾激起我們感情的漣漪,甚至情感的波濤。但如果問你在成長的歷程中,有哪些重大的人和事對你的思想感情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有的人能稍一回憶,便如數(shù)家珍地說出,而有的人吞吞吐吐老半天也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來,究其原因,前者注重情感的積累,后者卻忽略了情感的積累。那么,怎樣進行思想感情的積累呢?請給自己準備好三面鏡子。
一、用顯微鏡看自己
生活常識告訴我們,在顯微鏡下,我們才能看清微生物,同樣,我們也只有把自己在生活中經(jīng)歷的人和事拿出來進行高度的審視,才會發(fā)現(xiàn)隱藏在人和事背后的觸及我們心靈的思想感情。審視的步驟分為:
1.經(jīng)常記錄自己的思想情感。外界的事物常常觸及我們的內(nèi)心,引起我們內(nèi)心思想情感的變化,這些思想情感若不經(jīng)過記錄,則會或深或淺,或雜亂無章地堆積在我們的心里,隨著時間的流逝,淺的就漸漸淡忘,深的也只能留下一抹痕跡。要想使我們經(jīng)歷中的思想情感在頭腦中深深扎根,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經(jīng)常記錄自己的思想情感。當我們的心靈受到觸動時,就應該及時地把它記錄下來,在記錄時首先就要會回想事情發(fā)生時的情形,進而展開思想情感價值觀的判斷,最后才能形成文字,這一過程實際上也是情感再次陶冶的過程,心靈再次洗滌的過程。經(jīng)過一段時期的積累,就要及時地對它進行整理,把同類的放在一起,再次回想當時心靈的顫動,漸漸地每一種情感就會逐漸加深。不但積累了寫作素材,而且更加深了自己的思想情感體驗,一個人的人文素養(yǎng)也會逐漸豐厚起來。
2.經(jīng)常拓展自己的視野,增強閱世能力。我們之所以形成各種思想感情,是因為我們經(jīng)歷了各種世事,隨著閱歷的不斷增長,我們的思想感情才會越來越豐富。怎樣去做呢?
第一,要盡量多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只有多參加,才能多了解,才能產(chǎn)生更多新的思想感情?,F(xiàn)在不少學生在節(jié)假日大多無所事事,很多人成天就坐在電視機或電腦前,打發(fā)空虛無聊的時光,等電視看完了,電腦玩完了,問他看了些什么,玩了些什么,一問三不知。如果把這些時間用來給父母干點家務活,動手做一些小制作,去爬爬山,釣釣魚,去參觀博物館等等,并及時地把這些經(jīng)歷記錄下來,這樣做不但豐富了自己生活內(nèi)容,而且更能豐富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二,在閱世中睜大你的眼睛。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一種現(xiàn)象,就是有一種人,成天忙忙碌碌,干完了這個干那個,幾乎一刻也不停息。但如果你和他交談,他卻說不出什么。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因就在于他只知道做,卻不知道想??吹侥撤N現(xiàn)象,我們不能只關注現(xiàn)象的本身,而要想方設法弄清楚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背景、產(chǎn)生的原因。這樣,經(jīng)過長期的積累,不但形成了愛動腦筋的習慣,而且自己的思想感情也變得越來越細膩,更易看清楚現(xiàn)象背后的世事人情。日積月累,就能練成洞察人間世事的本領。
3.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思想行為??鬃拥膶W生曾子曾說:“吾日三省吾身?!笔堑?人確實要時常反思自己的思想行為?!叭朔鞘ベt,孰能無過?”人人都會犯錯,犯錯不要緊,要緊的是,有沒有改正缺點的決心和勇氣,現(xiàn)在不少人犯了錯,總喜歡把責任推給別人,好像自己總是正確的,錯的總是別人,這樣就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滑越遠,最終把自己弄得一無是處,既做不像人,更做不像文。要想使自己有著高尚的思想感情,就應不斷地反省自己,這反省即是古人所說的修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古人的理想,也是今天想有所作為的人的追求。只有經(jīng)常的反省自己,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思想感情中的優(yōu)點和缺點,進而保持優(yōu)點,修正缺點。正如一棵成長中的小樹,要想使它不斷向上生長,就要不斷修剪它橫生的枝條,缺點只有不斷修正,人的思想感情才能不斷地健康成長。
二、用放大鏡看別人
現(xiàn)在的社會自私之風越刮越烈,有相當數(shù)量的一批人只知道關心自己的一己之利,對他人漠不關心,麻木不仁。有人稱之為冷血。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那么你一定不會有高尚的思想感情。其實,我們的社會就是由你、我、他組成的,他實際上就是另一個你,對他人思想行為你只有感同身受,用放大鏡看別人,把別人的思想行為放大了看,才能真切地體會他人的喜怒哀樂,感知人間冷暖。具體該怎么做呢?
1.把別人當做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古人的做人標準,也應成為我們今天的做人規(guī)范。我們只有把別人當做自己,才會真心為別人取得的成功而喝彩,才會在別人遇到挫折時給予鼓勵,才會為別人發(fā)生的不幸而灑下同情的淚水……總之,只有把別人當作自己,才能為之動情。情感的閥門打開了,才會形成波濤洶涌的奔流之勢。把別人當作自己,這股情感的激流才會蕩滌我們心靈中的污垢,使我們的心靈更純潔,使我們積累起高尚的思想感情。
2.把自己當做別人。在生活中學會換位思考,這件事發(fā)生在我身上了,如果把我換成別人,別人會怎們對待這件事呢?經(jīng)常這樣反問自己,把自己當做別人,久而久之,就學會了從別人的立場來看問題,不但使問題更易得到解決,而且做人的胸襟會更加開闊。這樣,我們內(nèi)心的思想情感就會不斷得到熏陶凈化,以至形成高尚的思想境界。
三、用透視鏡看書本
前面所說的兩個方面,都是來自于我們親自的實踐活動,來自于我們的直接經(jīng)驗,光光憑這些是遠遠不能積累起我們高尚的思想感情的,要想積累起豐富的思想感情,我們還得在書本上傾注大量的精力。大量地閱讀各類課外書籍,盡量多地去了解未知的世界。那么是不是看的越多越好呢?廣泛的涉獵是好事,但如果只是走馬觀花,草草了事,是不會得到什么好的效果的。我們只有用“透視鏡”看書本,才會達到預計的效果。具體做法是:
1.把自己的心沉浸到作品中去。尤其是文學作品。每一位作者寫作的目的都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種思想感情有些是直露的,但更多的是含蓄的,能真正弄懂它的,只有那些細心的讀者。因而,我們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就要心無雜念,全身心地沉浸到作品中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和書中的人物共命運,同甘苦,悲其所悲,樂其所樂。只有這樣,文中人物所經(jīng)歷的事才如同自己經(jīng)歷的事,在不知不覺之中,就會和文中的人物共同成長,經(jīng)常處在這樣的精神神游之中,無意間就使自己的心靈受到感染,得到凈化,長此以往,必能鑄就高尚的思想感情。
2.經(jīng)常記錄自己的讀書心得。有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非常有道理的,讀書如果只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地去讀,那是不會得到什么好的效果的,讀完之后再想去回味,它已如同過眼煙云,轉瞬即逝,了無痕跡。留給你的只能是難言的苦澀。要想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好的辦法就是經(jīng)常記錄自己的讀書心得。我們在讀書時,只要把心沉進去,心潮就會不知不覺地跟著書中的人物起伏,情緒情感思想就會隨之而產(chǎn)生,這種情緒情感思想如果不及時捕捉,它也會稍縱即逝的。捕捉它的最好辦法就是及時的記錄。給自己準備好一個本子,把自己的讀書心得及時記錄下來,慢慢地就會積沙成塔,集腋成裘,堅持不懈地做下去,潛移默化之中你就會成為一個具有高尚思想感情的人。
總之,給你的三面鏡子,只要做到“時時勤拂拭,莫使落塵埃”,就會不但使你做人的品位得到提高,更使你的人文素養(yǎng)得到完善。有著高尚的人格,高尚的思想感情自然也水到渠成,不信,你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