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杰 趙麗芳 任高飛
[摘要]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審計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審計案例教學的設計方案和相關實施步驟,并提出了對審計案例教學優(yōu)化的設想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審計案例庫;案例教學資料室
20世紀2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等著名學府率先推出并運用案例教學法。我國許多高校在許多課程的教學中也開始嘗試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可以將理論與實踐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通過分析案例,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勤動手勤思考的職業(yè)精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創(chuàng)新能力。雖然我國許多高校在審計課程中已經(jīng)運用了案例教學法,但總體而言,我國審計案例教學法的運用尚處于模仿和試驗階段,還沒有得到廣泛運用,沒有形成穩(wěn)定的教學風格。在當前的審計案例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審計案例教學法的優(yōu)勢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因此,講授審計課程的教師仍需就案例教學法進行大量研究和實踐,以提升案例教學的運用效果,培養(yǎng)符合國家經(jīng)濟建設需要的合格的審計人才。在本文中,筆者就審計案例教學法談幾點個人的經(jīng)驗與體會。
一、組建審計案例庫
(一)當前審計案例存在的問題
運用審計案例教學法,首要前提是必須要有好的審計案例。但當前我國案例教學中運用的審計案例還很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案例過于理論化與實際相脫節(jié)
目前許多審計案例是由教師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由于教師主觀上想采用案例教學法,又苦于沒有案例,而且教師缺乏審計工作經(jīng)驗。因此,只好閉門造車,憑著自己的理論知識,在會計實驗資料的基礎上,自行設計審計案例。這種案例往往太過于理論化,與審計實際工作嚴重脫節(jié)。達不到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的要求,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到社會實踐中不能迅速上崗。
2大多數(shù)案例過于簡單,缺乏綜合性
由于許多案例的設計,只是針對教學內(nèi)容的某一個重點或某一章節(jié)的知識點而設計的,因此案例過于簡單,學生往往一閱讀完案例,基本就可猜測到答案,無須經(jīng)過詳細的分析和認真的思考,這種案例無法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審計工作只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要運用到審計、會計、財務管理、經(jīng)濟法等多門學科的知識,需要經(jīng)過復雜的綜合分析判斷,才能得出結論。因此,缺乏綜合性,過于簡單的審計案例達不到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判斷的能力。
3審計案例與教材內(nèi)容不配套
審計教學離不開審計教材,采用案例教學法目的之一是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審計概念和掌握審計理論。案例必須要反映一定的審計理論,學生必須運用審計理論才能對案例進行分析。但當前許多審計案例只是會計糾錯題的翻版,與審計理論相脫節(jié),學生不需掌握多少審計知識,也可以對案例進行分析,無法促進審計理論的學習和理解。另外也很難找到與整個審計教材內(nèi)容相配套的綜合案例。
(二)案例的設計及審計案例庫的組建方法
由于審計案例的以上這些缺陷,嚴重影響了審計案例教學的實施及效果。因此,盡快設計出好的案例和組建大量的審計案例庫是目前提升審計案例教學效果的關鍵。審計案例的設計必須遵循以下及幾個原則:(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即審計案例必須來源于審計實踐,體現(xiàn)在社會經(jīng)濟生活中的主要問題,同時要能反映審計理論,以促進學生在了解審計實務的同時學好審計理論。(2)典型性原則。審計案例必須具有典型性,反映社會經(jīng)濟中的典型問題,針對中國當前的熱點會計與審計問題而設計,這樣的案例才能讓學生記憶深刻,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終身受用的效果。(3)實用性原則。審計案例必須適用于教學的需要,有利于組織課堂教學,如審計案例要能引人深思,啟迪思想,答案不能唯一,能與教材內(nèi)容一致,使學生的學習循序漸進,并用大小合適。能在一兩節(jié)課內(nèi)完成案例分析等。審計案例教學需要運用大量的審計案例,組建審計案例庫是進行審計案例教學的前提。案例庫的組建方法:(1)教師參與并深入審計實務工作,從審計實務工作中搜集資料,編成案例。(2)從國內(nèi)外的審計書籍中尋找案例。但要注意國外的案例有些不適合中國國情的要排除,而國內(nèi)的案例有些過時的也要排除。(3)開展校際交流,教師之間相互交換案例。(4)尋求審計實務工作者的幫助,共同研究編制案例。(5)從報紙、網(wǎng)絡、影視等資料尋找一些社會經(jīng)濟案件,編成案例。
二、審計案例教學的設計
(一)講授教學與案例教學交叉進行的設計
講授教學是指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審計理論知識,對審計概念、理論、原理、方法有一個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而案例教學是指主要讓學生自己分析案例,教師進行引導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了解審計實務工作,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兩者各有優(yōu)點,不可相互替代。那種全面否定講授教學,認為只要案例教學的觀點是不正確的。在審計教學中,教師必須把握兩者的關系,講授教學與案例教學應做到合理安排,才能充分發(fā)揮兩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一般而言,教師應先進行講授教學,讓學生對審計理論知識有一個較全面的把握,再開展案例教學,學生才可運用審計理論知識進行案例分析。講授教學與案例教學應交叉進行,才能使教學效果最佳。
(二)案例教學與其他實踐教學的關系
審計實踐教學中包括審計實驗教學和審計社會實踐。審計案例教學不同于實驗教學和社會實踐。它們對于學生學習審計知識,增強動手操作能力均有作用,但它們又各有優(yōu)點,相互之間不可完全替代。在審計教學中運用了案例教學法,也不能完全排除實驗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作為教師必須處理好案例教學與試驗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在采用講授教學和案例教學為主的教學中,適當安排實驗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是有必要的。
對于講授教學、案例教學、其他實踐教學的設計應在寒假或暑假備課時作好,審計教師應從整體上來進行設計,以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
三、審計案例教學的實施
審計案例教學的步驟一般包括:動員學生、布置案例、學生個人分析、分組討論、課堂辯論、教師講評和撰寫報告等。
(一)動員學生
教師在準備采用案例教學法前,應先發(fā)動學生,講明案例教學法的優(yōu)點。指明案例教學的步驟及在每一步驟中學生應怎么做,讓學生積極參與。只有讓學生了解并熟悉案例教學方法,才能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促使案例教學的成功實施。特別是在初次采用案例教學法時要做好動員工作。當然,如果已經(jīng)成功實施了多次案例教學,學生已適應和習慣案例教學程序,那么動員工作就沒必要了。
(二)布置案例
教師應提前把審計案例印發(fā)給學生,包括案例背景資料,案例的主要分析內(nèi)容
以及教師提的問題,以便于學生提前準備。教師應根據(jù)教學進度。案例的大小等因素確定提前的時間,一般而言,應至少提前一個星期布置案例。
(三)學生個人分析案例
在正式上案例課之前,學生應仔細閱讀案例,運用所學審計理論及其他學科知識分析審計案例,回答案例問題。這一過程一般應由學生個人獨立完成。如果學生無法直接分析出來并獲得問題的答案,就應到圖書館或通過網(wǎng)絡去尋求答案,也可在教師指導下去查閱相關資料。學生獨立分析完后,應寫出個人的分析報告或問題答案。
(四)分組討論
在學生個人分析的基礎上,教師應把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小組內(nèi)對案例進行討論,使學生能夠取長補短,更加接近問題的正確答案。對學生進行分組時,一般應有固定性,使每組內(nèi)的學生相互熟悉和了解,也容易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為小組討論和下一步的課堂辯論營造良好的氣氛,建立情感基礎。當然也可以將具有同一觀點的學生分為一個組,這樣使每組內(nèi)的學生形成共識,并便于下一步的課堂辯論。小組討論可以課堂上進行,也可在課前進行。
(五)課堂辯論
在小組討論后,學生對案例已有比較全面的分析。這時再開展組與組之間的辯論。首先應由每組派一個代表發(fā)表本組討論后形成的主要觀點。然后針對各組的不同觀點由學生展開自由辯論。教師不應參與辯論,只是組織者和引導者。要維持好辯論秩序,讓持各種觀點的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見解,要控制好辯論的熱度。既要使學生充滿熱情的參與辯論,又要注意防止學生過于爭強好勝、蠻不講理,甚至進行人身攻擊。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辯論的方向,防止鉆牛角尖,適時地進行提問和制止一些明顯的偏離主題的辯論。
(六)教師講評
在課堂辯論中,各種觀點已表達清楚后,課堂辯論就基本結束,這時就由教師來進行講評。講評時要針對學生辯論的不同觀點和論證做出不同的評價。對于正確的觀點,應進行表揚;對于有爭論的觀點,應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從更深層次來進行分析。教師的講評有時不必給出標準答案,講評后可再進一步提些問題,讓學生課后有進一步思考的余地。
(七)撰寫報告
在經(jīng)過課堂辯論及教師講評后,學生應再次整理自己的思路,應對這些案例有了全面的深層次的理解,在些基礎上撰寫案例分析報告,使學生有一個總結提高的過程。
四、審計案例教學的優(yōu)化
目前我國高校的審計案例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需繼續(xù)努力加以改進。如何優(yōu)化審計案例教學?筆者提出以下設想:
(一)建設案例室
目前的審計案例教學大多仍在傳統(tǒng)的教室中進行,但教室的設備及布局只適用于傳統(tǒng)的講授教學,不大適用于案例教學,影響案例教學的效果。因此,建設專門適用于案例教學的案例室是有必要的。首先,案例室要有多媒體設備,便于案例的展示。例如憑證、賬簿或圖表的展示,要有話筒便于開展辯論;其次,案例室的桌椅應分幾片,便于各小組坐在一起進行討論,案例室中間有演講臺,各組應相向而坐,從而便于發(fā)言和開展辯論。如果由于條件所限暫時不能建立案例室的學校,在上案例課時,可在原教室或多媒體教室的基礎上增添設備或改變教室布局,形成臨時案例室。
(二)建設案例教學資料室
審計案例教學資料室應類似于閱覽室。審計案例教學資料室應包括國內(nèi)外各個層次、各個觀點、各種主要資料和文獻。資料不要求多,但要求全面,有典型性、代表性,是一個專門用于學生查取審計資料的小資料室。資料室內(nèi)有桌椅,學生可坐下來閱讀,資料室內(nèi)的資料應不允許外借。這樣的資料室比圖書館更能滿足案例教學的需要。
1資料具有專業(yè)性,便于學生查找。
圖書館資料太多,不便于查找,而資料室的資料是全部與審計有關的,可以迅速查找到所需資料。
2便于進行小組討論。
全班同學可同時進入資料室,一邊查找資料,一邊進行討論。由于資料是不允許外借的,所以資料室內(nèi)的同學才有共同的時間,共同的地點進行討論,而在圖書館這是無法實現(xiàn)的。
3有利于搜集和補充案例資料
教師可在審計案例資料室內(nèi)搜集和補充案例資料。如新收集的審計案例可放入其中,再如上一屆學生對案例的分析報告可放入其中,便于下一屆學生參考。也可將教師對審計案例教學運用的心得體會放入其中,便于新教師學習和掌握審計案例教學法。
(三)增加教師的審計實踐經(jīng)驗
許多講授審計課程的教師缺少審計實踐經(jīng)驗,這是審計案例教學不能順利實施或實施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因此,鼓勵教師多參與社會審計實踐活動,增加審計實踐經(jīng)驗,對于促進審計案例教學改革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作為審計教師應增強實踐意識,主動與社會接觸,不能關起門來搞案例教學。作為高校應鼓勵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以提高全體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才能提高案例教學水平,培養(yǎng)出動手能力強,上崗速度快的審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