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懷陽 孫女尊
巨輪受困 裁員重組
行船的危險年代,連超級巨輪都易受海盜攻擊。那些金融業(yè)的巨輪,如花旗銀行,現(xiàn)在的日子也同樣難過。維克拉姆·潘迪特(Vikram Pandit)自2007年12月接替查克·普林斯(Chuck Prince)執(zhí)掌花旗巨輪之舵以來,已經采取一系列措施,力圖扭轉花旗無序發(fā)展的局面,使這艘暈頭轉向的金融巨輪回到正確航向。但是,經過連續(xù)4個季度的虧損,盈利的前景仍然渺茫。
于是,花旗決定嘗試采取更激烈的措施:計劃裁員5.2萬,這被潘迪特委婉地稱為“重組”??墒?,股市的反應卻令人咂舌:2008年11月19日,花旗股價暴跌23%,僅值6.4美金。
從接任起,潘迪特就面臨一個不值得羨慕的使命?;ㄆ煦y行不但面臨巨額次貸和消費信貸損失,而且危機伊始的花旗已是一個“功能紊亂”的商業(yè)龐然大物,難以駕馭。
潘迪特從幾個前沿應對問題,引進十幾名新的管理人員,成立危機管理部門,財務由總部控制,以保證資金能夠更有效分配。據(jù)一個部門經理稱,現(xiàn)在連報紙和辦公室的地毯都要他自己掏腰包。由于軟件開發(fā)者比微軟的都多,花旗在技術領域削減成本也有足夠空間。研究機構CreditSights的分析師DavidHendler說,花旗“終于在認真努力整合格局了”。
更令潘迪特頭疼的是,舍棄那些風險太大或是難以估算的資產。將資產負債表減少3080億美金或13%,這在情況糟糕的市場里是個成就。但是花旗銀行仍需進一步減少杠桿債券。在2008年9月底,花旗銀行仍然有近900億美金的高風險債券,其中多數(shù)花旗已經不再按市值計價。
具備康復能力 近景仍然堪憂
盡管一些不滿的股東要求拆分花旗,潘迪特仍然堅持不拆分。見證了獨立投行消亡的他認為,作為金融綜合企業(yè),花旗更具康復能力,即便協(xié)同增效至今看來仍是海市蜃樓,令人望洋興嘆,但在交叉銷售方面仍然有金可掘。
花旗銀行也有它的強項。在諸如現(xiàn)金管理及交易處理等相對穩(wěn)定的公司服務方面,花旗是全球的領頭羊,并且在新興市場中有著令人羨慕的地位。且花旗在新興市場的長遠增長前景比在美國要好許多?;ㄆ煦y行在其國內市場的曝光率要比其競爭對手美國銀行(BofA)少得多。
但是,即便信心能夠重建,近景仍然堪憂?;ㄆ煦y行龐大的信用卡業(yè)務中的信貸損失可能會超過前幾個周期的峰值,部分原因是花旗近年開辦了更多的次級貸款人帳戶。
最悲觀的分析師們預測花旗銀行在2009年會全年虧損。裁員能夠使花旗瘦身,但也會挫傷士氣。
花旗銀行的資金來源也是件愁事。花旗曾認為如果能夠將位于夏洛特、有龐大分行網絡的美聯(lián)銀行買入,問題就解決了。但是結果表明花旗銀行的意向書未能滴水不漏,富國銀行插了一腳搶先將美聯(lián)銀行收購,這是潘迪特迄今為止最大的疏忽。
雖然花旗銀行已經籌集到750億美金(其中三分之一是自政府處籌得),或許需要更多資金才能渡過難關?;ㄆ煦y行稱自己的一級資本率為10.4%,這比金融監(jiān)管機構所要求的最低安全底限要多出約500億美金。但是,隨著經濟走軟,這盈余的部分也會縮水。并且,依據(jù)新的會計規(guī)則提案,花旗銀行可能還得將多至1.2萬億美金的賬面外資產融入賬面。
潘迪特堅持說花旗銀行正在“康復”,且一旦重組的果實顯現(xiàn),回報就來了。但是花旗的股價達到13年來的低點,這使人們質疑潘迪特他自己的前途,也質疑花旗銀行的前途。雖然美國政府不會讓花旗銀行倒閉,但花旗需要政府進一步支持,或是要由其它銀行拯救的觀點現(xiàn)在看來已不是空穴來風了。
譯文來源/(The Economist, 2008年11月20日)印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