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微
在人文學科中,語文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師生對話、種種語言實踐應該是新課標下語文課的新面貌。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采用何種方式對學生的發(fā)言作出回應,將對學生的個人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
一、語文教師“接球”能力的內涵
佐藤學先生把教師傾聽學生發(fā)言的行為比作是和學生玩棒球投球練習。“把學生投過來的球準確地接住,投球的學生即便不對你說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學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是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準確地接住的話,學生后來就會奮起投出更好的球來。這樣的投球般的快感,應當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基本?!痹谶@里,佐藤學先生的比喻很形象地說明了課堂中師生互動的關系,這種互動通過“提問——回答——回應一反思”表現(xiàn)出來,是每個人都參與其中的,并且也是快樂的。
二、語文課師生互動的必要性
縱觀當代社會,“對話”已經成為一個熱門的關鍵詞,它作為一種時代精神也必然與學校教育接軌,形成一種新的教學形態(tài)。這種新的教學形態(tài)也就是強調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通過這種對話式的交互作用來獲得學生自主和自由發(fā)展。
在以往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一個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學生主動“說”的缺失,尤其是非應答式的“說”越來越少。如果我們追溯其原因,有很大部分都是由教師所造成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有說話的欲望,是語文教師的能力體現(xiàn)。而正確地應對學生的發(fā)言,給他們啟發(fā),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則體現(xiàn)的是語文教師的教學技術,同時也是教學藝術?!拔覀兊恼n堂教學需要提倡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使學習群體在思想、情感與認知上得以充分直接地交流、合作與共享,真正體現(xiàn)出學習的本原要義?!?/p>
三、語文教師“接球”能力的體現(xiàn)
作為語文教師,他應具備的“接球”能力是豐富而完整的,不僅要把球接得準,還要接得穩(wěn),并且可以恰當?shù)鼗貟伣o學生。語文教師的“接球”能力包括教師的傾聽、對學生發(fā)言的及時回應、針對問題作有價值的引導。
1教師的傾聽
好的語文教師應當是一個機敏的傾聽者,當學生在表達自己看法和見解時不應當忽略不顧,更不應當隨意打斷。相反,他們不僅要聽出學生發(fā)言中的確切含義,還要聽出言下之意、弦外之音,也就是說要理解學生的發(fā)言。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計算機利用機器語言進行信息傳遞的原理是大不相同的。如果不能理解講話人話語中滲入而又沒有說明的想法,沒有理解其話語所曖昧地表達的意思或言語背后所指的話,是不可能產生心領神會的感覺的。佐藤學先生談到,“真正的‘理解方式是去體味對方話語中潛在的復雜想法,即英語中appreciation所表示的‘理解方式。這樣來考慮‘理解的話,站在欣賞、體味學生發(fā)言的立場,‘傾聽的重要性就突現(xiàn)出來了?!苯處煹倪@種傾聽方式不是聽學生發(fā)言時的內容,而是聽其發(fā)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設身處地地去體會他們這樣表達的情感背景。這樣才能和學生心心相印,從而產生情感共鳴,發(fā)出“原來如此”“啊,真不簡單”“很不錯的想法,我也有同感”“真有意思”等共感。
2及時的回應
學生在回答問題以后,往往很渴望得到老師的點評,這不單單是尋求一個對與錯的答案,還是一種希望得到權威認同從而肯定自我的心理需求?!胺答伣虒W法經過十年反復試驗,實踐證明,學習者只有吸收并輸出信息,通過反饋和評價知道正確與否才能順利學習?!?/p>
語文課是豐富的課堂,師生間的交流也應該是一種沒有邊界的思想馳騁。學生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各種想法,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多元的回應。教師的評價在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中有很大的作用。美國心理學家E.B佩奇曾對74個班級的中學生做過實驗。他把每個班的學生分為3個組,給予不同的評價,對第1組只給“甲、乙、丙、丁”一類等級而無評語;對第2組除標等級外,還給予評語,即標定等級外,對錯誤的答案還予以矯正,并給以相稱的評語;第3組則給以特殊評語,即對甲等的評以“優(yōu)異,保持下去!”對得乙等的則評以“良好,繼續(xù)保持努力!”對得丙等的則評以“試試看提高點吧,你行的。”對得丁等的則評以“讓我們把這等級改進一步吧?!苯Y果表明,這3種不同的處理對學生后來學習成績影響很大。相應評語的效果最好,無評語的一組成績最低。這充分證明了教師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回應和評價可以使學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受到了別人的最終肯定,并能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
3針對問題進行有價值的引導
看待一堂課的教學是否取得成功,不僅僅是看它是否解決了在課堂上呈現(xiàn)出的大多數(shù)問題,還要看它是否在課堂之外繼續(xù)給教師和學生以思維的啟迪。
提出問題是連接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橋梁,提問本身不是課堂的關鍵,教師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問題,引出更深刻的內容才是提問的價值所在。例如,有一位教師在上《迢迢牽牛星》一課時,教師讓學生講一講牛郎和織女的故事,然后再說說他們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了旨定,同時也做了相應的補充和完善。在學生了解了詩歌所要傳達的思想情感以后,教師又為學生開啟了更大的一扇窗戶,給學生講解七夕文化,包括關于七夕的傳說、七夕的來歷、“七”與月亮盈虧的關系等等。這堂課學生聽得很有興趣,下課后還圍著老師問關于七夕的風俗、相關的民間故事,還提出了很多有趣的問題?!短鎏鰻颗P恰愤@堂課帶給他們的不僅僅是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一個悠遠的民間傳說,豐富的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這堂課上教師的講解和點撥讓學生明白語文的學習是全方位的,從每一個點挖下去都會有新的收獲,所以廣泛的閱讀和學習、積極的思考和探究、豐富的體驗和嘗試是開啟語文殿堂的鑰匙,這也是一種正確的生活狀態(tài)。
四、培養(yǎng)語文教師“接球”能力的方式策略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對未來教師的角色進行了這樣的描述:“現(xiàn)在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相互了解、影響、鼓舞。”…可見,轉變教師的角色,更新觀念,將有助于“接球”能力的培養(yǎng)。
1減少“傳授”分量,重視學生發(fā)展
傳統(tǒng)教學中的知識傳授重視對“經”的傳授,忽視了“人”的發(fā)展。到如今,新課改呼喚人的主體精神,要求教師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個體發(fā)展。教學過程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一個學生身心發(fā)展、潛能開發(fā)的過程。語文教師通過課堂不僅要讓學生學習掌握知識,還要讓其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開發(fā)和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還要讓他們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從這個層面上說,語文教師只有正確看待語文課的功能和價值所在,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才能更有效地和學生進行交流、產生共鳴。那么,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該一視同仁,共同發(fā)展;也要區(qū)別對待,因材施教。組織一個自由開放的課堂,允許多元存在,承認差異,鼓勵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每一次發(fā)言,給予肯定、積極鼓勵,開展陽光教學。
2減輕“結果”取向,重視學習過程
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往往經歷“(具體)感知——(抽象)概括——(實際)應用”這樣一個認識過程。從一個狀態(tài)到下一個狀態(tài)之問的兩次飛躍,正是知識經驗生成的過程,是學習的過程,不能忽略,而應該充分重視。教學的重點要從對目標和結果的追求轉移到學生學習的過程上,揭示知識形成的規(guī)律上,讓學生通過感知到概括再到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fā)現(xiàn)真理,掌握規(guī)律。重過程的教學取向使教師要放慢教學的速度,不要為了趕教學進度而忽視學生的發(fā)言,隨意否定學生的不同看法和見解。當課堂上發(fā)生“意外”時,要停下來耐心地傾聽學生的聲音,注重生成知識的開發(fā)。沒有達到預設目標的課堂,不一定是失敗的課堂,給學生充分表達思想的自由和機會會讓一堂課變得生機盎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到的會比想象中的多并且深刻。所以,語文課應該慢下來,讓學生有足夠的情感體驗。
3減少教師的說,重視學生的說
在語文課堂上,學生的主體活動則體現(xiàn)為學生的自由發(fā)言、討論、表演以及動手能力等。因而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認真傾聽他們的話語,對他們的看法進行適當?shù)卦u價和正確的引導。盡可能地給學生以思維和活動的時間、空間,培養(yǎng)他們對學習對象采取研究探索的態(tài)度,引導他們參與課堂,主動獲取知識。一旦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和學都會變得生動活潑。對學生的興趣、意志等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以及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等的提高是極為有利的。讓他們大膽地說,大膽地表達、抒發(fā)、批判,這是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力,挖掘他們智慧潛能的最好方法。我們的語文課要培養(yǎng)的是個性張揚、情感豐富、熱愛生活、主動學習的完整的人。相信學生,給他們精神的自由,表達的機會,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只有做到這樣,才是一名真正懂得教育的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