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柯
包裝食品人人都需要,想買得明白,吃得放心,首先就要讀懂食品標簽。不看標簽買食品,好比閉著眼睛過馬路,難保安全。而有多少人是睜大眼睛,明明白白在買食物呢?
近日,搜狐網(wǎng)健康頻道和新華網(wǎng)健康頻道的“健康民調(diào)”顯示,參加調(diào)查的1715人中,55.3%的人在購買食品時,會很仔細地看標簽,但有43.47%的人卻選擇了有時看有時不看,還有1.22%的人竟然從來不看。
也就是說,有四成多人幾乎是“閉著眼睛”買食物。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計國告訴我們,我國的《食品衛(wèi)生法》有規(guī)定,如果食品標簽標明了生產(chǎn)日期、保質(zhì)期或保存期,當消費者未按照標簽上標明貯藏條件保存,食品發(fā)生意外時,食品制造者不承擔責任。因此,買食品看標簽會很重要,但生活中,很多人不看標簽,更多是因為看不懂,所以食品標簽通俗、準確非常重要。
調(diào)查顯示,70.51%的人認為自己只能部分看懂食品標簽中的內(nèi)容,1.17%的人完全看不懂,只有28.32%的人能看懂。也就是說七成多人買食品看標簽都是霧里看花。為什么食品標簽讓人看不懂呢?何計國主任分析,是因為標簽中專用名詞和化學名詞過多;還有很多不常用、不通俗的名詞,比如反式脂肪酸其實就是人工黃油,很多食品標簽只標注精致植物油,混淆概念;還有很多廠家打健康概念,其實并非健康的食品原料,分清真假只有仔細看看成份標示。比如市面上的許多全麥面包,很可能是在白面粉內(nèi)添加胚芽、麩皮制成的,而不是用整粒小麥打成的全麥面粉加工成的。買全麥,一定要買成分標示有“全麥面粉”幾個字的。此外,另一個判斷標準是看纖維含量,通常纖維含量高的更可能是全麥面包。
那么,買食品我們該最先看食品標簽的哪一部分呢?調(diào)查顯示,53.96%的人拿到食品后,最先關注的是生產(chǎn)日期和保質(zhì)期,23.08%的人要看生產(chǎn)廠家和品牌,而注意到營養(yǎng)成分的人僅占19.19%。而正確的順序正好相反。何計國主任提醒,看食品標簽,我們首先要看配料成分和營養(yǎng)成分,盡量少選擇化學合成物多的食品。多選擇新鮮原料制成的營養(yǎng)含量豐富的食品;然后要選擇一些自己認為值得信耐的品牌,作為第二道防護墻;再則,我們要看生產(chǎn)日期、保質(zhì)期,對存放時間心中有數(shù)。最后就是要對保存方法、食用說明做詳細了解,從而正確食用我們的食品。
調(diào)查還顯示,只有67.54%的人表示不會去購買沒有標簽的食物,而5.71%的人還是選擇了會去購買沒有食品標簽的食物,26.75%的人表示不一定,看情況。也就是說,三成多人還會買沒標簽的食品。因此何計國主任強調(diào),沒有食品標簽的食物一定不要買,而且出于對市場上很多散裝食品在流通領域中衛(wèi)生情況的擔憂,他也不建議大家去購買沒有包裝的散裝食品。(徐 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