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宋代院體花鳥畫主要以理性為本,極其重視寫生,給繪畫賦予了實用功能和社會功能?!袄怼睂W與藝術形式的有機結合,對院體花鳥畫的發(fā)展具有升華的意義,提高了審美情趣。本文就從兩個方面分析了不同人物對宋代院體花鳥畫的影響,并指出了院體畫的藝術特征。
關鍵詞:院體 花鳥畫 寫實
“院體畫”,簡稱“院體”、“院畫”,是中國畫的一種,指的是國家畫院的畫家所畫的作品。狹義上來說,“院體畫”是指宋代皇帝所設之“翰林圖畫院”及其后來之宮廷畫家比較工細一類的繪畫。也有人專指宋代畫院作品,或者泛指非宮廷畫家而效仿畫院風格的作品。這類作品一般都是為迎合帝王、貴族的需要而作的,因為它的服務對象是宮廷貴族,所以他們大都喜愛精工富麗的繪畫風格,題材以花鳥、山水、宮廷生活或宗教內容為主。構圖上講究章法,風格較為華麗,用筆較為精致細膩。
1.宋徽宗對宋代院體畫發(fā)展的影響
宋代院體畫的飛速發(fā)展,不能不提到一個人物宋徽宗,他對院體畫的貢獻功不可沒。作為藝術家,他詩、書、畫皆精,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天才藝術家。宋徽宗能詩詞,著有《宣和宮詞》三卷。宋徽宗能書,真書學薛曜,并自創(chuàng)“瘦金體”。作為一位書畫大家,他在中國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
宋徽宗時期設立的皇家畫院“宣和畫院”,與前代所不同的是,體制更加完善,技法更加成熟,而且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有特色的繪畫藝術流派。因此,“院體畫”風格的真正形成,應該算是宋徽宗時期的宣和畫院。他登基以后,不斷完善畫院體制,正式將繪畫納入科舉考試的一部分,以此來廣集天下繪畫英才。他給予考入畫院的畫家非常優(yōu)厚的待遇,“凡以藝進者,不得佩魚”的舊體制被取消(佩魚是當時官員身上所佩帶的金、銀質魚形飾物,是身份等級的象征),賜予畫院的畫家佩帶金紫魚袋,畫院在其他院(書、琴、棋等)之上。再加上宋徽宗本人也親自參與繪事,因此,這一時期畫院的創(chuàng)作達到了鼎盛。
2. “徐、黃”異體對院體畫的影響
宋代的院體花鳥畫是在五代黃筌、徐熙兩家繪畫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兩派風格大不相同。黃派善于用色,畫風工整艷麗;徐派善于用筆,畫風淡雅清疏。他們的繪畫風格后來演變成了兩種不同的流派,北宋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論黃徐體異”時說:“黃家富貴,徐熙野逸。不唯各言其志,蓋亦耳目所習,得之于心而應之于手也。”黃筌所描繪的大部分都是宮廷中所養(yǎng)的珍禽、奇花、怪石等等,他畫法工整,設色富麗,構圖相當嚴謹。黃筌繪畫風格的形成,它是有著一定的審美文化背景的。據說當時的西蜀宮廷酷愛藝術,喜歡吟唱詞曲,黃筌就是在這種文化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他的帶有“富貴”之氣的花鳥畫,順應了貴族的視覺需求。
“徐、黃異體”不僅標志著中國花鳥畫已逐步走向成熟,更是樹立了花鳥畫的一種典范?!靶?、黃異體”對后世花鳥畫流派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靶臁ⅫS”之后,兩宋時期花鳥畫家人才輩出,形成了一支強大的花鳥畫創(chuàng)作隊伍。
3.院體畫的藝術特征
中國古代的花鳥畫重視實用性和裝飾性,對于寫實風格似乎不太關注,寫實性的繪畫在隋唐之前一直得不到發(fā)展。然而到了宋代,花鳥畫藝術卻一反傳統(tǒng)裝飾性,以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形成重寫生、尚寫實的風格。究其緣由,理學的“格物”精神對兩宋寫實畫風影響深刻。
宋代的繪畫之所以達到了中國古代繪畫的顛峰,是因為此一時期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體系,不單是畫種齊全,理論體系也相當完備。尤其是理學思想的形成,其“格物”論對畫家的繪畫思想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并將這種理解運用到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當中。宋代的院體花鳥畫最能體現這種“格物”精神。
另一方面,宋代院體花鳥畫之所以傳神,還在于他們極其重視寫生,如趙昌、易元吉等人,都是寫生高手。據記載,趙昌早年學畫時,每天早晨很早就起床,一邊觀察,一邊寫生。所以他的畫才有栩栩如生的感覺,自號“寫生趙昌”。
由于重視寫生,宋代的花鳥畫雖然尺寸都不是很大,但其意境卻很深遠。我們目前所見到的宋人作品,幾乎每一幅都很精彩。比如《海棠蛺蝶》,海棠花被描繪的鮮艷欲滴,枝葉搖曳的姿態(tài),使人仿佛感覺到徐徐的輕風正從耳邊吹過;三只蝴蝶在輕風的吹動下上下翻飛,神情更是呼之欲出,栩栩如生,極其細膩逼真。另一幅林椿的《果熟來禽圖》,選取的是一枝掛滿果實的枝干作為畫面的主題,枝頭的葉子開始變黃、枯萎。小鳥的身體用柔和的筆法勾出,給人的感覺蓬松、柔軟。從這些畫中可以看出畫家高超的寫生能力。
宋代院體花鳥畫是以實寫虛,體現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境界。如林椿的《梅竹寒禽圖》,畫面的背景幾乎全是空白,只有一只鳥棲于一株老梅上,旁邊的幾桿細竹上掛著幾片枯萎的葉子,整幅圖給人的感覺清冷、蕭瑟,畫中大面積的空白給欣賞者留下許多想象空間。空白在一幅畫中既充當著“實”,又充當著“虛”。“實中有虛”才能靈而不板,具有生意;“虛中有實”才能余味無窮,意境深遠??瞻滋N涵著無盡的畫意,它可以用想象來補充畫面的意境和氣勢,使人們在這種審美想象中獲得美的享受。如趙佶的《芙蓉錦雞圖》,背景就大面積留有空白,這為畫面創(chuàng)造了特殊的意境。剛剛飛落在芙蓉枝頭上的錦雞抬頭向上方望去,它的目光正好上方蝴蝶形成一種呼應。這種大面積“虛”襯托出了錦雞、蝴蝶的“實”,而這些“實”又為空白的“虛”留下了無盡的意韻,使欣賞者能夠在大面積的空白中領略到無盡的畫外之意?!霸娛菬o形畫,畫是有形詩”,說明了詩與畫兩種不同的藝術可以相互滲透,構成了一種高超的藝術境界。
參考文獻:
[1] 熊志廷,劉城淮,金五德.宋人畫論[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3.
[2] 童永生.理學的“格物”精神與宋代繪畫的寫實風格[J].史學月刊, 2007, (1).
[3] 王元民.試論程朱理學對宋代美學和藝術的影響[J].美學與藝術, 2007, (2).
地址:唐山市路北區(qū)74#小區(qū)204--3--401郭汝平,電話:13930556395
郵編 06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