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濤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整合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更加廣泛和深入地應用于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給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巨大的沖擊。筆者就這一形勢闡述了教師在設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件時應該把握好的十大原則。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件制作;設計原則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8454(2009)04-0024-02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整合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更加廣泛和深入地應用于我們課堂教學中,給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巨大的沖擊。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件作為知識傳遞和師生互動的平臺,在課程整合的過程中日益顯現出其獨特的作用。然而這也為整合課件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在設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件時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則:
一、通用性原則
從目前設計的各種課件來講,多媒體課件仍有這樣的問題:因操作系統、設計環(huán)境及制作軟件等方面的差異,導致在一臺電腦上設計的課件換到別的電腦就不能運行,造成課件的通用性差,難于使用和推廣。因此教師在做課件時,應注意設計平臺和軟件的兼容性、一致性以及通用性,使其他教師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也能正常使用,實現資源的共享共贏,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真正效能。而現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也成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主要模式,網絡課件基于HTML超文本鏈接的Web環(huán)境已經在Internet上被廣泛使用,成為一種事實上的標準,能滿足多媒體教學制作工具的多種要求,所以網絡課件也成為我們在課件設計中的首要設計方向。
二、趣味性原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旦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因此,我們在設計和制作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件時,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聲像并茂、動感強的優(yōu)勢,恰到好處地運用圖像、動畫、音樂等手段,選好素材,并將教學內容有機地融合在動畫和音樂中,盡量使所設計的課件內容生動有趣。使學生愛聽、愛看、愛想,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
三、交互性原則
尊重多媒體交互性原則,重視以人為本的課件制作理念,是做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件最基本的原則。設計課件應將學生放在首要位置,應有針對性地設置一些“人機”交互的雙邊活動,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去想、去做、去實踐、去探索,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機會。必要時提供引導性、提示性的圖文讓學生回答,也可通過相關的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游戲,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簡潔性原則
我們應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件的目的和作用是通過課件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的學習效果,而不是課件制作技術的炫耀。因此課件展示的畫面應符合學生的視覺和心理,要突出重點,界面簡潔,宜簡不宜繁,不該要的媒體最好不要出現,同一畫面對象不宜太多,避免對學生注意力產生干擾。注意動與靜的結合,色彩的搭配,字符的大小,線條的粗細,以保證學生能充分感知對象。同時要避免多余動作,每屏文字顯示數量要適當,可以用配音替代一些敘述性的文字,以減少過多的文字閱讀給學生帶來的視覺疲勞。實踐證明,應用過多的媒體會造成教學時間緊張,而且許多不必要的媒體內容也干擾了學生對教學重點、難點的把握,收效并不理想。
五、易用性原則
課件設計完成后,更重要的是使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件的易用性也成為課件能否推廣的重要因素。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件設計上要求操作盡量簡便﹑靈活﹑可靠,便于教師和學生控制,盡量避免復雜的鍵盤操作,課件操作按鈕要醒目,大小位置要合適,交互操作層次不應太多,讓計算機知識不多的人也能根據提示正確使用。課件最好有使用說明,以方便和幫助不同層次的使用者閱讀和使用。
六、科學性原則
課件呈現知識的準確性是課程整合課件設計的一個重要指標。課件制作要符合科學性,不要出現知識性的錯誤。同時課件絕對不能代替實驗,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科學合理地設計和選用課件,該讓學生動手操作的實驗,一定要讓學生進行操作和探究,不要把應該讓學生做的實驗也通過課件代替,更不能把“人灌”變成“機灌”。
七、藝術性原則
一個好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件,不但要追求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應賞心悅目,使人獲得美的享受,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但是畫面不要太“花哨”,畫面的“花哨”雖然從心理上加深刺激了學生的感知,但卻顯得主次不分,容易使學生分散注意力,甚至成為毫無意義的累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八、開放性原則
開放性一方面是指技術的開放性:做過課件的教師都知道,制作課件要花大量的時間。因此,“拿來主義”也成為我們設計和應用課件一種理念,若能對現成的課件作少量修改就能為己所用,那將是十分有利于課件的推廣的。因此我們在制作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件時最好能將程序的源碼、開發(fā)平臺等相關資料公開,以方便其它人的修改和使用。
另一方面是知識上的開放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人們的思維是發(fā)散狀態(tài)的,因此在課件設計時,盡量避免以往多媒體教學中出現的程序化的僵化局面,使學生的思維在空間上有一個拓展,提高學習和研究的興趣與能力。
九、實用性原則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件的設計要以實用為基本原則,這就要求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課堂類型及教學設計需要來確定是否使用課件,如果不分青紅皂白節(jié)節(jié)滿堂“放課件”,這種課堂雖然看似熱鬧,但卻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多媒體的運用應以省時、簡捷、便于組織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的,切忌做秀,華而不實。
十、啟發(fā)性原則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件的設計能否讓學生活躍思維,對問題有精彩的回答,能否使學生的活動占整堂課的主要部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是衡量—個課件設計是否成功的重要標志之一。課件的設計要為學生留有思考問題的足夠空間,拓寬學生思路、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課件絕對不能代替學生的回答,也不能代替教師的講解。切忌用事先設計好的板書來代替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回答,給學生一個固定答案或現成思維模式,這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是不相符的。
結束語
總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件是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工作的基礎,研究掌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件的制作,是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必由之路。
(編輯: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