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陽
一、 要清靜放心
“天清地靜可長久,神清心靜可長壽”?!爸绿摌O,守靜篤”?!霸陝俸?,靜勝熱,清凈為天下正”(《老子》第十六章)?!肚f子·刻意》中進一步闡明“清靜”就是“平易恬淡”,“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莊子把養(yǎng)生分為養(yǎng)形與養(yǎng)神兩個方面,而且要做到“形神不虧”,關(guān)鍵在于清靜。成玄英認為,“靜是長生之本,躁是死亡之原”,“靜則無為,躁則有欲,有欲生死,無為長存”(《道德經(jīng)疏》)。司馬承禎認為,“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師,靜則生慧,動則成昏”(《坐忘論》)。故他主張去動守靜,并提出“收心離境,住無所有,不著一物,自人虛無,心乃合道”?!蹲摗返男逕挿椒ㄕJ為,通過修心內(nèi)養(yǎng)而達到心靜無物,萬慮皆遺的境界,自然而然就可以長生久視成仙了。
古人所說的清靜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所處環(huán)境的幽僻雅靜,二是心理狀態(tài)的寧靜恬淡。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無言?!边@是晉代詩人陶淵明對遠離塵囂,恬靜安謐的生活環(huán)境及精神境界的描寫。
尋求寧靜的環(huán)境,其實就是為避免心理遭受外界的種種刺激。今天,在喧鬧的城市中,嘈雜的人聲與車聲,摩天大樓的陰影,以及猶如潮涌的信息,使人們的心理終日處于緊張狀態(tài)之中,失去了應有的寧靜,致使心理積勞成疾。由此,足以證明古人清靜養(yǎng)生之法是有道理的。
當然,古人清靜養(yǎng)生法的核心不單是指外在的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指內(nèi)在的心理態(tài)勢,內(nèi)心虛靜恬淡,這才是真正的清靜。
如何求得心理的泰然自若,虛靜閑適呢?《淮南子·精神訓》提出三個字“省嗜欲”。莊子指出,“少私寡欲”。三國時期文學家嵇康在《養(yǎng)生論》中這樣寫道:“清虛靜泰,少私寡欲。曠然無憂患,寂然無思慮?!惫湃诉€說:“酒色財氣四道墻,人人都在里邊藏,若能跳出墻外去,不是神仙也壽長。”“私”為百病之根,萬惡之源。私欲熏心,斤斤計較,患得患失,以致神勞精虧,積怨成疾?!坝辈豢山^,亦不可縱,縱欲必招禍染病。寡欲,自然安分圖志,昂然自得。對功名利祿,榮譽地位之類淡然處之,不孜孜以求,不為之奔波勞碌,正所謂“先正其心,不亂求,不貪欲,則無心病矣”。
“清靜放心”,這對渴望長壽的人們是一條重要的秘訣,雖然我們今天不可能人人都像陶淵明那樣“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找到幽僻雅靜的生活環(huán)境,但省嗜欲,淡功名,薄利祿,把“心”放下來,從而求得心理上的寧靜閑適,則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二、 要開拓胸懷
人生旅途,不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是坦途還是“暗礁”,若都能抱以樂觀態(tài)度,則可保持身體健康的基礎(chǔ)不動搖??鬃诱f:“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古詩云:“一儒一道一釋流,三子各話萬千秋,到底說了什么話?一字真言笑不休?!庇衷疲骸吧裣杉總z無多子,只生歡樂不生愁?!边@是保持情緒歡快,開拓寬廣胸懷的基本條件。
生活中必須要分清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胸懷狹隘的人常為生活瑣事而煩惱,不可自拔,這是貽害自己的愚蠢做法。古人說:“君子所取者遠,則必有所恃;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要保持高尚的情操,從容鎮(zhèn)定的心態(tài)和遠大的抱負,對未來充滿信心,保持愉悅心態(tài)?,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衰老最先發(fā)生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知足者常樂和昂揚向上的心理,可以提高免疫系統(tǒng),加強內(nèi)分泌功能,增強抗感染和抗癌能力,延緩衰老。因此,做到達觀,暢懷,就能有“海量”,有“云水襟懷,松柏氣節(jié)”。古人云“厚德載物”也是這個道理。樂觀對待一切事物,保持最佳心理狀態(tài),是健康長壽的重要精神支柱。
三、 要健身怡神
經(jīng)常運動是生理健康之本。經(jīng)常運動鍛煉可使體魄健壯,增強心肺功能的儲備,促進新陳代謝,使免疫功能旺盛,精力充沛,情緒穩(wěn)定,思維敏捷,反應靈活,有利于減少疾病,延緩衰老。但運動必須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要根據(jù)自己的年齡、體質(zhì)、健康狀況等,選擇適宜自己身體狀況的鍛煉形式。如散步、快走、慢跑、游泳、跳舞、健身操、球類等項目,量力而行,不可過度??蛇x擇我國獨特的民族體育項目——武術(shù)或道家養(yǎng)生功。如,以靜為主的靜功及樁功;以柔為形的拳功(太極拳、劍),動靜相兼的動功。它們都是強調(diào)自然,注重養(yǎng)氣,陰陽合順,天人合一,內(nèi)外雙修。在行拳用勁上,強調(diào)中正、安舒、慢柔、輕勻;在部位要領(lǐng)上規(guī)定頂懸、含胸、舒腹、活腰、圓襠、斂臀;在精神上則“內(nèi)宜沉穩(wěn),神情內(nèi)斂”。這獨特的要求正是與大自然合拍同韻的表現(xiàn)。
另外,如“鳴天鼓”、“浴面梳頭”、“揉涌泉”、“按合谷”、“壓足三里”、“摩肚臍”、“攝谷道”(肛門收縮)、“赤龍攪?!保ㄑ式蝠B(yǎng)生)、“氣沉丹田”(腹式呼吸)等等,類似這樣的功法有很多。這些古老的功法,看似簡單,都講究動靜結(jié)合,內(nèi)外兼修,是先輩們養(yǎng)生的結(jié)晶,只要堅持煉養(yǎng),終究都會受益。
四、 要有生活的信念
第一,建立生命的信念。人體生命科學早以論證人體機能可以持續(xù)120年。你打算要活多少年,必須積極地爭取。相反,時常有未老先衰的感覺,過得不滿足,整天抑郁不安,總覺得自己快不行了,快死了,也許死亡真來的早些。這不是唯心論,而是精神作用。很多例子足以證明,常常憂慮、恐懼地預感到自己生命即將結(jié)束,結(jié)果死亡過早地來臨。自殺,就是一種最好的證明。所以,必須克服各種對自己生命消極的想法,要有老而不衰之感,要老有所為,越活越年輕,更不能得過且過,要有意識地安排自己生命的計劃,過充實的生活。不要每天如度末日那樣活著,要把每天的生活看作新的開端。
第二,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古人云:“大修養(yǎng)人私欲凈盡,心境空明,更無陰氣足以覆蓋,常在定中,智心湛然,永斷睡相,此圣境也。”我們在追求這種精神上的健康和享受生活的同時,要把個人名利看得輕一些,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重一些,多為周圍的人做實事,為大家做好事,多為社會做貢獻。如此,必然心地坦蕩,精神高尚,也必定會給你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和身體上的健康。
〖編輯:修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