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財生
摘 要:語文教學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是課改的重要內容之一。語文教師要運用改革教法,啟發(fā)點撥;設計問題,正確引導;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豐富感知;巧用板書,突出對比等方法,來達到對語文教學環(huán)境的優(yōu)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學;優(yōu)化環(huán)境;激發(fā)興趣;方法;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09)02-000041-01
語文教學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是當前課改的重要內容之一。這里以《我的老師》一課教學為例來談談優(yōu)化語文教學環(huán)境的若干方法,或許能起到投石問路的作用。
一、改革教法,啟發(fā)點撥
一項活動,若不允許自己發(fā)表任何意見而只作為聽眾觀眾,興趣必會大減,老師講課也是如此。如果講課過程中沒有學生的參與,學生聽課的興趣就會降低。鑒于此原因,也考慮到學生對《我的老師》課文內容不生疏,在講這課時,教法上采用了將老師講、學生聽變?yōu)槔蠋焼l(fā)點撥與學生討論相結合的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例如在分析主要人物蔡老師(文中共寫了四層)的第一層,我范讀課文之后,指出了幾個重點詞讓學生理解并討論:
“難忘”包含幾層內容?
“溫柔”、“美麗”該如何理解?
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一定全面,課堂上有時還發(fā)生激烈的爭論,道理越辯越明白,經過討論,正確的觀點被大家接受,這種教學方法,不需老師逐句逐段分析、講解,對老師來講,省了很大的力;對學生來說,接受新知識不是被動的去聽,而是主動地積極地思考之后與大家交流看法,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意識。
二、設計問題,正確引導
在教法上采用了老師點撥法與學生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對老師對學生來說,都有好處,這也給老師的提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篇文章,朝哪個方向理解,關鍵在于老師對問題的設計。在備課過程中,注意精心設計問題,正確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涵。例如在分析主要人物蔡老師的第三層時,為讓學生明白“小事”為何詳寫?該怎樣寫?設計了下面三個問題:
1.當不知父親死活時,母親求神問卜對“我”有何影響?
2.小伙伴們對“我”的態(tài)度,對“我”幼小的心靈有何影響?
3.蔡老師怎樣為“我”解除糾紛?
三、現(xiàn)代手段,豐富感知
語文教學中單一的教學手段會影響學生對文章的興趣和認識。在講蔡老師教讀一件事時,采用配樂朗讀,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樂聲中,打開心扉,用“心”去感受蔡老師教“我”讀詩為什么會給“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她教我們讀詩對我走上文學道路有何影響。
四、巧用板書,突出對比
《我的老師》是一篇復雜的記敘文,文中記敘了作者童年時代的三位老師。三位老師中,主次人物如何區(qū)分、關系怎樣,文章中采用了對比手法。如何突出對比手法的作用,這是本課的重要內容。教師要巧妙設計板書,把主要人物蔡老師看作一朵五彩之花,那么,次要人物柴、宋兩位老師就好比兩片綠葉。用綠葉襯托,來突出對比寫法的作用:描述次要人物柴、宋兩位老師,是為陪襯、烘托主要人物蔡老師。
板書說明:
1.葉子內容:柴:兇狠無情 宋:嚴厲粗暴。
2.花莖內容:蔡:溫柔美麗。
3.花瓣內容:假生氣、教跳舞、觀蜜蜂、教讀詩、模寫字、排糾紛、離別情、夢尋詩。
4.花心內容:當我把板書全貌展示出來時,學生們會心地笑了?!熬G葉襯紅花”這一板書,不僅梳理了本文主要內容,而且把本課對比手法的作用也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出來。板書的形象化激發(fā)了學生興趣,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極短時間內心理過程與老師的授課過程相融,產生共鳴。
總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努力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境,就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課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語文教學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責任編輯 薛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