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愛國
摘要:表現性評價是新課程所倡導的評價方式。本文介紹了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合理應用表現性評價,并掌握這一評價方式的特征、設計原則及標準與反饋的個案。
關鍵詞:表現性評價;評價方式;設計原則;反饋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09)1(S)-0019-2
表現性評價(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為測量學習者運用先前所獲得知識,解決新異問題或完成具體任務能力的一系嘗試,是以建構主義學習和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的一種新的評價方式。它不僅要觀察學生完成任務時的表現,還要對學生的表現作出評判。其特點是:(1)激勵性。(2)過程性。(3)實踐性。(4)綜合性。
1 表現性評價內容任務的設計原則
新課標下物理表現性評價的方式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不管采用哪種方式,都應把握以下原則。
(1)確定教學焦點,即確定需要評價學生的哪個領域的知識、技能以及哪些認知行為;還要確定什么是能夠反映學習成績的證據。(2)創(chuàng)設情境,即選擇應該有意義的或重要的問題,使學生置身其中。(3)寫出指導,即用清晰的語言描述學生知道什么和做到什么,描述讓學生做的產品和應有的行為表現。(4)確定測試對象和完成任務的時間。(5)給出對表現性評價任務的評分規(guī)則。
案例 題目名稱 設計一個加速度計
題目全文:(學習加速度概念之后)
公路上,一輛轎車正在高速行駛,突然,由于意外,司機剎車不及,汽車向路邊欄桿沖去,說時遲那時快,正當轎車車頭撞擊欄桿時,汽車中突然鼓出一個氣囊,擋在司機的前方,減緩了司機向前的沖撞,避免了一場災難的發(fā)生。
什么原因啟動了這個用于保護司機安全的氣囊呢?是加速度的原因。從運動學的角度看,就是在極短的時間內速度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即加速度較大。汽車內裝一個加速度傳感器,當加速度達到某一數值時(這意味著發(fā)生了碰撞),通過傳動裝置起動氣囊,達到保護司機和前排乘客安全的目的。因此,測量一個運動物體的加速度是具有實際意義的,我們把能測量(或比較)物體加速度大小的裝置叫加速度計。
請你設計一個加速度計。
需要說明的是,加速度計不是根據已學過的加速度的定義來設計的,而是根據我們以后將要學習的“力跟運動的關系”(即牛頓第二定律)來設計的。因此,從現在起,你可思考加速度計還有哪些應用價值。在學完牛頓第二定律后(特別是在學完圓周運動后),你要設計一個有應用價值的加速度計,到時要把你的設計展示出來。
具體的要求是:
(1)把你的設計方案做成一個展板,在“物理必修2”模塊學習結束的前3周在班上舉行展覽。如果能制作成實物作品,那么,連同實物一起展出。(2)請你對所有展示的作品投票,選出你認為的優(yōu)秀作品。當然,所有同學也會對你的作品投票。(3)評選的條件是:①原理有科學依據,結構簡單;②應用有創(chuàng)意,有實用價值;③展示清楚,生動、美觀。(4)全班將舉行優(yōu)秀作品答辯會,作者將回答有關探究過程、設計原理、創(chuàng)意靈感、心得收獲等方面的問題。
2 構建表現性評定的評分規(guī)則
成功實施表現性評價的關鍵在于清楚、明晰地界定學生活動表現的評價標準。評分規(guī)則的構建是表現性評定的核心,其構建過程大致如下:
首先,根據操作目標明確各個評價準則——操作中重要的方面及它的各種水平。一般來說,3~6個水平層次的劃分比較易于操作。其次,用準確的語言描述等級水平,并賦予每個水平以一定的分值。再次,將分值與相應的等級水平對應起來構成評分規(guī)則,但這個評分規(guī)則是一般性的評分規(guī)則。
3 評價結果的評定和反饋
表現性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改進和發(fā)展。因此,評價的結果不能簡單地只給學生打上分數或等級,還要使用恰當的描述性的評語,對學生的學習表現給出客觀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進要點。評語要使用激勵性的語言來表達,構建一種有利于溝通和發(fā)展的心理氛圍,以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其在原有水平上進一步發(fā)展。
結果評定可分步進行:先由學生按評價標準的要求自評,然后再進行小組內學生互評,由組長寫出評價意見,最后教師根據學生自評與互評的結論,參照觀察、記錄情況作出綜合評價結論(見表3)。
評價活動結束后,要及時將結果反饋給學生,使他們獲得自己學習的有關信息,即在哪些方面表現突出,哪些方面需要改進,以便學生及時進行自我反思。另外,還講究評價結果反饋的具體方式和策略。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時要盡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在全面了解學生心理狀況的基礎上決定是單獨反饋還是公開反饋、全部反饋還是部分反饋、正面結果反饋還是負面結果反饋等等。使學生重視評價對學習活動的促進作用,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當然,表現性評價也有著如信度問題、效度問題、實用性問題等缺陷。但表現性評價通過學生外在的、可觀察的行為或學業(yè)成果判斷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理解與運用,不僅為學生展示和證明自己的學業(yè)進步提供了機會,也為教師更真實地了解學生提供了一條新途徑,使教學更具有現實意義。本文只是簡單地對其在中學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初步探討。
參考文獻
[1]宋樹杰.高中物理新課程理念與教學實踐[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2]張軍朋.物理教學與學業(yè)評價[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物理課程標準研修[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欄目編輯黃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