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程中。我校積極推行與新課改相適應的洋思“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一、加強課堂教學,落實“三清”目標
1.安排自學內(nèi)容,加強課前預習。教師在分析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確定自學提綱,于當天下午放學前布置給學生,要求學生按自學提綱在家中進行自學,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提綱目標明確,大部分學生都能夠通過自學來實現(xiàn)目標。
2.檢查初學效果,規(guī)范學習行為。課堂上教師出示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讓學生分組討論,共同交流課前預習情況,弄懂自學中模糊或不懂的知識點,這部分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nèi)。討論完后,學習小組確定中心發(fā)言人,提出各小組遺留的問題,并與其他小組的同學商討解決。老師將這些問題作為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的重點問題,課堂上細致講解,讓學生明了。
3.掌握知識內(nèi)容,細化學習過程。以數(shù)學學科為例,教師給出有代表性的題型讓學生上臺板演解答過程,過程必須要完整。學生最初練習時習題的難度系數(shù)必須是最低的,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不能過高,要面向全體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把握好尺度,不能急于求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處在知識積累和初步應用階段,做到了解會用就行。
4.教師點撥,進行知識拓展訓練。在學生完成低層學習任務后展開應用型訓練。這時的訓練采取競賽式、搶答式、“兵教兵”的方式。題型以變式題和知識拓展題為主,通過“學生做題——小組評議——教師總結(jié)”,使知識系統(tǒng)化。
5.加強檢查驗收,做好知識反饋補漏。認真落實“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制度,教師輔導學生完成當天作業(yè),使所學知識不留“尾巴”。周末對重點學科進行達標檢驗,由學校教學管理評估小組承擔這項工作,根據(jù)周測結(jié)果對存在問題多的學科再次進行復查驗收,效果差的責令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二、圍繞“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目標,提高教師業(yè)務能力
一是要求教師實現(xiàn)“三個一”工程,即制定一份年度業(yè)務自修計劃,對自己提高業(yè)務能力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確定一個小課題并進行針對性研究;課后填寫反思記錄,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及時進行總結(jié)。
二是發(fā)揮學科集體備課優(yōu)勢。要求集體備課小組每月共同研討上好三節(jié)集體備課匯報課,即一節(jié)“嘗試交流課”,一節(jié)“改進提高課”,一節(jié)“達標創(chuàng)優(yōu)課”。
三是有重點地加強薄弱教師的跟蹤指導。把學年末考試成績排后的教師作為跟蹤指導的內(nèi)定人選。采取以下八個環(huán)節(jié)重點調(diào)研:備預案——說課——補案——做課——當堂測評——學生問卷——分析評議——匯總反饋。
四是抓“名師工程”。學校提出名師工程計劃,培養(yǎng)學科帶頭人,三年爭取培養(yǎng)2-3名省級學科帶頭人,五年培養(yǎng)3-5名區(qū)級以上教學能手?,F(xiàn)我校有8名區(qū)級以上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有2名省級骨干教師。
五是堅持抓“三級目標”的教學管理。一級目標優(yōu)秀生,二級目標中間生,三級目標后進生。提出的奮斗目標是:優(yōu)秀生冒尖,中間生趕先,后進生過關(guān)。
三、加強教學管理,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1.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皼]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沒有差生,只有差異”。這是洋思人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我校也始終倡導成績比較,只要由不及格到及格即為轉(zhuǎn)化,這樣,教師的個別輔導加強了。輔導中教師還常與學生交心,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2.加大對新生入校的教育管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抓好起始年級的養(yǎng)成教育對我校尤為重要。我校生源差,學生具備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才能夠適應“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
在課堂教學中,我校各科教師都能做到面向每個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后進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科。教師們持之以恒,善始善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