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宗教觀對羌族民間美術的影響

      2009-04-21 07:38:24
      藝術百家 2009年8期
      關鍵詞:宗教觀文化特征民間美術

      張 犇

      摘 要:羌族的民間美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與羌族的原始宗教觀關系密切,表現(xiàn)出一種淳樸古拙的藝術風格和深沉神秘的文化內涵,具有鮮明的地域色調和很高的審美價值,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羌族;宗教觀;文化特征;民間美術;關系;影響

      中圖分類號:J202文獻標識碼:A

      Theimpact on folk artbythe religions ideaofQiang nationality

      ZHANG ben

      地處川西北岷江上游的羌族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精神世界至今仍然還保留有較為明顯的鄉(xiāng)土局限性,在認識、適應客觀世界的同時,衍生出相應的精神裝置,形成了羌族萬物有靈、多神崇拜的宗教觀。羌族宗教除有濃厚的本土特征之外,還具有雜糅性特征。以地域劃分,北部羌區(qū)受藏傳喇嘛教影響較多,南部羌區(qū)則受漢區(qū)的佛道及儒家思想影響較重。外來的宗教思想與羌族本土的原始宗教思想相融,使羌族宗教內容的組織成分單純而復雜。在宗教觀的長期浸潤之下,根植于此基礎之上的羌族民間美術,呈現(xiàn)出宗教氣氛濃郁,風格淳樸古拙,內涵深沉神秘的特質,地域色調強烈,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羌族美術歷史悠久,在羌區(qū)曾發(fā)現(xiàn)了多處歷史上的美術遺存,如“在茂縣縣北的疊溪海子石壁上,鐫有幾十尊佛像,大的高百余厘米,小的高十多厘米。坐佛端莊,雕法古拙。……據石刻題記,作品系唐代貞觀四年(630年)所制”。①羌族人民還將對審美的認識蘊涵在其樸素的精神世界中,雖然目前還沒有發(fā)現(xiàn)羌族古代的繪畫遺存,但在羌族精神領袖釋比②演唱的上壇經“若細”的經詞中“對于山水景物的歌頌,如同畫家對于繪畫章法的一種有特色的設置,唱詞中‘世間有萬物,萬物有分合,‘分山山重山,分樹樹連樹,‘分路路遙遠,分村見碉樓,竟道出了中國山水畫開合藏露的道理”。③羌族美術悠久的歷史和質樸的審美內涵由此可見一斑。

      一、羌族宗教思想簡述

      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采取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④原始社會早期的美術更多地是為祭祀或宗教活動服務的一種手段,與“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有密切的關聯(lián)。

      羌族的宗教思想,是一種二元認知體系,表現(xiàn)為現(xiàn)世與虛世的對立,構造出與現(xiàn)實世界十分類似又捉摸不定的神鬼世界。這種宗教思想至今還在羌族社會中延續(xù)。羌族日常尊奉的神靈有三十多種,主神為天神、山神、家神、羊神等,與羌族的生存環(huán)境關系密切,涉及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羌族的宗教思想在其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與周邊民族的宗教思想相互交融,吸納各種不同的元素,形成了既有本民族傳統(tǒng)的神鬼觀念,又不乏漢族的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以及藏族的喇嘛教影響的雜糅性特征;其供奉的神靈偶像不但形式多樣,甚至有的關系紊亂,往往以羌族的傳統(tǒng)宗教觀念,與其他民族的神靈強行融合,十分典型地反映出羌族在外來文化強烈影響之下的文化交融的特征,這種狀況在羌族的民間美術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

      二、宗教觀在羌族民間美術中的體現(xiàn)

      羌族古代的繪畫至今在羌區(qū)還沒有被發(fā)現(xiàn),如今所見的羌族美術形式主要體現(xiàn)器物的裝飾、雕刻、羌繡、剪紙等方面,純粹的繪畫仍然較少。各種美術形式,在羌族萬物有靈宗教觀的影響下,顯示出較為明顯的宗教特征。

      (一)宗教觀對裝飾的影響

      1.白石崇拜

      羌族神靈觀念的最顯著特點是將白石作為神靈的象征。白石在羌族稱為“阿渥爾”。在羌人的心目中,天神居主神地位,白石既是天神和祖先神的象征,也是羌人心目中所有神靈的象征。羌人用白石作為對這種保護神信仰的表征,供奉在每家屋頂正中最高處和村寨附近的“神樹林”中,代表天神“木比塔”。

      白石是羌寨和個人的保護神,這種白石崇拜傳統(tǒng)由來已久,作為羌人的傳統(tǒng)習俗,一直延續(xù)至今。各個羌寨的羌人共同供奉白石神,也被視為是全族團結整合的象征,在傳統(tǒng)社會中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是古羌文化至今可見的歷史遺存之一。

      最初羌人是以白石象征天神,如今已經演變?yōu)橄笳饕磺猩耢`,在改土歸流之前,羌族地區(qū)基本上無廟宇和菩薩神像等偶像崇拜,只有白石崇拜。羌族的白石崇拜并非對所有的白石包括天然石的崇拜。白石神首先是羌人祖先神靈的“人格化”化身,然后才是一切神靈的物化表征。作為神靈供奉的白石,首先必須潔凈,再經過釋比作法安置,淋以雞羊血或牛血,方能表征神靈。[圖1]

      據史料記載,羌族最初生活在我國西北部的河湟地帶,后來逐漸遷移到今天的岷江上游。對白石的崇拜緣于在羌族傳說中,白石曾經在古羌人定居岷江上游的過程中所曾起過的重要作用。根據羌族史詩《羌戈大戰(zhàn)》的描述,古羌人在被迫從西北遷移至岷江上游的過程中,在羌族始祖天女木姐的幫助下,用白石變成大雪山,擋住了追殺的魔兵;進入岷江上游后,為了獲得生存之地,與當?shù)馗昊擞直l(fā)了一場大戰(zhàn),在戰(zhàn)斗中,古羌人得到了天神幾波爾勒的幫助,用白石和藤條戰(zhàn)勝了戈基人,從此定居下來。這場戰(zhàn)斗被古羌人視為是其民族復興的重要轉折點,由于白石在這場戰(zhàn)斗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白石被作為神石受到羌人世代的供奉。

      今天羌族的白石崇拜,不僅懷有對白石在當年祖先生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的感恩心理,還象征羌族祖先居住的雪隆包山,是神圣、美好和崇高的化身,因此被羌人廣泛供奉在山上、地里、屋頂、廟宇中,在滿足精神需要的同時,還傳達出一種淳樸的裝飾美感,尤其是在理縣的桃坪羌寨,隨著現(xiàn)代旅游業(yè)的發(fā)展,白石在被作為神靈供奉的同時,已成為一道美麗的景觀,展現(xiàn)出濃郁的人文色彩,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2.羊、牛崇拜觀念的裝飾化

      (1)羊、牛崇拜的歷史淵源

      羊在羌族的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羌人作為民族文化的載體,羊崇拜也是羌族宗教的重要內容之一。

      羌人與羊的關系源遠流長,《說文?羊部》對羌字的解釋就是“西戎牧羊人也”,《風俗通》中云:“羌,本西戎卑賤者也,主牧羊,故‘羌字從羊、人,因以為號?!鼻既俗苑Q“爾瑪”,就是以羊的叫聲作為自己的族名。相傳古代的羌族的裝束為頭戴角角叉叉,身披羊皮褂子,一直到解放前,羌民的穿著中還有如此形式。

      在羌族社會生活中,羊是羌人最重要的伙伴,羊為羌人提供了衣食等多方面的生活材料,與羌人的關系密切。

      在長期的相處過程中,羌人逐漸將羊上升到神的地位,將羊奉為畜牧之神,形成了羌族獨特的羊崇拜。羌族對羊神崇拜的方式是用泥石砌成圓錐塔形,中間鑲一塊白石。每年正月十五羌民趕著羊,燒香敬酒拜羊神,求羊神保佑羊子興旺,不受豺狼、虎豹之害。祭拜羊神的儀式一般是在祭山之后緊接著進行。祭羊神時,用祭山的小旗插在石碉上,釋比跳舞誦經,表達對羊的景仰和感恩心理。

      羊崇拜的傳統(tǒng)主要來源于羌族歷史上的兩個傳說,其一,羊與釋比來人間的途中,偷吃了釋比刻在樺樹皮上的記錄羌族人事、天事的經書,釋比經金絲猴指點,將羊殺死,用羊皮制成羊皮鼓,每當敲擊時,經書的內容就會在釋比的腦海中出現(xiàn),從此羊被尊為羌族文化的載體,受到歷代羌人的供奉;其二,在前文所述的古羌人與戈基人的戰(zhàn)斗中,羌人遵照天神旨意,不僅使用了白石,還在頸部系上羊毛線作為標志,模擬羊的形狀,最終戰(zhàn)勝了戈基人。由于羊在戰(zhàn)斗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與白石一樣,也被羌人尊為偶像而膜拜。而這種裝束也成為傳統(tǒng),流傳至今,羌人在參加一年中最重要的宗教活動——祭山會時,到會的每個人必須系上羊毛線,以表示與羊同體。這些儀式和行為都體現(xiàn)出羊在羌人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中的崇高地位。

      牛在羌族生產生活中的地位也相當重要。牛是羌人農耕的主要生產力,羌族有“餓死不吃種籽和?!钡淖嬗?。由于牛在羌族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受到了羌族的崇拜。一些羌族文化研究者甚至認為牛崇拜是羌族的主體崇拜,地位超過了羊崇拜。

      (2)羊、牛崇拜的物化形式

      羌族對羊、牛崇拜的物化形式主要體現(xiàn)在民居裝飾上,在服飾紋樣、器物造型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現(xiàn)。

      在民居裝飾中,羊頭是主要的裝飾形式。羌民的家中,如門楣、墻壁、走廊和碉樓等處多裝飾有羊頭,用來敬奉門神,有驅趕鬼怪、保佑家中房基穩(wěn)固的作用,逢年過節(jié),即取下將羊角刮白,在辭舊迎新的同時,還表達對羊的尊重之情。

      考究的羊頭裝飾,經過防腐處理后,在羊頭的額上裝飾銀片、銅片、響鈴等,再將雙角刮成雪白色,掛上彩色布條,精致美觀,如理縣桃坪羌寨的村民賈學友家門頭上的羊頭即是如此;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羊頭一般只簡單地掛一根紅色的布條進行裝飾。[圖2]

      在服飾中,羌繡紋樣中的羊頭形紋樣與火、云等紋樣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外衣、圍裙、“云云鞋”等的裝飾紋樣中,主體紋樣多以羊頭形結合其他紋樣進行表現(xiàn),如一些釋比服飾的胸部圖案、女性服飾的主體圖案,以及一些邊角紋樣中,大量采用羊頭形與火紋、云紋相結合的手法,鮮明地體現(xiàn)出羊崇拜的民族宗教心理。[圖3]

      在器物造型中,對羊崇拜的宗教觀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的物化形式就是雙耳罐。雙耳罐是羌區(qū)出土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造型如羊頭變形,罐的雙耳如羊的兩角,有的罐身所刻的淺渦紋,如同羊的眼睛,整體風格拙樸生動,散發(fā)著濃濃的古風遺韻。石棺葬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雙耳罐則又是石棺葬中重要的陪葬品,有力地證明了羌族羊崇拜悠久的歷史和宗教觀對羌族民間美術的深遠影響。[圖4]

      羌族牛崇拜的傳統(tǒng)也具有悠久的歷史,據有關文獻記載,茂縣南新鄉(xiāng)牟托村1992年3月發(fā)掘的一處石棺葬中,曾出土一件雙面牛頭紐蓋漆繪罐,紐蓋上圓雕雙面牛頭,髹紅漆,牛角為青銅制作。石棺葬的歷史上文已述,可見羌族牛崇拜也具有悠久的傳統(tǒng)。

      牛崇拜的物化形式也表現(xiàn)在民居的裝飾中,多被裝飾在門楣和碉樓窗口等處,如理縣桃坪羌寨的村民陳家文家碉樓的窗口下裝飾的牛頭,既表達出對牛崇拜的心理,又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和審美趣味。白色的巨大的牛頭在灰色的墻體的襯托下,清晰醒目,在裝飾功能明確的同時,還蘊涵了一種深沉悲壯的氣質在其中,與羌族多舛悲情的歷史經歷相吻合,恰當?shù)貍鬟_出了羌族既勤勞善良,又野性剽悍的民族精神。[圖5]

      “在茂縣赤不蘇區(qū)雅都鄉(xiāng)卡窩寨村,一羌民古碉樓門枋上,用白石鑲嵌了一幅真牛頭大小的牛頭形圖案,……比例結構合理,具有強烈的裝飾美,牛頭的完整圖形與門枋的方正構成,形成了曲線與直線、圓弧線條與方正線條強烈的矛盾統(tǒng)一。這種宗教與美術裝飾的同時出現(xiàn)達到了它們和諧的統(tǒng)一”。⑤

      裝飾于室內的牛頭,則描金掛彩,色彩鮮艷,手法質樸,裝飾趣味強烈,表達出羌民對美好事物的淳樸想象,同時又使牛頭成為了一件精美的工藝品。

      在羌族建筑中還有羊角窗與牛肋窗的設計,也間接地體現(xiàn)出羌族的羊、牛崇拜傳統(tǒng)。

      3.建筑裝飾中宗教觀念的體現(xiàn)

      在羌寨一些建筑的墻體上部,裝飾有形狀各異的圖案,當?shù)厝朔Q之為“房號”。這些圖案,多為“萬字紋”變形,還有“太陽紋”、“十字紋”等。

      理縣桃坪羌寨一戶人家在靠山的墻體外側的上半部有鏤空的“十字紋”,另一戶在罩樓頂?shù)娜媾畨ν鈧扔小笆旨y”和鏤空的“萬字紋”,還有一戶門楣的上部裝飾有一組回紋;理縣佳山寨陶氏祖屋的南墻上高約12米的地方,有一幅直徑約1米的石塊拼組的太陽紋,以幾塊白石為中心,四周鑲嵌薄石片,豎插在墻體里,呈放射狀。在裝飾房屋的作用,還表現(xiàn)出對神靈的崇拜,主人解釋為對太陽的崇拜,羌語稱作“阿不卻格”;在太陽紋之上,還有一排“十字紋”,又如“王字紋”,兩頭粗、中間細,造型粗獷;在陶氏祖宅西墻的倉門門楣之上,還有一個直徑1米見方的“萬字紋”;在另一戶的房墻上,也有一個鏤空的“十字紋”。[圖6]

      一些研究者認為,這種紋飾,除了具有裝飾作用之外,更主要的是用來實現(xiàn)對部落姓氏的識別,即氏族族徽,是以美術的形式所進行的宗教崇拜。

      筆者認為,這些紋樣除了具有族徽的功能之外,還蘊有一定的象征內涵,如“太陽紋”紋飾中鑲嵌的白石,白石作為是羌族本土宗教中最本元、最重要的崇拜內容,在前文已作分析;而對太陽的崇拜,則幾乎是世界各民族共性特征。白石與太陽的結合,更深刻地體現(xiàn)出羌族宗教觀的原始意味;再如一幅用白石鑲嵌成瓶子形狀的紋樣,既表現(xiàn)了對白石的崇拜,還具有漢文化中“瓶(平)安”的象征含義,受漢文化影響的痕跡明顯,是民族文化交融的體現(xiàn);“十字紋”作為原始人類最先掌握的幾何紋樣之一,在我國新石器考古遺址中有大量發(fā)現(xiàn),應用的非常廣泛。羌族房墻上“十字紋”的文化含義,不僅具有一定的宗教內涵,還作為房號、族徽,而且這種與其他地區(qū)的共通性,也體現(xiàn)出一種文化的交融。

      (二)羌族雕刻中所體現(xiàn)的宗教性特征

      羌族的雕刻受漢區(qū)影響較深,在題材和技法上與漢區(qū)類似,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和明顯的宗教特征。

      1.鎮(zhèn)宅辟邪的石敢當

      (1)羌區(qū)石敢當?shù)臏Y源

      石敢當是漢族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在很多村落,經??梢砸姷接眯∈⑿∈肆⒂跇虻酪獩_或砌于房屋門前或墻壁中,上刻“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字樣,有禁壓不祥、驅鬼鎮(zhèn)宅的含義。明清以后,特別是“湖廣填四川”的大規(guī)模移民運動,漢文化大量地被輸入四川和羌區(qū),石敢當這種漢族的文化現(xiàn)象在羌族開始廣泛出現(xiàn)和應用。

      關于“石敢當”的文字記載,最早見于西漢史游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而“泰山石敢當”大規(guī)模的出現(xiàn)是在清初,其出現(xiàn)時間可能早至明代。清初王世禎認為“泰山石敢當”的石敢當前加“泰山”二字,其用意是借泰山之力以增威。泰山之泰字,古為“太”,也就是“大”,廣意的太山就是大山,大山可以壓妖鎮(zhèn)邪,有無量的神威,在石敢當前加泰山以期再增威力。不過在羌族人看來,“泰山石敢當”代表了羌族的祖先——姜子牙。

      (2)石敢當?shù)墓δ芘c造型

      石敢當是羌族文化與外來文化交融的一個典型的范例,是羌族住宅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既是羌族門前一件重要的陳設,又是一件雕刻作品。由于近現(xiàn)代的破壞,石敢當存世數(shù)量較少。從目前的考察情況來看,茂縣石敢當?shù)谋4姹容^完整,數(shù)量較多,這與當?shù)氐那颊嚯[匿于高山地帶,文化影響力較弱有一定關系,理縣和汶川等河壩地區(qū),石敢當在近代被破壞得較為嚴重。

      石敢當?shù)闹饕饔脼殒?zhèn)宅辟邪,形象的塑造上夸張兇惡,雕刻手法率真大氣。既是羌族住宅文化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又體現(xiàn)出羌族多神崇拜,萬物有靈的宗教觀。

      理縣桃坪羌寨龍小瓊宅的“泰山石敢當”,很具代表性,青石材質,高約1.2米,分頭、身、座三部分,底座部分已埋入地下,頭大身細,頭部尺寸約占整件作品的三分之一,是雕刻的重點區(qū)域,身部刻有楷體的“泰山石敢當”字樣;深淺雕手法混合使用,技法熟練且細致,形象猙獰兇惡,吐舌瞪眼,以達到嚇鬼驅邪的功用,是羌區(qū)保存比較完整,審美價值較高的一件作品。[圖7]

      羌族的石敢當,經過數(shù)代的消化吸收,已經與羌族的住宅文化融為一體。我們在感嘆漢文化滲透力強大的同時,也驚嘆羌文化博大的吸收和包容能力。“‘泰山石敢當作為住宅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不在住宅的發(fā)生階段產生而在住宅的發(fā)展過程之中,或者結果之時。因此它不對住宅選址、朝向、空間構成產生影響,但并不因此而否定一種具有歷史意義的文化現(xiàn)象存在。因為住宅不僅僅只是起居場所,中華民族歷來視物質與精神同行不悖,亦正是這個民族非凡之處,羌民族至今住宅文化充分完善,亦正是他們崇尚文化之所在?!?⑥

      2.象征意義明確的木雕

      羌族的木雕無論是題材還是技法,都具有明顯的漢族文化影響,象征意義明確,題材多為“喜鵲登梅”、“龍鳳呈祥”及各種動物、花草等吉祥圖案,主要裝飾在神龕、壁柜、家具等處。

      (1)神龕的裝飾內容

      羌族每戶都有神龕,放置在羌人主室中最顯眼、最重要的位置,用來敬奉家神,保佑家庭平安,六畜興旺,內容豐富且神圣。

      羌人對神龕的裝飾極為重視,雕刻也非常精美。神龕的裝飾形式,各寨也不完全相同,但內容大抵相同。天、地、國、親、師的牌位每處都有,供奉在神龕臺的最中心位置,左右放香爐,在神龕臺的兩側有對聯(lián),內容一般都為吉祥語句,橫幅多為“光宗耀祖”等。神龕臺邊有用彩紙剪成各種花形、羊角形裝飾等,區(qū)別在于神龕內擺設的品種各地不同。蒲溪鄉(xiāng)休溪寨的神龕,有的人家除了香爐之外,其他陳設極少,有的甚至在其中擺設了酒瓶,比較隨意;復雜的人家不僅有香爐、牌位,還有蠟燭、做工不錯的瓷器、石獅等工藝品;理縣桃坪羌寨的龍小瓊家的神龕結構相對復雜,器物種類較多;茂縣曲谷鄉(xiāng)河西村色爾窩村民余慧勇家的神龕臺則比較簡單,擺設的也多為現(xiàn)代的物品,但是其神龕臺的下臺邊雕刻比較細致,以淺刻的手法刻有“龍鳳呈祥”的圖案和聚寶堂等祥瑞內容;還有的神龕上還擺放了毛澤東塑像和復制的人民幣,可見其供奉的內容在現(xiàn)代語境下已經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

      (2)神龕的裝飾形式

      對神龕的裝飾也和經濟能力有關,富足的人家,神龕裝飾充分,神龕頂?shù)颀埜进P,神龕兩側的對聯(lián)和橫幅為綢質,而經濟條件差的人家一般多用彩紙剪成各種花形作為裝飾。

      龕首一般為鏤空雕花木板,各戶繁簡不一,紋樣以云紋、花草紋、龍鳳紋為主。龕臺下方普遍設有神柜,高寬各約1.5米,有抽屜,抽屜長約50cm,寬約35cm,高約28cm,正面一般雕有蘭花、菊花等圖案,有的為戲文;每戶神龕的兩邊基本設有靠墻的櫥柜,以神龕為中心向兩邊呈直角展開,均為開放式結構,三層、四層、五層不等,用于放置各種雜物。

      桃坪羌寨的龍小瓊宅的櫥柜分三層,做工較為考究,高約2.8米,長約4米;上部為“龍鳳呈祥”的木雕,龍鳳之間為一“陰陽魚”圖案,象征意義明確,受漢文化的影響比較明顯。[圖8]

      桃坪羌寨楊宅的櫥柜更為高大,共分五層,但只在神龕的一邊墻上修設,高約3.5米,長約5.5米,底部為木柜,二層為一排八個正方形的變形的蝙蝠形門框;三、四、五層均裝飾有鏤空花草紋雕花木格,頂部為蝙蝠形雕花檐,均取蝙蝠的象征含義。整組柜子體量大,做工細,在羌區(qū)比較少見。整組櫥柜除功能外,從裝飾紋樣和象征手法的運用與漢文化毫無二致,可見漢文化在羌區(qū)的影響之深遠。

      茂縣河西村王泰昌官寨中木雕精美,技藝高超,在保留了傳統(tǒng)的羌族室內陳設格局的基礎上,每扇門及圍欄上都有木雕裝飾,鏤空雕、淺浮雕等手法并存,均取象征吉祥的圖案,漢文化特征明顯;門窗和圍欄等的造型具有明顯的江南園林特征,體現(xiàn)了主人潛意識中對漢文化的向往和追求。

      在很多羌族的建筑中,還可發(fā)現(xiàn)石雕、陶塑等裝飾的房屋構件、柱墩等,如理縣佳山寨的陶氏祖宅頂上的石雞和石鴨,刻劃細致,栩栩如生。各種造物都具有明確的象征意義,與羌族多神崇拜、萬物有靈的宗教觀相符合。

      (三)宗教觀在羌族剪紙中的體現(xiàn)

      羌族婦女心靈手巧,既是刺繡的好手,又是剪紙的行家。對居室門窗喜用剪紙裝飾。同羌繡一樣,剪紙生動地反映了羌族的生活、情感與理想。它所表現(xiàn)的內容比刺繡花樣更為豐富,象征意味濃郁,題材多樣,有龍鳳、日月、人物、飛禽走獸、各種幾何圖案、鴛鴦、鳥、牛、羊、魚、民間故事等。

      羌族剪紙除了用于美化環(huán)境,或作為刺繡的紋樣之外,還為宗教服務。羌族剪紙多被用來裝飾在神龕臺、墻壁或中心柱上,作為各種神靈的物化形式,如汶川縣蘿卜宅的一戶人家在中心柱上掛上剪紙的圖案,作為敬奉中柱神的神圣區(qū)域,逢年過節(jié)時焚香膜拜,達到禳災辟邪,祈福納祥的目的。[圖9]

      “羌族還有一種剪紙,完全適應節(jié)日的需要。羌族有‘祭山會。過這個節(jié)日時,每戶人家室內懸掛剪紙花,或是扎紙花,用以增加節(jié)日的歡樂氣氛?!郎綍乔甲迦缘募漓牖顒印?。⑦

      羌族剪紙構圖或簡潔,或豐滿,色彩單純響亮,剪紙造型在“似與不似之間”,古拙夸張,質樸有趣,既反映出百姓求殷實、求圓滿的樸素心理和審美情趣,又體現(xiàn)了羌族淳樸的宗教觀念,其樸素的藝術想象和質樸的美學內涵,以及濃郁的鄉(xiāng)土風味,使之成為羌族民間美術的重要內容之一。

      (四)為宗教活動服務的繪畫作品

      羌族純粹的繪畫作品不多,一般以壁畫的形式出現(xiàn),且多出現(xiàn)在現(xiàn)代,內容仍然圍繞著宗教崇拜觀念而創(chuàng)作。如理縣桃坪羌寨的廣場壁畫,在廣場正面的墻體的正中為一個巨大的羊頭浮雕,四周繪制了各種鬼神形象,如一祭壇,用來進行

      全寨性的祭祀活動,為宗教活動服務,實用功能明確,如今還成為節(jié)日歡慶或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功能在新時期又有了延伸。在茂縣街頭一些商家的門面上,還可見數(shù)量較多的出于裝飾目的的繪畫,題材多為羊、牛頭和植物紋,偶見一些根據羌族傳說創(chuàng)作的裝飾畫,手法簡單,色彩單純,著重裝飾趣味,仍然是圍繞羌族多神崇拜、萬物有靈的宗教觀所進行的美術創(chuàng)作。[圖10] [圖11]

      三、羌族美術特性分析

      (一)表現(xiàn)手法的原真性

      羌族美術,原真性氣質濃郁,幾乎每種美術形式都是在宗教觀的制約進行創(chuàng)作,為宗教服務,極少有功利性思想的侵蝕。雖然每種美術形式都存在于世俗的造物之中,但其創(chuàng)作的目的性并不世俗,原真性和功能性非常清晰。白石崇拜在世俗生活中并沒有很強的實用功能,惟一與現(xiàn)實生活相關的功能就是在當下語境下為旅游業(yè)而衍生的裝飾性,其功能主要還是體現(xiàn)在精神生活方面,具有一種不受世俗浸染的裝飾性。在神龕的裝飾中也具有同樣的特征,龕內所有的陳列物品都有其單純的代表性和目的性,即使有一些現(xiàn)代成分的物品進入其中,也是羌人精神世界在現(xiàn)階段所闡發(fā)的新需求和新觀念的反映,沒有任何嘩眾取寵或其他偏離的想法,仍然具有很強的原真性特征。這種特征在羊、牛崇拜的表現(xiàn)手法中也有很明確的體現(xiàn)。

      (二)作品風格的質樸性

      羌族造物的風格,總體來說,呈現(xiàn)出一種質樸的特征,幾乎所有的造物都是“有目的的創(chuàng)造”,在充分考慮了自然、地理情況的基礎上,再進行創(chuàng)作,很少有繁縟無用的裝飾,質樸而實用。羌族美術作為造物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宗教觀的制約下,體現(xiàn)出質樸的形式美,很多美術形式選材原始天然,如羊、牛崇拜直接選用生活中常見的牛羊頭骨進行裝飾,不僅原始質樸,還體現(xiàn)出羌民族剽悍、野性的民族氣質;石敢當?shù)窨淌址ㄉ系穆收娲髿?以一種神秘質樸的創(chuàng)作思維,實現(xiàn)鎮(zhèn)宅辟邪的宗教功能;再如在釋比羊皮鼓的側面用條狀的紅、黃、綠色彩紙或黃裱紙作裝飾,神龕上的剪紙裝飾等,都體現(xiàn)出了羌族美術創(chuàng)作手法稚拙、因地選材、造型質樸的審美特征。

      (三)創(chuàng)作目的的實用性

      功能美受實用目的的牽引,美的標準常與純官能性愉悅相關,并不與藝術美的標準重合。羌族的各種美術形式既能深刻體現(xiàn)出其宗教觀,也實現(xiàn)著其固有的實用功能,有的美術形式的本元功能就是為宗教服務,如白石、石敢當?shù)?如今部分羌寨開發(fā)旅游的大背景下,這種為宗教服務的功能又上升成為一種新的實用功能,達到了功能與形式的良好結合。

      再如剪紙,羌族剪紙的的首要實用功能是為了裝飾神龕,目的是為營造體現(xiàn)出宗教信仰的神圣性,同時兼具一定的裝飾作用。這與陜北剪紙的象征性和裝飾性特征有明顯的區(qū)別。陜北剪紙多取材自喜慶節(jié)令、五谷豐收、戲文故事等,情趣而美觀,在當?shù)匾殉蔀榫哂衅毡樾缘拿耖g藝術,體現(xiàn)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向往。羌族剪紙沒有陜北剪紙的群體性規(guī)模,在技藝上也沒有陜北剪紙的精細,但羌族剪紙受宗教觀影響深刻,通過簡單樸實的圖形,表達出樸實的寓意,其古拙樸素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外在形式正是羌族淳樸率真的民族性格的產物。

      四、結語

      羌族的民間美術,風格淳樸,實用功能明確,受本土宗教思想的長期浸淫,內容中不僅彌漫著神秘的宗教氣氛,還蘊涵了濃厚的審美情趣和人文情懷,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特征,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寶庫的重要內容。

      上述幾種羌族主要的美術形式,至今仍然呈現(xiàn)出自然甚至原始的風貌,為我們在現(xiàn)階段研究、梳理我國傳統(tǒng)美術發(fā)展脈絡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由于羌族地理條件復雜,交通不便,至今很多羌寨仍然還處于一種封閉的社會狀態(tài)。這種閉塞的社會狀態(tài),為羌族原始宗教提供了至今仍可發(fā)展延續(xù)的溫床,也使羌族美術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存一種原真性特質,存在繼續(xù)沐浴宗教影響的文化空間。雖然封閉性社會結構造成羌人生活條件至今仍然比較落后,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正是因為這種封閉的社會狀態(tài),與現(xiàn)代文明交流上的匱乏,使羌族美術才能得以繼續(xù)處在一種較為本元的文化狀態(tài)中原真地演進。這種質樸和古拙也正是羌族美術在當下文化語境中的文化價值所在。

      羌族雖然偏居一隅,但羌族的歷史地位卻不容忽視。羌族至今仍然保留著比較完整質樸的社會結構和較為原始的美術存留空間,對分析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每個細微節(jié)點的發(fā)展規(guī)律不無裨益。因此,考察羌族美術,了解羌族美術的發(fā)生背景,剖析羌族美術與宗教間密切的聯(lián)系,并由此逐步總結出羌族美術的演變規(guī)律,從文化保護的角度而言,也就具有比較現(xiàn)實的意義。

      5.12汶川大地震,給羌族的民間美術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搶救、保護和還原曾經豐富的羌族民間美術,是我們現(xiàn)階段亟需進行的工作。我們衷心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羌族那些代代相傳的具有活化石功能的各種民間美術形式,在經歷了這次災難后,仍能薪火相傳,綿延賡續(xù)。

      ① 王伯敏主編《中國少數(shù)民族美術史》,福建美術出版社,1995年版,第177頁。

      ② 釋比:即巫師,漢族稱端公,是一些不脫離生產的宗教職業(yè)者,在羌族文化中,被認為是神人之間的聯(lián)系人,還具有高深的法力。釋比熟知本民族的文化,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和一定的醫(yī)藥常識,是羌族的精神領袖。

      ③ 王伯敏主編《中國少數(shù)民族美術史》,福建美術出版社,1995年版,第175頁。

      ④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54頁。

      ⑤ 彭代明《羌族的牛崇拜與美術特征》,《貴州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

      ⑥ 季富政著《中國羌族建筑》,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44頁。

      ⑦ 王伯敏主編《中國少數(shù)民族美術史》,福建美術出版社,1995年版,第182頁。

      參考文獻:

      [1]冉光榮、李紹明、周錫銀著.羌族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

      [2]徐平、徐丹著.東方大族之謎——從遠古走向未來的羌人[M].北京:知識出版社,2001.

      [3]和志武、錢安靖、蔡家麒主編.中國原始宗教資料叢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4]楊明、馬廷森編.羌族思想史匯集[C].重慶:西南民族學院民研所、科研處,內部資料,1985年5月.

      猜你喜歡
      宗教觀文化特征民間美術
      重審中國宗教信仰缺失論——兼談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
      藏族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困境及路徑分析
      絲路藝術(2018年6期)2018-04-01 19:34:34
      杜詩中的道教法術與杜甫的宗教觀
      廬陵民俗體育文化特征與創(chuàng)新性研究
      戲劇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9:13:22
      淺論天津民間美術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民間美術傳承模式 生態(tài)式發(fā)展新農村文化建設
      戲劇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14:30
      試論當前新媒體藝術呈現(xiàn)的文化特征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xiàn)實意義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38:15
      民間美術在高校藝術專業(yè)教學中的應用探析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28:25
      談青春題材電影的母題書寫
      電影文學(2016年9期)2016-05-17 11:56:40
      SHOW| 四会市| 兴安盟| 顺平县| 宜州市| 永定县| 扬中市| 西华县| 承德市| 祁连县| 潢川县| 新疆| 乐清市| 池州市| 古浪县| 佛教| 云阳县| 绥中县| 石嘴山市| 宁陵县| 乐昌市| 伽师县| 四子王旗| 西盟| 南投市| 全南县| 东明县| 新竹市| 清远市| 广德县| 武夷山市| 普兰县| 绥化市| 丰城市| 定结县| 洛川县| 家居| 玉屏| 涿鹿县| 雷州市| 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