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杉杉
色彩在造型藝術要素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學生的美術世界中更占據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對色彩知覺而敏感的審美能力是學生美術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實際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一位沒有經過專門色彩訓練的學生,其色彩認識表現(xiàn)為一貫的原始性,主觀色和固有色是他們表現(xiàn)作品的主要特點,在低年級階段可作為一種獨特的年齡特征所具有的美感色彩來欣賞,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樣的表現(xiàn)從全面色彩感受來說,是單一而淺薄的,同時也使作品失去更豐富的色彩美感。因此,筆者認為應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逐步走出原始性的色彩表現(xiàn)方法,不斷加強其色覺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讓學生的色彩世界向著更豐富、有直覺、更審美的高品質發(fā)展。
加強色彩寫生,提高直覺色彩感與表現(xiàn),提高學生的色彩直覺水平和審美能力
最重要的方法是加強寫生,讓學生真實面對對象,去感受和細細分析物體固有色在空間和光影中的自然變化與和諧統(tǒng)一,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并“提煉”出每一個點、線、面所具備的色性和美感,并能用自己的方法有序地進行大膽的表現(xiàn)。在教學中,較低年級的寫生物體在色彩對比上應布置得較為明快與強烈,不宜灰性色過多;內容與造型也應該豐富些,避免畫面的單調平乏。基本的表現(xiàn)方法以勾勒、平涂設色相結合的裝飾性畫法為主,重點放在對物體色彩的感覺與提煉上,進行色性的概括性表現(xiàn)。一般用色彩的對比來表現(xiàn)畫面的空間,指導學生對物體的輪廓線進行藝術處理,以色壓線,使線產生虛實變化,畫面與造型更具整體性。到較高年級,可逐步簡化寫生的對象,激勵學生深入觀察并表現(xiàn)物體的色彩在光線的籠罩下豐富而細膩的變化,注意明暗的過渡,豐富色彩的效果。在寫生的過程中,要始終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感受來表現(xiàn)出顏色的傾向性,逐步學會從整體到局部,最后到整體的正確表現(xiàn)方法。色彩寫生常常容易出現(xiàn)對比不足、空間不大、畫面過灰的毛病。教師要常提醒學生找到畫面的最暗色與最亮色及純度較高的色彩,并從最深的地方畫起,逐步推到最亮的顏色。在作畫過程中要常把局部的顏色放到整體中作一番感覺與比較,找出局部在色性的“定位”,使得畫面始終保持整體的清新強烈。
欣賞、臨摹是提高學生對色彩的審美品質、豐富色彩的表現(xiàn)手法
色彩的藝術表現(xiàn)需要一定的技巧和長期實踐積累的經驗,以及對色彩一些獨到的理解。名師作品在色彩表現(xiàn)上的成功性,為后人展示了豐富的技巧和思想,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地進行欣賞、臨摹,從中吸取豐富的營養(yǎng),對于提高學生的色覺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教師要精心選擇適合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欣賞習慣和表現(xiàn)水平的名師作品,通過感覺、啟發(fā)、引導、討論來理解作品色彩的整體性以及表現(xiàn)技法,體會作者在用筆用色上的美感,只有讓學生“走進去”欣賞和臨摹,才能使學生體會到其中的魅力。在臨摹中要注重色性的把握和筆觸的美感體會,要用較厚的顏色有筆觸地來畫;修改時,需要底色干后才可上第二遍色。較低年級學生可選擇一些對比強烈、色彩艷麗、裝飾性強、造型隨意性大的作品進行臨摹,如畢加索、米羅等人的作品。到了較高年級,可逐步豐富的一些臨摹的作品的題材與形式,如梵高、塞尚等印象主義的作品,甚至一些寫實性的作品,激勵學生用自己的感受進行概括性的表現(xiàn),并畫出豐富的色彩性來,表現(xiàn)方法一般較為粗獷、概括,舍棄精細的塑造與刻畫。
進行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學生大膽用色,果斷地進行個性表現(xiàn)的藝術品質
學生個性差異大,表現(xiàn)在畫面用色上,有的粗獷、豪放、風格強烈、色彩張揚;有的豐富細膩,充滿韻味。其一,藝術創(chuàng)作的標準也不應固定于一定的用色概念與表現(xiàn)方法,現(xiàn)在藝術的發(fā)展更注重人對色彩的主觀運用和情感的表達;其二,在色彩表現(xiàn)上的固有變化、主觀性、情緒化和隨機性,形成學生畫特有的一種率真和樸素之美,更要給學生的色彩活動以自由的發(fā)展空間,為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展示自己獨特用色的機會。同時筆者也常發(fā)現(xiàn),由于學生用色常常不假思索和信手拈來,而造成作品雜亂與灰暗等毛病,使許多作品失去應有的色彩美感。所以教師要進行必要的色彩知識和色彩規(guī)律與方法的指導,如讓學生畫單色畫,來訓練明暗對比的效果處理;用三四種顏色如橙、藍、黑、白畫一幅畫,來訓練學生的色彩概括能力及對比和諧的處理方法等。總之,通過多種方法,使學生掌握平衡變化、對比、統(tǒng)一等基本的用色技巧,畫出在色覺上更美的藝術作品。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梧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