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伊藤桂一 作 羅興典 譯
伊藤桂一(It keiichi)1917年生于日本三重縣,現(xiàn)住東京。中學畢業(yè)后開始發(fā)表詩作,并很快成為日本現(xiàn)代詩人協(xié)會會員。1985年被推舉為該會會長,1997年被授予“賢達詩人”稱號。著有《竹子的思想》、《伊藤桂一詩集》等詩集。
伊藤桂一是日本著名的現(xiàn)代抒情詩人,他的詩滲透著對人生以及自然景物的摯愛,具有感人的魅力,這里選譯的幾首晚年詩作尤顯這一特色。他在《竹韻》中對竹子的獨特感受和描繪,任何人讀了都要為之動容?!讹L之迎》中,家犬那安然離世的情狀,哪個愛犬之人讀了而不潸然淚下。他少年喪父,全憑母親一手養(yǎng)大,因而對老母懷有特別的感情,無論走到哪里,他總是把老母掛在心上,《天壇公園的啟示》便是最好的見證。我國改革開放后,伊藤桂一數(shù)度訪華,游覽山水,意圖找到破解中華古老文化之謎的鑰匙?!端赖臉氛隆分校曀罏槊嫦虼笞匀簧剿摹白钐襁m的歸宿”。他嗜釣如命,耽聽鶯歌,曾在一首《春釣》的詩中寫道:“每逢春天,就會遇到我的戀人——繞山細細流淌的河川,聽川流輕歌,聞黃鶯啼唱……”總之,他的詩不以絢麗見長,而以恬淡取勝,正如他晚年生活的“淡泊與寧靜”。
譯者
竹韻
有了竹子
山就有了柔情
因為竹子會撒嬌
有了竹子
山就時而發(fā)笑
因為竹子會逗樂
竹子一身嫵媚清涼剔透
因之稍一接觸
就有溶化的感覺
時而踮起,時而彎腰
幾時看她,她都在做體操
莫非這世間一切
都迷漫著音樂
在歸途
只有竹子向人施禮
在山區(qū)溪流的傍岸
夏天也有黃鶯兒啼鳴
看著竹子
人也多了溫存
不由得想融入
最親近者的懷抱……
風之迎
家犬臨終之日
早有風來迎迓
家犬欲乘風而去
伸伸脖子翹翹尾巴
為飼主獻上惜別的目光
然后鉆到椅子底下
仿佛事先和風有了密約
風也隨機潛入椅下
從暗淡的光線中
悄悄兒把犬魂卷走
天壇公園的啟示
從祈年殿南望肅穆的祭壇
頓覺有樹影掠過心間
我立刻預感到
老母已不久人世
在公園內(nèi)的小賣店
我買了一個在核桃仁里
鑲有觀音像的小擺設
算是給母親的一份厚禮
不過我心想
她也許已沒有辨認佛像的意識
五月陽光普照
在新綠飄香的北京一隅
那掠過我心間的樹影
莫不是來自上天的啟示
歸國不久母親離世
我把核桃仁的佛像放進靈柩
連同在天壇受到啟示時
那一瞬間的眩暈
深深地鎖在那核桃仁里
洞庭湖畔
我在岳陽樓下?lián)焓?/p>
石表呈現(xiàn)出類似甲骨文的花紋
據(jù)說人們對花紋各有各的解釋
讀解它便成為我的旅程余興
陰云下的長長湖濱
碼頭上停靠著艘艘貨輪
我不由想起布滿湖上的戰(zhàn)船
仰望鐘鼓之聲相聞的城樓
高懸的青龍旗莊嚴耀眼
岳陽樓三醉亭仙梅亭
以及傍岸聽濤的雅致懷甫亭
“水天一色風月無邊”
面湖大開的樓門上刻著的詩意
眼前是浸沒整個吳楚的茫茫湖水
在臨近雨期催人發(fā)困的景色中
心底朦朧升起細雨的霧靄
我欲變魚沿著刻字上溯
直到終于破解石表的甲骨文
抬起搜尋石子的眼來看看岳陽樓
但見一老鷹繞著樓宇輕歌曼舞
青龍旗肅穆地低垂
此時樓上可見吳將魯肅的英姿
洞庭湖上的日落時分
孤獨的漁翁坐著小船撒網(wǎng)
興許這是永遠留在水面的影像
俟后看到的只有滿天星星
我在樓上的小賣店購買剪紙
不知從何而來的垂發(fā)少女
出現(xiàn)在我面前為我充當翻譯
看她腋下夾著學日語的筆記本
我似乎從中發(fā)現(xiàn)了
破解石表甲骨文的鑰匙
水車小屋
在深山四野無人的小村
有一間水車小屋
屋里住著我孤獨的小鷦鷯
和一個名叫“山姥”的老婆婆
屋里只有水車旋轉
老人拾來樹上掉下的小山果
搗成碎片捧給我
“嗬!快來吧,小家伙”
待到春初黃鶯打鳴
老人對我嘮叨不停
小鷦鷯呀
你只會“嘁嘁嘁”地叫
怎不如黃鶯兒那么動聽
送你去學習你可應允
可是我依然只會“嘁嘁嘁”地叫
只要能得到老人的施舍就開心
昔日村里若有風聞
保準急忙忙傳給全村里的人
可是如今只剩“山姥”和我
相依為命靜聽水車聲
水車發(fā)出各種美妙的音響
宛如黃鶯兒在歌唱
聽來實在令人高興
(責任編輯:沈維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