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深刻領會政策的良苦用心,市場左了我們向右,市場右了我們向左。
有話就問:
最近出臺的房地新政“國四條”,綜合運用土地、金融、稅收等手段,加強和改善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深陷“高燒”的樓市有望清熱去火嗎?
燉湯者言:
房價由供需關系決定。供給方面的情況相對簡單,把供給放在“喂不飽”的位置,符合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團需要?!皣臈l”中有兩條針對供給,反映出中央政府對地方的要求。需求方面的情況就復雜起來,輿論顯然把爭論的焦點放在需求。
歐洲主體戶型平均面積120平方米,而中國現(xiàn)在也是120平方米,人家收入比我們高得多,人家人均耕地比我們多,所以我們的平均面積顯然是大了,房價的第一推手就是房奴自己。這個就是所謂的剛性需求,剛性需求封殺下跌空間,而流動性推動房價上漲。流動性有幾個主要來源:一是第二產業(yè)沒有什么利潤,導致產業(yè)資金流入房市;二是居民欠缺可靠的投資渠道,只有把大部分余錢投到房市;三是中國的富豪產于資源和基建領域,他們習慣投資資源,比如房市和礦山,當?shù)V山投資面臨原罪時,必然把資金沖到房市;四是西方世界始終沒有放棄套取人民幣升值紅利的努力。五是通脹預期加劇了貨幣向不動產的流動。
所謂流動性,大白話就是有錢。平抑房價的直拳就是抑制需求,并且主要是有錢人的需求。按照王石的說法,中國的住房空置率是世界最高的。既然人均耕地排在世界126位,那么由少部分人持有大量土地,完全違背土地國有的基本制度。因此抑制需求的對癥藥方是實名制,從第四套房產開始,征收懲罰性的奢侈稅,比如每年20%。平抑房價的勾拳是增加供給,“國四條”表達了增加供給的努力,而這種供給既緩解了社會矛盾,又對沖了收緊信貸導致的退出部分。因此政策導向絕不是一刀切,而是既要防右又要防左。我們必須深刻領會政策的良苦用心,市場左了我們向右,市場右了我們向左。
財務雞湯郵箱:greatsnow@126.com(M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