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梅 鮑身濤 段行武 劉存曉
近來鮑溫樣丘疹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由于此病的臨床表現(xiàn)與尖銳濕疣相似,組織病理學類似原位鱗癌和鮑溫病的組織學改變,往往造成誤診。鮑溫樣丘疹病作為一種具有獨立臨床、病理特征的疾病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現(xiàn)將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診斷為鮑溫樣丘疹病的32例患者情況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32例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齡22~45歲,平均36.4±7.6歲;病程1月~3年,平均12.5±5.2月;自身同時患有尖銳濕疣者6例,性伴患有尖銳濕疣者2例,均計入32例患者之列。
1.2臨床表現(xiàn)
男性發(fā)生部位局限于龜頭7例、陰莖體部4例、陰毛處2例,龜頭包皮同時受累2例,陰莖根部陰毛處同時受累3例;女性局限于大小陰唇6例、會陰2例、肛周1例,大小陰唇和會陰同時受累5例;皮疹圓形或橢圓形,淡褐色或深褐色扁平丘疹,直徑2~10mm,個別皮損趨于融合,表面光滑或略粗糙,邊界清晰;女性多數(shù)伴有局部搔癢(87.5%),其中2例為局部奇癢,影響工作和睡眠,僅1例無自覺癥狀,男性多數(shù)無自覺癥狀(62.5%);病變分布不對稱。醋酸白試驗陽性15例。
1.3組織病理學特征
對本文中的所有患者于其最典型處取材活檢;對病灶呈散在者則予多點取材活檢,主要表現(xiàn)為表皮角質(zhì)層角化不全,輕度乳頭瘤樣增生,棘層上皮細胞增生明顯,部分細胞異型,核大深染,核分裂相易見,基底膜完整,真皮淺層有少量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見圖1、圖2。
1.4治療方法
采用CO2激光、冷凍治療以及CO2激光聯(lián)合冷凍治療。
2 結果
18例男性患者采用CO2激光治療,治療范圍比皮損擴大0.5mm,治療深度去除皮疹后加深1mm。有10例患者(55.56%)在治療后的1~3月于未治療部位又發(fā)現(xiàn)類似皮疹,2例(11.11%)在原治療部位出現(xiàn)類似皮疹,進行第2次激光治療,病灶消退。14例女性患者有6例采用單一冷凍治療,5例(83.33%)15天~2月后在原有部位出現(xiàn)類似皮疹,改用CO2激光聯(lián)合冷凍治療,共治療13例。有9例患者(69.23%)在治療后的1~3月又發(fā)現(xiàn)類似皮疹,其中7例(53.85%)為新發(fā)部位,進行第2次治療,3例(20.08%)治療3次, 1例(7.69%)發(fā)生于肛周者治療5次,皮損消退。所有患者隨訪3個月以上,未見復發(fā),仍在隨訪中。
3 討論
鮑溫樣丘疹病(Bowenoid papulosis)于 1978年由Wade等[1]將其命名,近年來有關BP的報道明顯增多。BP的典型臨床特點是:多發(fā)生在年輕人,在生殖器部位發(fā)生多發(fā)性斑丘疹,褐色、稍高于皮膚、表面光滑或者毛絨狀的扁平丘疹,可波及多個部位,可出現(xiàn)部分病灶融合,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或者燒灼感。多數(shù)學者認可BP為可自行消退,預后良好的疾病,當然也有個別病例進一步發(fā)展成為鱗狀細胞癌[2],所以對BP患者進行適當治療,避免過度治療,減少手術切除、放療等,同時應該進行長期隨診。
區(qū)分BP與丘疹型或扁平型尖銳濕疣的主要依據(jù):尖銳濕疣表現(xiàn)為皮損為淡紅、紅色、淡褐、深褐色帶蒂的突起,細小丘疹,逐漸增大,可融合,醋白試驗陽性,組織病理表現(xiàn)為表皮乳頭瘤樣增生,有空泡細胞,無細胞異形性。鮑溫病(Bowens disease)常見于中老年人,多見于軀干、外陰、腹股溝皺褶、肛周等處,皮損常單發(fā),少數(shù)可多發(fā)。初為小片紅斑,漸擴大成稍隆起暗紅色浸潤斑塊,邊界清楚。組織病理表現(xiàn)為角化過度伴角化不全,棘層肥厚,表皮突延長增寬,表皮全層細胞排列紊亂,高度不典型增生,可見異形核分裂相,真皮上部常有中等量炎癥細胞浸潤。BP與鮑溫病組織病理有許多相似,但BP表皮細胞異形性較鮑溫病輕,未累及表皮全層,而且病變范圍小,無浸潤。
BP與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有密切關系,臨床上可見BP及尖銳濕疣兩種疾病共同存在,尤以HPV 6型、11型、16型的感染最常見[3,4]。HPV16在生殖器惡性腫瘤中有較高的檢出率,女性患者或男性性伴發(fā)生宮頸癌的具有高度危險性[5]。因此,對于BP需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預防為主。本文觀察的32例患者中女性瘙癢癥狀明顯高于男性,女性治療次數(shù)多于男性,可能因為瘙癢后搔抓、女性月經(jīng)期使用護墊反復摩擦以及肛周BP患者每日排便后擦拭,增加了HPV自體感染的機會。
參考文獻
1 Wade TR, Kopf AW, Ackerman AB.Bowenoid papulosis of thepenis [J].Cancer,1978, 42(4):1890-1903.
2 周連舉,吳國新,劉曉燕.生殖器鮑溫樣丘疹病演變?yōu)樗笮屑毎[狀細胞癌一例[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1998,21:49.
3 王麗,周先榮,杜心谷.外陰鮑溫樣丘疹病五例臨床分析[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1998,10:631.
4 沙愛國,鄭玉清.BOWEN樣丘疹病四例報告[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1994,3:178.
5 吳階平,梅益,殷大奎,主編.中國性科學百科全書[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243.
[收稿日期:2009-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