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江
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學研究的簡稱,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武器,以教育領域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和問題為對象,探求教育本質和規(guī)律,并取得科學結論的活動。對于中小學而言,教育科研就是中小學教師運用科學的方法探求基礎教育本質屬性、獲取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并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的實踐活動。它具有實踐性、探索性、創(chuàng)新性、科學性等基本特點。
一、中小學加強教育科研工作的必要性
1、中小學開展教育科學研究,是依法治校的歷史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十一條規(guī)定:“國家支持、鼓勵和組織教育科學研究,推廣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促進教育質量提高?!薄蛾P于改進和加強教學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見》也指出:教育科研“必須立足于教育培養(yǎng)目標、大面積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和文化業(yè)務素質”。
2、中小學開展教育科學研究,是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需要
在人才競爭十分激烈的21世紀,大力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是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源泉,是深化教育改革、促進各類教育事業(yè)協(xié)調、健康發(fā)展、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的動力。
二、抓住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歷史性機遇,以教育教研促進學校的跨越式發(fā)展
1、以教育科研為契機,創(chuàng)建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文化”
校本文化包括辦學目標、辦學理念、辦學特色等隱性文化,還包括校園環(huán)境、校容校貌、文體活動等顯性文化。其中隱性文化對學校的發(fā)展起著定向的作用。廣安實驗學校建校伊始,就把創(chuàng)建“校本文化”列入校本課題,并形成了以“為發(fā)展全面奠基、讓理想自由放飛、讓個性充分張揚”為核心的辦學方略。
2、以教育科研為導向,打造一支學者型、科研型教師隊伍
我校以《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培訓模式研究》課題研究為起點,構建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多元化的培訓模式。
⑴目標式培訓。即讓教師自定目標,自我加壓。學校給教師提供幾個方面的目標,教師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定目標。這種培訓方式的主操作流程是“談話——目標——過程——測評”。
⑵引領式培訓。即以校內外、市內外的名師為榜樣,帶動教師專業(yè)化成長。這種培訓方式的操作流程是“觀摩——分析——實踐——研討——小結”和“聽課——說課——上課——評課——小結”兩個層次五個環(huán)節(jié)。
⑶活動式培訓。即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教師的業(yè)務能力。這種培訓的操作流程是“目標——活動——反思——提高”。
⑷區(qū)域交流式培訓。即打破地區(qū)、學校之間的界限,以一定的區(qū)域為單位,開展多元性、共享性、互動性互補性的教師培訓。這種培訓方式的操作流程是“協(xié)議——主題——實踐——總結”。
3、以教育科研為指引,改變了教育教學現(xiàn)狀,提高了教育教學效率
圍繞著相關的課題的實驗研究,我校在全體教師中開展了“十個一”活動,即:備一節(jié)優(yōu)質課、上一堂示范課、評一堂合格課、寫一篇優(yōu)秀經(jīng)驗文章發(fā)表、轉化一個差異生、會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設計一堂課、讀一本教學專著或雜志、作一萬字的讀書筆記、管理好一個班或一門學科、給學校發(fā)展獻上一條計策。學校把“十個一”活動作為每位教師的“必修課”,納入了學校目標考核制度。經(jīng)過多年的實施,老師們從不愿寫變成了自愿寫,從怕上公開課到上公開課已是家常便飯,從不會現(xiàn)代教育技術到人人爭著到多媒體教室上課……教師的業(yè)務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老師們就能快速地成為教學上的“多面手”。
在教育科研的引領下,教師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攀升,不斷向學習型、研究開型教師邁進。
4、以教育科研為指導,編寫校本教材,將教育研究成果化,通過校本課程踐行辦學理念
在學校教育科研活動中,我校一直將開發(fā)校本教材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建校以來,我校先后編成了《琢玉集》、《跳動的音符》、《博古誦今》(1-4卷)、《新荷集》等校本教材。
例如:廣安實驗學校為了促使學生持續(xù)、健康地發(fā)展和綜合素質提高,實施了“詩教”工程。為了讓學生在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的同時,陶冶他們的性情、凈化他們的心靈,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校開展了“每周一詩”的活動。隨著我校詩教工作的蓬勃開展,最終編輯成了一套校本教材《博古誦今》(1-4卷),形成了一門完善的校本課程。
5、以教育科研為動力,讓特色活動在課題化的同時,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廣安實驗學校2007年元月成立了校園文學社——飛揚文學社。在文學社活動蓬勃開展的時候,我校申報了市級課題《新課程背景下的校園文學社建設》,以讓校園文學社成為學校思想文化建設的主陣地,成為語文教學的得力助手,成為學生培養(yǎng)能力的平臺和展現(xiàn)才華的舞臺。
在課題研究的促進下,學校文學社取得了一系列的喜人的成績。2008年4月,??讹w揚》喜獲中國語文報刊學會課堂研究分會頒發(fā)的校辦報刊一等獎。2008年12月,學校文學社網(wǎng)站被中華語文網(wǎng)評為“十大學生博客”。
文學社成立以來,文學社成員在各級作文競賽中獲獎已達數(shù)百人次。周婷婷、李靜、李靜等數(shù)十名同學先后在《語文報》、《今日中學生》、《小作家報》、《學習周報》、《教育導報·家教周刊》等報刊上發(fā)表文章。文學社干部張玉瑤、李瓊瑤、彭邦軍同學還先后應約在《語文報》上閃亮登場。因為成績突出,《語文導刊·校園文學》、《學生文摘》、《學習報》等報刊還專題報道過我校文學社。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在新課程改革的春天,我們必將乘著學校教育科研的東風,直掛云帆濟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