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江麗
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利用好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能為學生提供逼真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一個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從而大幅度地提高教學效果,優(yōu)化課堂結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新教材的興趣?!背踔袛?shù)學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主旨在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在數(shù)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用美麗生動的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以活潑動態(tài)的生活情景吸引學生,可把學生的興趣引入教師為教學內容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景中,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課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次函數(shù)》時,我先播放在網(wǎng)上下載的一組受災影片,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看著這揪心的場面,使學生愛心由然而生,我班的王穎和劉珊同學坐不住了,決定用實際行動來幫助他們,他們兩個原本各有存款80元、180元,準備全部捐獻給受災小朋友,并決定從本月起王穎節(jié)約零用錢每月捐款10元,劉珊每月捐款5元,對此設計問題:如果用X表示兩人捐款的月數(shù),y表示王穎捐款的總額,y2表示劉珊捐款的總額,問你能寫出y1、y2與x的關系式嗎?到第幾個月時,王穎的捐款額能超過劉珊的捐款額?
又如在學習《頻數(shù)與頻率》時,先播放一段足球比賽影片剪輯,學生看得熱情高漲,躍躍欲試,看完后問你最喜歡的足球明星是誰?然后播放由班長提前統(tǒng)計的50名同學最喜歡的足球明星,并提問:由上面的數(shù)據(jù)表表示方法,你能很快說出本班同學最喜歡的足球明星嗎?當發(fā)現(xiàn)不能很快說出來時,再投影有代表性的兩種數(shù)據(jù)表示方式:表格和條形統(tǒng)計圖,從而引入本節(jié)內容。
分析:這樣,通過電教媒體誘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帶著感情去認真地想、去理解、去計算、去體會,變被動為主動,大大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
二、簡化難點,展現(xiàn)過程,強化認知
教育的藝術不是簡單、機械地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情感的閘門一旦開啟,教師就要因勢利導,使其在不斷的激勵中得到陶冶和升華。
課例:在七年級(上)北師大版數(shù)學教材中學習《截一個幾何體》時,用一個平面去截一個正方體,事先讓學生準備了用蘿卜和橡皮泥做的正方體,一個模型只能截一次,截完后難以再還原使用,使多同學只能截出三角形和四邊形,全班僅有一個同學截出了五邊形,六邊形沒有人截出來,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雖然我也用了一個較大的模型當場給學生展示了五邊形、六邊形的截法。
但好多學生仍然截不出來,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過后我找到了與教材配套的“z+z”智能教育平臺后,利用計算機當場給學生演示生動、直觀,學生不光能看出怎樣截才能利用到五個面、六個面截出五邊形和六邊形,更能明白為什么截不出七邊形。
分析:合理地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不光在教學中省時少力,使學生一進入初中感到材料新奇,更恰當?shù)鼗饬吮竟?jié)的疑點和難點,使學習內容小解過程與方法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啟迪了學生的思維。
又如在講《你今年幾歲了》這一節(jié)課時,借助多媒體體現(xiàn)出樹苗生長的過程,借助這一過程,更加形象主動,對解決問題可以起到良好促進作用,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而在講《一次函數(shù)圖像的應用》過程中,借助多媒體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演示點的坐標的確定過程及線的移動過程,可以使學生在動與靜的對比中,在理性與感情的交流中,在抽象與形象的轉換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對知識的理解。
三、鋪路搭橋,拓展思維
信息技術的運用,能不失時機地為學生鋪設探索之路,引發(fā)學生的思維,使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去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出新。課例:例如在學習《多邊形的外角和》時,為幫助學生感知多邊形外角和等于360°,我先投影一個六邊形公園平面圖,在圖上作出這個六邊形公園的各個外角,先讓學生猜想六個外角的和為多少度?學生答案不一,這時又問:能不能將公園縮為一個點呢?
這時六個角的和又為多少度呢?學生有的說能,有的說不能,這時教師利用動畫展示將公園縮為一個點時,六個外角剛好形成一個周角的結果,在學生全神貫注的觀察和思考中及時提出,若將六邊形公園換為七邊形、八邊形、n邊形它們的外角和又是多少度呢?學生都爭著回答。在證明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先利用多媒體動畫展示剪紙拼圖,拼到A點過程后,提問:還有其他方法嗎?學生一邊思考,我反復放映剛才動畫過程,在較短時間內學生想到了將各角拼到B點、C點,三角形一邊上,三角形內部,三角形外部。
分析:這個課例由于運用了電教媒體讓學生看得深,能給學生以感情的畫面,從而激起了學生思維長河的波瀾,使他們從內心深處涌起創(chuàng)新靈感和浪花。
四、探究過程,經歷體驗
隨著新教材實施,教師角色和行為方式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教師不再是主要信息源,而是教學活動中導航者、設計者和幫助者。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知識的探索者。自主探究,親身實踐成為學生學習主要方法。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親自操作探索,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
在幾何教學中,我利用幾何畫板幫助學生在動態(tài)中去觀察、探索和發(fā)現(xiàn)對通過計算機從“聽數(shù)學”轉變?yōu)椤白鰯?shù)學”,如為了讓學生較深刻地理解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我讓學生利用幾何畫板做一次這樣的數(shù)學實驗:在該實驗中,學生可以通過任意改變線段的長短和通過鼠標拖動端點來觀察兩個三角形的形態(tài)變化,學生從中可以直觀而自然地概括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總之,我們在數(shù)學教學中適量、適度地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其在高昂的情趣中學到知識、鍛煉思維、開發(fā)智力,對我們的課堂起到優(yōu)化作用,從而真正達到課改的目的。
(河北省武安市玉石洼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