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摘 要】本文從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出發(fā),闡述了外語教學過程中文化導入的必要性,并從大學英語實踐教學的角度,闡述了文化導入的內(nèi)容,探討了文化導入的有關方法。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 文化 文化導入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用文化語言觀去指導教學活動,在課堂上,教師除了傳授語言知識外,還應當適時、適度地導入相關的文化知識,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文化導入的必要性
長期以來,在外語教學領域中社會文化因素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主要是因為外語教學的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理論語言學發(fā)展的制約。不管是傳統(tǒng)語言學、結構主義語言學,還是轉換生成語言學,都認為語言學研究的對象是語言本身。因此,在外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語言知識的教學和語言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文化知識的傳授。由此,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往往是語音語調正確,詞匯量掌握不少,語法也很熟練,而在與外國朋友進行跨文化語言交際時,“交際失誤”卻屢屢發(fā)生。例如,在教室中,我們經(jīng)常會見到這樣的情景,老師上課時,學生齊聲說:“Good morning,teacher.”但在英語中,“teacher”一詞不可以作為稱呼語,也不是尊稱。在說英語的國家里,對老師的尊稱一般是在姓前冠以Mr.、Mrs或Miss等。再如,在校園中,很多中國學生在路遇外教時,往往根據(jù)中國的習慣,用“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had your meal?”之類的話來打招呼,而在外教看來,這往往不是一種禮貌,而是對他們隱私的干預。由此看來,此種種“交際失誤”的產(chǎn)生并非純粹學生語言能力上的問題,而主要是由于交際文化背景知識的習得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的欠缺,不能選擇得體的語體進行交際而造成的。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內(nèi)容
在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內(nèi)容一直是一個頗具爭議的問題。很多語言學家都從不同角度對文化導入的項目的分類進行了闡述。我國語言學家束定芳、莊智象將文化導入項目分為詞語文化和話語文化兩類。我們知道,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對語言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對詞匯意義結構的影響,以及對話語組織結構的影響。
語言是文化的組成部分,詞匯是語言的基本構素,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十分廣泛,包括詞語的指代范疇,情感色彩和聯(lián)想意義,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語、諺語和慣用語的運用,等等。
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英語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的發(fā)掘與介紹,這樣不僅可以防止學生單純從詞匯本身做出主觀評價,還可以幫助其在交際時語言表達得體。例如,individualism一詞,以中國文化來解讀,往往與自我膨脹,自私自利相聯(lián)系,而個人主義觀也往往是遭社會嚴重抵制的一種價值取向;與中國文化相反,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國,individualism是美利堅民族在開拓西部邊疆進程中形成的一個重要的價值觀,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個人主義意味著對自由民主、競爭、個性以及對差異的追求。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交際文化的傳授,注重提高學生的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以“please”為例,并不是所有場合都適用的。比如,讓別人先進門或先上車時,英美人一般不說please,而說“After you”。在餐桌上請人吃飯、喝酒、或者請人抽煙時,一般用“Help yourself(to sth.)”,也不用please。文化習俗方面的差異,也經(jīng)常會導致文化錯誤。
三、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方法
文化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在大學英語實踐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學對象及教學情境的不同,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適時、適當?shù)剡M行文化導入,從而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1.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但要讓學生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主旨,學習語言知識,還要適時地運用圖片、幻燈片、電影等直觀道具,向學生介紹文化背景知識,不僅要讓學生理解詞匯、句子本身所承載的文化涵義,還要引導他們聯(lián)系文章所反映的政治、經(jīng)濟、歷史、社會等背景知識,深層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這樣,學生在習得語言的同時,也接觸和了解了相關英語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史地、文學及當代社會概況,拓寬了自己的文化視野。另外,在教學中,還應該注意英漢篇章結構的異同,分析、對比其布局上的差異,由此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以及閱讀理解能力。
2.作為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在和外國人進行日常交往時,很容易出現(xiàn)一些語用錯誤。這不僅因為對話涉及到交際用語的規(guī)范使用以及禮儀習俗,更由于在具體的言語交際中,語言形式的選用總是受到時間、地點、話題、交際雙方的情感、個性、社會角色及其文化背景等語境因素的制約。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記住一些相關的交際用語,了解必要的背景知識,還應該提供條件,創(chuàng)造特定的情境,鼓勵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練習各種不同的跨文化交際活動。只有這樣不斷地記憶、練習,循環(huán)往復,學生才能切身體會到各種交際用語在不同語境中語義的差異,并逐步掌握,進而形成自身真正的語言能力。
3.文化的內(nèi)容廣泛而復雜,教師在課堂內(nèi)的講解畢竟是有選擇的、有限的,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廣泛地閱讀,涉獵各種題材和體裁的讀物,通過如此大量閱讀,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擴大其視野,還可以使學生對國外文化的理解變得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幫助他們理解另一個民族的價值觀念和信仰,從而在更深層次上理解掌握其所學語言的文化內(nèi)涵。
4.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大多是大班教學,教師在課堂上很難有針對性地教學,僅靠課堂教學是不能滿足學生學習和掌握外語的需要的。因此,還必須充分利用課外時間來擴大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例如,舉辦英語演講比賽,學唱英語歌曲,舉辦英語晚會,開設英語廣播節(jié)目,等等。這樣一些活動的開展,不僅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還可以使其置身于英語文化知識的氛圍當中。另外,還可以舉辦有關英美文化習俗方面的講座。同時,在可能的情況下,對比中國和西方國家風俗習慣的差異。此外,還可以通過組織英語角、邀請外籍教師來校指導、任教,與外國友人在網(wǎng)上聊天、交筆友等方式,使學生將所學的語言以多種形式進行操練、鞏固與提高,感受外國文化的氛圍,置身于異國文化的生活中。
總之,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的學習只有與文化載體相結合才能更富有成果。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適時適度地進行文化導入,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語言理解水平,更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意識,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2]SAPIR E. 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New York:Harhcourt, Brace.& Company,1921.
[3]束定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吳進業(yè),王超明.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學[M].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
[5]馬雯虹.論英語教學的文化導入及其重要作用[J].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