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士通
摘要:在“力學”教學中,采用學導式和知識、方法多重教學形式,能夠有效地重顯理論原有的神奇和無窮魅力。我在教學中采用的主要是:一教“學”,二教“問”,三歸總,四教“用”。
關鍵詞:物理 力學 教學 培養(yǎng) 能力
在“力學”教學中,繼承和應用是主流,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能力教育難度較大。我于是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學導式和知識、方法多重教學形式,能夠有效地重顯理論原有的神奇和無窮魅力。通過近兩年的實踐,三屆本課程學生學業(yè)成績分析表明:一教“學”,二教“問”,三歸總,四教“用”的探索是成功的。
一、教“學”就是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己看書學習,打好學生自學的基礎,在實施學導式教學中很容易操作,收效也很明顯
面對“力學”的理論:理論模型、概念、公理、推理、定理、定律、公式,接受是學習理論的第一步。同時,上課時,為了學生不再因枯燥或死記突擊而不愿聽課,更為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我們教學首先從教閱讀開始,讓學生看書,把認為重要、重點的內容,邊看邊做記號,再復述或用自己語言講述出來。
其次教學生分析理解,咬文嚼字般消化接受。教師根據(jù)一句話,一段文字或理論的要點、難點分解提問,逐層窮追,讓學生就文字內容、內涵、要點發(fā)言討論,教師不失時機地發(fā)表意見、看法,加以引導和控制。其中要以激勵為主,同時變化進行多種閱讀方式:或瀏覽型閱讀,或揭示性閱讀,或提高性閱讀,或復合性閱讀。
如講第一章第一節(jié)力的概念時,先看書一、二、三自然段,后請學生復述力的定義,再就相互作用、機械作用、機械運動狀態(tài)、變形的內涵進行討論,當中,教師可舉例:重力,光照作用,溫度變化,黑板擦放在講臺上,示范黑板擦在黑板上靜止,突然加快運動,勻速移動,用手壓黑板擦有毛的部位等來讓學生分析、判斷和理解以上概念的內涵。
這樣,教師少講,大部分時間讓學生看書閱讀、思考、回答、討論,氣氛活躍了,學生成了主體、主角,睡覺的、看小說的、做其他的就沒有了。當然,這也要求教師要注重引導和善導:問題的提問方式、方法,問題的深淺程度、時間的控制,重難點的分解把握;同時,課堂的組織工作也一樣重要。
二、教“問”是培養(yǎng)學生懷疑、提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是雙向交流式的,要讓學生學會和掌握問,大膽正確地懷疑,只有會問,才能弄懂、吃透“力學”中的理論,弄懂吃透理論才真正地繼承了理論。課堂上分層講清講透為教學生質疑,讓學生在課堂上你問我答,在問答中教學生比較、聯(lián)想、求同、求異,從中學會變通,打好創(chuàng)新思維基礎,同時本身也是在創(chuàng)新。
實施時,先教師問,同時講清問題的誕生方法:有因果關系產生的問題;有聯(lián)想、比較產生的問題;有推廣而產生的問題;有改變條件而產生的問題;有否定、反面而產生的問題。后讓學生模仿提問,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自己問了,知道有哪些問題值得懷疑深究。
問題提出后,共同尋找答案,或討論,或結合教學,或教師引導、講評,講評中要充分肯定學生正確的思路、分析方法和觀點結論,對不正確的,順其思路、觀點再進一步,做到點到為止,既照顧學生的自尊心,又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如講力的受力圖時,畫每個力時就聯(lián)想到力的概念問題:力的施力者,受力對象,力的效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如講二力桿時,那么三個力、四個力作用能不能構成二力桿?象推磨中如圖一所示的傳力桿;兩個力作用不平衡時是什么?如講平衡時就想到了靜止和勻速直線運動,那么勻速曲線運動是不是平衡狀態(tài)?
講第九章第一節(jié)中F=m*a時有:F的作用效應是什么?a=0時,說明了什么?F相同時,a∝1/m說明了什么?重力和質量有何異同?這些問題問清楚了,F=ma也就弄懂了,而什么情況下F≠ma?的問題,就很具深度了,要了解只有閱讀學習相對論力學和量子力學了。用“問”的方式方法,有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力,同時也孕育了學習的興趣。也正是在“問”中,學生能明白理論的科學性,在問答中,也蘊藏著理論的神奇和魅力。在教“問”中,“學生創(chuàng)造先生”,教給了我們很多,同時也要求教師自己會問。也正是在問中,教師、學生的思路都開闊了。
三、歸總是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歸納、總結、邏輯思維等多方面能力
在教學中,對同一類問題,對同一節(jié)、同一章內容,或對同一篇某一方面內容,學習后,教學生列提綱、抓要點,引導學生盡量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閱讀、學習的內容,對同一類進行比較歸納,對應用中解題的方式、方法進行總結、抽象化,將學習的知識由厚變薄,方便提綱挈領記憶,方便知識系統(tǒng)化.
在寫、說的過程中,就是一個很好的再學習、提煉、提高的過程。實施中,教師首先在講課中口頭上示范,再要求學生口頭上模仿講,而后,書面上進行示范、模仿、練習,作為作業(yè)要求學生完成,批改、講評;形式有:結合課前舊課內容的復習,新課內容小結,一章的復習,一篇的總復習來進行歸總訓練;方法有:要點法、表格法和框圖法。
四、教“用”即培養(yǎng)學生用理論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解答應用題時,列出:已知條件、所求、未知條件、已知條件與所求關系、相關的概念、定律、定理、公式。后讓學生逐項填寫明確,再引導學生全面分析,明確問題的類型、性質,確定解題方法、步驟,后整理解題。一方面,在講評中,盡量揭示應用題實際應用中的一面,讓學生體味其實用價值,明白力學問題、方法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性;另一方面,介紹這些解題思路、方法在其他方面、領域的應用,達到既學會解題,又教學生一種處事的方法。
(河北省東光縣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