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 林
摘要:通過建立相應的檢測模型,對網絡信息污染程度各影響因子進行數(shù)學運算即可量化信息污染指數(shù),根據網絡信息污染程度分層模型,判定信息污染的等級,并為網絡信息污染治理提供重要依據。
關鍵詞:網絡信息污染檢測模型污染程度分層
判斷一則信息是不是污染信息主要有七個指標,即:網絡信息的危害程度、網絡信息的使用價值、網絡信息的時效性、網絡信息供給的強加性、網絡信息檢索的難易度、網絡信息使用的安全性、網絡信息版權的確定性等,這七個指標構成了檢測網絡信息是否被污染的七個影響因子。
為了研究網絡信息污染各影響因子對污染程度的影響,筆者所主持的項目組對“網絡信息污染的影響因子”進行了大量的調查?;趯φ{查結果的統(tǒng)計分析,我們認為可以建立相應的檢測模型,通過檢測模型的數(shù)學運算即可量化網頁、網站甚至是整個網絡的信息污染程度。
網絡信息污染程度檢測模型
關于信息污染程度的檢測問題,需要從網頁、網站、網絡等三個層面,以及網絡信息的危害性、網絡信息價值的平庸度、網絡信息的滯后性、網絡信息供給的強加性、網絡信息檢索的難度、網絡信息使用的不安全性、網絡信息版權的不確定性等七個維度來判定。具體而言有以下檢測模型:
P=W*0.3+J*0.1+S*0.1+Q*0.1+N*0.1+A*0.2+B*001
其中:P是指整個網絡的污染程度、W是網絡信息的危害程度(以百分制進行評分)、J是信息價值平庸度(以百分制進行評分)、S是網絡信息的滯后性(以百分制進行評分)、Q是網絡信息閱讀的強加性(以百分制進行評分)、N是網絡信息檢索的難度、A是網絡信息使用的不安全度、B是網絡信息版權的不確定性等。以上檢測模型各指標體系確定的依據見表一。
表一各項指標相關系數(shù)的確定源自于筆者所組織“網絡信息污染的影響因子調查與分析”,調查結果顯示,被試對網絡信息污染的首要因素的判斷為:危害程度(31%的被試認為是首要因素)、信息價值的平庸度(9.5%的被試認為是首要因素)、信息滯后性(10.5%的被試認為是首要因素)、閱讀強制性(10.5%的被試認為是首要因素)、檢索難度(9.5%的被試認為是首要因素)、信息不安全性(22%的被試認為是首要因素)、版權不確定性(7%的被試認為是首要因素)。根據社會調查的相關系數(shù)約定,我們確定各影響因子與網絡信息污染的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3、0.1、0.1、0.1、0.1、0.2、0.1。
信息污染指數(shù)測定
信息污染度測定是指對網頁、網站、網絡等所進行的信息污染度的測定。這種測定的依據是基于針對本網頁、網站、網絡的信息污染度在線調查的數(shù)據而進行的。在被檢測的網頁、網站、網絡內設置一個在線調查,調查的內容包括危害程度、信息價值、信息滯后性、閱讀強制性、檢索難度、信息安全性、版權不確定性等七個方面。每個指標都由被試給予百分制的評分,每一項指標的確定值為每一個被試對每一個指標的評分的平均分。再根據檢測模型即可計算本網頁的信息污染程度見圖1。如,假設針對以上頁面。被試對本網頁信息的“危害程度”指標的平均分為20分,“信息價值的平庸度”的平均分為40分,“信息滯后性”的平均分為30分,“閱讀強制性”的平均分為40分,“信息檢索難度”的平均分為50分,“信息不安全性”的平均分為40分,“版權不確定性”的平均分為40分,則該網站的信息污染程度為:
P=W*0.3+J*0.1+S*0.1+Q*0.1+N*0.1+A*0.2+B*0.1
=20*0.3+40*0.1+30*0.1+40*0.1+50*0.1+40*0.2+40*0.2=32
據此,我們判定,該網頁信息污染指數(shù)為32。那么,究竟該指數(shù)表示此網頁信息污染程度是高污染還是低污染?我們有以下分層標準。
信息污染程度的分層
通過以上的網絡信息污染指數(shù)檢測模型,我們能夠依托網絡在線調查的基本數(shù)據,對圖1網頁的網絡信息污染程度進行量化分析,并得出相應的信息污染指數(shù)。而這個指數(shù)表征的信息污染程度是高污染還是低污染,我們進行分層見表
將量化后的信息污染指數(shù)與以上信息污染程度分層模型進行比照,即可判定被檢測網站或網頁信息的污染程度。也正是基于以上模型對于網絡信息污染程度的判定,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采取信息過濾手段進行及時的網絡治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