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少華
標題是文章的眉目和名稱,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一個精彩的標題不僅能起到提示主題或?qū)θ钠鸬疆孆堻c睛的作用,而且能吸引讀者,讓讀者產(chǎn)生閱讀興趣,給讀者以有益的啟發(fā)和美的享受。因此,制作一個好的標題是寫作中的一件大事
由于標題總是首先給讀者打下烙印,因此,標題的制作既要考慮其思想性的一面,又要考慮其技巧性的一面,做到內(nèi)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思想與藝術(shù)的統(tǒng)一。一般來說,好的標題具有鮮明、準確、生動、簡潔等特點
鮮明、醒目。文章的主題鮮明與標題鮮明是相一致的。好的標題能概括一個深刻的思想,提出新的奮斗目標、努力方向,或表達作者鮮明的態(tài)度,或揭示一件事物中的要害問題。鮮明的標題,往往能體現(xiàn)出作者鮮明的觀點、立場,能一針見血地告訴讀者文中最集中、最明了的本質(zhì)與內(nèi)涵,不含糊其詞,不模棱兩可,不朦朦朧朧,而是最明確地讓讀者了解作者的致力點,使讀者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并最有力地喚起讀者的激情。因此,文章的標題必須讓人感到醒目。
準確、貼切。標題是文章的“眉目”,它必須具有準確性。每一篇文章都有標題,不同主題的文章有不同的標題,不同體裁的文章有不同風味的標題??次南瓤搭},看書先看皮。對大多數(shù)標題來說,都要求直接概括全文的內(nèi)容,反映文章的精神實質(zhì),揭示文章的主題。標題的準確、貼切,最基本的要求是標題與文章的內(nèi)容相吻合。有些體裁的文章雖然可以用比較形象的文字作標題,但也要確切地反映出文章的內(nèi)涵。比如有的通訊、特寫、報告文學的標題雖然帶有形象化、藝術(shù)性的色彩,但也必須符合文章的主題思想,與全文的精神實質(zhì)相一致。如果忽視了標題的準確性,必然會出現(xiàn)張冠李戴、文不對題的現(xiàn)象,使標題失去它應(yīng)有的意義。
生動、活潑。生動活潑而不千篇一律才能有新鮮感,而具有新鮮感才能抓住讀者。令人耳目一新,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起到更好的宣傳、鼓動效果。標題的新鮮感,既有思想內(nèi)容上、寫作表達上的問題,也有用詞造句上的問題。思想內(nèi)容上有新鮮感就是有新意、有特點;寫作表達上有新鮮感,就是不落入俗套,手法上有創(chuàng)新;用詞造句上有新鮮感,就是語言生動,文字活潑,力戒陳言套話。一個生動活潑的標題,其效果絕對是耐人尋味、牽動人心的。
言簡意賅。簡潔、精練、高度概括的標題,對于調(diào)動讀者的閱讀興趣具有重要的作用。標題文字冗長、拖泥帶水,往往讓讀者掃興。同時,標題簡明扼要也便于記憶。讓人過目不忘。但標題的字數(shù)不是絕對的,它必須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的實際需要高度凝煉,用最簡單的文字概括出最深刻的主題。
在寫作中,標題的制作不是一件小事,在標題制作中,把標題制作得精美傳神,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一位成熟的作者和編輯,對做好標題總是很刻意地去追求,總是不惜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推敲和斟酌。要制作好標題,作者至少要在以下幾方面下工夫。
跳出思維定式。長期的習慣性思維,往往束縛作者的思想,限制作者的想象力。受習慣性思維的影響,許多稿件標題程式化、公式化、套套化,生硬得很。有的甚至是大話、套話、官話太拼湊,刻板、呆滯、死氣沉沉。要跳出思維定式,要走出習慣性思維的圈套,最重要的是力戒就事論事,而要講究標題的思想性,在標題制作上立觀點、立精神。要善于從新的角度去捕捉個性,找出特點,用高人一籌的眼光去看待問題,用與眾不同的思維模式去分析事物,從別人視而不見的事物中揭示出別人知而不明的道理,從而立出標題的新意和深意。
講究新鮮活用。所謂“新鮮”,就是要充分調(diào)動新的手法,使文章的標題更為生動。所謂“活用”,就是要用活語言文字。語言是為表達一切事物和思想服務(wù)的沒有鮮活的語言文字,文章乏味,標題也沒味,作者的思想觀點就不能獲得好的表達效果。語言文字的活用,要求作者不能老去炒別人的剩飯,不能總用人云亦云的詞語顛來倒去。目前。有些詞語的使用率特別高,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有些詞語大家都覺得很新鮮。但是,好的詞語在第一次出現(xiàn)在人們眼前時是新鮮的,一旦被大家用多了、用濫了,再好的詞也沒味了。我國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曾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卑蜖栐艘舱f過,第一個用花形容女人的是天才,第二個用花形容女人的是庸才,第三個用花形容女人的是蠢才。這些認識和道理都告訴我們,一味模仿別人,照搬照套人家的構(gòu)想,而無自己的創(chuàng)意,這是不可取的。講究新鮮活用,還要注意使標題富有動感。為讀者展示出一種活靈活現(xiàn)的情景。
力求千錘百煉。魯迅先生在談到對文,章的修改時說過:“我做完之后,總要看兩遍,自己覺得拗口的,就增刪幾個字。一定要它讀得順口?!?《我怎么做起小說來》)修改文章、錘煉語言、潤色文字是歷代文人墨客十分重視的事。詩人杜甫曾有“語不驚人誓不休”的名言,唐代詩人賈島在其詩句“鳥宿池中樹,僧敲月下門”中的“推敲”精神,以及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為“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一個“綠”字,就改了十幾次才煉定的苦苦用心等,都被后人傳為美談。作題與作文一樣,并不是一揮而就,就能盡善盡美的,它需要作者重視錘煉的功夫。然而,對標題文字的錘煉是一件相當具體、瑣細而又枯燥無味的事情。它不僅需要作者“咬文嚼字”,苦苦思索、細細體味,而且往往還要在反反復復的比較和研究中求得最佳語句。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好語言是錘煉出來的。只要我們像著名作家趙樹理說的那樣“睡了覺想起還有不妥當?shù)牡胤?,爬起來又改”,用精益求精的精神去字斟句酌、反復錘煉,標題的語言文字就能達到最佳效果。
(作者單位:贛南醫(yī)學院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