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目的原則視角下法律論證的語用分析模式

      2010-01-21 01:22:44王佳宇廖美珍
      當代修辭學 2010年5期
      關鍵詞:公意刀郎借力

      王佳宇 廖美珍

      (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武漢430079)

      提 要 法律論證是法理學和法律實踐中一個重要概念,是法律實施的必然環(huán)節(jié)。文章將目的原則應用于法律論證的語用分析,嘗試建立一種法律論證語用分析模式,并對該分析模式進行了實證研究和前景展望。

      法律論證是法律訴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通過合乎邏輯、事實或理性的方式來證明立法意見、司法決定、法律陳述等有關法律主張的正確性和正當性?!保ǜ鸷榱x,2004)法律論證在達成判決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做出這些裁決,是因為人們接受了特定的法律論證而排斥了另一些法律論證?!保ㄐ苊鬏x,2004)歷來,學者們對法律論證的研究視角多集中于語義、語形以及形式邏輯,而從語用視角來展開的研究為之甚少。本文利用廖美珍(2005a,2005b)提出的“目的原則”來研究法律論證,揭示目的分析在法律論證達成判決中的語用背景,以期對法律論證的語用篇章分析有所啟發(fā)。

      一、目的原則及其對法律論證語篇分析的適切性

      言語交際是一個有目的的過程。顧曰國較早將目的分析應用于話語研究。他通過對醫(yī)患即席話語的錄音轉寫和分析,從雙方追求目的的行為、目的實施所致的話語形式及醫(yī)患人際關系的處理三個維度來展開醫(yī)患話語分析,提出了“目的—話語—人際關系”三維話語分析模式。錢冠連、胡范鑄等也分別強調了目的在話語分析中的重要性。錢冠連(1997)提出“目的—意圖原則”;胡范鑄(2005,2009)首倡法律語言的言語行為研究,并指出“任何言語行為都是一種目的性行為實施過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他還力倡言語行為的“合意性”原則:“語言的運用根本上是要實現行為的意圖,任何語言運用的原則、規(guī)則、策略最終都應該是為‘意圖實現’服務”。

      廖美珍(2005a,2005b)在大量的語料轉寫及法庭話語的實證研究基礎上,結合其他學者的研究,將話語中的目的性行為提升為指導話語交際的原則——“目的原則”,并運用這一原則對法庭話語進行了言語行為的目的分析。他指出,“任何理性的人的理性行為都是有目的的,或者說任何理性的人的理性行為都帶有目的的保證——‘交際目的’”,“人在進行社會話語互動的時候,互動雙方不可避免地要進入一種目的關系”。廖美珍進而指出林林總總的目的關系可歸為三種類型:“目的一致”、“目的沖突”和“目的中性”?!澳康囊恢隆笔侵割A先設定或即席形成的,互動雙方目的一致或相同的一類目的關系;“目的沖突”指互動雙方目的互不相容,一方的目的對另一方有害的一類目的關系;“目的中性”指互動雙方的目的互無利害,可以共存的一類目的關系。目的關系對話語的合作程度、互動結構、話語成本造成影響。同時,目的是有層次、系統(tǒng)和結構的。這些有規(guī)則的層次、系統(tǒng)、結構使目的原則能對話語的連貫、話語的修辭手段、話語權勢及目的實施結果①進行有效的分析。

      目的原則以言語行為理論為基石,突出了目的在話語交際中的重要性,將貫穿禮貌原則、合作原則、關聯準則等語用原則中的言語行為目的抽離出來加以關注。它的“目的關系—目的層次—目的實施結果”的分析模式②,把對施事行為的分析及言后之效的分析結合起來,有別于話語分析“過分關注施事行為”(黃萍,2009)的研究傳統(tǒng)。這一特性使得目的原則對于法律論證的分析有較大的適切性,這是因為:第一、法律論證參與方(原告方、被告方、法官)的相互關系比較明確,使得對目的關系的分析變得更為容易;第二,法律論證作為一種論辯性質的話語,具有嚴格且明確的論證邏輯,從而能做出更好的目的層次分析;第三、法律論證實質是一種語言證成(justification)并達成判決的言語行為過程,不論是內部證成(針對案件事實問題進行的論證)還是外部證成(針對法律規(guī)范問題進行的論證),都關注論證的話語行為對判決結果的影響,這也是目的原則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即目的實施結果所關注的。

      二、目的原則下法律論證的語用分析模式

      目的原則對于法律論證的適切性啟發(fā)我們走出以語義、語形及形式邏輯為出發(fā)點的分析傳統(tǒng),以語用為起點,建立法律論證的語用方法新視角。文中對法律論證的分析模式沿用目的原則“目的關系-目的層次-目的實施結果”的分析模式,即首先對論證中各參與方及各方的目的關系做出歸納分析;然后結合論證語篇結構對論證的目的層次做出梳理、分析;最后結合目的關系、目的層次對目的實施結果的影響做出話語篇章分析或法理上的批評分析。

      1. 參考、借力、消解:法律論證中的目的關系分析

      目的原則對于目的關系的歸納主要是從互動雙方的關系出發(fā)的,而在法律論證語類中,話語互動的參與方包括了法官、被告、原告三方,且后二方的話語目的有明顯的利害關系,幾乎沒有目的中性關系。為了對三方互動的目的關系做出有效分析,并考慮到法律論證語類中目的關系的特殊性,文章對目的原則中目的關系進行了重新表述,即“參考”、“借力”和“消解”。

      “參考”即一方參考另一方的目的生成自己的目的,一方目的的實現或多或少有利于自己總目的實現,屬于“目的一致”這一類目的關系的范疇;“借力”即一方借助另一方的目的實現自己的目的,這一類目的關系也屬于“目的一致”目的關系的范疇;“消解”即雙方目的不一致或完全對峙,一方目的的實現會導致另一方目的的失敗,從而“消解”掉另一方的目的,這和目的關系中“目的沖突”是一致的。在法律論證各方的目的關系中,法官需要依據原告方、被告方的目的來形成法感,進行正當性評價,進而確定自己的話語目的,由此可說,在法律論證話語中,法官參考原告方和被告方雙方目的生成自己的目的;在判決的形成中,法官需要借助立法者目的或公意來做出裁決,并證明判決的合理性,原告、被告亦須依據公意來證明自己的正當性,因此,法官、原告方、被告方與立法者目的即公意是借力關系;原告方與被告方在整個論證中處于針鋒相對的地位,一方總目的的實現意味著另一方總目的的失敗,因而可以說一方目的與另一方目的是消解關系。以上目的關系,可以用圖表1表示:

      圖表1:法律論證中的目的關系

      目的關系自身并不能對目的實施的結果施加影響,它必須借助目的的系統(tǒng)來實現。這是因為法律論證是一個復雜的話語行為過程,有其內在的組織系統(tǒng),只有從系統(tǒng)論的角度出發(fā),才能對每一個行為過程的追求結果做出有效的分析。

      2. 法律論證中的目的層次

      目的原則認為,目的是一個有結構、有層次的系統(tǒng)。通常,一個話語活動如果由不止一個話語行為構成,便有一個總目的,總目的之下有子目的,而子目的下可能又有子子目的,形成一個目的系統(tǒng)網絡。在這種目的系統(tǒng)網絡中,從聯系的觀點來說,有的子目的直接指向總目的,有的則間接指向總目的。從對總目的的重要性來說,目的又可分為主要目的和次要(輔助)目的,等等。而所有的子目的都受總目的的支配。分析模式分自上而下(從總目的到子目的)和自下而上(從子目的到總目的)兩種。(廖美珍,2005b)

      法律論證話語中各方的目的亦然,經法律論證達成最終判決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一個不斷協商、爭論、妥協的過程。法律論證達成判決的推理過程,實質是一整套目的系統(tǒng)步步推進,層層剝離,由不同的子目的直接或間接地達成總目的的過程。和一般話語的目的系統(tǒng)一樣,三方的法律論證目的各有其層次,表現在各方的子目的和子目的輔助目的均直接或者間接地指向話語總目的的實現。

      法律論證中,有層次的目的關系系統(tǒng)經過動態(tài)的交際過程,有的子目的成功達成,有的被消解,有的則被其他話語方子目的借力、參考,對其他子目的起到了輔助作用。正是這些目的的相互作用、角力和妥協導致最終判決的成形。對這些目的實施結果的分析有助于對法律論證做出法理上的分析及篇章結構上的分析。

      3. 法律論證中的目的實施結果分析

      目的實施結果指的是各方的各個層次三種目的實現與否,即目的關系相互作用的結果。如果不考慮話語外因素(如權勢、法律傳統(tǒng)、社會習俗、社會不公平因素等等),在話語層面的法律論證達成判決的過程就可以看作是法官目的、原告方目的及被告方目的三種目的借力于立法者目的或公意進行角力和妥協的過程。法律判決形成的最理想的狀態(tài),就是法官總目的、原告方總目的及被告方總目的三種目的經過角力和妥協后最接近于或完全實現立法者目的或公意。因為綜觀整個法律哲學中的目的論,使法律實現公意或立法者的目的,實現公共利益是整個法律目的哲學和目的方法論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原告方和被告方盡管從一開始就有維護自身權益的目的,但他們仍必須借力于公意和立法者目的來實現自己的目的。法官判決過程中盡管有主觀因素的干擾,他仍然必須受制于公意和立法者的目的,并借助立法目的和公意作出法律解釋。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對各方的各個層次三種目的實現與否進行目的實施結果的分析,來實現對法官論證方法的批評性分析及論證篇章結構的語用分析。

      綜上,我們可以從法律論證中的目的關系入手,以目的實施結果為著眼點,利用目的層次分析的途徑,建立法律論證-判決的目的分析模式。

      4. 目的原則下法律“論證-判決”分析模式

      目的原則指導下的“論證-判決”分析模式借助“目的關系-目的層次-目的實施結果”的分析模式,以期對法律論證的話語過程進行立體的、全方位的分析:

      目的關系上,該模式著眼于參考、借力和消解三種關系是否成成功,成功用符號“+”表示,失敗用“-”表示;

      目的層次上,該模式按照廖美珍以目的原則分析語料的模式,將法律論證看成有目的層次的話語結構,逐層分析,直到最終目的的實現及判決成形;

      目的實施結果上,該模式著眼于三方借力及參考公意成功與否及達成的最終判決。如圖表2所示

      圖表2:目的原則下法律論證-判決的分析模式圖解

      法律論證正是在有層次的目的系統(tǒng)互動中通過不斷地借力、消解或參考,對話語的結果實施影響,從而達到目的結果,并達成最終的判決。通過對論證語料或即席話語的分析,我們可以從語言和法律方法兩方面對法律論證話語做出篇章語用分析及論證方法的批評分析,建立法律論證的語言方法。

      三、實證應用一則

      下面,我們將結合以上模式對羅林訴廣東飛樂公司、被告潘曉峰及北京圖書大廈有限公司著作權糾紛案一審判決書【(2005)海民初字第9856號】③原告和被告法律論證部分進行分析。篇幅所限,法院論證部分暫不做研究。需要說明的是,盡管目的原則對于語篇中“目的”的界定尚不明確,出于法律論證問題中存在大量的事實陳述話語的語篇特殊性,為了加強目的原則對于法律論證分析的可分析度,我們對“目的”的界定做了廣義的拓延,即將陳述事實亦看成是一種帶有目的的話語行為,即通過陳述事實來借力公意,說明問題,證明自身的正當性。因為陳述事實這一言語行為并非為陳述而陳述,說話者在陳述事實時,有著對言后之效的明確預期,即著眼于自身目的結果的成功實施。

      1. 目的層次的切分

      原告羅林訴稱,因我的個人專輯《刀郎》(以下簡稱羅林專輯)在全國的成功出版發(fā)行,“刀郎”作為我的藝名在全國音像市場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聲譽,已成為特指我本人的藝名,具有人身專屬性,在法律上應受到與姓名權同等的保護。/④(a)廣東飛樂為潘曉峰起藝名為“西域刀郎”,假冒我的身份,侵犯了我的姓名權。/(b)同時我在本人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上署名“刀郎”的權利以及表明自己演唱者身份的權利亦應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廣東飛樂發(fā)行的潘曉峰專輯《2004年尋什么》和《無法忘記你》的詞曲作者、《尋找瑪依拉》和《影子》的曲作者和樂器演奏者均署名為“刀郎”,且潘曉峰作為其專輯的演唱者假冒我的藝名“刀郎”,侵犯了我的著作權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c)//(d)圖書大廈銷售了潘曉峰專輯,應在其侵權行為范圍內與廣東飛樂、潘曉峰承擔連帶責任。//(e)故訴至法院,請求判令廣東飛樂、潘曉峰停止侵犯我的藝名“刀郎”的行為,包括停止使用現名稱,停止制作、發(fā)行詞曲作者假冒“刀郎”署名、樂器演奏者和演唱者假冒“刀停止銷售;廣東飛樂、潘曉峰連續(xù)7天在《廣州日報》娛樂版顯著位置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廣東飛樂、潘曉峰賠償我因著作權及姓名權受到侵害所致的經濟損失、精神損失、因制止侵權行為支付的合理費用、律師費等共計120萬元,圖書大廈對其中6000元承擔連帶責任。///(f)

      被告廣東飛樂、被告潘曉峰共同辯稱,“刀郎”一詞出自于民族文化,刀郎人是古代維吾爾人的一個支系,刀郎河、刀郎酒、刀郎歌舞等稱謂久已有之,且有眾多學者對刀郎文化加以研究,故“刀郎”一詞不具有顯著性,/(g)任何人都有權合理地使用該民族文化遺產,羅林無權阻止潘曉峰以“西域刀郎”作為藝名,我方未侵犯羅林的姓名權。//(h)潘曉峰專輯中相關歌曲的詞曲作者等均署名為潘曉峰而非“刀郎”,我方亦未侵犯羅林的著作權。//(i)潘曉峰系受聘于廣東飛樂的歌手,其因職務行為產生的民事責任應由廣東飛樂承擔,潘曉峰不是本案適格被告。//(j)我方不同意羅林的訴訟請求。///(k)

      被告圖書大廈辯稱,我方銷售的潘曉峰專輯系從合法渠道進貨,如該商品存在問題亦應由出版者承擔責任;//(l)我方已停止銷售潘曉峰專輯,//(m)不同意羅林要求我方賠償損失的訴訟請求。///(n)

      整個語篇的目的層次如下:(a)為原告子目的(也即(d)句)輔助目的1:陳述事實、借力公意,說明“刀郎”藝名應受到與姓名權同等的保護;(b)為原告子目的1輔助目的2:陳述事實、借力公意,說明“西域刀郎”藝名侵犯了原告的姓名權;(c)為原告子目的2:陳述事實、借力公意,說明“西域刀郎”藝名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權;(d)為原告的子目的1,在兩個輔助目的支持下借力公意,指控飛樂公司侵犯了原告的姓名權、著作權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e)為原告的子目的2:指出圖書大廈應承擔連帶責任。(f)為原告的總目的:被告停止侵權行為,公開賠禮道歉,進行經濟賠償(圖書大廈承擔一部分)。(g)為第一被告子目的(也即(h)句)輔助目的:陳述事實,說明“刀郎”一詞出自于民族文化,不具有顯著性;(h)為第一被告子目的1:借力公意,被告未侵犯羅林的姓名權;(i)為第一被告子目的2:陳述事實,說明被告未侵犯羅林的著作權;(j)為第一被告子目的3:陳述事實,借力公意,指出潘曉峰不是本案適格被告;(k)為第一被告總目的:駁回羅林的訴訟請求;(l)為第二被告子目的1:陳述事實、借力公意,說明應由出版者承擔責任;(m)為第二被告子目的2:陳述事實,說明已停止銷售潘曉峰專輯;(n)為第二被告總目的:駁回羅林的訴訟請求。

      通過目的層次切分,我們可以對篇章的話語組織模式、及論證的銜接連貫模式做出研究;可以通過探討目的關系,對法官的裁判模式及原告被告的論證模式做出批評性研究。

      2. 語篇的目的互動關系分析

      在切分語料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歸納出原告及被告法律論證話語模式。在有層次的整個目的系統(tǒng)中,原告方、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各自的目的系統(tǒng)均為自上而下的目的關系,即通過子目的的輔助目的推進到子目的,子目的又指向總目的。底層目的受上層目的的支配,并直接或間接地指向總目的。原告方與第一被告方、原告方與第二被告方之間的目的關系互為消解關系,并伴隨著目的層次的推進,大致呈現出自上而下和一一對應的特征。這些互為消解關系的目的對分別為:原告方子目的1的輔助目的1與第一被告的子目的1的輔助目的1、原告方子目的1的輔助目的2與第一被告的子目的1、原告方子目的1的輔助目的3與第一被告子目的2、原告方子目的1與第一被告子目的1和子目的2的總體、原告方子目的2與第二被告的子目的1、原告方總目的與第一被告總目的、原告方總目的與第二被告總目的。在整個目的系統(tǒng)中,第一被告與第二被告的目的大體一致,即駁回原告羅林的訴訟請求。未出現對應關系的目的為第一被告的子目的3和第二被告的子目的2。

      通過對話語目的層次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判決書的原告及被告雙方的法律論證部分,語篇組織的目的結構均為自上而下的歸納模式,且目的明示語⑤均被置于每個目的切分段落的結尾,由此可見法律論證話語這種語言變體的機構性。更為明顯的是,原告方和被告方的目的在話語組織中處于一一對應的對稱位置,法官將論證話語做如此安排凸顯了原告和被告目的的沖突,以期明確展示出哪一方的目的借力公意失敗而被另一方目的消解;在第一對目的關系中,原被告方均借力公意來實現自身的目的。在最后的判決中,法官支持了原告的子目的1,第一被告的子目的1被成功消解,即“刀郎”藝名應受到與姓名權同等的保護,我們可以看到法官的裁判思路,即采用了目的性限縮的裁判方法⑥(梁慧星,2003:107)。在所有的目的體系中,第一被告的目的3在原告目的系統(tǒng)中沒有出現體現消解關系的對應目的,這反映出原告并未將之考慮為影響自己目的結果的因素,或者考慮到對方目的并不能成功地借力公意,從而消解自己的目的,故未作考慮。這同時也反映出被告方在論證上的弱勢地位,不惜勉而為之地借力任何可能被利用的公意。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出兩個被告盡管在總目的上貌似一致,在子目的上卻不盡相同。三方的目的實施結果取決于借力的公意能否得到法官的支持,即能否與法官目的達成一致。故此,利用目的原則的分析模式對上述論證進行分析后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上述論證語篇中每個目的切分段落均有明確的目的明示語,顯示出法律論證語篇具有明示性和平易性的導向。

      2)語料中自上而下的歸納性目的推進模式及目的明示語在切分段尾的顯性呈現反映出法律論證這種語言變體的機構性特征;法官將原告和被告目的沖突的話語放在一一對應的位置,旨在彰顯出雙方沖突的目的,列出案件的爭端所在。這種語篇的組織模式值得其他法律論證語篇的借鑒。

      3)通過目的分析可以推斷出法官在裁決上用的法律方法及取向,如目的性限縮。

      4)論證的三方都在借力公意實現自己的目的,最終目的實現與否取決于事實的合意性、正當性及法官通過對公意的借力而采取的論證模式。

      四、意義、展望及缺陷

      該研究的主要意義在于將語用理論的目的原則引入法律方法領域,走出以往法律方法研究將邏輯、推理、語形作為出發(fā)點的傳統(tǒng)套路,以期對法律方法的研究、法律語言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及法律方法和語言方法的相互借鑒有所啟發(fā)。語料分析中,我們主要從語篇組織模式、目的互動及論證方法上對法律論證語篇做了分析。實際上,將目的原則作為法律論證的語用分析方法有廣泛的前景,暫做如下展望,對其中部分話題,將另行撰文深入探討:

      1)通過對法律論證這一語類進行語料搜集和分析進行話語組織模式,銜接連貫的研究,規(guī)范法律論證語言。目的原則自從提出來,已從單純的語用篇章結構分析拓延至語篇的連貫理論(廖美珍,2005c)、交際模式(廖美珍,2009)以及語境的動態(tài)性研究(廖美珍,2010)方面,利用目的原則能有效對法律論證話語篇章做出全面、深入的研究,達到規(guī)范法律論證話語的實際目的(廖美珍,2008)。

      2)將語用的目的原則引入法理學,對判決的公平性、合法性、合意性作出探討,對判決做批評法學的研究。法律和語言不是涇渭分明的兩門學科,法律語言學應借鑒法哲學、法理學及其他一些的法律方法,源出法庭話語研究的目的原則為這一融合提供了可能。在法律方法中運用語言方法進行本體研究也是法學發(fā)展到后現代的新的思潮。

      3)把言語外因素引入目的分析,對話語權勢、法律傳統(tǒng)對目的實施結果的影響作出探討,例如將權勢、判例等言語外因素引入法庭論證即席話語或法律論證文本的研究,對我國的法律現實做出法學批評,為法治社會的實現貢獻力量。

      該模式還存在一些尚待改進之處,主要表現在:

      1)在論證方法上,語言方法與法律方法融合尚且不夠,法律論證、法律方法在法學界有一整套比較成熟的分析模式,要建立真正的法律論證的語言方法,一方面要突破傳統(tǒng)的邏輯、語形分析,另一方面還需要借鑒傳統(tǒng)法律方法中的優(yōu)秀成分。

      2)將目的原則作為法律論證的分析進路在語言學上能對語篇的組織結構、連貫及語用策略做出有效的研究,在法律指導方面則尚待完善,需要更多法理學等方面的觀照。

      綜上,我們將目的原則運用于法律論證的分析,并試圖構造出相關分析模式。目前我國的法律語言研究,基本上是一批法學家和語言學家在進行。前者的研究主要關注法律文本的語義、語形層面及邏輯推理等研究;后者對于法律語言的研究雖然表現出重實證、重語境的特點,但大多局限于個案。基于這個現實,王佳宇(2010)曾建議,我國的法律語言學應借鑒國外的法律語言研究,建立多元、綜合、整體化的研究方法,這是歷史發(fā)展的趨勢,也是法律語言學和法律語言學家們的主要任務。將法律方法的研究置于語言學視角下,見微知著,經世致用,解決現實中的社會問題,無疑是法律語言研究的新視角,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注 釋

      ①即“目的追求結果”,指話語各方的話語行為目的實現與否,各方目的關系的互動結果。

      ②詳細的分析模式見廖美珍(2005)《“目的原則”與目的分析(上)——語用研究新途徑探索》及廖美珍(2005)《“目的原則”與目的分析(下)——語用研究新途徑探索》

      ③判決書系羅林與廣東飛樂影視制品有限公司、潘曉峰、北京圖書大廈有限責任公司侵犯著作權及姓名權糾紛案結果,判決書全文參見:http://www.law-lib.com/cpws/cpws_view.asp?id=200400972781

      ④“/”表示子目的的輔助目的語段切分處;“//”表示子目的語段切分處;“///”為總目的語段切分處;下劃線部分表示“目的明示語”,即明確明示語言交際目的的會話。

      ⑤所謂目的性限縮,指一個法律條文的文義太寬,將不該適用的案件包含在內,而按照該條文的目的,是不應該包括這類案件的,于是直接依據其立法目的,將該類案件排除在外。(梁慧星,2003:107)

      猜你喜歡
      公意刀郎借力
      借力使力 巧解難題——以簡諧運動為例
      論盧梭《社會契約論》中的公意思想
      借力大數據 探索安全監(jiān)管新模式
      美麗的刀郎姑娘
      心聲歌刊(2019年5期)2020-01-19 01:52:54
      借力上合,山東繪出更大“朋友圈”
      金橋(2018年7期)2018-09-25 02:28:18
      刀郎木卡姆樂器伴奏模式及其生成過程
      反思盧梭的公意理論
      麥蓋提縣大型歌舞劇《永恒的刀郎》劇照選登
      新疆藝術(2016年4期)2016-11-21 13:12:20
      潤和借力音樂
      刀郎文化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人民論壇(2015年37期)2015-09-10 07:22:44
      阿坝县| 连江县| 从江县| 淅川县| 牟定县| 博爱县| 天全县| 洛宁县| 石柱| 徐汇区| 江山市| 子长县| 肥东县| 靖宇县| 菏泽市| 嘉义市| 盘锦市| 巴东县| 黑河市| 潼关县| 苗栗市| 洛隆县| 宁都县| 瑞昌市| 阜平县| 卢湾区| 九江市| 彭山县| 丹寨县| 育儿| 桓台县| 军事| 闸北区| 淄博市| 小金县| 德格县| 濉溪县| 朝阳县| 天津市| 科技| 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