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松
(云南省公安邊防總隊醫(yī)院,云南昆明 650228)
乳癖(lump in breast)是由于情志內傷,沖任失調,痰瘀凝結而形成的疾病,常見乳房有腫塊和疼痛,且多與月經周期有關,常見于中青年婦女,偶會出現于男性,它的特點是單側或雙側乳房出現大小不一、形態(tài)不規(guī)則、或圓或扁、質韌、分散于整個乳房或局限在一處推之可動、有壓痛或脹痛的腫塊。常隨情志的變化而加重或減輕,相當于現代醫(yī)學中的乳腺小葉增生、乳房纖維瘤等病。由于現在社會壓力增大,患此病的人越來越多,筆者臨床經常遇到此類患者,經采用針刺配合中草藥治療,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介紹如下。
在 133例患者中,女性 131名,男性 2名,年齡最小 17歲,最大 49歲;病程最長 20多年,最短 2周。
B超顯示乳腺增生部位不均勻的回聲區(qū),以及無回聲的囊腫;X線造影示各級乳管失去正常樹枝樣結構,管網大小不均、紊亂和異位,大乳管有囊狀擴張,無充盈缺損。
取穴:乳根(在胸部,當乳頭直下,第 5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 4寸)、期門(在胸部,當乳頭直下,第 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 4寸)、人迎(頸總動脈搏動處)、膻中(在胸部,平第 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 3寸,距脛骨前緣 1橫指處)、太沖(在足背部,當第 1跖骨間隙的后方凹陷處)、阿是穴(腫塊或壓痛處)。
操作:選用 30 mm×75 mm的不銹剛毫針,所選穴位進行常規(guī)皮膚表面消毒。諸穴均針用瀉法,乳根、膻中均可向乳房腫塊方向斜刺或平刺,針刺人迎時應避開頸動脈,不宜針刺過深。針刺得氣后留針 20 min,中間行針 1次,以加強針感。
益母草 10 g,苦木 10 g,見血飛 10 g,三角風 10 g,九股牛 10 g,雞血藤 30 g,沙松寄生 10 g,三棱 10 g,莪術 10 g,荔枝核 10 g,葉上花 10 g,三杈苦 10 g,十大功勞 10 g。將上藥加冷水1升浸泡 20 min,煎煮 30 min,倒出藥液,再加開水 1升煎煮 30 min,將 2次藥液合并混勻,分早中晚 3次服用。忌牛、羊、魚等腥味的食物。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發(fā)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痊愈:乳腺內腫塊和疼痛消失;好轉:乳腺內腫物變小,乳痛顯著減輕;無效:乳腺內腫物和疼痛改善不明顯。
1個療程為 1個月,3個月為 1個周期。133例患者中,1個周期內有 74例痊愈,48例好轉,11例無效,治愈率達到 55.64%,總有效率達到 91.73%。
王某,女,23歲,未婚,公務員。病史:左側乳腫塊疼痛 2年,漸增大 3月余。患者于 2年前發(fā)現左側乳房外上方有一個約 1.5 cm×1.5 cm大的腫塊,無壓痛,與皮膚無粘連,可推動,但幅度不大,B超顯示乳腺增生部位不均勻的回聲區(qū),以及無回聲的囊腫。近 3個月來,由于工作壓力增大,生活無規(guī)律,在右側乳房也可摸到約 1 cm×1 cm大的腫塊,乳房腫塊處疼痛,伴有胸悶脅脹,失眠多夢,心煩口苦,苔黃,脈弦滑。診斷:乳癖。治法:疏肝理氣,化痰散結。取穴:乳根(雙側)、膻中、期門(雙側)、太沖(雙側)、阿是穴。配中草藥方加山慈菇 10 g,重樓 10 g。經過 1個周期的治療后,不適癥狀完全消失,隨防 1個月無不適感,已告痊愈。
乳癖是以乳房有形狀大小不一的腫塊,疼痛,與月經周期相關為主要表現的乳腺組織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动兛菩牡眉?辨乳癖乳痰乳巖論》云:“有乳中結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發(fā)寒熱,皮色不變,其核隨喜怒消長,此名乳癖?!焙冒l(fā)于中青年婦女,約占全部乳腺疾病的 75%,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乳房疾病。本病有一定的癌變危險,多由于情志不遂,或受到精神刺激,導致肝氣郁結,氣機阻滯,思慮傷脾,脾失健運,痰濁內生,肝郁痰凝,氣血瘀滯,阻于乳絡而發(fā)。宋代《圣濟總錄》曰:“以沖任二經,上為乳汁,下為月水?!睕_任兩脈屬肝腎,久病、多產、小產、房室不節(jié)等損傷肝腎,導致沖任失調,上則乳房痰濁凝結而發(fā)病,下則經水逆亂?;颊叱8腥榉棵浲?在月經前 3~4天更甚,經后痛減或消失。有時乳頭溢出黃綠色、棕色或血性液體。本病病程較長,常達數年,腫塊的生長和發(fā)展多為間歇性,常在經前加劇,也可出現一段較長時間的緩解。在經絡學中,乳房主要由肝胃兩經所司,乳根、人迎、足三里可疏通胃經氣機,為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此外,胃經結于人迎,另據氣街理論,胸氣有街,其腧前在于人迎,且人迎穴鄰近乳房,故人迎穴對本病尤為有效。膻中穴為八會穴中氣之所會,足厥陰肝經絡于膻中,期門為肝之募穴,兩穴均鄰近乳房,故用之既可疏肝理氣,與乳根穴同用,又可直接通乳絡消痰塊,使氣調則津行,津行則痰化,痰化則塊消。在自擬中草藥方中:三棱、莪術、荔枝核活血理氣、散結、止痛;益母草、雞血藤、見血飛、葉上花,活血調經、祛瘀消腫;苦木、三角風、九股牛、沙松寄生、三杈苦、十大功勞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全方共奏行氣散結、止痛消炎之效。
本病防重于治,保持心情舒暢,及時治療月經不調。針刺配合中草藥在治療此病中效果顯著,取得滿意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王建梅,劉文明.針刺為主治療乳癖 43例[J].中國針灸,2004,24(4):266
[2] 胡東輝,王焱.針刺配合推拿治療乳癖 42例[J].針灸臨床雜志,2005,2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