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國法定繼承制度的不足與完善

      2010-04-10 12:29:58
      海峽法學 2010年3期
      關鍵詞:代位繼承直系血親

      李 燕

      (山東政法學院民商法學院,山東濟南 250014)

      我國法定繼承制度的不足與完善

      李 燕4

      (山東政法學院民商法學院,山東濟南 250014)

      我國現行繼承法中的法定繼承制度亟需完善,法定繼承人的范圍較窄,應將法定繼承人范圍擴大至四親等以內的親屬;法定繼承的順序也不合理,應重構法定繼承順序;代位繼承制度應摒棄“代表權說”,采“固有權說”。

      法定繼承;代位繼承;固有權說

      法定繼承制度,是指根據法律直接規(guī)定的繼承人的范圍、繼承的順序、繼承的遺產份額以及遺產的分配原則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一項法律制度。法定繼承制度是相對于遺囑繼承而言的,它反映了法律對于財產繼承的直接調整。

      我國現行繼承法制定于25年前,僅37個條文,其中法定繼承制度僅7個條文,存在諸多漏洞和缺陷。當下,我國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私有財產的種類和數量日益增加,家庭關系和親屬關系也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繼承法》已經無法滿足和適應社會經濟生活的需求,不符合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法律調整的要求,修改《繼承法》已成為當務之急。本文僅針對我國法定繼承制度中繼承人的范圍與順序、代位繼承等制度的不足,提出完善立法的建議,以期對我國法定繼承制度的修改完善有所助益。

      一、我國法定繼承人范圍立法規(guī)定之不足與完善

      法定繼承人的范圍是指法律規(guī)定可以作為被繼承人遺產繼承人的主體范圍,即享有法定繼承權的主體范圍。各國的繼承制度都是將親屬關系的親疏遠近,作為劃分法定繼承人的標準?,F代各國繼承立法法定繼承人的規(guī)定存在兩種立法例,一是采取“親屬繼承無限制主義”,即法定繼承人不受親等的限制;二是采取“親屬繼承限制主義”,法定繼承人只限于一定的親等內的親屬,[1]至于如何限制,各國的規(guī)定又各不相同,我國采取的是“親屬繼承限制主義”,法定繼承人的范圍較窄。

      (一)我國法定繼承人范圍較窄之不足

      按照我國《繼承法》第10條、第11條、第12條規(guī)定,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包括被繼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對公、婆盡了主要贍養(yǎng)義務的喪偶兒媳,對岳父、岳母盡了主要贍養(yǎng)義務的喪偶女婿,可以作為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其死亡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為代位繼承人。其中,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yǎng)子女和形成撫養(yǎng)教育關系的繼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養(yǎng)父母和形成撫養(yǎng)教育關系的繼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yǎng)兄弟姐妹、形成撫養(yǎng)教育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可見,我國《繼承法》規(guī)定的法定繼承人的范圍較窄,除配偶外僅限于二親等以內的親屬,在代位繼承時代位繼承人可能超出二親等。由于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家庭關系和親屬關系日趨簡單,如果仍堅持現行法律所規(guī)定的法定繼承人范圍,將導致遺產無人繼承的情形日漸增多,類似汶川地震等災難使這一情形尤為突出。確定法定繼承人范圍之寬窄,應以盡可能確保遺產由死者的繼承人(近親屬)繼承為原則。因此,為盡量不將遺產收歸國家或集體所有,應適當擴大法定繼承人之范圍。

      (二)應適當擴大法定繼承人的范圍

      我國《憲法》明確規(guī)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繼承權。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私有財產的種類和數量日益增多,基于保護公民個人財產所有權的現代私法理念,只要公民死亡后留有遺產,則其所遺留的遺產應當全部歸屬于其繼承人繼承。從我國人口實際狀況來看,由于我國已實施計劃生育政策多年,獨生子女比例不斷上升,在客觀上已造成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在逐漸縮小。因此,應借鑒國外立法經驗,結合我國實際,在立法上適當擴大法定繼承人的范圍。

      國外規(guī)定法定繼承人范圍較廣的立法例主要包括:(1)德國?!兜聡穹ǖ洹返囊?guī)定幾乎把涉及到與死者有血親關系的一切生存著的人都列入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包括:配偶,直系卑血親,祖父母 (包括外祖父母)及其直系卑血親,曾祖父母及其直系卑血親,高祖父母及其直系卑血親。①(2)法國?!斗▏穹ǖ洹芬?guī)定的繼承人的范圍包括:子女及其直系卑血親,直系尊血親,兄弟姐妹或其直系卑血親,其他六親等以內的旁系血親(但在死者并非無能力立遺囑,也未被剝奪公民權時,十二親等以內的旁系血親有繼承權);配偶只有在死者未遺有有繼承權的親屬或者只遺有除兄弟姐妹或者兄弟姐妹的直系卑血親以外的旁系血親時,才能成為法定繼承人。②(3)美國。美國《統(tǒng)一繼承法典》規(guī)定的法定繼承人的范圍是:配偶,直系血親卑親屬,父母,兄弟姐妹及其直系卑血親,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其直系血親卑親屬。(4)英國。英國的法定繼承人范圍是:配偶;子女及其直系卑血親;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叔、伯、姑、舅、姨。[2](5)日本。《日本民法典》規(guī)定的法定繼承人的范圍是:配偶,子女,子女的直系卑血親(為代位繼承人),直系尊血親,兄弟姐妹及其子女。③(6)韓國?!俄n國民法典》第1000條和第1003條規(guī)定,法定繼承人的范圍是:被繼承人的配偶、直系卑親屬(胎兒被視為已出生)、直系尊親屬、兄弟姐妹、四親等以內的旁系。④

      我國香港地區(qū)《無遺囑者遺產條例》第4條規(guī)定的法定繼承人范圍為配偶、妾,子女,父母,兄弟姐妹,侄子女、外甥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伯、叔、姑、舅、姨。我國《澳門民法典》第 1973條規(guī)定的法定繼承人范圍為配偶,直系卑血親,直系尊血親,與死者有事實婚姻關系之人,兄弟姐妹及其直系卑血親,四親等以內之其他旁系血親。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第 1138條規(guī)定的法定繼承人范圍為直系卑血親,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配偶。

      借鑒上述立法例,筆者認為,應對法定繼承人的范圍作一定放寬,結合我國歷史、傳統(tǒng)及實際,應將法定繼承人之范圍擴大至四親等以內的旁系親屬。這樣在旁系血親中,除現有的兄弟姐妹外,還包括了叔、伯、姑、舅、姨及其子女和侄子女、外甥子女等親屬。如此,擴大法定繼承人的范圍,既能使死者的財產盡量歸屬其近親屬,又與世界上多數國家和地區(qū)以及我國港、澳、臺地區(qū)的立法接軌,以利于在涉外及涉港、澳、臺繼承案件中,為保護我國公民的財產繼承權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據。

      二、我國法定繼承順序立法規(guī)定之不足與完善

      (一)我國法定繼承順序立法之不足

      我國現行《繼承法》第 10條將子女、配偶、父母同時列為第一順序繼承人,將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列為第二順序繼承人。第 12條規(guī)定對公、婆盡了主要贍養(yǎng)義務的喪偶兒媳,對岳父、岳母盡了主要贍養(yǎng)義務的喪偶女婿可以作為第一順序的繼承人。其立法原因是在《繼承法》制定的當時,我國老百姓家庭的私有財產,不論在數量上還是在種類上均不多,國家整個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建立起來,公民繼承遺產主要用于養(yǎng)老育幼,實現家庭的基本職能。但這種順序在私有財產日益增多的今天就存在一些問題,如《繼承法》規(guī)定第一順序為子女、配偶、父母。當被繼承人死亡時,在法定繼承情況下,遺產之一部分就被父母繼承;在被繼承人的父母死亡時,父母的遺產就由父母的父母(即:被繼承人的祖父母)和父母的子女(即: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繼承,這樣,最終就導致遺產向被繼承人的旁系血親分散,使遺產從被繼承人家庭內部流向家庭外部。這不符合我國民眾長期以來形成的繼承習慣,大多數人內心的共同愿望都是要把自己的遺產盡量留給子孫,而不是流到家庭外部。[3]同理,兄弟姐妹與祖父母、外祖父母為同一順序,也存在這樣的問題。這有悖于我國大多數民眾內心的共同需求和民間長期形成的繼承習慣。從國外情況來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傳統(tǒng)習慣也一直是卑親屬繼承尊親屬的遺產,這已成為一種“國際慣例”。再如,《繼承法》第 12條的立法意圖是為了鼓勵喪偶兒媳或喪偶女婿贍養(yǎng)老人,確保其晚年生活有所保障,實現老有所養(yǎng),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權利與義務相一致的原則。但這種立法卻不利于維護公民財產在直系血親中的流動。按照現行法律規(guī)定,在被繼承人的第一順序繼承人均已死亡或喪失繼承權,又無代位繼承人的情況下,被繼承人的全部遺產則可能歸喪偶兒媳或女婿一人獨享,而作為第二、三順序的被繼承人的其他近親屬則被排除在外,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如其再婚,則該遺產還可能由“外人”與之共同分享,這不僅不符合由古代氏族社會發(fā)展至今的“財產盡可能留在本家族內”這一繼承傳統(tǒng)習慣,也不符合當今世界各國均不承認姻親有繼承權的立法例。

      (二)重構我國法定繼承順序

      我國《繼承法》規(guī)定的兩個繼承順序過于簡單且不盡合理,應借鑒國外法定順序較多的立法例,重構繼承順序,使其符合民族傳統(tǒng),達到繼承法的立法目的。

      法定繼承順序較多的一些立法例包括:(1)德國?!兜聡穹ǖ洹芬?guī)定的法定繼承順序有五個,即第一順序為直系卑血親。以親等近者優(yōu)先。如親等近者有人于繼承開始前死亡,則由其直系卑血親代位繼承;第二順序為父母及其直系卑血親;第三順序為祖父母及其直系卑血親;第四順序為曾祖父母及其直系卑血親;第五及更遠順序的法定繼承人為被繼承人的遠親祖輩及其晚輩直系血親。配偶無固定繼承順序,可以與任一順序的繼承人共同繼承,其份額視其參與哪一個繼承順序而定。⑤(2)美國?!睹绹y(tǒng)一繼承法典》規(guī)定的血親繼承人的法定繼承順序也有五個,即第一順序為直系血親卑親屬;第二順序為父母;第三順序為兄弟姐妹及其直系卑親屬;第四順序為祖父母(父系、母系)及其直系卑親屬;第五順序為曾祖父母(父系、母系)及其直系卑親屬。配偶作為最主要的繼承人,可與子女或父母一起繼承遺產。如果死者無子女和父母,則由配偶繼承全部遺產。[4](3)韓國?!俄n國民法典》第1000條規(guī)定的繼承順序為四個,第一順序是被繼承人的直系血親卑親屬;第二順序是被繼承人的直系血親尊親屬;第三順序是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第四順序是被繼承人的四親等以內的旁系血親。而按照其第 1003條的規(guī)定配偶無固定的繼承順序,有第一、第二順序的繼承人時,與第一或者第二順序的繼承人成為同順位的共同繼承人;沒有第一、第二順序的繼承人時,單獨為繼承人繼承財產。

      我國香港地區(qū)《無遺囑者遺產條例》規(guī)定的法定繼承順序有六個,即第一順序為配偶、妾、子女(如無子女則父母也列入第一順序繼承人);第二順序為父母;第三順序為兄弟姐妹;第四順序為侄子女、外甥子女;第五順序為祖父母、外祖父母;第六順序為叔、伯、姑、舅、姨。配偶作為繼承人,可以同子女、父母、兄弟姐妹及其后嗣一起繼承遺產。我國《澳門民法典》第1973條規(guī)定的法定繼承順序也有六個,即第一順序:配偶、直系卑血親;第二順序:配偶、直系尊血親;第三順序:與死者有事實婚姻關系之人;第四順序:兄弟姐妹及其直系卑血親;第五順序:四親等以內的其他旁系血親;第六順序:在經確認被繼承人無任何種類的繼承人的情況下,法院宣布其遺產歸澳門地區(qū)所有。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第 1138條規(guī)定的法定繼承順序有四個,即第一順序:直系卑血親。以親等近者為先;第二順序:父母。包括生父母和養(yǎng)父母;第三順序:兄弟姐妹。包括全血緣的和半血緣的兄弟姐妹;第四順序:祖父母、外祖父母。養(yǎng)子女為繼承人時,其養(yǎng)父母的父母也是第四順序的繼承人。配偶可以和任何順序的血親共同繼承遺產。

      可見,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我國港、澳、臺地區(qū)的立法例中均將死者的直系卑血親列為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而將父母列于直系卑血親之后作為第二順序法定繼承人,這種排序有利于遺產保留在直系卑血親家族內部;此外,在生存配偶與第一順序的繼承人一起參與繼承時,生存配偶不列入固定的繼承順序,其可以和某一順序或所有順序的血親繼承人共同繼承。這樣規(guī)定對配偶及血親繼承人都是非常有利的。

      根據我國目前的情況,從實際出發(fā),應重新構建法定繼承順序:(1)筆者建議設置五個繼承順序,即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為子女;第二順序法定繼承人為父母;第三順序法定繼承人為兄弟姐妹;第四順序法定繼承人為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五順序法定繼承人為四親等以內的其他旁系親屬。(2)在生存配偶繼承順序的立法例上,以“采納無固定順序的立法例為宜”[5]。配偶不列入固定順序,其可以與任一順序的繼承人共同繼承。(3)刪除《繼承法》第 12條規(guī)定,明確喪偶兒媳對公婆或者喪偶女婿對岳父母盡了主要贍養(yǎng)義務的,可適用適當分給遺產制度來實現其權利義務的一致。這樣,既尊重我國人民傳統(tǒng)繼承習慣,保證遺產保留在家庭中而不是向旁系擴散;又在充分保障生存配偶的遺產繼承權的同時,兼顧保障被繼承人的血親的繼承權,這符合絕大多數國家繼承立法的通例。

      三、我國代位繼承制度之不足與完善

      (一)我國代位繼承制度之不足

      代位繼承,是指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時,由被繼承人子女的直系血親卑親屬代替已死亡的父母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一種制度。關于代位繼承的性質,在學理上有“固有權說”和“代表權說”兩種主張。“固有權說”認為,代位繼承人參加繼承是自己本身固有的權利,代位繼承人是基于自己的權利繼承被繼承人的遺產,其繼承權并不以被代位繼承人是否有繼承權為轉移。依這種學說,只要被代位繼承人不能繼承,代位繼承人就得代位繼承,即使是在被代位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情形下,代位繼承人也得依自己的權利繼承被繼承人的遺產。而“代表權說”認為,代位繼承人繼承被繼承人的遺產,不是基于自己本身固有的權利,而是代表被代位繼承人參加繼承。代位繼承人是以被代位人的地位而取得被代位人的應繼份額的。[6]兩種學說爭論的分歧在于:代位繼承權是代位繼承人自己固有的權利還是基于被代位繼承人的繼承權而派生的權利,被代位人喪失或放棄繼承時,其直系血親卑親屬還能不能代位繼承?

      從法律依據來看,我國《繼承法》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代位繼承的性質,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8條規(guī)定:“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其晚輩直系血親不得代位繼承。如該代位繼承人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或對被繼承人盡贍養(yǎng)義務較多的,可適當分給遺產?!睆脑撘?guī)定分析可知,我國目前采用的是“代表權說”的主張,并且明確規(guī)定,如果被代位繼承人喪失了繼承權,代位繼承人則不得代位繼承。

      筆者認為,采“代表權說”違背法理。理由是:首先,“代表權說”有悖于民法的基本原理。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于出生,終于死亡。繼承人自死亡時起,其民事主體資格即告消滅,權利能力隨之終止,繼承人的法律地位也就不復存在,其代位繼承人就無法去代替實際上已不存在的法律地位。其次,根據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祖父母對孫子女、外祖父母對外孫子女有撫養(yǎng)義務,孫子女對祖父母、外孫子女對外祖父母有贍養(yǎng)義務。但《繼承法》僅規(guī)定祖父母、外祖父母對孫子女、外孫子女的繼承權,而孫子女、外孫子女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遺產只享有代位繼承權。如果被代位繼承人生前已拋棄或被剝奪繼承權,其直系血親卑親屬則無權代位繼承。這顯然不符合權利義務一致的原則。再次,“代表權說”不符合現代民法的立法價值取向。因為死亡父母因違法和犯罪行為而喪失繼承權,導致讓其子女承擔不能繼承被繼承人財產的不利后果,這顯然有悖于現代民法自己責任的原則。[3]102—103最后,“代表權說”違背了我國繼承法設立代位繼承制度的立法目的,也不利于公民私有財產繼承權之保護。

      (二)我國代位繼承制度之完善

      筆者認為,在代位繼承的性質上,我國應采“固有權說”。代位繼承權從本質上講,是代位繼承人自身固有的權利。這種固有的繼承權是法律直接賦予并由代位繼承人所獨自享有的,按照我國《繼承法》的規(guī)定,他們本身就屬于法定繼承人范圍內的人。我國法律雖未將孫子女等直系血親卑親屬列入法定繼承的某個順序,但就代位繼承權的實質來分析,他們就是被繼承人的法定繼承人。不論是從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和繼承習慣,還是從被繼承人內心的主觀愿望來看,孫子女等直系血親卑親屬就是名正言順的財產繼承人,其地位應在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之前。但是,在他們的父母健在時,他們的這種繼承權僅是一種尚未現實化的期待權。當其父母先于被繼承人死亡時,他們的這種期待權就轉化成為一種現實的權利。法律上之所以將這種繼承稱為代位繼承,原因在于代位繼承人是以被代位繼承人的繼承順序參與繼承,并取得被代位繼承人如果活著所應取得的繼承份額,而不是因為代位繼承人繼承了被代位繼承人的繼承地位和權利。[2]226無論被代位繼承人先于被繼承人死亡還是喪失繼承權時,代位繼承人都可基于自己固有的繼承人資格參與繼承,被代位繼承人的責任不應由代位繼承人承擔。因此,根據我國法律設立代位繼承制度的立法意圖,以及基于保護公民私有財產繼承權原則和保護子女合法權益的精神,唯有采用“固有權說”才符合民法的基本原理。

      此外,筆者認為,代位繼承的主體應限定于被繼承人子女的直系血親卑親屬;代位繼承不受輩分限制,但應以親等為序;第一順序繼承人全部先于被繼承人死亡或喪失繼承權的,只發(fā)生代位繼承不發(fā)生第二順位的繼承。

      綜上,法定繼承制度的完善,要考慮到我國歷史傳統(tǒng)和繼承習慣,更好地維護公民個人財產的合法權益,刺激和鼓勵被繼承人創(chuàng)造、積累財富的巨大積極性,滿足和應對當今社會經濟生活的需求。

      注釋:

      ① 參見《德國民法典》第1924-1932條。

      ② 參見《法國民法典》第731條、第745-767條。

      ③ 參見《日本民法典》第887-890條。

      ④ 參見《韓國民法典》第1000條、第1003條。

      ⑤ 參見《德國民法典》第1924-1929條。

      [1] 郭明瑞,房紹坤,關濤.繼承法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62.

      [2] 張玉敏.繼承法教程[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175-176.

      [3] 陳葦,杜江涌.我國法定繼承制度的立法構想[J].現代法學,2002(3):99.

      [4] 劉春茂.中國民法學·財產繼承[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0,277.

      [5] 張華貴,冉啟玉.論配偶繼承權的法律保護[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5(2):109.

      [6] 房紹坤,郭明瑞,唐廣良.民商法原理(三)[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33.

      (責任編輯:蘇 婷)

      D923.5

      A

      1674-8557(2010)03-0031-05

      2010-07-22

      李燕(1969-),女,山東煙臺人,法學博士,山東政法學院民商法學院教授。

      猜你喜歡
      代位繼承直系血親
      舅舅的遺產,外甥女有權繼承嗎?
      銀潮(2024年1期)2024-03-20 09:14:35
      父母去世,孫子女可以代位繼承自己祖父母的遺產嗎
      1920年河南易督風潮中趙倜轉向與直皖易勢
      史學集刊(2021年5期)2021-09-11 21:50:44
      直系姻親結婚之我見
      法制博覽(2017年13期)2017-01-27 11:01:39
      血親與姻親的角斗
      北廣人物(2016年14期)2016-08-03 04:53:56
      血親與姻親的角斗
      北廣人物(2016年2期)2016-05-19 08:12:44
      論我國代位繼承的現狀及立法完善
      科技視界(2013年23期)2013-08-15 00:54:11
      直系同源基因的識別方法與數據庫
      論代位繼承與歸扣
      “十惡”是什么
      祥云县| 屏东市| 甘南县| 泾源县| 孝感市| 华宁县| 龙门县| 柳江县| 衡南县| 安岳县| 丹阳市| 五原县| 濮阳县| 满洲里市| 武功县| 株洲县| 双牌县| 安仁县| 江北区| 天水市| 武清区| 纳雍县| 中江县| 平阴县| 泽库县| 中方县| 崇明县| 安多县| 滦平县| 彭山县| 崇仁县| 临沭县| 黑水县| 万安县| 鸡泽县| 昆明市| 长宁区| 永安市| 秀山| 右玉县| 临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