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淑霞 周襄楠
施一公的回國,超越了他的個人行為,在海外華人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2006年5月,已是世界著名結(jié)構(gòu)生物學家、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最年輕的正教授施一公決心回歸母校清華大學。2007年3月,施一公在清華大學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實驗室。2008年4月,施一公入選美國著名的霍華德休斯醫(yī)學中心研究員,但為了全職在清華工作,他毅然辭去了該中心的聘任。2008年底,施一公辭去了普林斯頓大學講席教授的終身職位,回國任職于清華大學。
從清華學子到大洋彼岸的領(lǐng)軍人物
施一公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受家庭熏陶,從小聰穎過人的他對數(shù)學和物理具有濃厚興趣。1985年高中畢業(yè)時,他同時收到了清華、北大等幾所重點大學的保送邀請。精彩的人生之路在他面前展開。而癡迷數(shù)學的他走進了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shù)系,命運讓他最終踏入生命科學的殿堂。在出色完成生物系課程的同時,他還以優(yōu)良成績修完了數(shù)學系雙學士學位要求的所有課程。1989年,施一公以年級第一名的成績提前一年畢業(yè),在教授們的記憶里,他不但學習成績優(yōu)異,而且全面發(fā)展,是清華大學田徑隊的主力隊員,曾經(jīng)創(chuàng)造了學校萬米競走的最好成績。
1990年,施一公赴美深造,在全美一流的研究型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yī)學院攻讀生物物理學博士學位。1995年,施一公獲博士學位后,到紐約史隆-凱特林癌癥研究中心結(jié)構(gòu)生物學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4月,他還未完成博士后研究課題,就被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聘為助理教授。
1998年2月,施一公正式就任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他也獲得了學校給他提供的面積達200平方米的實驗室和近50萬美元的啟動基金。“我就是要看看癌癥抑制因子和致癌因子的一些空間結(jié)構(gòu),它們是怎樣的相互作用,把‘不正常變?yōu)椤5墓ぷ魇侄??!?/p>
致癌原因一直是全球科學家致力研究的目標之一,而細胞凋亡通路的破壞與癌變有密切的關(guān)系。2003年7月,由于對破解這一生命科學之謎的突出貢獻,施一公獲得全球生物蛋白研究學會頒發(fā)的“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獎”,成為這項獎項成立以來首位獲獎的華裔生命科學研究學者。當時施一公剛剛36歲。他也因此從2005年至2008年擔任華人生物學家協(xié)會主席,該協(xié)會代表美國各大學近3000名華裔教授。
與此同時,施一公的其他方面也卓有成效:2001年,僅用3年的時間,他就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而一般申請終身教職需要6年;2003年,他又被聘為正教授,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2007年,他被授予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短短9年,他就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最高級別的教授職位。
一時間,年輕且學術(shù)造詣深厚的施一公,成為了許多頂尖級大學爭相競聘的對象:哈佛、MIT、約翰·霍普金斯、杜克、密歇根等10多所美國頂尖級大學都向施一公拋出了“橄欖枝”。其中,普林斯頓給他提供了越來越優(yōu)厚的條件:實驗室面積是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40多位正教授中最大的,整整一層樓的房間根本用不完;他的科研基金是系里最高的,除學校給予他穩(wěn)定的資金支持外,他所申請的11次美國國家基金,就給了他10次。不少基金會、大公司資助或與他合作研發(fā)。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的5個獨立的科研基金已許諾,支持他到2012年;如果他愿意在普林斯頓大學兼?zhèn)€一官半職,他就可以獲得美國霍華德休斯醫(yī)學中心(HHMI)5年共計1000萬美元的經(jīng)費支持……
個人的生活方面,施一公已擁有了500平米的獨棟別墅,1英畝的花園,一對龍鳳胎兒女受著美國快樂的幼兒園教育。然而,41歲的施一公卻做出y--個讓人為之敬佩和驚訝的決定:放棄這一切,全職回國到母校清華工作。
歸國服務:“愛國是最樸素的感情”
2006年5月,施一公回國參加4年1次的中國生物物理學年會。期間,時任校黨委書記的陳希找到他,說清華急需人才,尤其是醫(yī)學院和生物系,問他是否可以全職回清華工作。第二天,他就答應陳希說“可以”。施一公回美國后謝絕了普林斯頓大學的多次挽留,2007年3月,在清華創(chuàng)建了他的實驗室。
“對于我回國,許多人部感到困惑,但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這不是我一時的心血來潮。我生長在河南中部農(nóng)村,周圍都是貧窮樸實的農(nóng)民,他們對‘文革中下放的我們?nèi)腋裢庹疹櫍晃叶乱院缶拖牖貓筮@些父老鄉(xiāng)親。若要民富,則需國強。對他們最大的回報就是盡自己的力量使國家更加富強?!笔┮还f。這種深深的愛國情感,使身在海外的施一公時刻心系祖國,時刻關(guān)注祖國的發(fā)展。
“中國的科技和教育體制、中國大學的科研和教學,相對于美國的一流學校都還有相當距離。國家正在為此而努力,我也會發(fā)自內(nèi)心地為祖國效力?!笔┮还f。
率直、生性樂觀的施一公堅定面對回國過渡的每個困難。每次回國他的咽炎至少1個月才能好。在普林斯頓,他直接可以在超凈臺面上做實驗,而回到清華,他必須建立專門的細胞間。他在清華的實驗室從不允許開窗,否則做實驗會污染。但這些毫不影響他回到祖國的興奮與激情。
經(jīng)歷攀登的艱辛,山頂總會有無盡的風光。如果僅僅因為科研,施一公不會回來。他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
他在海外時就與蒲慕明、王曉東、饒毅等知名科學家一起,為中國的科研體制等建言獻策。他還關(guān)注中國一流大學的發(fā)展,他說,清華在這些方面正在為之努力,摯愛學術(shù)的他相信自己能在清華大學建立一個世界一流的結(jié)構(gòu)生物學中心,吸引一批有能力有想法的年輕人,去挑戰(zhàn)結(jié)構(gòu)生物學領(lǐng)域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及應用價值的課題,做出在世界上有影響的工作。
他最想做的事還有育人。他經(jīng)常與國內(nèi)一些大學生座談,發(fā)覺其中有相當一些人顧及的只是眼前利益,而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歷史責任?!叭嘶钜豢跉?。年輕人代表中國的未來,他們應該有理想,有做大事的膽魄和敬業(yè)的態(tài)度。我自己不僅僅在實驗室里指導研究,而且還特別愿意與年輕人交流談心,希望他們樹立遠大的志向。”
他相信,中國會有一批這樣為理想奮斗的人。如今,41歲的施一公培養(yǎng)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已有許多成為知名的教授?!岸旰?,當我在清華退休時,看到自己的那么多的學生成為理想遠大、影響社會甚至影響世界的人,那將是多么快樂的一件事?!笔┮还f。
他沒有給自己留后路,每天不知疲倦地忙碌著。這正像他的名字:一心為公。
施一公效應:“他是海外華人歸國的典范和榜樣”
在海外華人生物界,施一公是一個有相當影響力的人物。許多身在
海外的人都稱他為“海外華人的驕傲”。
國際知名神經(jīng)科學家魯白這樣評價施一公:他在國際學術(shù)界的水平和地位可以和當年的華羅庚、張香桐相提并論,是一個領(lǐng)軍人物?!邦I(lǐng)軍人物除了具有相當?shù)膶W術(shù)成就和國際地位之外,還有幾個非常重要的素質(zhì):第一,能夠高瞻遠矚,并在學術(shù)領(lǐng)域和科學文化、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具有遠見卓識;第二,有相當?shù)哪懽R和勇氣,敢做一些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第三,他必須要有強烈的個人魅力,在一個群體和社團里面,要相當有號召力。施一公具有這三方面的條件?!濒敯渍f。
杜克大學藥理系教授王小凡這樣評價他的老友:他是一個非常認真的科學家,在科學研究當中無論做什么事情,他都有要做到最好的決心;他為人正直善良,嫉惡如仇;他對人非常誠懇,總是很熱情;他做事顧全大局……
75歲的分子生物物理學家梁棟材院士談到施一公時說:他是當前我國結(jié)構(gòu)生物學優(yōu)秀的中青年“帥才”之一。
正因為如此,施一公的回國,超越了他的個人行為,在海外華人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有人稱他的歸國的意義不亞于當年的錢學森、郭永懷。
談到此點,魯白說:“施一公全職回清華,是海外華人歸國的典范和榜樣?!?/p>
“他這個年齡,學術(shù)上鮮有人能和他相比。他回國放棄了很多,大家覺得他帶了一個好頭,都非常佩服他的決心?!蓖跣》舱f。
魯白說,施一公這樣的領(lǐng)軍人物,清華包括國家要花大力氣來延攬,因為這是全世界都在競爭的人物。中國的崛起,已經(jīng)到了這樣一個程度,可以使施一公這樣大師級的人物能夠放棄在美國優(yōu)厚的科研環(huán)境,回國創(chuàng)業(yè)。有了這件事情,國際的科學界會覺得整個形勢都改變了'美國對于中國的看法和態(tài)度也會有所改變。
“在美國和中國做同樣的事,在清華會開心得多?;氐角迦A后,我每天早上都很激動,又是新的充實的一天,又可以做很多事情。當你很有理想、心情愉快的時候,覺得特別有勁?!笔┮还f。
他感謝學校給他提供的條件,每天早上不到8點就來到辦公室,晚上12點以后離開,幾乎每天工作都在16個小時以上。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學科發(fā)展、科研和育人上。他的學生張旭說,只要施老師在辦公室,辦公室的門總是會為大家留著一個縫,大家可以隨時進去,他會放下手中的一切,與大家討論任何問題。而只要他有空,也會隨時來到實驗室,指導學生實驗,從國際前沿的課題思路,到實驗如何設計,到一個溶劑的配制……
他目前正在與清華的同事們做一個長遠的規(guī)劃,希望有效地利用清華有限的資金和空間,找出發(fā)展前景廣闊的生命科學的學科和專業(yè)方向,并利用他的號召力,吸引更多的世界優(yōu)秀人才加入進來。他堅信自己能在清華做出“世界一流的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