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祖銳 周逢年
摘要:李漁的《閑情偶寄——居室部》是繼文震亨的《長物志》、計成的《園冶》之后的又一造園力作。文章從房舍、窗欄、墻壁、匾額到山石、花木等六個方面做了詳細的論述,輕松隨意,娓娓道來,讀后受益匪淺。本文特從三個方面對其造園思想進行了歸納。
關鍵詞:造園;借景;詩意;李漁;設計思想
中圖分類號:J5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104(2009)07-0069-03
李漁(1611-1680),字笠鴻,號笠翁,明清之際才子,文學巨匠。其戲曲、散文、小品都有很高的成就,頗受林語堂、梁實秋等一代文人的推崇。同時,他在造園方面亦有很高的造詣,《中國大百科全書》稱其為古代園林匠師,其思想遠播海內(nèi)外,受到國際園林界的重視。
海德歌爾提出建筑的終極目的是實現(xiàn)人類的“詩意的棲居”,認真研讀李漁的《閑情偶寄——居室部》會發(fā)現(xiàn),他的思想與海德歌爾不謀而合。他強調(diào)以有限的財力,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用心營造,構建詩意的居所。其造園思想深刻,內(nèi)涵豐富,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細心體會。其樸實但深邃的造園思想,對我們當下的建筑設計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一、率性純真,妙肖自然
明末清初是社會大動蕩時期,政權更替,新舊思想激烈地碰撞。封建傳統(tǒng)道德的禁錮漸趨松弛。加上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市民文化的興起,特別是在李贄、袁宏道等“性靈學派”的大力推動下,人們自我主體意識不斷增強,極力追求心靈自由和個性解放。很多的文化精英不問政治,縱情山水。他們向往魏晉名士的那種悠游放達式生活(圖1)。李漁正是生活于這一時期。他出生時,其祖輩創(chuàng)業(yè)已久,家境富足。其后科舉失利,家道衰落,貧窮惆悵。李漁于是放棄了很多名利追求,改走“人間大隱”之道。他組建家庭戲班,巡回演出,所得頗豐。于是開始賞玩風物,置造庭園,頤養(yǎng)性情。李漁的園林美學思想正是誕生于這樣的社會背景和人生經(jīng)歷中。其造園思想體現(xiàn)了率性而為、純?nèi)巫匀坏拿缹W情趣。
在造園總體思路上,李漁強調(diào)崇尚自然、“無為而為”,這同稍早于他的一代大師計成的思想基本相似。計成曾講過,園林的最高境界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就是說造園要順應自然,少留人為痕跡。李漁的造園理論和造園活動中,很多地方亦體現(xiàn)了這樣的思路。如在“窗欞和欄桿”一節(jié)的論述中,他強調(diào)“總其大綱,則有二語,宜簡不宜煩,宜自然不宜雕斫”;隨后又說,“凡事物之理,簡斯可繼,繁則難久;順其性者必堅,戕其體者易壞”;“……但取其簡者、堅者、自然者變之,事事以雕鏤為戒,則人工漸去,而天巧自呈矣。”這里是強調(diào)挖掘材料的本性,要順應它而不是違背它。在談到“假山”一節(jié)時,說“山石之美者,在透、漏、瘦三字……透、瘦二字,在在宜然,漏則不應太甚。若處處有眼,則似窯內(nèi)燒成之瓦器……塞極而通,偶然一見,始與石性相符”;“至于石性,則不可不依。石性為何?斜正縱橫之理路也?!薄@些都是對石頭有細致的觀察、體悟之后的真知灼見。也是在強調(diào)事物的自然屬性,其本身的特點,這些在經(jīng)營園林時不能不尊重。同時作者用功之勤,感情之細膩也可見一斑。在談到園林或宅舍的界墻時,論述到:“(界墻)莫妙于亂石壘成,不限大小方圓之定格,壘之者人工,而石則造物生成之本質也”——雖是人工砌筑,但能追摹自然之理,使總體面貌自然天成。李漁自云:“予性最癖,不喜盆內(nèi)之花,籠中之鳥,缸內(nèi)之魚,及案上有座之石,以其局促不舒,令人作囚鸞縶鳳之想”,這些思想在他的園林中甚至戲曲文章中都多有表露,其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純真坦率的性格是一以貫之的。
在“山石”一章中,強調(diào)大山要以氣魄勝人,要有“委曲天然之妙”。手法要大氣,更不可雕琢。如全用碎石,則“如百衲僧衣,求一無縫處而不得,此其所以不耐觀”。而巧妙的方法是“以土代石之法”,這樣“既減人力,又省物力,混假山于真山之中,蒼茫一體,使人不能辯者,其法莫妙于此”。這也與江南名匠張南垣父子的疊山手法是一脈相承的:“南垣所為山,以土做岡,點綴數(shù)石,全體飛動,蒼然不群?!边@些都是對真山的山勢了然于胸之后的靈感進發(fā)。
二、崇儉貴創(chuàng),新意跌出
李漁在房舍部的序言里就開宗明義地寫到:“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當崇檢樸。即王公大人,亦當以此為尚。蓋居室之制,貴精不貴麗,貴新奇大雅,不貴纖巧爛漫。”接著,他指出,喜好華麗繁瑣的人,多半是黔驢技窮的表現(xiàn)。即“凡人止好富麗者,非好富麗,因其不能創(chuàng)意標新,舍富麗無所見長,只得以此塞責……”云云。崇尚儉樸,并不意味著流于平庸。李漁給了我們一個淺顯易懂的例子,即拿兩件衣服,“一則雅索而新奇,一則輝煌而平易。”他的方法是“縞衣素裳,使其制略新,則為眾目所射,以其未嘗睹也?!奔磧杉路⒉辉诤趿献拥馁F賤,更重要的是樣式的別出心裁。這里強調(diào)不能因循守舊,要勇于創(chuàng)造,要推陳出新,這樣就能化腐朽為神奇。他拿文人作文與匠師造園相類比,說上等文章是發(fā)自作者內(nèi)心,一氣呵成的;而最差的也要將好文章移頭換尾稍做些改變,從未見有整篇抄襲而洋洋得意的情況;但到了營造園林,有些匠人竟以和某名園惟妙惟肖為榮,還來驕語邀功!“噫!陋矣!”這里他辛辣地諷刺和貶斥了因循抄襲、纖毫不謬的庸俗做法。
李漁的創(chuàng)意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應是表現(xiàn)在借景手法處理上。關于借景,計成在《園冶》一書中有過詳細的論述,并將其提高到很高的地位:“夫借景,林園之最重要者”,“納千傾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圖2)等等。李漁認為他能得借景三昧。在“取景在借”一章,他設想自己在西子湖畔購得畫舫一只,別的地方都和一般的船只沒有二致,只是在窗戶的地方做點“文章”。具體說來,就是將嵌在窗框中的琉璃(玻璃)去掉,“勿使有纖毫障翳”,這樣便能更好地將風景抓取,映射于畫布(實際是空的)。窗框的形狀做成扇面形,讓人無須聯(lián)想一看便認做“圖畫”。這樣,船行水上,便自然形成一系列流動的畫圖、鮮活的風景?!白谄渲?,則兩岸之湖光山色、寺觀浮屠、云煙竹樹,以及往來之樵人牧童、醉翁游女,連人帶馬,盡人便面之中,做我天然圖畫?!倍也揭凭爱悺皶r時變幻,不為一定之形。搖一櫓,變一像,撐一篙,換一景”。在觀景的同時,自身也成為一處絕好的景觀——“不特以舟外無窮之景色攝入舟中,兼可以舟中所有之人物,并一切幾席杯盤,射出窗外,以被來往游人之玩賞”?!耙詢?nèi)視外,固是一幅便面山水,而以外視內(nèi),亦是一幅扇頭人物”。妙哉!真是文人筆下無俗事!日常生活,稍加經(jīng)營改變,便充滿了詩情畫意(圖3)。關于借景,李漁還講述了其他的手法,如“尺幅窗”、“無心畫”、“梅窗”都是強調(diào)妙在天成,自然隨機,也都是作者別出心裁的設計。
注設計所處的大系統(tǒng)一社會,時刻注重人們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假山在園林的造景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圖4)。對于假山中的石壁做法,李漁也有獨到的見解。他說“壁無他奇巧,
其勢有若累墻,但稍稍迂出入之,其體嶙峋,仰觀如削,便與窮崖絕壑無異。且山之為壁,其勢相因,又并行而不悖者。”首先,最基本的是作成懸崖絕壁的陡峭之勢,這是常人容易理解也容易做到的;然后稍稍“遷出入之”,作出嶙峋的自然真山之勢。這是一般匠人所不能思及的。隨后,將峭壁在整個山體中的方位加以說明:“凡累石之家,正面為山,背面皆可為壁”。并認為這樣符合山之本性,即“逶迤其前者,未有不斬絕其后”。但最為關鍵的是“壁后忌作平原,令人一覽而盡”。那么,具體應該如何處理呢?——“應有一物焉蔽之,使座客仰觀,不能窮其顛末,斯有萬丈懸?guī)r之勢,而絕壁之名不虛矣。蔽之者維何?曰:非亭即屋”,如此做來便能使居之者或游之者在面壁而居或負墻而立時,“使目與檐齊,不見石丈人之脫巾露頂,則盡致矣”……如此而做,石壁才能算完美。這里,其實是作者對所要達到的效果了然于胸,然后嚴格地推敲人的視點、視距和視域之后的獨到創(chuàng)造。
其它的,如在匾額方面,在其用材,形式,和具體的施工做法等都能別具一格,出其不意,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得到一些新鮮和耐人玩味的效果。
三、“器”“道”結合,實用與詩性互補
有學者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分為“器物層”和“道物層”加以研究,認為物質形態(tài)方面的稱為“器物層”,這在古代為眾多的學者、能士所不齒;只有精神、思想方面(道物層)的才是深邃的、高貴的,值得窮其畢生來研究。這種思想在建筑行業(yè)的表現(xiàn)是中國古代沒有“建筑師”這個稱號,只有匠人,并且他們基本上都是隱姓埋名的。建筑行業(yè)在古代只是匠人所為,被貶為“奇思淫技”。反映在建筑上,就是有重藝術,輕技術,重理念輕施工的傾向。
李漁不是一個空頭的理論家。他在營造詩情畫意和享受風花雪月的同時,不忘園林營造中的實用性的一面。他的造園思想是從實際生活中來,能理論結合實際。很注重建筑的實際效能,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建筑“功能性”。
如在建筑的保溫節(jié)能方面,就很注重對建筑物體型的處理,尋求適宜的尺度——“人之不能無屋,猶體之不能無衣。衣貴夏涼冬燠,房舍亦然?!嵩革@者之廬,勿太高廣?!奔捶课莶灰^大過空,否則保溫隔熱效果肯定不好,不可能做到冬暖夏涼。在“出檐深淺”一節(jié)中講:“居宅無論精粗,總以能避風雨為貴。常有畫棟雕梁,瓊樓玉欄,只可娛晴,不堪坐雨者,非失之過敞,則病于過峻。故柱不宜長,長為招雨之媒;窗不宜多,多為匿風之藪?!庇矛F(xiàn)代的建筑術語來說,就是對建筑的“體型系數(shù)”和“窗墻比”等指標進行控制來達到良好的節(jié)能效果。
在空間布局方面,李漁特別強調(diào)設置“收納空間”在保持房舍雅潔方面的重要性?!坝麪I精潔之房,先設藏垢納污之地?!俳q滿地,金屋為之不光;殘稿盈庭,精舍因而欠好。故必于精舍左右,另設小屋一間,有如復道,俗名套房是也。凡有敗筆棄紙,垢硯禿毫之類,卒急不能料理者,姑置其間,以俟暇時檢點。婦人之閨閣亦然……”這里所說的收納空間,實際就是儲藏間。文人的敗筆棄紙,婦人的殘脂剩粉,都可以盡置其間,從而避免了房屋的雜亂不堪。在現(xiàn)代的住宅設計中,有經(jīng)驗的建筑師也會設計較多的儲藏空間,以收容各種雜物,保持房間的整潔。
其它的,如在布局不利的情況下如何達到較好的采光效果,對墻體的防潮,欄桿如何做才能既美觀又堅固等都有充分的論述,反映了一代造園大家的既風雅又務實的平民作風,也反映了其造園活動中實用性與詩性的互補。不只是風花雪月的詩境,也注重對風花雪月的環(huán)境的維持和建筑的可操作性。
四、結論
總體來說,李漁造園風格獨特,因地制宜,隨意自適,達到了很高的境界。他是明末清初文人造園的典型代表,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發(fā)掘。從而從中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在重視生態(tài)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今日為我們的建筑、園林設計提供更多的借鑒,也為我們構建理想的、詩意的居所提供另類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