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慶飛
于永正老師說:“語文就是‘聽、說、讀、寫?!薄奥牎笔恰罢f、讀、寫”的基礎,沒有細心的傾聽,何來滔滔不絕地“說”,又何來洋洋灑灑地“寫”呢?我認為對于小學生而言,“傾聽”是最重要的學習本領,不能傾聽別人的發(fā)言,何談思考、感悟和對話呢?只有傾聽才使深入思考成為可能,只有傾聽,生生、師生之間才能進行有效的對話。然而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不愿傾聽也不愛傾聽,或者不善傾聽。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愿聽、樂聽、善聽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要讓學生有“順風”耳
傾聽首先就是要在老師和同學讀書或發(fā)言時,靜靜地聽,不放過每一句話,不落掉每一個詞,一門心思地去聽,不心猿意馬,不做與聽無關的事,這樣才能聽得真切,聽得清楚。然而,愛玩、注意力不集中是小學生的天性,傾聽的習慣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因此教師要做有心人,讓學生從小就有一雙“順風”耳。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很重要
要讓學生能夠安心傾聽,所以聽的內(nèi)容、形式就變得非常重要,教師要精心選取素材,不斷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被聽的內(nèi)容和形式所吸引,如或把講述的內(nèi)容編成一個故事,或采用游戲的形式,或在高年級學生中開展主題辯論會。聽的形式變了,氣氛當然就變了,學生愿意聽才會樂聽,并最終善聽。
(二)激勵語導是關鍵
在引導學生傾聽時,激勵性的誘導必不可少,教師不要吝惜自己對學生的贊美和夸獎,比如“你們專注聽講的表情,真讓老師欣慰”“你不但聽出了他的優(yōu)點,還聽出了不足,真是個會學習的孩子”“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這些激勵性評價要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我們的課堂中。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設立一些獎項,比如“善于傾聽獎”“順風耳獎”“小小評論家”等,以此調動和激勵學生傾聽的積極性。
(三)傾聽訓練不可少
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nèi)容開展傾聽訓練,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聽,聽完之后,如通過讓學生復述故事或講話的內(nèi)容,概括別人發(fā)言的主要意思,補充別人的發(fā)言等形式,做到“聽說結合”。還要做好“聽寫結合”,比如聽寫生詞、一段話,或在老師口述的基礎上,讓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或在傾聽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見解,并用文字表達出來。
二、要讓學生有“細膩”的心
真正的傾聽,不是聽完了就結束了,還要將你所聽到的內(nèi)容,加以分析、思考,進行過濾和辨別。因此只有用心去聽,才能聽出“味”來,并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诖?,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做一個“三心二意”的善聽者。
(一)三心
1.虛心?!叭诵?,必有我?guī)熝??!眱A聽別人的發(fā)言是對別人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的尊重。虛心傾聽是在別人發(fā)言時,靜心去聽,不做其他事,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傾聽活動中,這樣既有利于自己的傾聽,也讓發(fā)言者感受到自己的發(fā)言是受歡迎的。
2.耐心。小學生自制力不足,聽別人的發(fā)言時間稍長,或是覺得沒意思,或是有不同意見時思想就開小差,或心猿意馬,或插嘴急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此時。教師要提醒學生要有耐心,把別人的話聽完,如用“看誰坐得最端正”“你看,小蒙聽得多認真啊,老師就喜歡這樣的學生”“小佳聽得真仔細,她的眼神告訴老師,她是一個耐心傾聽的孩子”等,帶有激勵和引導性的評價培養(yǎng)學生耐心傾聽的習慣。
3.細心。在教學時,我們還要讓學生把話聽完整,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不容易發(fā)現(xiàn)的細節(jié),在聽中積累,在聽中生疑,在聽中解惑,在聽中成長。
(二)二意
1.辨析的意識。傾聽時,要用心去想去悟去辨別,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在傾聽中發(fā)現(xiàn)別人的閃光點和不足,不能作出辨析判斷時,要能夠正確理解老師和其他同學的評價意見。
2.反思的意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別人的發(fā)言中,反思自己的看法和表達,學習別人的長處,避免重復別人的錯誤,要引導學生從老師或其他同學那里獲取信息,同時進行辨析、整合、改進,然后形成自己的意見并在一定情況下表達出來。
三、要讓學生有“智慧”的眼
古人云:聽其言,觀其行。聽話也要做到“耳到、心到、眼到”。跟別人面對面說話時尤其要看著說話人的表情、動作,讓他感到他說的話,你愿意去聽。有興趣去聽。教師要給學生樹立榜樣,在傾聽學生讀書或發(fā)言時,教師要看著學生,給予鼓勵。在上課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老師和其他同學讀書或發(fā)言時的表情,朗誦或表演時的動作,用眼觀察,用心揣摩,必將提升傾聽的效果。
只要用一雙“順風”的耳朵去聽,用一顆“細膩”的心去想,用一雙“智慧”的眼睛去觀察,那么學生一定能在語文課堂上“聽”出自己成長拔節(jié)的聲音,“聽”出一個絢爛多彩的童年。
(責編郝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