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茵
吸氣與呼氣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呂曉茵
學習歌唱并有所經(jīng)歷的人都知道,呼吸在歌唱中極為重要。其重要性,有人稱之為“動力”,是“關鍵”即“呼吸做好了,歌唱、發(fā)聲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p>
中外的聲樂前輩、當今的歌壇名家,對呼吸有過許多精辟的見解,比如“吸氣要深”,“氣沉丹田”,“吸氣如聞花”等。
這些講的是“吸氣”,至于“呼氣”——實際歌唱時的“用氣”,提得較少。一般要求“氣要保持”,“要控制”,“要結實有力”,“像打呵欠”……無疑,各種提法,各有道理,都是來自實踐的總結,因而都值得學習和研究。
以前有人為了使氣足、氣長,總是試圖氣吸得越多越好。但在吸氣時有明顯的吸氣動作,吸得猛,吸得有聲,有如抽氣進去一樣。吸后胸口高挺,并有壓迫感。如果吸氣后停住不唱,這時胸口就很憋悶,這種感覺不是氣足,而是憋氣。用此吸氣方法歌唱,氣息不通暢,聲音緊,喉頭硬。
美國著名歌唱家莫瑞斯·杰奎特在《歌唱與身體》中說:“歌唱者可以觀察在歌唱中的小鳥,它怎樣用那么一點點氣息唱出那么清脆的聲音。它如何一直不停地歌唱著,使你聽不出來是在什么時候換氣的。這樣就可以相信,唱一句歌并不需要吸進像要充滿氣球那么多的氣息?!?/p>
這句話意味著歌唱者必須養(yǎng)成在不知不覺中進行換氣的習慣,沒有強制和緊張。吸進的氣息要適當,要適度,不宜過多。如果過多地吸入大量的空氣,不但不能給予消耗的空氣以任何保證,而相反,既束縛了歌者的發(fā)聲器,同時將導致極緊張的發(fā)聲、不準的發(fā)聲、不準的音調,以及相當快的消耗氣息……這樣,就體會到吸氣應是越巧越好。氣不像是“吸進去”的,更不能是“抽進去”的,而像是自然的“流”進去,“放”進去的。
吸氣在歌唱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吸氣正確使頭腦清爽、氣息飽滿、利于歌唱,但是如何做到正確的吸氣,避免出現(xiàn)前面提到的毛病呢?除了上述要求之外,很關鍵的一環(huán)是必須有正確的呼氣。
發(fā)聲、歌唱必須用氣(即呼氣),從這個意義上說,呼氣好壞就是歌唱的好壞,足見呼氣的重要性。
在呼吸系統(tǒng)中肺是一個被動的器官,它本身并不能活動。呼吸時肺的伸展是由于胸壁和橫膈膜擴張的結果。胸壁和橫膈膜擴張產(chǎn)生一種在肺內的降壓作用,具有彈性的肺部組織,對這種擴張便立即作出反應。吸氣的循環(huán)是由胸壁和橫膈膜的收縮使肺排出氣體。
在歌唱訓練中采用強而有意識的腹部壓力,使吐出的氣流得到更好的調節(jié),這也叫做橫膈膜對氣息的控制。
威爾考克斯認為:“歌唱呼吸主要是采用聯(lián)合式的呼吸,即由胸腔與橫膈膜同起重要的作用。”他說:“應該清楚地知道,純粹腹部的或單獨肋骨的呼吸是沒有的?!?/p>
歌唱呼吸時,各呼吸器官機能的協(xié)調與平衡是非常重要的。這種協(xié)調是橫膈膜與腹部肌肉之間的一種平衡狀態(tài)。橫膈膜的收縮頂著腹部向上或向內所形成的壓力,直到前者獲得完整平衡為止。
很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呼出的氣息,要比單純運用橫膈膜更能對氣息有效地加以控制。
意大利歌唱家卡魯索強調說:“一個歌唱者能否走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對呼吸器官的操縱與控制是否建立了鞏固的基礎。”
為了獲得正確的呼吸以擁有一個良好的歌唱動力,就必須持之以恒進行科學的、系統(tǒng)的呼吸練習。
1.長音練習
小聲“哼”唱將氣送往頭頂,后腰繼續(xù)保持往外擴張的感覺,胸口的力量似乎往后腰運行。上腹部力量有往外、往上(前上方)的感覺。這樣一直到哼唱完,立即原地放松,恢復準備階段時的狀態(tài)。再進行吸氣之后,又哼唱第二句,如此循環(huán)練習。
2.彈性練習
再吸氣之后,腰圍雖充滿氣,腹部仍應該是柔軟又彈性的,而不是堅硬的。這時口與鼻都先不出氣,將腹部很松軟地往內收一些,隨即往前上方彈出,后腰也往外彈,同時出聲,輕唱帶“哼”位置地“啊”音,感到氣和聲好像同時從頭頂和耳中彈出。接著又放松,又照樣彈出,依次循環(huán)。
責任編輯 李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