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卓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yè)學院)
關于英語教材改革現(xiàn)狀分析與研究
◆王 卓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yè)學院)
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大學英語體制和教材體系的改革,而教材作為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處于核心地位,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模式。從現(xiàn)階段我國對高級人才英語能力的要求來看,改革方向的重點應是突出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在確保課文語言難易程度適當?shù)耐瑫r,合理增加長度,利于學生在課內(nèi)外開展實際的語言交際活動,從而真正促進學生語言技能的全面發(fā)展。
目前我國高校英語課程使用最普遍的教材包括《新編大學英語》、《21世紀大學英語》、《新視野大學英語》、《大學體驗英語》、《新時代交互英語》、《大學英語(全新版)》以及根據(jù)教育部 2007年《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編寫的《新世紀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現(xiàn)代信息技術被不斷地開發(fā)和利用。這些系列化的教材以精讀為中心,把詞匯知識、語法知識、篇章知識融會貫通。陳堅林(2007)曾指出,各院校“在周課時的分配上,精讀都占去一半以上,聽說課每周一般只有一個課時,泛讀課時更少。這說明,各院校都非常重視精讀課,而聽與說的課時安排過少,這與《課程要求》所強調(diào)的‘培養(yǎng)學生聽說應用能力’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彼?從普遍意義上看,“精讀教學模式”仍是我國當前英語教學的主要模式,雖然教學目標定位在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上,但實際教學過程卻還是以語言知識灌輸為中心。
近幾年,聽說型、交際型、任務型教學手段的理論輪番上陣,從這些具有現(xiàn)代意義的“課堂”理論上,我們可以看出,英語教學是要求教育者運用系統(tǒng)程序、啟動一切可用因素去控制、影響、促進學生整體英語水平發(fā)展的,而真正符合“交際型”理論新教材的開發(fā),必然成為課堂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學習者全面發(fā)展的強有力的工具。
1.教材對詞匯要求過高。李鵬飛 (2005)認為:“每課課文的生詞數(shù)量不得超過核級大綱規(guī)定的百分之三,即以 500詞的課文為例,生詞量不得超過15個。”以《新時代交互英語》為例,《新時代交互英語》課文生詞總量占課文詞匯總數(shù)的 9%左右,這在語言訓練上,一定程度地阻礙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難免形成直接灌輸和強迫記憶,易導致沒有自信的讀懂、學會的結果。時間長了,會因為教材的設置問題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下降,逃避英語課堂學習。教材的選擇應該適合學生的語言水平,也就是選擇生詞量低的文章,這有利于學生接受和消化理解。
2.教材的寫作訓練脫離實際?,F(xiàn)在的大學,由于生源不錯,加上擴招,大學英語教師現(xiàn)在普遍授課上工作量比較大,拿《大學體驗英語》來說,要求老師落實好《大學體驗英語》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但是據(jù)現(xiàn)狀分析,目前一個大學英語每學期老師最少要評講三個班級,每周按照 5天,每個班級一天一節(jié)課來算,教師對學生的寫作文章的批改和評講需要大量的時間來進行,很難想象,期間有多少學生的文章被忽略或者“被評講”,從其效果來看,只能耽誤一批學生的語法、措辭方面的矯正。從《大學體驗英語》教材設計的寫作訓練項目和從實際操作來看,也是名存實亡。
3.教材對配套教材的適應訓練行同虛設。目前大學英語周課時設置一般為每周 6節(jié),英語老師對配套教材的使用一般是以學生課外自學的方式進行布置,輔之以課堂抽查來完成配套訓練。根據(jù)教育部 2007年《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編寫的《新世紀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由于知識含量大,內(nèi)容豐富,課堂上很難有時間顧及其配套教材。更重要的是配套教材設置的英語聽力訓練也因教學課時無法保證等干擾,導致聽力課也無法放在精讀課堂進行,聽力訓練成了配套訓練課。
英語教材內(nèi)容要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共同興趣和實際交際需要。課文不但要具備故事性,更應突出時代性、知識性和多樣性。
1.時代性是指教材內(nèi)容要以反映當代英語語言特點的當代作品為主,反映當代人所感興趣的話題。
2.知識性是指課文內(nèi)容要能夠提供當代大學生普遍感興趣的知識,如現(xiàn)行社會知識、民俗知識等,把學生對語言學習的潛能充分潛隱到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中去。英語學習不再以顯性的語言知識為指標,而是在有價值的信息交流中實現(xiàn)對目的語的自然習得。
3.多樣性可以在三方面體現(xiàn):一是文章題材(subject matter)的多樣化,涉及不同生活領域;二是文章體裁(modes of discourse)多樣化,敘述、描述、議論、說明都要體現(xiàn)。三是文章語域(register)多樣化,包括學術文體、新聞報道、典雅美文、俚俗游記、戲劇小說等。
大學英語教材的編寫應該符合夠用原則,實現(xiàn)交際功能,與時代接軌,重視口語,前瞻性體現(xiàn)英語教材的現(xiàn)代化。
1.作為《綜合教程》的重心之一的閱讀,尤其是精讀,不管是其設計的內(nèi)容,還是與其相關聯(lián)的教學,都必然是綜合了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能力的課程。教師通過對各類課文進行透徹的、全方位的講解,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打好語言基本功。
2.聽力教材應該與口語教材結合。開展口語活動,設置半開放式練習設計,給學生以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與自由,在真實的社會語境中體驗語言實踐從而思辨性地學習和接受。聽力與口語結合訓練,邊聽邊說,邊說邊聽,相互交流,相互監(jiān)督,共同提高。
3.把泛讀和快速閱讀相融合。在教材編寫時,把短文與長文有意識地進行關聯(lián)、錯落安排,將快速閱讀與普通閱讀交替進行,以增加課堂活動的多樣性。
4.鑒于我國學生在中學英語階段已打下較好的語法基礎,可將現(xiàn)行教材體系中的語法及其練習部分可融匯到《綜合教程》的教學過程中。
5.適當開設選修課,將聽說強化訓練和譯寫強化訓練放到突出的位置。通過不斷的強化訓練,讓英語語言成為無意識的語言交際能力。
大學英語教材的設計應遠不止語言技能學習那么單一。教材不僅要為學生提供富有時代感的主題,自然實用鮮活的英語語言內(nèi)容,還要設置各種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的趣味性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各種活動機會,講述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歷,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以交際主題為中心,配以以流利性為目標的交流性活動和以準確性為基礎的控制性練習,在交際功能和語法形式之間建立一種聯(lián)系。
豐富新穎的教學活動,有意義的交際環(huán)境和項目任務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減輕學習焦慮感,培養(yǎng)持久的學習興趣,從而把所學的英語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真正達到學以致用。
[1]陳堅林.大學英語教材的現(xiàn)狀與改革——第五代教材研發(fā)構想[J].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2007,9.
[2]李鵬飛.大學英語分級計時閱讀[M].外文出版社,2005,1.
[3]季紹斌.關于大學英語測試制度改革的思考[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03).
[4]王薇.大學英語大班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紡織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