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個人主義思想的探析與評價

      2010-08-15 00:42:55鄔大偉
      文教資料 2010年36期
      關鍵詞:利己主義個人利益個人主義

      卓 敏 鄔大偉

      (廣東商學院 政治與教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320)

      個人主義是人們在看待個人問題上的一種價值觀念,認為個人本身是目的,具有最高價值,體現(xiàn)了人們的倫理道德觀念和對人生價值的基本看法。對個人主義思想采取簡單的批判和否定,或者盲目的迷信和追從,都是不正確的。究竟應該如何正確認識和評價個人主義?本文試圖追本溯源,理清頭緒,從個人主義的歷史由來和演變、個人主義的理論內(nèi)涵和評判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個人主義淵源與發(fā)展

      個人主義作為一種思潮和作為一個概念,其產(chǎn)生并不是同步的。在中國古代,不存在近代以來西方資本主義政治自由主義意味的個人主義觀念,但在一些特定的歷史語境中,還是生發(fā)出了一些以利己為出發(fā)點并凸顯個人價值和個性解放的自我意識和觀念,盡管其并非中國文化的主流,但無疑是揭示個人主義在中國思想觀念史中復雜流變的一個不應忽略的側面。從廣泛的意義來看,中國古代的個人主義觀念主要有:春秋戰(zhàn)國時楊朱等人思想中的貴生重己思想,楊朱的“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①的思想,可以視為中國古代接近個人主義思想的最早的思想。另外還有法家的利君思想,南北朝時期自利享樂思想,晚明王心齋、顏山農(nóng)、何心隱、顧炎武、黃宗羲等人的具有近代啟蒙和個性解放意味的個人主義觀念,但這些有別于現(xiàn)代意義上的個人主義。今天所說的個人主義,是鴉片戰(zhàn)爭之后與西方的商品和文化一起舶來的,而且是通過日本人對西語的翻譯(借用了漢字),才形成了今天的個人主義這個術語。

      在西方,個人主義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古希臘智者學派關于個人地位與作用的思想,成為西方個人主義最早的發(fā)端。伯利克里的“人是第一重要的思想”,樹立了人的主體地位,也肯定了人的存在價值與意義。普羅塔哥拉關于“人是萬物的尺度”的命題,把事物客觀的尺度轉變?yōu)橹饔^的個別的尺度,開始把人自身作為衡量事物的原則和標準,強調(diào)人的個別性和獨立性?!叭耸侨f物的尺度”的命題是與普遍的“邏各斯”原則不同的個人主義原則的最初表達。文藝復興時期,可視為西方個人主義思想迅速發(fā)展的一個準備時期。這一時期的個人主義思想集中表現(xiàn)為提倡人權反對神權,提倡個性解放反對禁欲主義,強調(diào)個人的自由、權利。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但丁認為,每一個人都自成一類,鼓勵人們要走自己的路,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人生選擇。人文主義之父弗蘭西斯告誡人們應該只追求塵世的幸福,拉伯雷在 《巨人傳》中告訴人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都表達了資產(chǎn)階級個性解放和個性自由的要求。如果說古希臘的思想家對人的理解還是整體的人,那么文藝復興時期則明確以個體的本真存在為本位。以人文主義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個人主義,對確立人的價值與尊嚴、反對專制主義和禁欲主義起到了歷史推動作用。

      17、18世紀,是西方個人主義發(fā)展得最全面最迅速的時期,17世紀個人主義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霍布斯和洛克。英國哲學家霍布斯在“人對人是狼”“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zhàn)爭”基礎上,建立了“利維坦”體系②,強調(diào)人類利己的本性。霍布斯從“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的理論前提出發(fā),認為人生的目的就是在追逐個人利益的賽跑中獲勝。他認為要保證人們的私利需要得到滿足,人類必須進入社會狀態(tài),用道德即自然法來調(diào)節(jié)人與人的關系。他把人類的各種倫理關系歸結為惟一的功利關系,維持功利關系的基本原則就是公開的利己主義,并強調(diào)用國家力量、法律、道德來保證個人利己和自私本性的需要。洛克在霍布斯公開的利己主義的基礎上,提出了合理的利己主義的觀點,主張個人利益的滿足,還應與社會長遠利益結合起來,不能為了個人利益而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耙虼耍嗽谶x擇自己力所能及的各種行動時,一定不看它們是否能引起暫時的快樂或痛苦,一定要看它們是否能引起來生的完全永久的幸福而定?!雹诼蹇瞬粌H提出人的自由平等的權利是天賦人權,而且認為人的自然人權和個人利益只有通過契約的形式,使國家和社會來擔負起保護個人權利和財產(chǎn)的責任才能實現(xiàn)。由此,洛克提出了分權的國家學說,從政治上要求對個人利益的保護。18世紀個人主義思想的代表有孟德斯鳩、休謨、愛爾維修、霍爾巴赫等人。如愛爾維修從人的利己本性出發(fā),認為判斷道德的標準是利益。一方面人的利己本性是不可改變的,是合乎道德的,另一方面,人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也不要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要看到社會利益是個人利益的總和,促進了公共利益也就增進了個人利益。由此,愛爾維修提出了“合理利己主義”的倫理原則,試圖調(diào)和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矛盾。從總體上看,17、18世紀的思想家提出的個人主義思想仍是分散的不系統(tǒng)的,也沒能與利己主義嚴格區(qū)分開來。

      19、20世紀是西方個人主義思潮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成熟時期。19世紀初,空想社會主義者首先使用了“個人主義”這一術語。明確提出與利己主義相區(qū)別的“個人主義”這一術語的思想家是托克維爾,他說:“個人主義是一種新的觀念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個新詞,我們的祖先只知道利己主義?!雹邸皞€人主義”這個詞表示了與利己主義相區(qū)別的思想體系。他認為個人主義是民主主義的產(chǎn)物,它隨著身份平等的擴大而發(fā)展。20世紀實用主義思想家杜威,試圖在個人主義面臨困惑的形勢下尋求個人主義新的發(fā)展動力,提出用“新個人主義”代替“舊個人主義”。他指出新個人主義就是要在首創(chuàng)性、發(fā)明力和有力的進取方面表現(xiàn)出來。當代著名思想家哈耶克指出:“個人主義的基本特征,就是把個人當作人來尊重;就是在他自己的范圍內(nèi)承認他的看法和趣味是至高無上的?!雹苋绻f17、18世紀的資本主義時期是利己主義的個人主義,那么,19、20世紀的資本主義時期則是合理利己主義的個人主義。這時期的有關權利的觀念和制度狀況是:權利設定的宗旨沒有改變,即個人主義原則沒有改變。這時個人主義雖受到功利主義的影響,但功利主義與個人主義是不矛盾的。個人主義原則始終是與私人財產(chǎn)制度相適應的道德理論。在經(jīng)濟領域就是要求保障個人財產(chǎn),肯定個人追求物質(zhì)利益的正當性,在政治領域強調(diào)個人自由與平等,反對社會和國家對個人的過多干預,在生活交往中主張個人奮斗、自己的行為選擇應由自己負責。

      二、個人主義的理論內(nèi)涵

      個人主義作為一種完整形態(tài)的倫理思潮和價值觀念體系,是隨著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的發(fā)生、發(fā)展而逐步形成的。認識個人主義的理論內(nèi)涵應進行多方面的分析,從多角度去探究。

      首先,應當從廣義與狹義兩個方面來認識個人主義。所謂廣義來理解個人主義,就是在整個西方文化的歷史鏈條中,來把握個人主義思想發(fā)展的歷史過程。廣義的個人主義包括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人文主義思想中的一個核心,便是謳歌人的個性的解放,這在西方個人主義思想家看來,乃是個人主義的一個根本問題。廣義的個人主義,包括17、18世紀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期的資產(chǎn)階級思想,其代表人物就是17世紀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他充分闡述的所謂“契約論”,從“自然法”的角度,系統(tǒng)論證了個人的平等、自由、權利及其價值,這些觀點,為近現(xiàn)代個人主義奠定了完備的政治哲學基礎。再一位是18世紀英國經(jīng)濟學家亞當·斯密,他的個人利益將人們引向社會幸福的“看不見的手”的經(jīng)濟思想,為近現(xiàn)代個人主義奠定了完備的經(jīng)濟哲學基礎。所謂從狹義來理解個人主義,就是從個人主義這個詞正式被用以概括西方資產(chǎn)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起,來把握個人主義的實質(zhì)。狹義的個人主義主要指“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這一概念出現(xiàn)以后的個人主義思想體系及其理論,也即是西方的一種政治哲學和社會哲學,其主要內(nèi)容是相信每個人都具有價值,高度重視個人自由,強調(diào)個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發(fā)展。一句話,是以個人為本位的人生哲學”。⑤《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是這樣來定義個人主義的:“個人主義是一種政治和社會哲學,高度重視個人自由,廣泛強調(diào)自我支配、不受外來約束的個人和自我。這種政治和社會哲學,包含著一種價值體系,一種人性理論,一種對于某些政治、經(jīng)濟、社會和宗教行為的總的態(tài)度、傾向和信念?!雹?/p>

      其次,應當從倫理學意義和社會意識形態(tài)意義兩個方面,來認識個人主義。個人主義是資產(chǎn)階級的最核心的倫理道德原則,其基本理論,正如《不列顛百科全書》所定義的是個人本位、個人中心和個人至上。個人主義作為一種倫理價值觀念,意味著“道德、道德價值和道德原則的源泉、道德評價標準的創(chuàng)造者是個人:個人成了道德(也包含了其他)價值的最高仲裁者,在最基本的意義上,個人成了最終的道德權威”。⑦這樣一種倫理個人主義的價值觀直接來源于啟蒙時代的倫理利己主義思想,并在19世紀以后得到了最為充分的表述。個人主義不僅是資產(chǎn)階級的倫理道德原則,而且是資產(chǎn)階級整個意識形態(tài)最集中的表現(xiàn),是資產(chǎn)階級的政治法律思想、經(jīng)濟財產(chǎn)思想及文化思想的基礎。

      最后,應當從一般的個人主義與極端的個人主義兩個方面,來認識個人主義。所謂一般的個人主義,就是由洛克、斯密、托克維爾等人所闡述的個人主義。這種個人主義從人性理論和倫理道德學說方面來看,是一種 “溫和”的利己主義,它強調(diào)個人本位、個人中心、個人至上,當然也強調(diào)人都是利己的、自私的,但相對而言,它帶有“合理”利己主義的特征,即所謂“主觀為自己,客觀為社會”,這在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的理論中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在近代思想史上,激進個人主義或極端個人主義的思想始于霍布斯。所謂極端的個人主義,不但強調(diào)和突出個人,而且完全否認社會和他人的價值,從絕對的意義上理解個人的自由、平等、價值、利益、權利等,甚至不惜采用損人的方式來追求自己的價值目標。

      三、個人主義的正確評價

      對個人主義思想采取簡單的批判和否定,或者盲目的迷信和追從,都是不正確的。那么究竟應該如何正確認識和評價個人主義?羅素在他的《西方哲學史》對個人主義的評價大致分為兩類:

      第一,積極方面是“從羈絆中獲得的解放,使個人精力旺盛而富于創(chuàng)造力,從而便產(chǎn)生了極其罕見的天才的奔放”。⑧哈耶克也說了個人主義傳統(tǒng)創(chuàng)造了西方文明。⑨個人主義在其產(chǎn)生之初,是作為時代的一種新興思潮涌上來的,因而具有符合產(chǎn)生它的那個時代要求的進步意義。古希臘普羅泰戈拉的個人主義思想,造成了西方早期的一次思想啟蒙運動,從而在西方文化中結出了蘇格拉底思想這樣豐碩的果實。個人主義在歷史上,作為資產(chǎn)階級的思想武器,在反對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學的統(tǒng)治中,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個人主義的思想肯定個人具有最高的價值,鼓勵人對物質(zhì)利益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喚醒了人的自我意識,激發(fā)了人自身中的一切潛在力量,從而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另外,個人主義還內(nèi)含著一些積極合理的因素,比如重視人的利益,尊重人的權利,發(fā)展人的獨立性,鼓勵獨立自由、自行負責、個人奮斗,等等。

      第二,消極方面是“缺乏社會團結力”。⑩這一點馬克思早就提出過,馬克思對個人主義的評價是“個人的所謂的那些權利沒有一項超出利己之人的,作為市民一員之人,即是縮回進他自身內(nèi)部、他的自私利益和私自興趣中并且與共同體疏離的個人”。他們的批評,不論是“缺乏社會團結力”也好,還是“與共同體疏離”也罷,直指個人主義關于人類本質(zhì)的目的論核心:只管自己,不顧社會。這也恰恰反映了個人主義更為核心的思想原則——個人本位觀念,個人本位導致了人的極度自私和團體意識的淡漠、傳統(tǒng)集體道德倫理的喪失和潰敗,個人主義從個人本位出發(fā),以個人為中心必定導致自私自利,缺乏協(xié)作的精神,否定社會和團體的存在,威脅社會、集體及他人的利益。

      總而言之,個人主義作為西方文化精神的內(nèi)在構成要素,始終貫穿滲透于西方的社會文化生活中,但是西方的文化傳統(tǒng)和國情與中國是不同的,正確認識和評價個人主義,我們應該采取辯證分析的態(tài)度,對于個人主義思想中某些合理因素應積極吸收,對于個人主義思想中消極不合理的因素應加以堅決摒棄和反對。因此,我們必須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的社會主義個人觀,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個人主義積極的一面,避免其消極面的不良影響。

      注釋:

      ①列子·楊朱篇.

      ②托馬斯·霍布斯.利維坦.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③[英]洛克著.關文運譯.人類理解論(上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243.

      ④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下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625.

      ⑤王錦瑭.美國社會文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42.

      ⑥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第3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406.

      ⑦[英]史蒂文·盧克斯.個人主義[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2,74,94.

      ⑧羅素.西方哲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16.

      ⑨哈耶克.通向奴役之路.[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27.

      ⑩羅素.西方哲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17.

      [1]夏偉東.李穎.楊宗元.個人主義思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錦瑭.美國社會文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

      [3]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下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4]羅伯特·貝拉等.美國透視——個人主義的困境[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5]馮友蘭.中國哲學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6]羅素.張作成編譯.西方哲學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7]周輔成.西方倫理學名著選輯[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

      猜你喜歡
      利己主義個人利益個人主義
      世界上不是只有利己主義一條路可以走
      意林彩版(2022年4期)2022-05-03 00:07:57
      精致利己主義的欺騙性及其批判
      倫理學研究(2022年4期)2022-03-23 04:38:38
      論精致利己主義對青年使命擔當意識培養(yǎng)的危害及化解策略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魯迅的個人主義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論》為例
      集體主義話語權的重構
      道德與文明(2016年4期)2016-12-06 00:34:52
      先占制度的法律探究
      社會質(zhì)量理論視角下鄉(xiāng)村社區(qū)治理中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統(tǒng)一
      漫畫哲理
      雜文選刊(2014年6期)2014-06-06 03:57:59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流變的歷程
      鹰潭市| 大宁县| 江川县| 沁水县| 兴义市| 邳州市| 安远县| 洛隆县| 宾阳县| 靖宇县| 河津市| 信阳市| 海门市| 项城市| 蕉岭县| 政和县| 阿城市| 隆安县| 佛坪县| 巴青县| 南部县| 湘乡市| 夹江县| 阳新县| 时尚| 彰武县| 泰顺县| 台州市| 泉州市| 淮阳县| 永昌县| 桂平市| 贵南县| 仪征市| 察雅县| 民和| 雷州市| 云和县| 阿荣旗| 浪卡子县| 大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