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川蜀民俗文化的立體描寫研究——《中華民俗大典·四川卷》序

      2010-08-15 00:53:12
      文山學(xué)院學(xué)報(bào) 2010年4期
      關(guān)鍵詞:民俗四川

      過 偉

      (廣西師范學(xué)院,廣西南寧 530001)

      《中華民俗大典·四川卷》是中華民俗大典中完稿較早的一卷,富于川蜀民俗文化特色的一卷。在《概況》里寫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高山峽谷區(qū)、東部成都平原、川中平原;寫悠久的開發(fā)歷史——幾萬年前的“資陽人”,三四千年前的廣漢三星堆遺址、成都十二橋商周遺址,秦昭王時李冰都江堰水利工程,公元前四世紀(jì) “蜀身毒道”——“南方絲綢之路”;輝煌的古代文化——西漢司馬相如、揚(yáng)雄辭賦,落下閎制渾天儀觀天象,西晉陳壽著《三國志》,東晉常璩著《華陽國志》,盛唐李白詩歌,五代 “花間詞”,北宋 “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秦九韶《數(shù)書九章》,明楊慎研究云南少數(shù)民族,清“蜀中三杰”彭端淑、李調(diào)元、張問陶,曾客居四川的唐杜甫,宋黃庭堅(jiān)、陸游等;反抗傳統(tǒng)——北宋王小波、李順起義,建大蜀政權(quán),元末明玉珍進(jìn)占四川,建夏政權(quán),明末張獻(xiàn)忠攻進(jìn)四川,建大西政權(quán),清金堂廖觀音等四川義和團(tuán)起義,劉光第、楊銳變法維新,名列 “戊戌六君子”,清末“四川保路同志會”發(fā)動武裝起義;寫漢族和藏、彝、羌以及苗、回、滿、傣、傈僳、蒙古、納西、白、布依等少數(shù)民族。

      《四川卷》像民俗大典中最先完稿的《廣西卷》那樣分若干民族篇,有三個檔次:第一個檔次漢族民俗篇,第二個檔次彝族、藏族、羌族民俗篇,第三個檔次苗、回、滿、傣、傈僳、蒙古、納西、白、布依等族民俗篇。

      《四川卷》濃墨重彩寫漢族民俗。漢族概況記古蜀傳說——黃帝、大禹、古蜀國蠶叢、魚鳧、杜宇、開明。記歷代移民——秦漢,三國及晉代,南宋,元末明初 “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清朝前期,移民來自湖北、湖南、山西、陜西、山東、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貴州,以湖北、湖南為最多。四川漢族大多是外省移民的后裔,決定其風(fēng)俗的豐富多樣。

      節(jié)日民俗:冬至殺豬,制臘肉,請親友“吃庖湯”。除夕守歲,灶內(nèi) “焐火神”。初一早餐吃湯圓,稱 “元寶”;乞丐扮財(cái)神 “送財(cái)神”;一些地方“搶銀水”,爭先起早,汲井水煮茶供祖先;“燒龍燈”,鞭炮舉在龍尾上方燒炮,燒掌龍尾巴的人“掃把根兒”。正月初五 “送窮”,掃灰塵,倒河中。正月初七“人日”游杜甫草堂。元宵節(jié)成都燈會、自貢燈會。正月十六廣漢保保節(jié),扶老攜幼踏青游玩,俗稱 “游百病”、“游毛病”,中心內(nèi)容 “拉保?!薄8改笌ьI(lǐng)孩子在大道橋牌下、廟前、或大樹下,等候過往男性行人,看中之后,攔住,恭請為小孩取 “金名”,行人如接受請求,家長擺酒菜,點(diǎn)香燭,焚紙錢,讓孩子向行人跪拜,認(rèn)保保,接受所取名字和“壓邪錢”,雙方大人喝酒結(jié)拜,互稱親家。遂寧寺香會始于靈泉寺,終于廣德寺。一年三次季會,六月、九月兩次各約一個月,二月香會為兩個月。廣元正月二十三日為武則天會期,到供奉武則天的皇澤寺、則天壩燒香,爾后是“游河灣”,參加者婦女居多,形成民間婦女節(jié)。

      衣飾民俗:舊時農(nóng)民不論男女喜白布包頭。

      飲食民俗:吸收南北各家烹飪之長形成川菜,與京、蘇、粵菜構(gòu)成我國四大菜系,麻、辣、燙、咸、嫩、鮮,諸味皆佩。成都小吃,以擔(dān)擔(dān)面、鐘水餃、龍抄手、賴湯元等較為有名。

      交通民俗:棧道,滑竿,籮篼,背篼,背架。

      生產(chǎn)民俗:自貢 “鹽都”,自流井和貢井,蜀錦,蜀繡。

      商業(yè)民俗:趕場。

      社團(tuán)良俗,社會團(tuán)體,袍哥,亦稱哥老會。

      人生禮儀,生育禮儀:嬰兒落地后,讓他(她)先吃別家婦女的奶,男孩吃生女孩婦女的奶,女孩吃生男孩婦女的奶,避免母親缺奶,促進(jìn)人丁興旺。

      婚姻禮儀:婚前一二十天,新娘開始 “哭嫁”,一些地方只哭一二天,有些地方不哭。

      喪葬禮儀:陪葬品有“幽契”,葬于墓內(nèi)類似“地契”,避免亡靈在陰間無立錐之地。

      信仰民俗:崇信黃帝、嫘祖、神農(nóng)、伏羲、大禹、彭祖、古蜀王蠶叢氏、魚鳧氏、望帝、叢帝、川主李冰及子二郎、諸葛武侯、關(guān)圣帝君、張桓侯(張飛)、姜維、趙昱、藥王孫思邈、茶神陸羽,多演變?yōu)榈澜躺裣?。黃帝為人神之首,陰歷九月十六為黃帝生日、軒轅會會期。傳說嫘祖生于鹽亭縣金雞鎮(zhèn)高燈鄉(xiāng),陰歷正月初八蠶日,二月初十嫘祖生日,方圓數(shù)十里群眾祭祀金雞鎮(zhèn)嫘村山頂嫘祖墓。筆者在《嫘祖研究》一書中讀到嫘祖與黃帝的傳說:嫘祖的姨父歧伯是神巫,負(fù)責(zé)尋訪新酋長人選,在廣西找到才智過人、很會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跛子青年。西陵氏族不同意他當(dāng)新酋長,只有嫘祖愛上他的聰明才智,和他做好朋友。北方黃土地一個游牧部落把他搶走,這個青年發(fā)明車子,游牧部落因車子而戰(zhàn)無不勝,擁戴他當(dāng)領(lǐng)袖,尊稱為軒轅黃帝,遠(yuǎn)近80多個部落歸順。黃帝向嫘祖求婚,嫘祖嫁到黃帝部落,勸民養(yǎng)蠶,被尊為 “先蠶”。

      宗教信仰:道教是四川土生土長的傳統(tǒng)宗教,張陵用“黃老之學(xué)”改造巴蜀原始的“五斗米道”為天師道。早期天師道有 24個治 (即教區(qū)),其中22個在今四川境。道教創(chuàng)始人張?zhí)鞄?(張陵)在四川創(chuàng)教,學(xué)道于四川鶴鳴山,顯道于四川青城山,傳道立治于四川陽平山。佛教是四川漢族民俗信仰中比較廣泛的宗教之一,東漢晚期傳入四川,以大乘佛教的禪宗為主,凈土宗也較普遍。

      巫術(shù)信仰:男姓巫師稱端公,女性巫師稱仙姐、仙娘、師娘子、巫婆、觀仙婆。

      民間科技與醫(yī)藥衛(wèi)生民俗:沒有立春之年稱“寡年”,傳說這年份結(jié)婚,女方會成寡婦。一年中有兩個立春,稱 “啞年”,傳說這年份結(jié)婚,會給男方帶來痛苦。

      成都西門有條支機(jī)石街,街側(cè)有高約六七尺、直徑約五六尺、上小下大的黑褐色石頭。傳說張騫通西域,走到河源盡頭,見一婦女浣紗,問這是何處。婦女未答,順手給張一塊小石頭,叫他拿到成都去問嚴(yán)君平。張、嚴(yán)交接石頭時,石掉地上,一下子變成大石頭。這時張才知道已走到天河邊,遇到了織女仙,那石頭是織女墊織機(jī)用的,所以叫它支機(jī)石。

      四川盛產(chǎn)藥材,川黃連、川貝母、川獨(dú)活、川芎、川續(xù)斷、巴戟、巴豆等名藥材。1949年前,松潘的茸市、灌縣的藥市十分有名。

      民間傳說:廣元市武則天傳說,都江堰市楊貴妃傳說,灌縣李冰父子傳說,邛崍縣、成都市、宜賓市、南溪縣諸葛亮傳說,梓潼縣張飛傳說,四川民間姜維傳說、趙子龍傳說、馬超傳說、鄧艾傳說,梓潼縣、邛崍縣、成都市司馬相如傳說,郫縣揚(yáng)雄傳說、陳子昂傳說,成都市、三臺縣杜甫傳說,江油市、三臺縣、成都市李白傳說,樂山市、峨眉山市、成都市蘇東坡傳說。

      四川方言的川劇、伴唱“幫腔”。

      彝族民俗也是四川卷著力用筆的篇章。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彝族最大的聚居區(qū),州外的彝族多由涼山遷去。通常把涼山稱為大涼山、小涼山。大涼山海拔高,但山勢舒緩。小涼山海拔不如大涼山,但山峰聳立、山勢陡峭,河谷幽深,無平壩。彝族主要先民是氐羌人與西南土著濮人。諸葛亮經(jīng)大小涼山渡金沙江南征云南,史稱 “五月渡瀘”。太平天國石達(dá)開兵敗大渡河。中國工農(nóng)紅軍 1935年長征過涼山,劉伯承與當(dāng)?shù)匾妥孱^人果基小葉丹彝海結(jié)盟。

      節(jié)日民俗:彝族年在秋糧入庫后涼山初雪的十月至十二月份,具體過年時間各地差異很大。殺年豬,取膽、脾看吉兇喜財(cái)。肉食祭祖,敬送在世的生身父母后,全家分享祭品。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日“都者”節(jié),漢譯火把節(jié)。第一天殺牲祭祖,全家團(tuán)聚宴飲,傍晚小伙子們手持火把巡游田間,在空闊處跳火把舞。第二天賽馬、斗牛、斗羊、斗雞、摔跤、跳舞、爬竿、打磨秋、選美等。第三天 “送火”,將火把集中到野外燒掉。“阿依莫額”,實(shí)為彝族兒童節(jié),秋糧入庫后,各戶做 “稀飯酒”,殺雞煮蛋,各戶出幾斤糧,祭天神、地神、其他各神,祈求兒童平安、茁壯成長,人們分食食物,盡情玩耍?!鞍⒛s爾”,實(shí)為彝族母親節(jié),秋糧入庫后,擇吉日,母親們避開丈夫、子女,同聚一處,磨制豆腐、煮玉米飯及其它食物,有說有笑,自在愉快。

      衣飾民俗:女孩未行成年禮前,只能梳獨(dú)辮。成年禮后,分梳雙辮。男子前額之上至頭頂留一撮頭發(fā),彝語“助爾”,漢語稱 “天菩薩”。未行成年禮的女孩穿兩節(jié)裙,成年禮后穿三節(jié)裙。

      飲食習(xí)俗:苦蕎為主食。

      生產(chǎn)習(xí)俗:三五年輪耕一次。

      社團(tuán)民俗:家庭是隸屬于家支的父權(quán)一夫一妻制經(jīng)濟(jì)實(shí)體。家支是以父系血緣為紐帶的家族聯(lián)合體,有父子聯(lián)名的譜系。黑彝是解放前涼山的主要統(tǒng)治者,實(shí)行家支外婚,有家支頭人,械斗中的英雄“蔥可”。白彝是被統(tǒng)治者。

      生育禮儀:有的孕婦為了子女英俊、聰明能干,有意識地接近她認(rèn)為英俊、聰明能干的男子,趁他不注意時摸他一下,圍繞他轉(zhuǎn)一圈。嬰兒出生后三天至一個月,占卜擇吉日,太陽升起時抱嬰兒見陽光,請人丁興旺者給嬰兒剃頭。滿月后,擇吉日拜見外公外婆。姑娘成年禮在月經(jīng)來潮后 13至 17歲之間舉行,歡聲笑語中兩節(jié)裙換三節(jié)裙,獨(dú)辮改雙辮。

      婚姻習(xí)俗:族內(nèi)等級內(nèi)婚、家支外婚、姑舅表優(yōu)先婚、姨表不婚。

      喪葬習(xí)俗:火葬焚尸。

      信仰民俗:形形色色的鬼,多種多樣的神。畢莫為人與鬼神的溝通者,處理喪事,咒鬼鎮(zhèn)鬼,送千病、招魂等。

      民間科技:十月太陽歷,一個月 36天,一年10個月 360天,5天為年節(jié)慶典,每四年一閏,閏年 366天。觀象臺 “向天墳”。

      民間游藝民俗:人類起源神話,語言神話,《阿樹史惹的傳說》,克哲詩。

      四川有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康定;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首府馬爾康;木里藏族自治縣,縣城喬瓦鎮(zhèn)。大雪山和沙魯里山縱貫甘孜州全境,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奔騰湍急。阿壩州西北部為川西北高原,東南部為高山峽谷區(qū),岷江上游。木里縣地處橫斷山脈,雅礱江、木里河、沖天河縱貫全境。唐貞觀年間,吐蕃向東發(fā)展,融合許多氐羌部落而成今天的四川藏族。

      節(jié)日民俗:農(nóng)歷四月初八康定一帶“轉(zhuǎn)山會”,到跑馬山上轉(zhuǎn)山祭神,之后野餐,跳鍋莊舞、弦子舞,著名的《康定情歌》唱出轉(zhuǎn)山會的情景。藏歷十月十三和十一月十三過糌粑節(jié)或額爾冬節(jié),一些地方叫過年,祭祀阿美日果東,休息一天,不出門干活。藏歷五月或六月過看花節(jié),三五天或六七天,紀(jì)念格薩爾王。人們到山頂圍著嘛哩堆轉(zhuǎn)圈,高呼“我們勝利了”。拋風(fēng)馬畫,在嘛哩堆插嘛哩旗,熏煙,祈人畜興旺,串帳蓬,吸咂酒,年輕男女在草坡森林游玩談情。漢族過春節(jié)的時候,藏族過藏歷年,大年三十吃年飯,飯后守歲,一家人圍著火塘喝酥油茶,喝咂酒,說古道今。嘉絨藏區(qū)初一早晨搶“吉祥水”。搶吉祥水的婦女懷揣油果子、糖果、核桃,碰到小娃娃,便送給他們。初四到十五,各寺廟新年廟會跳 “布扎”。

      衣飾民俗:衣服寬松,襟大袖長,無紐無帶,用料厚重結(jié)實(shí),常袒露右臂。男服色彩凝重,女服艷麗,結(jié)構(gòu)繁復(fù)。

      飲食民俗:糌粑、酥油、茶和酒是主要食物和飲料。把熬好的茶汁裝入打茶桶,放進(jìn)牛奶、碾細(xì)的核桃仁,不停抽動活塞桿,直到水乳交融,變成奶油茶。牛奶中提煉的油脂是酥油,茶汁中只放酥油打成酥油茶。煮熟曬過的青稞拌酒曲裝入咂酒壇,用黃泥封住底部小嘴和壇口,發(fā)酵十余天后,就可飲用。邊飲邊加水,可反復(fù)多次。糌粑由青稞炒熟磨粉,調(diào)酥油,手捻成團(tuán)咬食。糌粑混有磨成粉末的牛肉,便成牛肉糌粑,耐饑。

      生育禮儀:產(chǎn)婦生孩子后,把房門關(guān)上,用鎖倒鎖,防神靈把奶水帶走。九歲舉行成丁禮,祭山神時,喇嘛念完一遍經(jīng),孩子接過火種,點(diǎn)燃柏枝,白煙升起,完成成丁禮。

      婚姻禮儀:有女嫁男,招贅婚的男嫁女。青年人在戀愛期間,甚至同居期間,另外結(jié)交異性朋友不受責(zé)怪。戀愛自由,婚姻不自主。敢于反抗者逃婚,逃到遠(yuǎn)處生下孩子后回寨,父母默認(rèn)?;蛱拥酵了绢^人處,給他們干活一兩年,土司頭人出面給雙方家庭打招呼,父母跪下認(rèn)錯,請擔(dān)保人說合。

      喪葬禮儀:普遍火葬。

      信仰習(xí)俗:崇拜大山、巖石、大鵬、牦牛。藏傳佛教 8世紀(jì)末傳入嘉絨藏區(qū),每戶佩嘛哩珠和轉(zhuǎn)經(jīng)筒。

      民間游藝民俗:《格薩爾王傳》、《阿克登巴的故事》、《獼猴與巖羅剎女的故事》家喻戶曉。鍋莊舞十分出名。藏族生活中,歌謠無處不在。甘孜州德格縣鄧科是史詩《格薩爾王傳》產(chǎn)生地。四川搜集到手抄本、木本約 64部,分章本 2種。

      白馬藏族分布在四川平武、南坪、甘肅文縣一帶,地處嘉陵江、涪江上游,瀕臨九寨溝景區(qū),王朗、白河等大熊貓、金絲猴自然保護(hù)區(qū)。

      節(jié)日民俗:最隆重的節(jié)日是春節(jié),除夕在家門外架起祭神、祭祖的柴堆,歡鬧通宵。初一第一聲雞鳴,男人們朝天鳴槍,敲鑼鼓,點(diǎn)燃祭神柴堆,各家一個女人到江邊、泉邊 “背新水”。宗族或家族長者,呼神名、祖先名,向四方灑水。早飯前,先用肉飯喂狗。初二全寨跳 “曹蓋” (獸相面具)舞,晚上跳 “火火” (圍火堆跳圓圈舞)。初二以后,各家輪流宴請。正月十五,跳神,跳圓圈舞,入夜舉火把游行,稱 “白馬火把節(jié)”。

      衣飾民俗:男服夏穿白袍,冬穿青衣,女衫色彩華美。男插一支硬直的雞翎,女插一至四支柔軟細(xì)長的雞翎,老婦插一簇短短的松雞毛。獵手把獵到的猛獸的頭骨掛在門外表示富有。

      人生禮儀:不和外族通婚。男女相愛,女方又已定婚,男方尋機(jī)搶婚。有土葬、火葬,未滿周歲而死的嬰兒水葬。

      信仰民俗:信巫師。

      羌族分布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汶川、理縣、松潘、黑水,綿陽市北川縣,甘孜州丹巴縣。汶川縣臥龍自然保護(hù)區(qū)、北川縣小寨溝自然保護(hù)區(qū)聞名海內(nèi)外。傳說中的伏羲氏、炎帝、黃帝、共工氏、大禹都是古羌部落著名領(lǐng)袖。

      節(jié)日民俗:十月初一,是羌?xì)v年之始 (汶川、綿陽在八月初一,北川在冬至)。年節(jié)宴會又稱“收成酒”。蕎麥面做成半月形肉餡大蒸餅,面粉做牛、羊、雞、馬形饃饃,祭祖先與諸神。飲酒,吃豬膘,跳莎朗舞。每寨在神林殺牛羊祭天神,祭畢,抬白石神游全寨,每人領(lǐng)一份牛羊肉回家煮食,邀親屬鄰里共度年節(jié)。家家早晚在房頂焚柏香敬神。農(nóng)歷正月、四月、五月、六月、八月或十月舉行祭山會,一年一次。端公演唱羌族史詩,制訂或重申鄉(xiāng)規(guī)民約,許新愿,還舊愿。五月初三領(lǐng)歌節(jié),寨里幾個婦女到山上神林祭女神“入米珠”,求示唱什么歌。第二天,本寨善歌舞老婦領(lǐng)著盛裝婦女到寨子空壩集合,載歌載舞挨家祝賀節(jié)日。每家用羊肉、豬膘、玉米面蒸蒸酒招待前來祝賀的婦女。逐戶賀畢,集中空地歡歌勁舞,歡慶三天。婦女休息,所有事情由丈夫、兒子們完成。

      衣飾民俗:男女均喜穿無袖羊皮褂,喜慶日子穿云云鞋,形似小舟,鞋尖微翹,鞋幫繡彩云紋。婦女系圍腰和飄帶。

      居住民俗:砌石為室,壘石為碉。碉樓高十余丈,十三四層。莊房 “碉房”二層或三層,底層廄舍或堆柴草,中層寢室和鍋莊 (即火塘),上層貯糧。

      生產(chǎn)民俗:四月播種前祭青苗土地神、青稞神。玉米長到一米深,莊稼地四角搭草棚,守棚驅(qū)獸。成群牧羊,夜關(guān)雕房底層圈欄。放狗攆山獵獸。五六月挖貝母,六七月挖羌活。

      社團(tuán)民俗:父系家長制,一夫一妻制,母舅、姑父、叔伯、姨父為“四大親戚”。

      禮儀民俗:“打兒窩”,投石于巖壁洞穴求子。妊娠反映,請端公做安胎法事。孩子出生,第一個來產(chǎn)婦家的人,稱“逢生”,主家煮醪糟雞蛋招待。女孩男性“逢”、男孩女性 “逢”為最好。出生后第三天,草藥煎湯給嬰兒洗澡。茂縣、北川等地,祭山儀式后,端公唱羌族史詩《木姐珠與斗安珠》、《羌戈大戰(zhàn)》,給第一次參加祭典的冠禮青年系羊毛線,額頭抹豬油,為他們祈福。冠禮青年要把盤龍饃饃分送每一家,每一家也請他吃饃饃和肉,表示他被全寨公認(rèn)為成年人。

      女神俄巴巴瑟是管理婚姻的大神。入贅婚為主要婚姻形式。寡婦再婚自由。理縣薛城訂婚風(fēng)俗,女方約定時間,召集所有求婚者各自拿一把鑰匙,找姑娘指定的門,誰能打開該門的鎖,誰就是幸運(yùn)者,哪怕他是有缺陷者,姑娘也得認(rèn)這門親事。女方出嫁前夕,出嫁姑娘拜家神、拜家門親戚,敬神拜客畢,將歷年所做“云云鞋”分送親戚長輩,送完為止。最后請父母出堂受拜。新娘到郎家,夫婦并列,敬神拜堂,拜天地、祖宗、四大親戚,夫妻對拜。儀式畢,將賠嫁 “云云鞋”分送男家親戚。當(dāng)夜舉行 “坐堂歌”。

      火葬是羌族歷史最悠久的葬俗。土葬在清康熙乾隆以后漸行。羌族認(rèn)為,人死后有三魂,一魂留家佑后人,一魂守墓,一魂回老祖宗的“老家”。

      信仰民俗:神靈眾多,有天神、地神、山神、水神、樹神、火神、羊神、祖先神、鐵匠神、石匠神、木匠神、地方神等等。

      醫(yī)藥民俗:熱氣療法,火針療法,引藥入膳,當(dāng)歸燉肉,泡參燉肉,魚腥草炒肉,涼拌魚腥草,天麻雞,蟲草肘子。

      民間游藝民俗:史詩《羌戈大戰(zhàn)》,敘事長詩《木姐珠與斗安珠》、《澤其格布》,最著名的樂器羌笛,脫胎于儺舞的羌戲。

      《四川民俗大典》還記錄了苗、回、滿、傣、傈僳、蒙古、納西、白、布依等族的民俗。

      總之,《中華民俗大典·四川卷》是川蜀民俗文化的一部優(yōu)秀的立體描寫研究之作,寫出了民族特色、地區(qū)特色、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猜你喜歡
      民俗四川
      冬季民俗節(jié)
      A gift I treasure
      Pingtan in Suzhou
      清遠(yuǎn)非遺民俗日歷
      包裝工程(2022年4期)2022-02-28 09:37:48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08:34:08
      四川:不只辣,還很甜
      民俗節(jié)
      大眾文藝(2019年13期)2019-07-24 08:30:18
      過年民俗
      一圖讀懂四川脫貧攻堅(jiān)成效
      慶六一 同成長民俗歡樂行
      绥滨县| 洪雅县| 宾川县| 龙岩市| 子长县| 宿州市| 饶河县| 双流县| 合川市| 平湖市| 涞水县| 临武县| 内乡县| 芜湖县| 府谷县| 昂仁县| 五原县| 简阳市| 库车县| 黄平县| 天柱县| 如皋市| 松潘县| 巴中市| 威海市| 泊头市| 怀安县| 台湾省| 驻马店市| 罗山县| 枞阳县| 修水县| 乐平市| 古丈县| 海晏县| 黑山县| 南涧| 台南县| 德格县| 马边| 云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