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川
英語借入與漢語民族性的關系研究
李云川
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源源不斷地被借入漢語并對漢語的結構體系及語言應用產生重大影響。一方面,獨有音譯詞的借入,填補了漢語中的空缺詞匯,豐富了漢語內容;另一方面,部分中性音譯詞的借入,作為同義詞與漢語民族詞匯并存,擠壓了漢語使用空間。同時,大量字母詞及半音半意詞的借入,使得漢語在使用中表現(xiàn)出明顯的西化特征,并導致漢語部分相關原有字詞因英語借入而不得不被重新定義,進而對漢語的純潔性及民族帶來威脅。
英語借入;西式中性詞匯;漢語民族詞匯;漢語純潔性與民族性
外來語是指 “從別的語言吸收來的詞語?!保?]目前,對漢語影響最大的外來語就是英語。英語借入已滲透到了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給漢語語言的內容結構及實際運用帶來重大變革。
(一)英語借入填補了漢語中的空缺詞匯
改革開放以來,大量新鮮事物不斷涌入中國。由于漢語中沒有相應的傳統(tǒng)詞匯可用以指代這些新鮮事物,因此漢語中存在大量空缺詞匯。在這種情況下,伴隨新鮮事物大量涌入中國的英語外來詞通過一定的借入方式進入漢語,填補了漢語詞匯中的空白[2],并成為漢語詞庫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與外來事物“supermarket”、“fleamarket”、“white-collar”相對應的英語外來詞“超市”、“跳蚤市場”、“白領”現(xiàn)已成為中國人的常用詞匯,并作為漢語詞條已分別被《新華新詞語詞典》(2003)、《現(xiàn)代漢語詞典》(修訂本)(1996)正式收錄其中。同時,由于源于西方的新鮮事物涉及范圍廣泛,被借入漢語的相應的英語外來詞也幾乎涵蓋了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有通過意譯、含義明確的意念詞,如肥皂?。╯oap opera)、音樂電視(MTV)、軟件(software);有通過音譯、無任何含義的中性詞,如土司(toast)、巧克力(chocolate)、白蘭地(brandy)、撲克(poker)等;有半音譯半意譯、含義不完整的含混詞,如奶昔(milkshake)、迪斯尼樂園(Disneyland)、因特網(wǎng)(internet)、呼啦圈(hula-hoop)、爵士樂(jazz music)等;有半英半漢的混合中性詞,如卡拉OK、B超;還有純英文字母詞,如IT,UFO,ATM,DNA等。除此之外,有些英語外來詞在進入漢語時,為了明確其含義,往往在音譯詞后加上表意語素,如三文魚(salmon)、沙丁魚(sardine),高爾夫球(golf)、貝雷帽(beret)等。
(二)英語借入造就了與漢語民族詞匯同義的西式中性詞
在英語外來詞中,一部分是通過音譯被借入漢語的。從其所指代的事物來看,它們并不是漢語中的空缺詞匯,而是作為外來同義詞與漢語民族詞匯并存,如mini(迷你,威型),party(派對,聚會),cartoon(卡通,動畫),shampoo(香波,洗發(fā)精),engine(引擎,發(fā)動機),combine(康拜因,聯(lián)合收割機),bus(巴士,公共汽車),microphone(麥克風,話筒),vitamin(維他命,維生素),store(士多,商店)等。其中,帶有西方文化特點的西式中性詞在使用中與漢語民族詞語形成對立,并給漢語原有詞匯帶來沖擊。
(一)漢語使用中出現(xiàn)英漢混用現(xiàn)象
由于英語的大規(guī)模借入,人們在日常漢語交流中會經(jīng)常夾雜一些英語原詞,如“給我一個kiss”、“這只不過是個小case”、“沒問題就pass過去”、“和我一起happy”等等。 像OK,Bye-bye,Sorry,Yes,No等英語常用詞匯已被直接借入漢語交際,就連漢語流行歌曲也加入了英語歌詞。
不僅如此,在社會生活中的其他重要領域,英漢混用的情況也非常普遍。隨便翻開《光明日報》的電腦周刊, 常常可以看到Internet,Windows,Homepage,Web,Office,CPU等電腦術語混用在漢語當中。中央臺廣播員直接用英語講CCTV,NBA,MTV似乎已經(jīng)司空見慣。就連《現(xiàn)代漢語詞典》(修訂版)(1996)也收錄了“卡拉OK”這樣英漢混用的詞條。美國暢銷書FIT FOR LIFE在香港譯成中文時,題目也譯成英漢混用的《FIT一世》。
英語對漢語的沖擊甚至波及到了中國人的傳統(tǒng)取名方式。2008年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之一的“趙C案”[3],雖然以爭議雙方庭上和解、趙C本人同意使用規(guī)范漢字進行改名而了結,但這一爭議的產生足以說明英語借入的強勁勢頭已經(jīng)觸及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人名的英漢混用雖然在中國目前還是個案,但這一現(xiàn)象已引起國人的高度關注。正確使用語言文字,是對國家和民族尊嚴的敬重,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同意自己的公民用外國字取名的?!虼?,建議有關部門采取專項行動,把所有公民戶籍的姓名以及企業(yè)名稱都按照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予以更正和規(guī)范[4]。
(二)洋涇浜英語再度流行,擠壓了漢語使用空間
根據(jù) 《辭海》(1999),“洋涇浜英語 (pidgin English)指的是帝國主義侵略我國時產生于我國沿海幾個通商口岸的一種混合語,其特點是詞匯多半來自英語,而語法卻基本上依據(jù)漢語。”如,“WELCOME PRESENCE(歡迎光臨)”、“WELCOME YOU TO FLY CHINA NORTHWEST AIRLINES(歡迎您乘坐中國西北民航)”、“BIG REDUCTION PRICE(大減價)”。這種將英語詞匯根據(jù)漢語語法規(guī)則進行排序使用的洋涇浜英語在我國目前非常普遍,尤其在中國大學生中間更是一種流行趨勢[5],雖然洋涇浜英語曾對英語語言的發(fā)展做過貢獻,如像“l(fā)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l(fā)ook-see(看見)”、“no can do(不能做)”、“no-go(不行)”等洋涇浜英語已被正式借入英語,成為地道的英語常用詞語,但洋涇浜英語的流行卻在另一方面擠壓了漢語的使用空間,甚至對漢語的使用造成混亂。
(三)西式中性詞的流行加深了漢語的異化程度
英語借入改變了漢語的使用規(guī)范,一些西式中性詞在漢語中頻頻出現(xiàn),有的甚至取代了漢語原有民族詞匯,如沙龍(論談)、酒吧(酒館)、色拉(涼拌菜)等等。不僅如此,中國一些知名產品的商標名也越來越多采用親近西方的西式中性商標,如海爾(Haier)、海信(Hisense)(原青島牌),斯達舒(SIDASHU),海諾(HAINUO),樂凱(LUCKY),納愛斯(Nice),昂立(Only),得利斯(DELICIOUS)等。除此之外,不同領域中的英語字母詞在日常漢語交際中也是屢見不鮮,如,WTO、QQ、DNA、VCD、DVD、PK、CCTV、TCL等等。 由于不同字母詞所指代的事物牽涉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西式中性詞在日常漢語交際中占了很大比重,使得漢語語言體系中的西化味道更加濃重。
英語借入導致大量音譯漢語中性詞的出現(xiàn)。這類英語借詞或以單音字,或以多音詞的形式進入漢語,從而使?jié)h語相關字詞的原始內容發(fā)生改變,如,音譯詞“酷”及其派生詞 “爽”源自英語cool,其含義為“marvelous,wonderful”,意思是“棒,了不起,好”,現(xiàn)已是漢語使用中的流行詞匯。而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修訂本)(1996)中,“酷”的釋義只有兩個:“①殘酷:酷刑②程度深的;極:酷熱。”顯然,音譯詞“酷”的含義不在其中。 而《現(xiàn)代漢語詞典》(2005,第5版)對“酷”的釋義做了修改,增加了音譯詞“酷”的含義:“形容人外表英俊瀟灑,表情冷峻堅毅,有個性。[英cool]”此外,流行音譯詞“秀”、“派”、“吧”等所對應的含義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修訂本)(1996)中同樣沒有涉及,而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分別得到了補充:“秀:表演;演出……英語 [show]”;“派:一種帶餡兒的西式點心,英語[pie]”;“吧:出售酒水、食品或供人從事某些休閑活動的場所;……英語[bar]。”而且,這些音譯詞可以作為類別名詞與其他詞結合,組成不同的漢語詞組,在社會生活中經(jīng)常被使用,如“服裝秀”、“T臺秀”、“蘋果派”、“香蕉派”、“巧克力派”、“酒吧”、“咖啡吧”、“網(wǎng)吧”、“陶吧”、“書吧”等。
需要補充的是,由于英語借詞“水門事件”(Water Gate)的借入,漢語的“門”字便增加了新的含義——事件,而且由其構成的詞組在新聞媒體中使用頻繁,如“賄賂門”、“艷照門”、“添加門”、“電話門”等等。 但漢字“門”的這一“事件”含義在最新版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還沒有收錄。
除單音字外,一些漢語常用詞組也因英語的借入而發(fā)生意變。由于英語“fans”的借入,其音譯詞“粉絲”與漢語原有詞匯“粉絲”發(fā)生巧遇,使得后者的原始定義 “用綠豆等的淀粉制成的線狀食品”[1]403發(fā)生改變,需要加入“迷,狂熱者”的新含義。
語言借入(loanwords)在所有語言中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也是語言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但在借入外來語的同時,盡可能保護本民族語言的純潔性與民族性是各國政府一貫倡導的作法。例如,法國為了抵制英語的入侵,1994年8月4日,議會通過了文化部長杜蓬(Jacques Toubon)提出的“關于法語使用的法案”,簡稱“杜蓬法”(Loi Toubon)。英國人稱之為“語言純凈法”(Act of Linguistic Purification)。該法規(guī)定禁止在公告、廣告以及在電臺、電視臺播送的法語節(jié)目中使用外語,要求在法國境內出版的出版物必須有法語概述,在法國境內舉行的研討會上法國人必須用法語發(fā)言……違法者將處以5000-25000法郎的罰款。
在改革開往與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外來語尤其是英語的大量借入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也是漢語言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一方面,英語借入,尤其是通過音譯借入漢語的西式中性詞,填補了漢語中的空缺詞匯,豐富了漢語內容;另一方面,英語外來詞的過度借入,將對漢語言的純潔性及民族性產生嚴重威脅。國家相關職能部門應盡早采取措施,加以干預,尤其對與漢語民族詞匯并存的西式中性同義詞的使用更要嚴格加以限制。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何干俊.試析新時期漢語詞匯中源于英語的音譯詞[J].探索與爭鳴,2005(10).
[3]陳華世.趙C換二代證遭拒告公安局[N].新法制報,2008-06-06.
[4]王萬然.取名“趙C”違法[N].江蘇工人報,2009-02-11.
[5]尹美.“洋涇浜”英語的成因及啟示[J].山東外語教學,2007(3).
H313.5
A
1673-1999(2010)08-0106-03
李云川(1966-),男,遼寧寬甸人,碩士,東北財經(jīng)大學(遼寧大連116025)國際商務外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英語詞匯學、英美文化。
2009-11-12
遼寧省教育廳2009年度高等學??蒲许椖坑媱澭芯空n題“國際化背景下的漢語借出與英語借入不平衡現(xiàn)象分析”(項目編號:2009B071)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