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華軍,岳 芩
〔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甘肅蘭州 730070〕
克拉克·克爾論學術職業(yè)變化
熊華軍,岳 芩
〔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甘肅蘭州 730070〕
良好的學術職業(yè)系統(tǒng)是高等教育正常運行發(fā)展的保證,而大學教師是學術職業(yè)的主體。克拉克·克爾認為,現(xiàn)在大學教師和大學的關系、大學教師的聘任方式、大學教師的學術取向、大學教師的學術道德都發(fā)生了變化。在克拉克·克爾看來,上述這些變化是由大學的擴張、財政資助的減少、問責制的實施、私營化的興起導致的。為了應對這些挑戰(zhàn),大學要為大學教師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大學要采用競爭機制,大學要建立新的行為規(guī)范,大學要制衡學術職能的分化。
克拉克·克爾;學術職業(yè);大學教師;變化
美國著名高等教育專家克拉克·克爾在《高等教育不能回避歷史——21世紀的問題》一書中說,高等教育內部進行過三次學術爭辯:第一次爭辯是關于真理來自科學還是來自《圣經(jīng)》之爭;第二次爭辯是關于社會主義模式和資本主義模式孰優(yōu)孰劣之爭;第三次爭辯的主題是“關于學術團體本身的組成和行為,關于招生,關于教授的狀況,關于普通教育課程,關于行為準則和行為的實際”[1]161。通過第三次爭辯可以看出,學術職業(yè)何去何從已成為高等教育發(fā)展的瓶頸,因為“如果沒有致力于教育事業(yè)的教師,不僅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成功,而且也不能開展有效的教學和學習活動?!盵2]1那么,學術職業(yè)到底發(fā)生了哪些方面的變化?原因又是什么?該如何應對呢?克爾給出了他自己的解讀。
學術職業(yè)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廣義的學術職業(yè)泛指一切從事學術活動,以學術作為物質上的職業(yè)的人,比如科學家、醫(yī)生、律師、建筑師等。狹義的學術職業(yè)專指大學教師這一特定職業(yè)群體??藸枏莫M義方面詮釋學術職業(yè)的變化。在克爾看來,學術職業(yè)的變化有如下幾個方面:
1.大學教師與大學的關系變弱
(1)忠誠度降低。在過去,大學教師完全效忠于所供職的大學,為此,他們積極參與學校的工作和管理。而在現(xiàn)在,大學教師更多地“效忠于校外機構和人士,效忠于為科研提供資金的機構,效忠于校外提供咨詢機會的雇傭者,效忠于全國通過計算機和傳真機進行直接接觸的朋友?!盵1]157
(2)榮譽感降低。在過去,大學教師以獲取校內頒發(fā)的各種榮譽證書為榮,如教學質量獎、研究成果獎等。而在現(xiàn)在,校內的榮譽和獎勵對大學教師已不再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大學教師更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同,如校外出版社、校外咨詢公司的認同。
(3)內部管理參與度下降。在過去,大學是一個高度自治的學術團體,大學教師親自參與大學管理。而現(xiàn)在,大學教師不愿意在校內的各類委員會供職,不愿參與校內管理,不愿意承擔除教學科研外的其他工作,不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在校園里與同事和學生交流。
2.終身教職減少,兼職教師增多
在過去,大學教師幾乎都是終身教職。終身教職制曾經(jīng)為大學教師提供了學術自由的制度保障,維護了教師學術職位的穩(wěn)定性,保護了教師的職業(yè)安全,確保大學教師能在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潛心研究學術。而在現(xiàn)在,“擁有專職的終身聘用職位的教師將更少。更多的教師擔任專職的、非終身聘用的教學職位。這些教師將形成一種大學流浪無產(chǎn)階級,從一項工作到另一項工作,不怎么指望定期任命??偟膩碚f,‘最好的和最聰明的人’更少被吸引到大學教學職位上來?!盵3]
3.大學教師學術道德衰退
克爾認為過去的學術道德體現(xiàn)為:遵守學術道德準則,愿意有效地參與共同的管理,承諾保護學術機構不受政治破壞和暴力沖擊,注意不為經(jīng)濟上的利益利用學校名譽或者學校設備。[1]178而現(xiàn)在,學術職業(yè)道德及其行為正在慢慢瓦解,[1]188以至于學術職業(yè)成為“一個瓦解中的職業(yè)”[1]162,這表現(xiàn)為:大學教師違背學術道德準則,學術腐敗和學術欺詐的事情經(jīng)常發(fā)生;大學教師很少愿意參與校內公共管理;大學教師不遵守保護校內學術機構的承諾;當學校利益和教師個人利益發(fā)生沖突時,大學教師更多地選擇維護自己的利益。更為糟糕的是,當前的學術職業(yè)是一個自我寬恕的職業(yè),[1]186大學教師往往認為自己享有特殊的權利,負有特殊的使命,所以很容易地放松對自己學術道德的要求。
4.大學教師學術職能分化
(1)教學人員和非教學人員的分化?,F(xiàn)在,由于對聯(lián)邦資助的爭奪,使得大學教師逐漸分化為兩類——教學人員和科研人員。一般來說,從事科研的人員往往是一些擁有教授職稱的教師,他們沒有教學任務,只是以大學的名義申請各種聯(lián)邦資助的項目。從事具體教學工作的教師,沒有教授職稱,學歷低,工作量大,薪酬低,被重視程度低。這樣大學教師被人為地劃分為三六九等,作為學術共同體的大學教師分崩離析。
(2)重科研輕教學。最初的大學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教學組織,上好一門課是一名大學教師必須掌握的技能。就如弗萊克斯納說的,“杰出的研究者往往是公認的富有責任感而善于啟發(fā)學生的教師。”[4]但是,在“不出版就解聘”(publishorperish)的今天,學術就等同于發(fā)表的論文和出版的專著,教師的評價和獎勵也與他們的科研成果相掛鉤。在科研成為評聘和晉升職位的時代,教師不得不把盡可能多的時間用于科研,教學不再成為教師的工作重點,即使他們中許多人意識到教學工作的重要性。
(3)重研究生教育,輕本科生教育。現(xiàn)在,隨著聯(lián)邦政府對科學研究資助的加大,研究生教育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研究生在接受指導方面,擁有更多優(yōu)秀的教師;在科研環(huán)境方面,擁有更好的設備、更多的獎金和更多的項目。大學教師更關心的是指導研究生做科研項目,而不是對本科生的教育。大學教師為了得到政府的資助,竭盡全力地去做科研,他們關心的是經(jīng)費的獲取而不是教學任務,他們關心的是課題項目的申請而不是與學生的交流,他們關心的是指導研究生做科研項目而不是對本科生的教育。在這種情景下,教師把大多數(shù)精力放在研究、咨詢和研究生的指導上,忽視了本科生教育,從而導致本科生教學質量下滑。
(4)重周期短的應用性研究,輕周期長的理論性研究?,F(xiàn)在,更多的大學教師熱衷于周期短、應用性強的自然科學研究項目,周期較長的基礎研究受到冷落。有些大學教師甚至以簡單的研究方法,取代翔實的數(shù)據(jù)資料搜集統(tǒng)計,因為這樣做可以使“科研成果能夠發(fā)表得更多些更快些”[1]171。大多數(shù)周期長、研究過程繁瑣復雜的基礎理論研究無人問津。比如在自然科學領域和人文科學領域,首先,自然科學教師和人文科學教師在科研條件方面存在差異。由于社會對應用性學科的巨大需求,研究自然科學的教師能夠得到更多的科研撥款;有更多的晉升的機會;在使用學校的各種資源上占有巨大的優(yōu)勢;“有更多的秘書和助手,更容易得到旅行出差經(jīng)費和報銷費用”[5]35;并且在學術界內外有更高的地位和知名度。而人文學科的教師,不僅沒有自然科學教師那么多的優(yōu)惠待遇,而且好的學生都跑去學自然科學而不選擇人文學科,導致大學對人文學科教師的教學評價不高。其次,自然科學教師和人文科學教師在工資待遇上存在差距。由于自然科學教師比人文科學教師能得到更多的科研撥款、晉升的機會并占有大量的學校資源,在招生上也占有優(yōu)勢,自然科學教師越來越富裕,而人文科學的教師不具有這些優(yōu)勢,相對而言過得比較清貧。總之,這些差異和分化,使更多的大學教師愿意從事應用性強的自然科學。
在克爾看來,當前影響學術職業(yè)變化的因素有如下幾個:
1.大學規(guī)模擴張
規(guī)模擴張使終身教職職位減少,兼職和有固定任職時限的非終身職位增加。越來越多的課堂教學活動由兼職教師來承擔。擴張所帶來的資金緊缺,使大學更愿意聘請那些薪酬較低的兼職教師,以此來緩解沉重的財政壓力。
規(guī)模擴張降低了大學教師學術聘任的標準和條件。高校規(guī)模越來越大,相應地需要越來越多的大學教師,這就使大學放寬了教師錄用的標準,使得一些專業(yè)基礎較薄弱、教學經(jīng)驗相對不足的人進入大學。這樣做的后果是,大學的學術水準下降和學術質量惡化。
2.財政資助減少
財政資助的減少影響大學教師和大學的關系。(1)財政資助的減少,使大學教師工資待遇下降。大學教師需要進行校外兼職來賺取額外的生活費用。一些教師為了過上體面的生活,在高校內的本職工作之外從事一些其他活動以賺取額外收入,比如有的教師通過校外教學、校外研究和版稅、校外講座等活動獲取收入。這些活動勢必會耗費教師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從而影響教師所供職的大學的利益。(2)政府資助的減少影響大學科研設施的配備與更新,無法保證教師在優(yōu)良的條件和環(huán)境下進行學術工作,教師進行學術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受到打擊。大學教師為了獲得優(yōu)良的科研工作環(huán)境和資金技術支持,不得不與校外的企業(yè)機構和私人合作,這樣就進一步淡化了他們與大學的聯(lián)系??傊?政府財政資助的減少,使得大學教師越來越依靠外部的公司、企業(yè)和個人。大學教師與外部公司企業(yè)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與大學的關系越來越淡漠。
財政資助的減少使大學教師的學術職能發(fā)生變化。財政資助的減少,使得校外公司企業(yè)對大學的資助相對增加。(1)大學教師不得不屈服于公司和企業(yè)的要求,為公司或企業(yè)進行更多的應用型研究,從而忽視大量的基礎性理論性研究。(2)校外研究耗去了大學教師過多的精力,從而影響到校內的教學,使得教學質量下降。(3)由于研究生可以幫助教師進行科研,而本科生還不具備科研的能力,所以大學教師更愿意指導研究生科研,而輕視對本科生的教育。
3.問責制興起
因為擴張的緣故,大學所消耗的資源越來越多,政府和私人的投資者要求大學履行更大的責任,[2]3大眾也要求高等教育在使用資源時注重效率。[5]137由此問責制應運而生,并開始影響學術職業(yè)。[2]3
首先,問責制影響大學教師的學術職能。問責制要求對大學教師的教學和科研的質量和效果用量化的標準進行衡量。大學教師受到種種量化指標的限制和制約,承受著越來越多的科研和發(fā)表論文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學教師學術職能的變化。
其次,問責制限制了大學教師參與校內管理的權限,影響大學教師和大學的關系。大學教師因為要完成大量的科研工作以便達到量化標準,所以有關學術規(guī)劃和學術管理的權力逐漸移交給了行政部門。這樣就使大學教師參與管理的權利受到限制,大學教師對大學的忠誠度榮譽感會因此逐漸降低,大學教師和大學的關系越來越疏遠。
4.私營化帶來的誘惑
私營化在某種背景下對大學教師施加了壓力,迫使他們通過咨詢和其他非教學性活動,為自己和大學創(chuàng)收。[6]
首先,私營化影響大學教師學術職能的取向。目前大學教師的科研經(jīng)費大多來自各種基金會的資助,這些資助機構要求大學教師“把科研的方向轉到例如國防和私人保健上來”[1]171。所以大學教師以資助機構的好惡來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而不是大學內部科研和教學發(fā)展的實際需求。
其次,私營化使大學教師受到各種外部利益的誘惑,從而腐蝕大學教師的學術道德。大學的私營化,迫使大學教師通過校外的咨詢和非教學性活動來為自己和大學創(chuàng)造收入。大學教師的學術道德受到世俗的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侵蝕,逐漸被瓦解。
最后,私營化導致大學教學人員和非教學人員的分化。私營化使一部分大學教師專門從事申請校外科研資助并進行科學研究的工作,為自己和大學創(chuàng)收。而校內教學則丟給不受重視的教學人員,他們很少得到額外資助,生活比較清貧。
面對上述因素的影響,克爾認為,要使學術職業(yè)從“瓦解”中走出來,當務之急是加強如下幾個方面的建構:
1.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針對大學教師和大學關系的疏遠,大學組織內部應該為大學教師爭取并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科研和生活環(huán)境,建立教師學術職業(yè)的保障機制。比如為學校的骨干教師提供豐厚的薪水,以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讓他們安心工作;對大學科研設備進行不斷地更新,以便教師能開展高水平的科研活動;保障教師進行學術活動的各種合法權益,讓他們在自由安全的環(huán)境里工作;對大學教師所取得的學術成果給予更多的、更好的實際性的獎勵。
2.采用競爭機制
針對大學教師聘任趨勢的改變,應該在教師聘任和晉升中采取更多的競爭機制。
首先,對終身教職的大學教師來說,競爭機制可以使他們具有危機意識,激發(fā)其工作的積極性。競爭機制也可以改變終身教職對社會變化的遲鈍感受,增強大學教師迅速回應社會變化和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對大學教師整體來說,在教師聘任和晉升中采用競爭機制,可以提高大學教師的整體素質和質量。采用更加嚴格的大學教師聘任和晉升標準,會減少終身教職在所聘任教師中占有的比例,不僅防止了終身教職的種種弊端,而且會激發(fā)非終身教職人員進行教學科研和參與校內管理的積極性,激發(fā)大學教師整體工作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大學更有生機和活力。
3.制定有效的行為規(guī)范
對于大學教師學術道德衰退的現(xiàn)狀,制定有效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尤為必要??藸柗浅娬{大學教師對學術職業(yè)行為規(guī)范的遵守。他說:“當規(guī)范被大多數(shù)認同并得到尊重時,這種規(guī)范就起作用。反之這種規(guī)范就不那么起作用?!盵1]59為此,應該制定一個被大多數(shù)大學教師普遍認同的行為規(guī)范,這一行為規(guī)范既要考慮到學術職業(yè)的特殊性,也要適應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對規(guī)范的監(jiān)督工作最好由校內機構而不是外部機構的法庭和立法機關來進行??藸栒J為,通過由各方選派的獨立人士進行公正的仲裁,而不訴諸外部的法庭和立法機關,才是最好的監(jiān)督。
4.平衡學術職能
對于大學教師內部學術職能嚴重分化的現(xiàn)實,大學要盡快平衡這種分化。
克爾指出,要解決教學人員和非教學人員的分化,需要加大科研人員教學的力度,“鼓勵高學歷的大學教師花全部工作時間的 1/4甚至 1/3來講課”[5]46。取消設置研究業(yè)務的教授職位的制度,合理規(guī)定助教、助研等人員的教學與科研的時間、薪酬。
克爾認為,要改變重研究生教育輕本科生教育的狀況,就要改善對本科生的教學指導。“大學要制定出既符合本科學生學習需要,又符合教師興趣的課程表”;[5]67給本科生教授綜合性的專業(yè)知識;教師應該具有把本科生當做預備研究生來培養(yǎng)的意識。要加強教師與本科生的溝通,實施結合撥款項目培養(yǎng)優(yōu)秀本科生的制度。
對于重應用性研究輕理論性研究的學術分化現(xiàn)象,克爾認為,需要給從事理論研究的人文學科的教師一種平等感。[5]64-65這種平等不是均等,而是要使人文科學教師和自然科學教師都能感到,自己得到的資助、晉升,資源的占有量與自己的學科領域的學術創(chuàng)造、技能和對社會需要的服務是一致的。
[1] 克拉克·克爾.高等教育不能回避歷史[M].王承緒,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 菲利普·G·阿特巴赫.變革中的學術職業(yè):比較的視角[M].別敦榮,譯.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6.
[3] 菲利普·G·阿特巴赫.比較高等教育:知識、大學與發(fā)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現(xiàn)代大學論[M].徐輝,陳曉菲,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5] 克拉克·克爾.大學之用 [M].高铦,高戈,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6] 菲利普·G·阿特巴赫.失落的精神家園:發(fā)展中與中等收入國家大學教授職業(yè)透視 [M].施曉光,譯.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登 臣)
10.3969/j.issn.1008-3928.2010.06.022
G40-058
A
1008-3928(2010)06-0102-04
2010-09-25
熊華軍 (1975-),男,湖北仙桃人,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教育學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為大學教學。岳 芩 (1986-),女,甘肅白銀人,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