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融
發(fā)達國家經過多年的實踐,在實行功績制和公務員績效評估方面提出了先進的理念,追求科學理性,強調以人為本、公共責任和效率,并在具體操作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美國:
有較強的企業(yè)管理色彩
美國是最早實行公務員功績考核制的國家之一。早在1883年,國會通過《彭德爾頓法》,奠定了以“才能”為原則的聯邦文官制度基礎。1950年美國政府頒布《工作考績法》,使公務員考績成為一項基本管理制度。
美國的考績制著重對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現的考核,具有5個特點。
第一,有法律保障?!杜淼聽栴D法》確立公務員考核的必要性;《工作考績法》奠定公務員考核制的基礎;《文官制度改革法》建立起現代公務員考核制度。政府的支持和行政命令的推行使公務員績效考核制度得以迅速建立。
第二,考核標準日益規(guī)范。早期的考核標準一般為“守時”、“勤奮”、“準確性”、“才智”、“品行”等抽象標準;后期則是通過工作分析與評價建立考核標準,通過收集工作信息、分析工作要素,明確考核指標含義,確定考核指標權重。
第三,定量考核與定性考核相結合,重視對公務員平時工作的評估。1950年文官事務委員會在其調查報告中提出:“經驗表明,格式、方法和程序的統一并不一定帶來期望的效果”。此后,聯邦政府各機關均采用各自認為適當的考核方法?!豆ぷ骺伎兎ā芬?guī)定,公務員日??记诒患{入考績范圍,公務員在8小時工作時間內不準看報、聊天、會客、吸煙、寫私人信件等,檢查人員將隨時檢查工作人員是否有違規(guī)行為。公務員對自己每天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數量做詳細記錄,作為周年考績的依據。
第四,注重考核過程中的溝通與信息交流。《文官制度改革法》要求單位主管以書面形式提出每項職務的關鍵性內容并定出評估標準,被考核者參與工作目標、工作計劃和工作標準的制定和修改,考評結束后與考核者共同討論考評結果。
第五,運用考評結果管理和協調公務員工作,考評結果的使用從以獎懲為主走向以引導和督促為主,如實施“提前警告”,對工作績效不佳的人由各單位主管在正式考評三個月前向其提出警告,為之提供改進機會,若不改進,考評時將被評為“不合格”。
美國的公務員績效評估制度具有相對獨立性和較強的企業(yè)管理色彩,尤其在設定人員績效指標體系時強調客觀公正,在設定具體明確考核指標的同時,還提出一些具有創(chuàng)新和實際衡量意義的評價指標,如判斷力、首創(chuàng)精神、放權、人員配置等,使美國的公務員績效評估頗具特色。
英國:
重視程序的科學性
英國的公務員考核分為日??记诤湍甓瓤己恕8鲉挝辉O有簽到公鐘或簽到簿,公務員上下班或午休都要簽到,工作日內上午10點到下午6點不得外出兼職。年度考績由被考人員的直接管理者根據被考人一年的表現填寫《年度考察報告》,提出對被考人的評定意見,最后由部門主管根據考績成績決定獎懲。
英國公務員績效評估中重視程序的科學性。部門根據自身職能,制定全年工作目標,分析目標的可行性,擬定實現目標的具體手段。公務員依照部門年度目標、根據個人職務進行目標任務分解,制定個人年度目標。部門管理者與工作人員一道于年中對年度目標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商定下半年改進措施。工作人員于年終對照本人的年度目標和總體行為準則對自己加以評價,寫出自我評價材料。管理者對本部門工作人員加以評價,與之交換意見,寫出評估報告,報上級人事部門審查備案。
當被評估人對管理者的評估報告有異議時,可以向管理者的上級闡明理由和事實,提請評估復議。管理者的上級接到評估復議申請后,要組織專門人員進行調查核實,若發(fā)現管理者的評估報告確有不當,可與管理者商議重新修改評估報告;若管理者的評估報告符合實際,上級復議人員要向被評估人講明調查核實的情況。
德國:
采用臆斷考績法
德國公務員的考核制度采用傳統的“臆斷考績法”,即由主管行政長官給下屬寫鑒定的方法。德國聯邦政府認為此種考核方法較其他國家的因素分析法更為可靠。
德國公務員考核有平時考勤、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3種方式。定期考核每3年一次,高級職和中級職的官員至55歲,擔任領導職務的警事官員至50歲,都要接受定期考核。不定期考核的適用范圍為:任命官員之前;55周歲以下、在某一行政部門工作滿6個月并將進行轉任或調動的官員;根據本人要求進行??己送ǔS诿磕?0月1日至11月30日期間進行。高級官員的考核由部門主管領導或司局長負責,其他職類官員由直接上司負責,最后由部門負責人審查并簽署評語。
在德國公務員考核中,定期考核的主要內容由本人簡況、工作鑒定、能力鑒定和考核意見4部分組成,所有考核鑒定必須與本人見面,并納入個人檔案。
德國沒有考績法,公務員的考績和升遷被看作是機關首長的權力,以行政命令的形式運作。在德國人看來,美國所倡導的積極客觀的考量方法不可取,因為人事的處理變化無常,所以由直接上司考察比升遷考試更加可行,可以更直接考核公務員的工作。
新加坡:
進行比較性評價
新加坡的公務員考核評估制度主要由潛能評估制度和工作評價制度兩部分組成。
潛能評估一般在公務員發(fā)展報告中提出,每年進行一次,方法是對上述各方面素質逐項評價打分,再進行綜合評價。行政服務類公務員每人都需加以評價;低級公務員只在涉及晉升問題時才加以評價。由于潛能評估的結果影響公務員的任用或晉升,部門領導根據評估結果淘汰不稱職的公務員,因而評估結果是保密的,僅由公務員的上司予以控制。
新加坡工作評價的主要內容是:行為表現;與同事的關系;與公眾溝通聯系的情況;創(chuàng)造性;責任心;在各種壓力下的反應;理解和評價能力;從事建設性工作的能力;決策能力;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道德品行;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組織、領導、監(jiān)督、管理能力;交際、談判能力;接受新觀念、應用新方法的能力;接受建設性批評意見的情況;計算機操作能力等。考核結果分為杰出、優(yōu)秀、滿意、一般、差5個等次。
除了對本人加以評價,還要進行比較性評價,即與其他同級公務員比較,得出杰出、優(yōu)秀、一般或差等次。最后根據公務員本人的考核等級和與其他公務員比較的相對等級,確定被考核者的晉升、培訓或另行安排工作。
發(fā)達國家經過多年實踐,在實行功績制和公務員績效評估方面提出了先進的理念,追求科學理性,強調以人為本、公共責任和效率,并在具體操作上積累了豐富經驗??疾旄鲊珓諉T績效評估的具體內容,有助于取其精華,提升我國政府公務員績效考核的水平。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