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雅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思維和交流工具,也是人們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條件。高中英語是普通高中的一門主要課程。要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為他們終生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高中英語課程應根據(jù)高中學生認知特點和學習發(fā)展需要,在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逐步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
一、現(xiàn)狀分析:
長期以來,我國的高中英語教學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和發(fā)展,教師素質普遍提高,新舊教材成功更替,各種英語教學的培訓和講座開得轟轟烈烈。但不可否認的是,英語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教學模式呆板,還存在“講抄背”的“填鴨式”課堂教學結構,學生學得缺乏熱情和興趣,也就是說,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的知識傳授型的教學活動上,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在已有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基礎上,不斷獨立獲取新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
二、理論依據(jù):
中國古代有“授人以魚,僅飽一餐;授人以漁,受用終生?!币徽f;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不教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有終生學習的能力?!?教育部頒布的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的傾向,強調(diào)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三、自主學習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學習者自身的主體性和自律性:在高中英語學習中往往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兩極分化。學得好的學生往往有一套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而那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往往過分地依賴教師,也就是不懂得運用有關的學習策略來指導自己的學習。如何使學習者學會自主地確定自身的學習目標、自主地選擇合適的材料、自主地進行過程評價、自主地進行觀察、思考、想像、創(chuàng)造等一系列活動,才有可能駕馭學習過程,成為學習過程的主人。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首先要抓好課堂教學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良好習慣。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預習的良好習慣
預習不但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大致了解,而且能使學生了解課文中的語言點,強化語感,從而掃除新課中的知識障礙,加強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并且更有利于知識的系統(tǒng)化和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另外,預習也有助于學生提高聽課的意識,增強學習效果。再者,預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它是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獨立地解決問題的過程。
2.為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學習的學習環(huán)境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不只是師生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過程,更應該是師生之間進行情感交流的互動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學習情緒,營造平等、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最重要的是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各種有利于教學活動開展的教學情境,珍惜和喚起學生學習英語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
3.為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學生只有在課堂上擁有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才能真正主動地去學習。因此,教師應盡量減少對學生整齊劃一的要求,不要對學生的思維活動設置過多的禁區(qū),要真正把學生解放出來。首先,教師在課堂上提出一些探究性的問題后,要留給學生自己思維的空間,不要以誘導或者暗示的方式,把學生的思路限制在自己為他們設計好的模式中,要給他們自主學習的機會。其次,在分析或討論問題之前,留給學生自由發(fā)揮和想象的空間,教師在課堂上不能只是演“獨角戲”,要多搞“小合唱”“大合唱”“表演唱”。實踐證明,課堂上沒有充分的討論,學生之間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語言交流。
4.讓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
為了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學習活動一旦開始,老師就要給學生布置適當?shù)娜蝿蘸湍繕?。然后根?jù)任務和目標對學生進行啟發(fā)、點撥和引導,激發(fā)學生對學習任務的興趣,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利用已經(jīng)獲取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自己去發(fā)現(xiàn)新問題,學會探求知識的方法,品嘗探究成功的喜悅。
5.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
問題是科學研究的起點。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解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問題是產(chǎn)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實際上,每個學生都是天生的發(fā)問者,對他們來說,世界就是由無數(shù)個問號構成的。只有一個個的問號被破解,他們才能逐步地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掌握新知。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使學生敢于大膽質疑,鼓勵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問題,分析討論問題,使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主動探究新知。
6.讓學生主動總結得失
學生在精神世界上也有需求,他們希望自己是探索者和發(fā)現(xiàn)者。讓他們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可以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積極、主動、有效地進行學習。因此,學習完新知識之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比較和總結,得出結論,找出一些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通過總結,能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并能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信息,了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進行補償教學。
四、結束語:
英語自主學習意識的開發(fā)和培養(yǎng)是新課程改革綜合主體工程框架下的一個具體實施項目。而課程改革的長遠目標則是樹立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以保證未來繼續(xù)學習、終身學習之需。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摒棄陳舊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方法,注意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信息,由被動體驗轉為主動體驗,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精神。只要持之以恒,加強指導,學生便會成為學習的主人,成就終身自主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