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秀洋
(臨汾堯都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山西臨汾 041000)
山西臨汾堯都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近年來采用兩藥聯合的方法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選擇 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 82例住院均反復出現肺部感染及心力衰竭患者,除外甲亢、貧血、肺栓塞、急性心包填塞者、嚴重低血壓休克、肝腎功能損害者、嚴重電解質紊亂及心律失常者。全部病例均符合 1985年全國肺心病專業(yè)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心功能按 HYHA分級標準。隨機分兩組,治療組 43例,其中男性 23例,女性 20例,年齡 51歲~76歲,心功能 3級 32例,4級 11例;對照組 39例,其中男性 20例,女性 19例,年齡52歲~78歲,心功能 3級 29例,4級 10例。所有病例均無低血壓、肺性腦病、Ⅱ型呼吸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兩組患者的性別比例、年齡及疾病分級等方面均無差異。
對照組;給予持續(xù)低流量吸氧,改善肺泡通氣,糾正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常規(guī)抗炎、解痙、平喘,保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適當強心、利尿、排痰。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服依那普利和川穹嗪。川穹嗪注射液40 mg靜脈滴注,每日 1次,7 d為 1個療程,首次給予依那普利2.5 mg,如無嚴重不良反應加量至5 mg,每日 2次,7 d為 1個療程。治療中若出現心力衰竭加重或急性肺水腫時臨時靜脈應用去乙酰毛花苷及利尿劑。1個療程結束后評定療效。
心功能按美國心臟病協會(NYHA)分級標準評定[1]。并于治療前后檢查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血清鉀、鈉和心電圖。顯效:安靜狀態(tài)下咳、痰、喘、紫紺及呼吸困難等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頸靜脈怒張消失,水腫完全消退,肝臟縮小,尿量增加,心功能提高 2級;有效:上述癥狀和體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減輕,心功能提高 1級;無效:上述癥狀、體征和心功能無變化或加重。
所有數據均采用 χ2檢驗。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對照組僅出現 3例頭痛,繼續(xù)用藥后自行消失,無其他毒副作用,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血清鉀、鈉含量等無異常改變。
慢性阻塞性肺病長期反復發(fā)生肺部感染,導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使肺動脈壓異常升高,引起右心負荷加重,發(fā)生右心衰竭。慢性右心衰竭使右心室舒張末期容量及壓力增大,室間隔左移,限制左心室充盈,使左心室舒張末期壓力升高,舒張功能受損[2],心室壓力升高,使右心房壓力亦升高,致冠狀血管床灌注減低,從而減少左心室氧供應,肺動脈高壓使支氣管及肺的小動脈側支循環(huán)形成,反復感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影響心肌細胞的正常代謝,而影響心肌的舒縮功能,久之導致左心衰竭。
近年研究表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部分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減少,左心功能曲線異常和舒張末壓升高[3],而依那普利治療心力衰竭機制為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通過抑制腎素 -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擴張動脈,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興奮激肽酶 -激肽 -前列腺系統(tǒng),使靜脈擴張,減少水鈉潴留,使心臟前后負荷降低,心輸出量增加。依那普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使肺血管阻力降低14%,心輸出量增加,血氧飽和度不降低[4]。川穹嗪是傘形科植物川穹的成分之一,可人工合成,具有傳統(tǒng)的活血、化瘀、通絡功能,還能擴冠、降低血管阻力、減慢心率而降低心肌耗氧,從而達到改善心肌供血,抗血小板聚集,增加纖溶活性的作用。
本組采用川穹嗪和依那普利聯合治療肺心病心力衰竭,治療組的顯效率(53.49%)高于對照組(35.90%),總有效率(93.02%)也高于對照組(82.05%)。采用聯合治療的方法效果顯著,且無毒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世界衛(wèi)生組織.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暨診斷標準[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81,9(1):75-76.
[2]王海昌,賈國良.心臟病學[M].西安:第四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03.144-258.
[3]羅慰慈.現代呼吸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7.690.
[4]孫定人,張石革,梁之江.國家臨床新藥集[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1.250-251.